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論文發表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建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能夠充分的支援國家實現發展生產的目標。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論文,僅供參考!

  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論文篇一

  淺談煤礦安全生產應急管理

  摘要: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是根據預測危險源、危險目標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別、危害程度、預先制定的事故應急方案、是事故狀態下采取緊急行動和救援措施的基本依據,是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保障條件之一。

  關鍵詞:煤礦 安全生產 水害 應急預案 管理

  一、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的重要性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是根據預測危險源、危險目標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別、危害程度、預先制定的事故應急方案、是事故狀態下采取緊急行動和救援措施的基本依據,是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保障條件之一。首先我們應該清楚生產事故應急預案在應急系統中起著關鍵作用,它明確了在突發事故發生之前、發生過程中、以及剛剛結束之後,誰負責做什麼,何時做,相應的策略和資源準備等。它是針對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及影響和後果嚴重程度,為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的各個方面所預先作出的詳細安排,是開展及時、有序和有效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行動指南。

  二、 煤礦監理應急救援預案的必要性

  在任何工作活動中都有可能發生事故,尤其是隨著現代化工業的發展,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巨大能量和有害物質,一旦發生重大事故,往往造成慘重的生命、財產損失和環境破壞。特別是居於高風險行業之首的煤礦行業,生產條件十分差,工作場所又處於不斷變化和移動之中,不安全因素多,容易發生事故。雖然,近幾年我國煤炭行業總體安全形勢趨向轉好,事故數和死亡人數呈遞減趨勢,但事故發生總數和死亡人數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相距甚遠,2009年發生事故總數1616起,死亡人數2631人;2010年發生事故總數共計1403起,死亡人數2433人;2011年發生事故總數共計1201起,死亡人數1973人。最新工業化國家統計資料表明,有效的應急救援管理體系可以將事故損失減低到無應急預案體系的6%,由於煤炭行業危險的絕對性和事故存在的長期性,當事故不可能避免、實現本質安全的時候,監理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組織及時有效的應急救援行動已成為抵禦事故或控制災害蔓延、降低危害後果的關鍵甚至是唯一手段。因此,煤礦行業必須明確應急救援預案是實施事故發生時進行緊急行動。採取救援措施的基本依據,這對於安全生產工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本次以新田煤礦水害應急救援預案、演練及總結為例。

  三、 新田煤礦水害應急救援演練方案

  一、演練專案:1401運輸順槽300m處發生突水事故演練。

  二、演練內容:災害通知、災害緊急避險指揮、災害應急處置 。

  三、演練目的:

  在1401綜採工作面發生老塘突水的情況下,能夠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離受水害影響區域的所有人員,做好水害的防災避災和搶險救災工作。

  四、參加演練的單位、人員

  礦領導: 艾克中 王浣塵 劉 威 吳 江 侍 亮 劉景新 朱世殊

  各專業副總:劉 黎 徐 錕 陳西華 陳 方 何景開 閆立偉 王國文

  救援單位:永貴公司救護大隊隊長 救護隊員

  各部室、區隊負責人:譚嵐峰 姜 傑 張亞光 王 權 陳洪友 王紅軍 李朝輝 李永生 郭紅旗 劉 旭 盧永生 徐 卿 姜石平

  排程室 安監部 地測部 生產技術部 供應部 保衛部 後勤服務公司礦醫務室 綜採隊 防突隊 通風隊等上早班人員。

  五、演練地點:1401綜採工作面

  六、演練時間:2015年4月 30日8點班14:00~16:00

  七、險情擬定:1401綜採工作面老塘突水。

  八、演練程式:

  1. 綜採隊跟班隊長劉明生髮現1401運輸順槽300m處湧水量逐漸增大,並出現小的壓力水流,馬上用工作面下安全出口電話給排程室打電話彙報湧水情況,工作面兩臺18.5kw的排水泵已不能滿足排水需要,綜採面可能發生突水事故。並向排程室彙報,排程室向值班礦長彙報1401運輸順槽300m處發生湧水量增大,可能發生突水事故,值班礦長下令綜採工作面立即撤人。

