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育技術畢業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現代教育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在大學教育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重構現代教育技術下的大學師生關係

  摘 要:現代教育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在大學教育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現代教育技術是服務於教育、以實現教育為目標的。它既給教育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使教育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現代教育技術下的大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並構建出符合新時期發展要求的大學師生關係。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大學生教育;師生關係

  現代教育技術是一種新的教育理論概念,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理論與技術的運用,它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技術,對教學過程和教育資源進行設計、開發、應用、管理和評價,以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的理論與實踐的過程。

  一、 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是對傳統大學教學改革的需要

  我國的現代教育技術開展的時間和階段比發達國家要晚些,但我們的發展技術比較快,教學裝置很快在教學實踐中得到應用。教育技術也越來越成熟,這就需要對傳統的大學教學進行技術和理念上的改革。課堂上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方法已過時、陳舊,不能滿足學生們對知識的渴求和交流。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和全球化的程序,大學生們需要更多地知識來充電,需要了解更多地國內外資訊,這時,教師完全靠一本書已無法滿足學生們對知識的渴求,這就需要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裝置來輔助課堂教學,現代教育技術下的大學課堂改革刻不容緩。不僅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育理念,更需要重構現代教育技術下的大學師生關係。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大學課堂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現代教育技術在大學教學中應用,能夠解決高校教育改革及擴招帶來的教學方面的問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傳遞教學資訊不受時空的限制,能夠促進大學課堂改革。在教學內容上立體化教材代替單一化的紙質教材,教學模式也呈現多樣化和現代化的趨勢。面對高校擴招的挑戰,運用了現代教育技術裝置給大學課堂教學減輕了壓力,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正是因為現代教育技術在大學教學中的應用,才使大學教育穩步向前發展。

  2、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提高了高校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能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裝置進行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同時,對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也起到促進作用。

  3、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教學中得到應用,有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刺激學生學習的目的。同時,現代教育技術媒體所提供的材料直觀,可以在短時間內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感性認識,使教學內容形象具體,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興趣。

  4、學生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資源自主的學習知識,吸收和享受資訊。他們不僅可以從書本上獲取知識,還可以從多媒體教材、網路課程、教學網站、教學資源庫獲取知識和培訓,也能在第一時間掌握最新的資訊資源。

  三、重構現代教育技術下的大學師生關係

  現代教育技術不僅給高校教學帶來了改革的契機,也給大學師生關係的現狀帶來挑戰,讓大學師生關係的重構賦予了新的機遇。作為大學教師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做到面對現代教育技術下的矛盾應從容應對,在教學實踐中調整好自己的角色,積極主動地構建符合時代特徵的新型師生關係。

  1、 把一言堂的單一教學模式轉變為師生互動模式。

  在傳統的大學課堂中,由於片面強調灌輸式教育,使得這些知識往往被人為的凍結,因而缺少靈活性和發展性;課堂學習也往往具有封閉性和保守性的侷限性。我國傳統教育歷來有“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大學教師更被視為“道高”與“業精”的聖人,他們一般是“聞道在先”、“學術有專攻”,這就更加重了高校教育者的的角色的權威性,形成了以教師為主的一言堂的師生關係模式。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教育中的運用,教師已不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地、講壇上的“聖人”再也不是資訊來源的“權威”壟斷者,全球化的程序為大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和資訊的廣闊平臺。在高校教育中不僅要傳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的獲取知識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應拋開陳舊的“權威”思想的束縛,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使自己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促進者、知識掌握的導向者以及知識體系構建的協助者。

  2、 用“親情式”關懷代替的“至高無上”的命令

  在傳統教育教學管理中,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代言人,行使著其“至高無上”的“權利”和命令,往往忽視學生的自主性和個體差異性。“嚴師出高徒”的教條被用來要求學生,用同一標準來衡量學生,導致學生對教師惟命是從,因材施教在課堂中根本體現不出來。這種以教師“至高無上”的師生關係嚴重缺乏人文關懷。資訊時代的到來和網路技術的大力推廣,打破了傳統的師生交往模式,大大拓寬了師生交往渠道並突破了時空的限制。這是的大學教育是一種人與人、人與文化的雙向建構的關係。

  因此,教師應及時抓住這些有利的條件,充分利用自己專業知識和教學藝術、充分發揮自己的人格魅力,建立以情感為紐帶的教學管理模式,形成真誠的師生關係。用“親情式”關懷代替“至高無上”的權威。

