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的經營模式
隨著2004年12月10日我國取消外商零售企業進入的地域和數量的限制以及2005年取消外商零售企業的控股權限制,中國零售業全面向外資開放,外資零售企業加快了資本運作和本土化程序。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1.零售是將商品及相關服務提供給消費者作為最終消費之用的活動。如零售商將汽車輪胎出售給顧客,顧客將之安裝於自己的車上,這種交易活動便是零售。若購買者是車商,而車商將之裝配於汽車上,再將汽車出售給消費者則不屬於零售。
2.零售活動不僅向最終消費者出售商品,同時也提供相關服務。零售活動常常伴隨商品出售提供各種服務,如送貨、維修、安裝等,多數情形下,顧客在購買商品時,也買到某些服務。
3.零售活動不一定非在零售店鋪中進行,也可以利用一些使顧客便利的設施及方式,如上門推銷、郵購、自動售貨機、網路銷售等,無論商品以何種方式出售或在何地出售,都不會改變零售的實質。
4.零售的顧客不限於個別的消費者,非生產性購買的社會集團也可能是零售顧客。如公司購買辦公用品,以供員工辦公使用;某學校訂購鮮花,以供其會議室或宴會使用。所以,零售活動提供者在尋求顧客時,不可忽視團體物件。在中國,社會集團購買的零售額平均達10%左右。
零售業的發展趨勢
與電商一樣,實體零售也多年持續了20%甚至50%的年複合增長,尤其是連鎖百強,從2000年至今,近15年基本都在以高於全國GDP的增速在快速發展,近三四年才開始在各種競爭的情況下逐漸減緩。
電商的發展相較實體零售更為迅猛,一是緣於電子商務在上世紀90代到到21世紀初都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長期呆在“冷宮”,近幾年才上位,所謂多年的媳婦熬成婆,氣勢逼人。二是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生活科技類電子商業的發展,正好與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高度契合,給了電商一個絕佳的崛起時機。
但也正因為這樣,電商也是萬丈高樓平地起,這種非常態的增長方式不可持續,且比實體零售的高增長期會更短。很簡單,京東從100億到300億,年增長可以達到100%甚至200%或更高,但銷售額突破1000億、2000億以後呢?從絕對量上,已經不可能仍然能一直保持著如此高的增長水平。
很多零售企業都說,以前一個店擺在那裡就能掙錢,現在想盡千方百計,業績也很難有大的增長。的確,實體零售已經在低谷徘徊了好幾年,店不好開,錢不好掙,顧客不好應付了。
《 中國零售業資訊化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資料顯示零售企業從2011年開始就一直面臨著高成本、高競爭、低迴報、難擴張等難題,利潤低下,業績下滑,成本卻越來越高,新型渠道的衝擊更是雪上加霜。目前來看,零售行業整體增長減緩的趨勢仍在繼續。資料顯示,2014 年1~8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61 萬億元,同比增長12.1%,較去年同期下降0.7 個百分點。而大型零售企業的增速也在明顯放緩,1~8月,限額以上的企業商品銷售總額8.3 萬億元,增速為9.7%,低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 個百分點。
但這一現象在2015年或將迎來改觀。消費者信心指數的逐步恢復,反腐敗短期內對高階消費市場的打壓後,正常消費需求的釋放,包括消費市場的理性,消費者消費習慣的逐漸迴歸,零售企業在實體店經營和服務上的各項創新,以及在電商業務上的不斷嘗試,都將為業績的回暖奠定基礎。實體零售業將慢慢走出業績突然大幅下滑的陰影,實體店的經營將在2015年有明顯好轉,回到一個增長的正常值上來。當然,這也要看實體店的業態,不同業態的生存狀況和未來前景不一,一些必然衰落或將被淘汰的業態,日子仍然是不好過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零售業也不可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行業微增長時代不會短期內結束,具體到企業而言,多數企業個位數的增長將是常態。要想迎來下一個爆發期,還需實體零售企業在商業模式上實現以往從傳統商業到連鎖經營的大跨越般的變革。