  礦井水災預防、預兆 井下透水前一般都有預兆,要求全部職工必須熟悉這些預兆,對於及時採取對策,防止水災事故的發生起著重要作用。

  九、檢驗演練關鍵點

  1. 職工是否知道避災路線

  2. 職工是否會用自救器

  3. 職工是否向排程室彙報

  4. 職工是否會停電

  5. 發生水災時避險原則

  6. 恢復生產驗收

  四、 新田煤礦水害應急救援演練總結

  一、存在問題

  1. 本次演習是提前培訓、提前做好準備的,不具備突發性。

  2. 井口檢身工檢查入井證不認真,有部分人員未交入井證或未登記。

  3. 井下各頭面人員撤退後,跟班隊長或班長未按要求停本頭面動力電源應模擬操作。

  4. 各部室人員到排程室集合速度慢,用時長達38分鐘,遲到的按規定處罰。

  5. 井下撤人速度慢,從通知撤人到人員全部撤到地面,用時長達66分鐘。

  二、改進措施

  1. 各區隊加強對災害事故應急救援方面知識的培訓,達到每人都懂得如何自救、互救的效果。

  2. 機電一隊制定新田煤礦井口檢身工對入升井人員進行檢身、登記、彙報制度;要求井口檢身工每班認真檢查入井人員,並在井口登記,交班前統計入升井人數,向排程室彙報。

  3. 機電部制定井下各頭面撤人斷電制度;要求井下各頭面人員撤退後,跟班隊長或班長按要求斷開本工作面動力電源。

  4. 排程室制定新田煤礦跟值班制度;要求各區隊值班人員不能擅自離崗,及時接聽電話,處理生產相關事宜或排程室安排的工作。

  五、 應急救援預案管理總結

  通過新田煤礦的應急預案、評估和總結,我們通過兩個方面總結如下:

  一、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中要注意的問題

  1. 首先預案內容制定要細,不能忽視各救援力量相互間的救援協同,在救援方案上,通常是隻選定了救援方式,卻沒有對救援現場進行估算。

  2. 應急預案的體系要完整,存在內容上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應急預案對具體細節考慮必須周全,注意事項上沒有做到根據單位具體性質提出,避免造成預案本身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二、應急救援預案的應用中要注意的問題

  1. 應急救援預案制定了,就必須進行認真演練,有的煤礦企業雖然制定了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內容也十分詳細,但是缺乏現場經驗。有一些單位企業根部不重視應急預案,即使進行了演練,也只是敷衍了事,因此,必須要求各級演練中首先必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

  2. 不能只讓領導和安全管理人員對應急救援預案熟知,而職工熟悉不夠,要深切貫徹到每個職工,尤其是應急演練流程和注意事項。

  3. 通過演練弄清楚預案是否符合具體實際,認真對應急救援效果進行評估,才能知道還有那些需要改進和完善。目前許多企業都進行應急救援演練,但多數都沒有對預案發生的效果進行評價,也沒有及時進行修改,起不到相應的演練效果。

  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論文篇二

  加強和創新安全生產應急管理

  摘 要:加強和創新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是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從以經濟性服務為主,擴充套件到以社會性公共服務為主的重要標誌,是將以人為本首先以人的生命為本、服務為先首先以保障安全為先的理念貫穿到社會管理中的重要標誌。立足現實,當前必須深化應急管理體制改革,強化應急能力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和資訊化建設,以切實搞好安全生產應急管理。

  關鍵詞: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公共服務;社會管理

  中圖分類號: X92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1308-0035-04

  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是加強社會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在實踐和理論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發展。黨的報告中提出要“強化公共安全體系和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建設,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1]深化了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的內涵,指明瞭發展方向和著力點。

  一加強和創新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是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從以經濟性服務為主,擴充套件到以社會性公共服務為主的重要標誌,是將以人為本首先以人的生命為本、服務為先首先以保障安全為先的理念貫穿到社會管理中的重要標誌。

  1.強化公共安全體系,對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來說,就是要以加強應急機構和隊伍建設為抓手,加快建設更加有效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系。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和公共安全體系的內在聯絡隨著政府加強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而日益深化。本世紀初,安全生產成為公共安全領域群眾關注度最高、最為突出的問題之一。2004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國發〔2004〕2號,提出建立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系,明確提出要“儘快建立國家生產安全應急救援指揮中心”。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將“建設國家、省、市三級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和國家、區域、骨幹專業應急救援體系”明確列入加強公共安全建設的一項公共服務重點工程。2010年以來,為貫徹科學發展安全發展戰略,國務院多次提出要加快建設更加高效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構建政府、企業和社會各負其責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系。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將嚴格安全生產管理、健全突發事件應急體系等納入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建設範疇,從不同角度部署了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因此,報告提出“強化公共安全體系”,無論從加強安全生產的角度,還是健全突發事件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體系的角度看,都一以貫之地明確包含了要強化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系。

