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農村教育教學的相關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當前,農村由於經濟落後而形成的各種問題,給農村歷史及其他教育教學帶來嚴重的影響。面對現狀,在應對當前國際化,知識經濟的新時代,解決農村教育教學的困境。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農村教育教學面臨的困境》

  [摘要]當前,農村由於經濟落後而形成的各種問題,給農村歷史及其他教育教學帶來嚴重的影響。面對現狀,在應對當前國際化,知識經濟的新時代,解決農村教育教學的困境。必須全社會共同關注,攜手共同培養適應當前國際化,知識經濟要求的新型人才而努力,培養現代新形勢需要的新型人才,提高我國現代化水平。

  [關鍵詞]農村教育教學 留守兒童 物慾橫流 基礎教育 應試教育

  “空巢”現象帶來的後遺症及應對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在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過程中,大多數的人為追求經濟利益而出現大量農村人口大規模的群流現象,造成農村出現的人群自然結構空心斷層。中青年勞動力幾乎整體外流,而留守在農村的就主要是老幼兩級懸殊的兩個特殊的群體,農村自然社會生態結構遭到破壞。一方面老人本身就辛苦一輩子了,希望晚年能守天倫之樂而頤養天年,但是現在,他們對兒女的寄託確變的遙遙無期,反而擔負撫養教育新生一代的任務,要說在一定程度上遣散老人的孤獨落魄。但是對新生一代的教育方法方式是不是能適應新的社會形勢發展的趨勢,會不會給新一代的成長和教育發展帶來了新的問題?另一方面兒女對父母相依也變成一種缺失,這些孩子從小就在一種缺失的環境中成長,父母對他們的印象就像夢幻,而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的地位和角色是具有不可替代性,加之隔代護養對孩子過分溺愛,他們極有可能形成了一種畸形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就不僅給農村教育教學帶來難度,也給整個社會的基礎性教育教學都增加了難度。我們農村面對大量的“缺失和缺位的兒童”,這就要求我們農村教育教學得多管齊下,協調管理,讓學生重新定位,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重新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首先,作為實施教育的教師必須言行必果,正其言,正其果,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用教師的人格引導學生。中國有位教育學家說過:“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與款押,薰請陶染,言笑舉止,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其次用愛心冰釋一顆被陰霾的童心,在農村因為性別或超生等造成的心理傷害的學生較他們表現出來的一方面是過極、蠻橫、叛離;另一方面表現出來的則是消沉、孤僻、怪異。我們必須用愛心,友誼和善去感化、溫融,讓他們重拾愛心,這就要求:“教師需要永遠擁有一顆火熱的心,誠摯的童心,永遠保有一雙公正領神,信實的眼睛;永遠抄著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語言;永遠想給學生新鮮聖潔的思想。”給學生更多的關心,關愛,構建和諧校園,打造人文課堂。這樣讓學生樹立新的人生目標,從而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改造“問題兒童”,從而促進這些“問題兒童”快樂健康的成長。再次:就是建立學校、社會、家庭立體教育體系。各方面協調配合,共同構建一個和諧宜居的成長環境,促使學生健康成長。從而解決農村教學的難題,當然也是解決農村中學教育問題的重要條件。

  社會市場經濟的商業化所衍生的世俗影響及應對措施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和深入,社會經濟全面搞活,家庭經濟比較富裕,這本來對教育提供重要的物質保障,是件大好事。但現行社會都商品化,物質、人情經濟化,父母從小就把孩子留在農村,自覺對小孩的虧欠太多,於是在經濟上盡最大可能的滿足孩子,以此用來彌補對孩子的歉意。但孩子畢竟是孩子,根本就沒有正確的金錢觀念,他們又缺乏父母的正確引導,更沒有較強的自律自制能力,過分充足的物質會使孩子從小就形成奢侈生活習慣。這些不僅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反而會形成厭學、好吃、好玩、遊手好閒的不良習慣。缺位的金錢換親情會使整個學校物慾橫流,而整個社會世風日下,面對這一現實,給整個教育教學帶來很大難度,這就需要我們重視人文主義學科的人文教育。所以在中學的教學中,尤其是農村中學的教學過程中,人文教學尤為重要,承擔起重要的使命,我們在教學中就要盡最大可能發揮其特色作用。三字經中寫道:“人之初,性本善;玉不磨,不成器。”對初中生來說,他們還很小,可塑性是十分強,就猶如玉石。只要我們認真去打磨,我相信他們都將成為一顆顆閃閃發亮的大玉器,並顆顆價值連城。怎樣去打造?首先,我們要用理解的心理與學生及家長進行心理溝通,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人生價值觀,更重要的是要讓家長明白一個道理――物慾的滿足不是家長能給與孩子的全部,金錢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用心去理解、關心和愛護,父母對子女愛是不能用其他任何東西代替地。父母要讓子女有一個健康良好的生活環境,讓孩子們吃飽、穿暖是首要的;同時要加強對孩子的品德、行為習慣的良性引導和培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任何舉動都會對孩子產生重大影響。其次,要求學校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地教育。同時必須堅持用“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學的發展觀來加強教師隊伍的思想建設,在各學科中都必須加強對學生理性、科學的人格培養,形成一個具有優良氛圍較濃厚的文化環境,讓學生在一個健康環境中薰清陶染、潛移默化,自然似之。再次,就是結合各學科特色把各學科都融入理性的人文教育,像古代名人成功事例和名人典範加強對學生的薰陶,這就要求在教學地過程中要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故事性,提高學生對各學科的興趣愛好,使學生自覺的接納、喜歡學習。由此,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漸樹立起新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快樂、健康成長,培養新型社會主義人才。