  3、課外生活中建立“朋友式”的和諧交往模式。新時代的新特徵是終身學習,也是資訊時代的生活方式之一。隨著全球化的程序和網路技術的普及,學習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也為人們的而終身學習搭建了平臺。因此,學生們可以坐在電腦桌前便可瀏覽並獲取到各種各樣的資訊,享受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對於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還未完全定型的大學生來說,如能正確地使用網路資源這對他們的成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如果利用不當,則如一方泥潭,深陷進去就很難自拔,那現代教育技術下的大學將會“生產”出大量的“拿來主義者”和為數不少的偽劣“商品”。

  因此,教師的職責不能僅限於課堂上的傳道、授業、解惑,對學生的關懷應超越課堂,延伸至學生的課外生活。以教師為主導的交往模式應轉變為師生平等對話,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的模式。這樣才能使教師的學問造詣和人格魅力對學生起到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作用,才能培養出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現代教育技術下,大學教師可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定期與學生溝通、交流,設身處地地傾聽學生的感受與認識,消除學生因距離而產生的敬畏和疏遠感,給予學生親人般的關懷。

  總之,在現代教育技術的下,要構建和諧的高校師生關係,必須做到任何一種新的教育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教育教學的手段,教師才是起決定作用的。教師應時刻擺正自己的位置,重新定位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角色,合理有效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才能真正構建好平等、和諧的新型高校師生關係。

  [參考文獻]

  [1]周林林高雲靜淺談高校師生關係[期刊論文]-新一代下半月 20118。

  [2]李碩豪王娟新時期高校師生關係淺析[期刊論文]-新西部下旬刊20116。

  [3]鄒林斌教育資訊化程序中大學師生關係的重構[期刊論文] 20059。

  [4]紀春林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對於師生角色的一些看法[期刊論文] 201122。

  篇2

  教育技術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探索

  摘 要:在教育技術環境下,英語教學模式呈現出許多新特點。探討了教育技術帶來的英語教學新模式,分析了教育技術環境對英語學習參與者的影響以及英語學習呈現的新特點,指出英語學習在新技術支撐下,擺脫了以往的模式,促進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是一種基於能力的培養模式。

  關鍵詞:教育技術 英語學習 新模式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教育需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1]。大學生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世界觀和人生觀正在形成,他們在不停地思考、選擇和探索,有強烈的求知慾望,思維活躍,反應敏捷,敢於標新立異,但是面對困難又容易產生困惑,容易退縮。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英語已經不再是專業技能,而是工作必備的專業素質,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樣樣不可或缺。這不但是對大學生英語學習的挑戰,也是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挑戰。

  眾所周知,課本知識只是學生社會生活、工作的基本知識。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面對浩如煙海的資訊,如何收集、整理、取捨、再加工,是大學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充分利用各種有利環境,擴大學生學習的知識面,促進學生探索、判斷、學習能力的培養是英語教與學模式探討的重點和目標。

  資訊科技,特別是作為教育技術的網際網路和行動網路的發展,已經快速成為人們獲取資訊和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極大地吸引著追逐新鮮事物的大學生的眼光。教育技術的出現,打破了課堂教學的邊界,突破了英語學習溝通交流的時間和空間侷限,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拓寬了學生的眼界。教育技術的最新進展,不但能為英語教學提供更多的教學手段,而且可以滿足大學生追新獵奇的好奇心。

  1 英語學習障礙及高效學習因素

  大學英語教學無論是傳統的“書本—黑板—粉筆”,還是現在的“書本—計算機—投影儀”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在本質上沒有改變教師依據課本教授和學生被動接收的局面。英語教學在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等方面還存在著巨大的提升空間。

  目前,大學生英語學習障礙主要概括為以下5個方面:

  1基礎薄弱,自信心不足,缺乏繼續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2滿足於功利式學習,僅以考試為目的,達不到應用的學習目標。

  3缺乏學習興趣。

  4缺少語言學習環境,實踐不足。

  5學習方法落後,死記硬背,學習效率低。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學習障礙集中體現在學習的“效率”和“效果”上,具體表現為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環境和學習信心等幾個方面。因此,加強對這幾方面的培養是解決大學英語學習障礙的主要途徑。

  2 教育技術環境下構建新型大學英語學習模式

  構建教育技術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旨在充分利用現有資訊科技,轉變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充分發揮教師教的作用,同時還原學生學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英語學習的能動性。在新模式中,教師的主要作用體現在“導”——對學習的引導和輔導,實現“教師搭臺,學生演戲”。新的教學模式主要表現在5個方面。