  2.強化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對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來說,就是要強化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基礎。強化企業應急管理基礎是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實現企業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和其他外部效應動態平衡的重要體現。1強化企業應急管理基礎是推進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憲法規定國家要“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勞動法、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以及各地方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法規,都對企業救援組織、應急預案、應急裝備和設施等安全條件做出了具體規定,有關部門嚴格行政許可和行政執法,企業逐步重視夯實應急管理基礎,社會媒體和企業從業人員主動監督,應急管理領域的法制建設不斷加強,依法行政的氛圍已經形成。2強化企業應急管理基礎是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重要內容。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既要對本企業安全生產承擔主體責任,又要對未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導致的各類後果負責。企業應急能力建設是企業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完善安全生產條件的應有之義。企業做好應急準備、事故報告、應急救援、調查處理和善後處理等應急管理工作都是落實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具體體現,是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從應急管理職責全能型向有限責任型轉變的必要條件。3應急管理能力對企業也是一種生產力。雖然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的經濟投入較多,但其事關企業職工生命健康安全,事關企業生存和可持續發展,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高溢位效應。企業強化應急管理基礎可以有效預防和處置生成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這無論從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抑或是外部效應來看,都是值得的,也是必須的,任何有志於長遠發展的企業都應有強化應急管理基礎的內源性動力。

  3.遏制重特大事故,對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來說,就是要築牢科學施救這道最後防線。1樹立科學施救的理念。安全發展是對科學發展觀認識的深化,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更要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為核心,堅持“預防為主、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原則,紮紮實實做好預防工作,力求不出事故,不用救援就是最好的救援;一旦不可避免地發生事故,則要發揮科學施救的最後一道防線作用,保障被困遇險人員和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和健康。2明確科學施救的目標。科學施救首要的是以合理代價使遇險被困存活人員獲救生還、使遇難者有尊嚴地離去,然後才是挽救物資財產、恢復生產經營。代價包括應急準備和應急救援中的經濟投入、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等,救援難度取決於事故屬性、救援能力、應急機制、社會輿論等。而安全投入比例安全投入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與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呈負指數關係,[2]因此,要首選增加安全投入性質的事故防範和應急準備投入,以減少事故直接經濟損失;要加快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機理研究、提高應急救援科學化水平、健全各類應急機制、改進輿論引導方式,降低事故救援難度。3科學施救要遵循客觀規律。遵循海因裡希事故法則,採取有效措施減少事故隱患和事故發生,通過科學施救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降低事故總量的基礎上穩步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實現安全生產形勢的根本好轉。遵循各類事故發生機理,採取針對性的防範和避險措施,配備先進適用的救援技術裝備,完善救援現場指揮決策制度,避免救援效率低下或者盲目施救導致事故擴大。

  4.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對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來說,就是要按這個標準進一步健全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制。全國應急管理體系已於2008年初步建立,[3]但其中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制建設要與時俱進,要樹立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理念,寓管理於服務之中,努力實現管理與服務的有機統一,切實保障群眾生產安全的應有權益。1切實加強事故源頭治理。繼續強化預防和應急準備機制,發揮各類安全生產監管聯席會議制度和事故防範機制作用,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做好重大危險源調查、登記、風險評估,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產領域“打非治違”等專項行動,加強應急管理培訓,夯實各項應急保障基礎,努力使“人、機、物、環境、管理”協調,做好各項預防和應急準備工作,努力“治未病”,防患於未然。2更加重視生產安全動態管理。繼續強化監測預警機制、資訊傳遞和應急保障機制,加快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應急資訊系統,建設重大危險源監測監控系統、生產安全事故預警系統,提高事故隱患和預警資訊分析能力,完善應急值守、預警及事故報送工作制度,做好事故監測與預警工作,努力“治欲病”,避免“病入膏肓”而導致事故發生。3科學實施應急處置。繼續強化應急決策和社會動員機制,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處置機制,完善事故現場處置程式和事故資訊釋出機制,提高科學施救效果;繼續強化善後處理機制和調查評估機制,在速戰速決地“治已病”的同時,為修訂預案等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夯實事故預防和應急準備基礎,查詢彌補動態管理的紕漏,實現3個環節的有機結合。