零售業的變革
“這是遊戲規則被顛覆的年代,我們急需求變。”在反映2008年美國大選的電影《規則改變》裡,麥凱恩團隊高階顧問史蒂夫•施密特用這句話形容他的團隊亟待扭轉頹勢。
從10月末便開始打響,眼下即將到達沸點的“雙11”銷售大戰,彷彿正在中國重現上述劇情。中新社記者發現,隨著11月11日“賽點”的逼近,許多傳統零售商正努力適應天貓為首的電商陣營所改寫的遊戲規則。
記者10日在北京朝陽大悅城商場GAP門店看到,所有服裝帶有貨號的標籤均被翻出,放在醒目位置。不時有顧客拿出手機拍下貨號,或是現場用手機查天貓價格。
顧客陳小姐告訴記者,她今天是專門衝著大悅城“線下試衣店”的宣傳來的,“以往老愛在網上買衣服,但是苦於沒辦法試穿。現在好了,商家自己打通了線上跟線下。”
除了鼓勵顧客光明正大地抄下貨號回家網購,朝陽大悅城還主動為GAP等多家在天貓開有網店的品牌提供宣傳,甚至還推出了與商場內多處天貓LOGO合影可參加抽獎的活動。
“我們店和天貓那個店,都是同一家公司在運營。”GAP門店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不但不擔心“雙11”活動分流客源,反而預計能吸引更多眼球,帶動銷路。
“這些活動能吸引大家到店裡來體驗,能更好地帶動我們作為商業綜合體的整體收益。”朝陽大悅城推广部副總監文娟告訴記者,2012年該商場僅在“雙11”當天舉辦了一些線下活動,便實現當日銷售同比增長近50%,今年則是順勢而為,“與天貓的線上線下聯動算是不謀而合吧。”
事實上,隨著天貓不遺餘力推動線上線下聯動的O2OOnlineToOffline模式,各大品牌已紛紛向天貓“投誠”。據悉,今年共有GAP、優衣庫、寶島眼鏡和海爾等325家品牌參與天貓雙11購物節的O2O新模式,線下門店遍佈全國332個地級市和1100多個縣。
面對行業格局被撬動的事實,傳統商場正發力追趕。同樣在北京的另一家商場甘家口大廈日前亦嘗試“觸電”,不僅專門為“雙11”推出了手機微店,還首次在商場內為顧客提供免費無線網路,供其對比商品價格資訊。
而擁有35家實體商場的銀泰商業集團更是與天貓達成戰略合作,在旗下的商場設立“雙11”體驗專區,顧客掃描商品二維碼後可提前以5折價格訂購,到“雙11”當天還將消除線上線下價格差別。
對此,有網友戲稱:“如今做生意的要是不‘觸電’,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然而,並非所有商家都欣然歡迎電商的崛起。日前一份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等19家家居連鎖企業聯合簽署的抵制“雙11”的檔案在網上被曝光。
記者日前聯絡紅星美凱龍內部知情人士,證實確有其事。另一位業內人士亦指出,家居商城建設和運營需要付出高昂成本,商家很難甘於將利潤拱手讓人。
“電商是未來大勢所趨,單純抵制還不如儘量減少中間環節,提高服務和售後保障。”四川消費者申毅先生在電話裡對中新社記者表示,自己住在離省會3小時車程的小城市,因為當地沒有大型連鎖家居店,過去需多次驅車往返成都選購傢俱,“人受累,錢包更吃虧”。
申毅表示,自己剛裝修好120平方米的新家,僅在天貓購買全套傢俱和燈具這一項就為他省下3萬餘元人民幣。
“這趟來還意外得到一份‘雙11’當天的網店優惠券,我準備明天再去網上搶特價衣服。”離開商場時,陳小姐意猶未盡。
此間觀察家認為,對於中國零售業新老陣營在“雙11”的這場意外邂逅來說,只要能刺激行業提升服務水平,令消費者得到真正的實惠,仍可望創造“多贏”的結局。
旅遊管理的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