  2.1 授人以漁

  在科技迅速發展、資訊爆炸的時代,數字化、網路化、移動化、個性化已成為科技發展的一個新潮流,資訊傳遞速度快、範圍廣、互動性強,且形式多樣、個性鮮明,符合年輕人的特徵。除了課本知識,大學生迫切希望接觸社會,瞭解社會的最新資訊和發展,而網路等教育技術恰恰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

  網際網路和行動網路工具,以個性化和社會化思維包裝而成,以BLOG部落格、TAG標籤分類、SNS社交網站、RSS簡易聚合、Wiki維客等社會軟體應用為核心,支援虛擬學習社群,強調以使用者為中心、個性化和分享等功能,成為領導網路學習的新潮流。QQ,MSN,部落格,維基百科,臉譜Facebook,推特Twitter等社會軟體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提供了新的平臺,學習軟體層出不窮,為自主學習和知識分享創造了更多機會和更廣闊的平臺。“高度個性化與多元化的技術內涵可以充分調動線上學習的自主性,使得學習者本身是一個知識的創造者同時又是知識的分享者。”[2]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是一種資訊的載體,需要不斷接觸和實踐。而網路作為新的媒體已經成為資訊之源,能夠滿足學生不斷增長的求知慾。大學英語教學的新模式將這兩者合二為一,為學生提供已有的、滿足大學英語學習水平和內容的網站和工具,既可以滿足他們對資訊的渴求,又可以使他們不斷接觸和學習英語。在新模式下,英語教師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為學生提供資訊和引導:

  1知名英文新聞、文學、社交網站,維客網站,技術論壇,搜尋引擎等,如Business Week和New York Times等新聞網站,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網站,大英百科全書等維客網站,IEEE等技術論壇以及谷歌、百度等搜尋引擎。這些網站資訊豐富、及時,可以滿足學生的資訊需求。

  2網路訂閱。鼓勵學生通過網路訂閱感興趣的英文報紙,通過RSS訂閱瞭解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3建群。建立QQ、飛信群組,方便師生之間的溝通。

  除此之外,利用學校英語學習相關的軟硬體設施也是輔助英語學習的必要手段;很多學校自建了英語自主學習平臺,並定時為學生播放英語節目,這些都是難得的英語學習資源。新模式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讓學生充分接觸英語,找到他們的興趣點,讓英語學習不再侷限於枯燥的課文,而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

  2.2 學習引導

  年輕人有一些共同的愛好,例如電影、音樂、體育、娛樂以及熱點話題等。這些不但可以成為個人的興趣,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和學生、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教師在每次課的最後20分鐘,可以嘗試安排如下內容,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並引導他們的課後學習:

  1英文電影賞析可以由學生提供,也可以利用網路片源;可以是電影的開頭,也可以是精彩片段引導學生在課下自發觀賞。

  2風趣幽默、針對性較強的英美電視劇作品,Friends,Big Bang等語言清晰、內容活潑的劇作易於引發學生的觀賞興趣和模仿慾望。

  3歐美文學名作,如莎士比亞的作品;歐美流行文學,如《哈利·波特》系列。輔之以文學賞析、文學評論和作品交流。鼓勵學生多讀名著,撰寫讀書心得。

  4英文體育、娛樂節目片段觀看;鼓勵學生了解不同領域的英語表達,感悟文化差異。

  5時事跟蹤,如美國總統演講,辯論,答記者問等,幫助學生了解時事英語。

  6熱點話題討論,讓學生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

  上述內容,教師可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根據上課情況安排和調整。這樣安排不僅有助於英語語言的學習,也能促進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更有助於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

  2.3 英文興趣小組

  由教師和班幹部組織學生成立不同的英文學習興趣小組,例如英文電影賞析小組、歐美音樂欣賞小組、西方文學賞析小組、體育娛樂小組、旅遊小組以及網路興趣小組。每個小組要求建立自己的英文維客網站,內容包括:

  1小組介紹;

  2自己喜歡的作品介紹及連結;

  3相關的評論和文章。

  在網站的內容上鼓勵大家勇於創新,開創自己的特色,並不侷限於上述內容。在學期末,要求每個小組展示並介紹自己小組的活動、網站及內容,展開更多溝通交流。

  2.4 鼓勵探索

  網路互動性強、參與度高,且形式多樣、個性鮮明,加之浩如煙海的資訊,深受年輕人喜愛。教師可以利用BLOG,TAG,SNS,RSS,Wiki等網路工具,鼓勵學生運用並參與網際網路相關業務,鼓勵大家探索、分享、交流、合作,讓新技術為英語學習服務。