  二報告明確提出,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必須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機制、能力、人才隊伍和資訊化建設。[1]要將對社會管理的這一要求,轉變為不斷提高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科學化水平的工作措施,儘快實現安全生產形勢根本好轉。

  1.加強和創新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必須不斷完善和落實相關的社會政策。1重視總結實踐經驗,增強政策指導性。加大調查研究和交流培訓力度,積極推廣和借鑑一些地方政府出臺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規章或規範性檔案,比較成熟的力求形成國家政策,用以指導各地的應急管理工作。深入研究重點行業各類事故的發生規律、防範預警與應急處置對策,提出較為系統的指導政策,進一步形成一批專案或工程,以此為抓手提高應急管理水平。2認真吸取事故教訓,增強政策針對性。敏銳發現、善於分析和認真解決事故發生及應急處置中暴露的突出問題,對於反覆發生的問題要從規律上找原因,對於發生的問題要從體制機制上找原因,及時完善政策制度,加強重點領域法制建設,著力加強薄弱環節和解決共性問題,堅決防止因應急準備不足或盲目施救等原因造成次生衍生事故。3用好法律法規既有規定和要求,增強政策權威性。一方面,結合全面深入施行突發事件應對法、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根據實踐需要研究制定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法規,為構建中國特色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制提供法制保障。另一方面,按照法律法規的既有規定出臺配套政策,例如,按《烈士褒揚條例》有關規定,解決事故救援中救援人員犧牲後的榮譽待遇問題;按社會組織管理、公共安全領域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創新社會組織參與應急救援工作的方式,推進安全科技創新發展,全面推進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

  2.加強和創新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必須不斷推進應急管理體制改革。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制改革是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一部分。我國已初步建立了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制,在實踐中形成了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但仍要加快職能轉變、優化應急管理機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促進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應急管理體制。1完善各級黨委領導下的行政領導責任制。黨對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的領導體現在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基層組織帶頭服務管理等方面,要以更加民主、法治的方式予以加強和創新。將黨委有關部門納入本級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強化對負有應急管理職責的政府部門的領導和影響。加強應急管理重點領域立法或政策創新,將重點主要放在事故預防和應急準備上,明確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行政職能,釐清政府各專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和綜合監督管理機構的職責,嚴格執行“一崗雙責”和“一票否決”制度,實現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綜合化、集權化、權責一致化,逐步改變一些領域部門分割、條塊分治、資訊不暢、責任不明的狀況。2提升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參與程度。企業要依法依規強化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基礎,與其他相關企業和當地政府建立應急聯動機制,提高應急資源綜合利用效能。結合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明確一批為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提供服務的公益性事業單位,重視培育和發展設計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的科研機構和中介組織,為政府履行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職能提供技術支援和服務。把加強應急管理的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更多放到基層,落實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責任,切實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在動員群眾、宣傳教育、社會監督等方面的作用,鼓勵公民、慈善機構等社會組織提供各類支援,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應急管理工作格局。3理順屬地政府統一指揮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的體制和機制。完善事故督導和事故調查對應急管理的指導作用,提高地方政府“屬地管理、就地消化”的應急處置能力,根據事故等級和性質,切實把事故應急處置的決策權下放到地方政府甚至企業自身,注重屬地應對效率及其應急能力的平衡,實現從事故預防、應急準備、事故救援到善後處理等各環節的屬地權責一致化。

  3.加強和創新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必須不斷加強應急能力建設。我國政府已經把能力建設確定為“十二五”期間國家應急管理工作的重點。安全生產應急能力包括生產安全事故預防能力、監測預警能力、應急保障能力、應急處置能力、應急恢復能力、科技與產業支撐能力等綜合應急能力,各地區、各行業、各單位加強應急能力建設既有共同點又應當有區別。1因地制宜做好應急能力建設規劃設計,重點強化基層基礎應急能力。以負責任的態度科學評估本地生產安全事故風險,把握事故發生規律,將提高安全生產應急能力納入本地經濟社會建設發展規劃。加強應急知識科普宣傳,推進應急管理法律和應急技能進機關、進企業、進社群、進鄉村、進學校,落實企業的事故應對“第一響應人”責任,加強基層組織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高全社會的安全風險防範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2強化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科學與關鍵技術裝備支撐能力建設。積極開展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孕育、發生、發展、演變、時空分佈等規律和致災機理的研究,提升風險治理和隱患治理能力。加強生產安全事故監測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的技術研發,加快技術自主創新、綜合整合、應用轉化和產業化,提升預測預警能力,推進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置由經驗型向科學化轉變。3提高綜合保障能力。通過加大投入、完善機制、科學儲備、銜接預案,夯實事故救援所需的資金、能源、物資、通訊、交通運輸和醫療衛生等保障基礎,健全現場指揮和軍地聯動等制度,加強輿情分析和引導,提高應急響應效率和應急處置效果。

