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自考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小學教育專業本科課程處於小學教師專業化培養的中心地位。實現小學教師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是課程的現代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試談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

  論文關鍵詞:教師;教學風格;形成

  論文摘要:教學風格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的有效的教學觀點、技巧與作風的獨特結合與表現。標誌著教學 藝術個性化的穩定狀態。教學風格的形成受內外多種因素的影響,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

  一、教學風格的內涵

  “風格”一詞.在我國最早用於指人的風度與品格,如《辭海》中將其解釋為作風、品格,是對人品性的全面評價;在西方,風格style一詞源於拉丁語“stilus”,是指羅馬人的一種書寫器具。 現代 英語中風格style常指形式、形態、型別之意。如今,“風格”一詞應用廣泛,如決策風格、藝術風格、認知風格等。在教學領域,教學風格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的有效的教學觀點、技巧與作風的獨特結合與表現,標誌著教學藝術個性化的穩定狀態。

  二、教學風格形成的影響因素

  一內在因素

  1.意識因素。教學風格標誌著教學藝術個性化的穩定狀態。教學藝術的個性化常常來源於創新意識。創新意識能夠成為喚醒、激勵教師生成自身教學風格的推動力量。教師必須重視個人創新意識的培養,形成靈活變通的教學方法,創造獨特的教學策略[2].才能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

  2.知識因素。教師的認知水平是形成教學風格的必要條件,教師所需的知識主要有自我知識、學科內容知識、一般教學法知識等。教師要想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就必須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對自己理想的教師形象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學科內容知識是教師最基本的知識內容,每位教師都應該精通所教學科的知識體系。教師的教學過程也是與學生互動的過程,這就需要精通課堂教學的管理知識,並在教學管理的實踐過程中不斷 總結反思。最終形成一套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

  3.個性心理特徵因素。心 理學將個性心理特徵定義為“一個人身上經常地、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它是個性結構中比較穩定的成分.主要包括氣質、性格和能力”。巴甫洛夫曾經指出:氣質是每個人神經系統最基本的特徵.這種特徵在每個人的所有活動上都打上一定的烙印。…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同樣體現出教師的氣質,如膽汁質的教師易形成熱情樂觀的教學風格;多血質的教師易形成思維敏捷的教學風格;粘液質的教師易形成教學邏輯嚴謹的教學風格:抑鬱質的教師易形成教態穩重的教學風格。性格與氣質聯絡緊密,不同之處在於性格主要是在後天因素影響下 發展起來,較易變化。一個樂觀開朗的教師的教學常常有生動形象;一個性情急躁的教師的教學常常會“開門見山”:一個墨守陳規的教師的教學則可能是“中規中矩”。在教學中,教師的能力同樣是影響其教學風格形成的個性心理條件,包括課堂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例如一個擅長於課堂教學的教師可以成為學生學習上的“良師”;一個擅長於社會交往的教師可以成為學生生活上的“益友”。

  二外在因素

  1.學校環境因素。學校環境可以被稱為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搖籃,因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在課堂教學中發生,教師的教學風格不可避免地會烙上學校特色的印記。一方面,學校型別會對教師的教學風格產生影響。已有調查表明重點學校強調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控制力度。

  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同時強調知識教學.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相對較少.這實際上說明了重點學校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風格:普通學校教師的教學風格則表現得相對中性一些.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的程度相對較低,強調利用情緒調動課堂氣氛。另一方面,學校的教學環境也會影響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這裡的教學環境通常是指學校的教學氛圍、教學評價體系、教學設施等要素。教師若在一個民主和諧的環境中教學就更易將精力集中到教學工作中而不是職稱評比的功利行為中.而且教師間的交流合作機會更多.有利於進發出教學認知的新火花.從而產生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教學設施等硬體條件也會對教師的教學風格產生一些影響。在城市任教的教師與在 農村任教的教師容易形成不同的教學風格。如最初在村小任教的卞小娟老師就充分利用農村特有的各種物質資源與人文資源進行數學教學,最終形成了獨樹一幟的“4Q”教學風格,成為全國名師。

  2.社會環境因素。教師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個體,教師的行為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整個社會環境的影響。從社會時代要求上看, 中國封建社會推崇科舉取士,要求教師教態莊重、治學嚴謹,就容易使教師形成古板的以宣講為主的教學風格; 現代社會推崇素質 教育,要求學生能力的全面 發展.就容易使教師形成民主互動的教學風格。從國家傳統角度上看,國外學者與國內學者對教學風格的認知角度也有不同。李如密通過將國外學者與國內學者對“教學風格”的定義進行分析比較後得出,國外學者多將教學風格同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相聯絡,國內學者對教學風格的認識大多強調“個性”及“穩定”在教學風格中的重要地位,如程少堂的“教學風貌說”、王北生的“穩定表現說”、盧真金的“表現方式說”。

  三、教學風格形成的途徑

  教學風格的形成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只有堅定信念、長時期、多途徑地探索追求,才可能塑造自己的教學風格。

  一樹立主觀意識

  每位教師都應該將教學作為一種 藝術性的事業來追求,主觀意識能為教師提供心理暗示,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享受藝術性教學的樂趣,並逐漸提煉出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

  二豐富實踐性知識

  每位踏上教學崗位的教師都進行過教育專業知識的學習。因此在教育理論知識方面教師間沒有多大差異,但有的教師可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而有的教師卻只能照搬別人的教學方法。原因在於,教育學專業知識雖然對教師教學有影響.但這些知識是教師應當具有的知識,並非教師真正具有的知識。而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包括學科與理論知識、技巧性知識、個人實踐知識、案例知識等多方面知識,具備情境性、具體性、綜合性、經驗性等特徵,能夠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可行有效的指導性建議。有學者指出:“教師的本體性知識與學生的成績之間幾乎不存在統計上的關係”,“條件性知識也只有在具體的實踐情境中才能發揮功效”。|7J由此可見,實踐性知識影響教師對理論性知識的吸收與運用,支配著教師的日常教學行為,教學風格可以通過教師實踐性知識的豐富而逐漸形成。

  三自我反思相互借鑑

  教學水平的提高有賴於教師對自身教學經驗的 總結反思。不同的教師在知識修養、個性特徵與教學技巧上都存在差異,這要求教師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瞭解自己的個性傾向、能力系統、教學優勢等,有意識地在此基礎上構建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此外,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借鑑也是形成教學風格的一個必要因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個教師都應該積極借鑑他人的教學風格.虛心學習他人有益的教學經驗,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大膽改革、勇於創新,最終形成具有自己鮮明特色的教學風格。

  總之,“教學風格是一切教學藝術家刻意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師教學上創造性活動的結果和辛勤勞動的結晶”。每位教師都應該有意識、有目的地通過各種方法途徑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小學教育專業探析論文範文
小學教育專業碩士論文
相關知識
小學教育自考論文
關於小學教育管理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
小學教育相關論文
電大小學教育本科論文
中小學教育現狀論文
小學教育專科論文
小學教育本科論文
中小學教育淺析論文
中日小學教育對比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