  2.5 全程輔導

  在新模式中,教師扮演“導演”角色,不但需要組織、安排學生查詢資料、設計網頁,同時也要及時瞭解學生的狀態,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掌握學生英語水平的變化以及新的創新點,及時調整方法和內容,並適當參與學生的活動,拉近和學生的距離。

  3 大學英語學習新模式的特點

  俗話說: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英語是一門開放的學科,教師最主要的作用是引導學生學習。學會如何學習是他們走向社會所必需的一步。在新的英語教學模式中,充分利用了教育技術發展的成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原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具體來說,新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3.1 以全面代替濃縮

  傳統的英語教學以課本為主,是一種濃縮的精華,將語言文化知識融入有限的課文之中,同時提供大綱、教參等輔助材料,有利於不同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掌握,但是這種方法難以顧及學生個體的英語水平、興趣愛好以及對英語學習的投入程度。

  新的教學模式壓縮了課本的教學時間,教學重點轉移到了學生的個性化自我學習,但是充分顧及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程度,加強了對學生的吸引力。在教育技術開放的環境下,英語學習具有很強的交往力和擴張力。豐富多彩、各式各樣的資訊內容適應了資訊發展的規律,也充實了學生的生活,更為他們帶來了愉悅的體驗,幫助他們在英語環境中習得語言。結合課本的“濃縮”知識,龐大的知識源增加學生對英語的體驗,並加深對“濃縮”知識的理解。

  3.2 接觸實際場景,掌握語言環境

  語言有各種各樣的應用環境,再好的課本也無法將所有的場景都包括進去。學生可以學到規範的英語、書面的英語,但是現實的英語遠比課本精彩,包括不同文化下的英語、不同區域中的英語。不同的英語有著不同的場景、不同的發音、不同的書寫、不同的語言組織、不同的內涵和外延,給予學生非常大的想象空間,而這些都是書本不能完全提供的。

  新的英語教學模式還原了英語本身的面貌,將英語迴歸生活本身。利用網際網路、音視訊資料並彙集了各種各樣場景下的英語,滿足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使英語迴歸為有血有肉的語言。在學生走上社會後,能夠迅速適應新的環境,適應語言的種種不同帶來的新挑戰。   3.3 重視應用,感受語言的魅力

  由於重視應試能力,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培養的中國學生的書面能力普遍高於口語表達能力,用英語思維的能力較低,面對英語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先翻譯成漢語才能理解。

  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這5種能力在學習中互相促進。學只是過程,用才是目的。在新教學模式中,語言應用成為首要目的,不論是電影、電視、文學,還是體育、娛樂、新聞、辯論,都是生活中活生生的英語,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相互交流和英語實際應用中感受英語語言的魅力。

  3.4 還原英語的本來面目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課本是知識濃縮的精華,教師負責將這些知識灌輸給學生。從實踐中發現,不論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如何,這種知識的灌輸在素質培養方面總是有所欠缺,這是由於傳統的教學方法對個性和創造性的壓抑造成的。

  在新模式中,課本只是學生接觸龐大知識結構中的一環,有了文學、影視、新聞、論壇等其他資訊渠道,學生可以通過不同渠道瞭解語言存在的土壤,找回由於濃縮所丟失的資訊,還原英語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本來面目。

  3.5 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所有學生基於同樣的考查目標,學習同樣的課本,完成同樣的作業,就如機械化生產線一樣培養具有同樣知識的學生。但是,由於不同學生在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千差萬別的情緒和狀態,不同的理解水平,這種模式很難達到理想的結果。

  新模式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學生的個體差別,包括不同學生的英語基礎、興趣愛好,甚至不同的感情經歷和身體狀態,都自然得到體現。在教學內容上,以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為目標,自我調節,查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我調整。

  3.6 以引導和輔導為主,替代以教學為主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灌輸為主。在新模式中,教師的作用從原來的主導轉變為引導。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教師的引導作用更加重要,為學生提供表演的舞臺,為學生的學習保駕護航,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4 結束語

  新模式改變了以往對知識的機械記憶,突破了課堂教學空間與時間的制約,轉變為學習者用自己的主體思維和動力去尋求學習的途徑,對他們的獨立思維、判斷推理和對學習內容的感知都有所裨益,利於學習者廣開思路,促進其創造性思維,全面提升他們對所學知識的領悟和理解。

教育創新論文博士範文
大學教育論文
相關知識
大學教育技術畢業論文
電大小學教育本科畢業論文
地理學教育本科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專業論文
數學教育碩士畢業論文
小學教育專科畢業論文
大專工程技術畢業論文
醫學影像技術畢業論文
數學教育相關畢業論文
關於學前教育相關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