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馮小寧作品的浪漫民族主義
一、馮小寧式的浪漫——浪漫主義與民族主義的完美融合
應該說,馮小寧的作品是現實主義,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並存的。他的作品能夠反應時代,閃耀著難得的現實主義光輝。他的作品每到高潮部分,伴隨美好的音樂,都能映像出一種崇高,將人帶入一種理想主義的境界。但是,我認為他的作品最突出的還是影片中瀰漫的極致浪漫主義色彩,他充分利用自己作為電影美術設計師的特長,把自己電影的畫面設計成一幅幅充滿詩意的試卷,充分體現了中國藝術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特色。
這種浪漫是無處不在的,畫面中高遠的藍天,天際的彩虹,賓士的駿馬,遼闊的草原,清澈的山泉,奔流的黃河,蔥鬱的森林,嫣紅的夕陽,綿綿的山頂……看似是一種“形式即內容”的浪漫主義,但這種浪漫主義卻不是為了純浪漫而浪漫,這種浪漫是與民族主義情懷結合在一起的,是一種馮小寧式的浪漫。如《紅河谷》中神祕的皚皚雪山,《黃河絕戀》中的滔滔黃河,《紫日》中的無邊的原始森林都是中華民族質樸純潔,不畏強暴,胸懷寬廣的民族個性的象徵,在這些油畫般濃厚的鏡頭裡,侵略者的醜惡靈魂在聖潔的雪山面前顯得越發醜陋,侵略者的狂妄在咆哮的黃河面前灰飛煙滅,被軍國主義扭曲的心靈在浩瀚的原始森林中得到了淨化。
馮小寧認為“電影應該更加側重於觀眾在生活中見不到多一些場景和情景的故事。”許多觀眾看過馮小寧的電影作品之後,感受只有兩個字:感動。馮小寧的作品煽情,從某些角度來講,他更像個浪漫主義詩人,他用鏡頭記錄下了絕美的畫面,和著絕美的配樂,從《紅河谷》裡丹珠犧牲前唱的那首的《次仁拉索》,到《黃河絕戀》里歐文在黃河邊給ANGEL拍照時響起的那首優美的小提琴曲《夕陽山頂》,在悠悠緩緩小提琴悽美的旋律中,夕陽的映照下,女戰士從黃土高坡上走來,一步一走向波濤洶湧的黃河,她展開雙臂,面對怒濤不絕的黃河之水,讓心裡的喜憂悲憤一無保留地釋放出去,融化在黃河奔騰的吼聲中。無論是悽美還是壯美,都讓人熱淚盈眶。馮小寧的民族主義情懷在影片中通過浪漫主義地呈示表現得淋漓盡致。
馮小寧的電影裡總有很多浪漫的傳說,如電影《紅河谷》里美麗的珠穆朗瑪石的傳說:“雪山女神珠穆朗瑪小的時候是大海中的貝殼,過了很久,才長成一個美麗的女神,生下的孩子中有三個最要好的兄弟,老大叫黃河,老二叫長江,最小的孩子是雅魯藏布江。”這個傳說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也飽含了對民族團結堅守的信念和對祖國的深情厚誼。愛情永遠是浪漫最好的代言,《紅河谷》裡格桑說:“這裡的天比哪兒都高,草原比哪兒都大,你想愛,你就可以去愛,想怎麼愛,就怎麼愛。”《嘎達梅林》裡女主角深情又堅定地說:“我的男人不能跪著死。”這樣的一系列臺詞充分展示了人物及整個民族粗獷浪漫,崇尚自由,敢愛敢恨的特徵。而《紅河谷》的最後,丹珠照片飛起來,飛向傳說中的聖山,消失在一片雪白之中,馮小寧在他的電影中時時處處都營造著一種神話史詩般的浪漫意境,而這種意境彷彿是在諷刺侵略者處心積慮企圖用他們的文明主宰我們的文明,但最終屬於我們這個民族的那部分純潔的原色,也就是我們不屈的靈魂,還有我們身後更廣袤的土地,更團結的人民都永遠不會毀滅。影片一面發出民族要自強地深情呼喚,一面提醒我們時刻保持民族自豪感。
二、馮小寧式浪漫民族主義作品的時代意義
馮小寧曾指出:“有沒有讓所有觀眾都產生共鳴的東西?我認為有,這就是人性,愛,勇敢,就是基本的人生道德,就是不屈服的精神等。”馮小寧的作品始終堅持其社會責任和思想文化品位的追求,彷彿是浮躁世界中的一片淨土,既是民族感情的一面鏡子,又是對民族希望的最好的表達。其作品承載著高尚的理想與追求,重現了中華民族抗爭非正義侵略時浴血奮戰的壯烈場面,表現出充滿血性的民族正氣與正義,表達了民族自尊自強的決心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其中所表現出的民族主義情懷並非一味的說教,而是通過一種浪漫主義的呈示潛移默化地去打動人的思想和靈魂,令人自發地帶著心中被喚醒的愛國熱情奔向偉大的明天。他創作中展現的“浪漫的民族主義情懷”大力弘揚民族文化和英雄主義,展現出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和人文關懷,也使得傳統的戰爭題材創作具有了更強的觀賞性和娛樂性,改變了主流創作就是刻板說教的慣性邏輯,為當代戰爭影片的發展做出了非常有意義的探索。
淺析日本三次教科書事件中的極端民族主義產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