  4.加強和創新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必須不斷加強應急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科學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各類人才是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事業發展的基石。1加強應急處置專業隊伍建設。在發揮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一專多能”作用的同時,切實加強礦山等高危行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通過強化投入保障、安全教育、應急技能培訓、救援隊伍管理和培養優良作風,不斷完善國家級應急救援隊伍、地方骨幹救援隊伍、企業專兼職救援隊伍、社會志願者組織等共同參與的應急救援隊伍體系,提高協同救援的實戰能力。2發揮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專家和技術人才作用。切實創造和改善工作條件,發揮各類應急管理專家和應急技術人才的積極性,強化其責任感。注重複合型人才培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大力開發重點領域緊缺的專門人才,為新形勢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重大決策和重要工作提供專業支援和諮詢服務,為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救援提供技術支撐,為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有關產業發展提供科技保障。3提高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幹部履職能力。分層次分類別地開展大規模幹部教育培訓,加強幹部自學,定期交流輪崗,加大激勵力度,實施促進安全發展的幹部綜合考核評價辦法,提高分管領導水平和其他領導的協同自覺性,提升基層幹部用資訊化手段處理應急管理業務的能力,提高各級幹部的事故應急處置指揮能力。加強對企業應急管理幹部的監督管理,完善重點行業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許可制度,提高各類企業負責人的風險意識、責任意識和事故防範、應急處置能力,切實落實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各項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

  5.加強和創新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必須不斷加強應急管理資訊化建設。要推動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的資訊化建設與工業化深入融合、與政府職能轉變相互協調,以資訊化手段提升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效率,為建立主動防控與應急處置相結合、傳統方法與現代手段相結合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系提供資訊基礎、技術保障和管理理念。1加強頂層設計,構建門類齊全的應急資源資訊資料庫。資訊是應急管理資訊系統的核心內容。要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資訊化體系所需的法規制度,解決應急管理資訊化所需的資源建設、使用和維護問題,確保資訊化建設執行進度。依託現有電子政務平臺,按照“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公眾共享”原則,統籌兼顧地加強基礎資訊網路建設,提高應急通訊系統的可靠性。加大資訊採集和整合力度,加快資訊普查進度,實現資訊動態管理,規範統一各級各類資料庫的格式,儘快完成各類資料庫的電子化工作。2因地制宜,開發完善的應用系統。加快安全生產應急平臺系統建設,根據各地區和單位的重大危險源、事故隱患和事故特點,開發具有應急綜合業務管理、應急資源管理、應急保障、培訓演練、監測預警、應急方案編制、協調指揮、應急評估等功能的應用系統,確保應急管理資訊系統服務於生產安全事故預防、應急準備、應急響應和事後恢復的全過程,以提升應急管理資訊化程度來提高應急管理科學決策能力。3加快進度,逐步實現互聯互通。堅持“以用促建,以建促用”的原則,有序推進企業和政府各類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業務資訊系統應用和試點示範建設。建設企業重大危險源監測監控系統,無縫接入相應的安全監管資訊系統。完善各級政府部門現有專業應急資訊與指揮系統,開發具有智慧辨識、智慧執法、標準統一等特徵的安全監管監察執法資訊系統,形成點到點、多層次的應急資訊聯動體系。提高應急資訊共享程度,加大對專業人員資訊化知識的培訓力度,讓有關部門通過應急資訊平臺明確自己的指揮許可權和工作任務,提高資訊化環境下的應急管理工作水平。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人民出版社,2012: 38.

  [2]邢冀,謝賢平.安全投入與事故直接經濟損失的問題研究[J].工業安全與環保,2007,338.

  [3]高小平.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成就和發展[J].中國行政管理,2008,11.

班級管理論文發表
論員工流動管理論文
相關知識
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論文發表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論文
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範文
房地產工程管理論文發表
房地產財務管理論文發表
企業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
企業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範文
安全生產應急演練總結範文
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公司安全生產檔案管理規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