  前期基礎教育的滯後和學生對依法執教的誤解的應對

  中小學教育是基礎性教育,廣大農村學校,教育軟硬體落後,還存在相當數量的代課教師或過去特定時代轉型過來的文化水平較低的教師。同時農村孩子比較零散,大多數都離學校教遠,他們的教育就相對困難,許多書本知識地學習任務都是在應付形勢而草草而過,因而對學生的理性、價值觀的教育基本沒有涉足。這些學生加之從小離開父母,沒有得到正確引導,許多學生都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更多的是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諸如厭學、貪玩、生事等問題。同時在應試教育特別是在應考壓力下,學校往往有針對“升學生”進行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放鬆了對差生和後進生的教育管理,於是很多不良習慣開始顯現並不斷隨年齡增長而膨脹,面對這一系列問題就要求基礎教育要加強對學生書本知識的傳授,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必須投入大力氣加強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加強育人環節的強化。曾經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育的過程,育人是第一,而傳授知識是第二位的。”如果一個人沒有良好的行為,就成就不了大事的,即使成就了大事,也只能給社會,人民帶來災難的,所以學生基礎教育的育人環節是第一環節,這就要求在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的行為,個性的培養要加強,注重對學生品德的培養。同志就提到我們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動力源泉,塑造民族精神也是歷史教育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

  當前,隨著我國法制體系的不斷完善,在對基礎教育這一塊如《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的頒佈實施。一些學生對這些法律曲解,認為這些法律、規章制度是保護學生無限的自由,而對老師是無限地限制。他們卻把中國傳統的尊師重教的美德拋於腦後,加之經濟浪潮的物慾化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強教學知識的趣味化,提高學生對學習識的興趣,以達到教與學的目標。我們在課堂上積極創設好課堂藝術提高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其興趣;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的法律知識學習理解,讓學生真正理解法律知識,在讓學生理解、明白了法律知識的內涵的同時,通過學生影響家長,讓家長也簡單瞭解我國的法治理念,從而達到教師、學生、家長共知法、懂法、守法、護法,以保證教學和諧、穩定、有序,健康的進行,從而推動學校、家庭、社會的和諧發展。

  課改教改過程中帶來負面影響及解決辦法

  我國有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受封建文化影響較深,現代教育起步較晚,使我國現代化教育發展相對滯後。當今,國際競爭是以科技為龍頭的經濟實力競爭的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現代教育,培養適應現代、世界、未來的新型人才也刻不容緩,進行的課改和教改也是必要的,但探索實踐,失誤是難免的。同時在改革的過程中,或多或少受舊的課程內容影響,可能會出現一些教師短時不適應新課標、新課改的內容。現在課改、教改還探索階段,形勢上還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課改教改體制,比如在課改教改時,還沒有建立起配套的學生升學考試體制,考分依然還是學生升學的唯一途徑。素質教育倡導多年了,課改教改也推進多年,但在落後的農村地區,為了應付考試升學,能進重點高中、大學,不乏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實行的還是應試教育為主的傳統教育模式,教師如此,學生依然,家長更是如此要求,特別是教改課改中一些人文學科在升學考試中分值比例大幅度下降,老師學生不夠重視,這就給學生帶來一些錯誤的學習資訊,為了應付考試,平時所有的時間都放在數理化上,從而偏廢了對人文科學的學習。當然,這就給人文學科教學帶來嚴重的困擾,使人文科學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不能順利的保質保量完成,為了培養新型人才需要,適應社會需要。首先,我們要做好人文科學教師思想觀念、技術業務和教學方法的轉換,加強新課標、新教材的學習,同時加強相應的業務技術能力的培訓,積極組織教學研討,多組織人文教研交流活動,使教師適應新教改、課改,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業務水平,更好的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要求。其次是在實施課改教改的同時加大對應的素質教育體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即適應課改、教改的升學考試制度和招生制度,這對推進素質教育和實施新課改、教改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如果沒有相應配套的健全教育體制,學生一方面要適應素質教育發展自己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又要應付當前考分定終生的殘酷競爭,無形中增大學生的壓力,不利於素質教育的推進。雖說素質教育與課改、教改的考試是一至的,但在實施的過程中難免兩難。再次就是加強學生新的學習理念培養,在考試時是對我們學習綜合素質能力的測試,而非簡單的A、B、C……D的記憶。學習的過程是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分析、綜合,達到提高學生的理解、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展,加強各個學科知識的整合,才能全面發展而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科技時代是要求較全面的複合型人才。樹立學生的正確的對待學科問題,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實現學生思想觀念的轉換,綜合素質提高了,我們的考試成績自然也就可以提高,對我們成長都有積極意義。

  地區條件落後帶來的影響及解決辦法

  農村學校,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經濟欠發達、思想觀念落後、教育教學設施簡陋,給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同樣帶來嚴重的影響。經濟欠發達,農村人為了改變現實經濟條件,大量的人不得不外出務工以補家用,卻撞擊著學生幼小的心扉,使他們許多人不安心學習,盲目追逐經濟利益而厭學輟學、棄學;思想觀念落後,在許多中老年人看來,孩子讀書要當官發財是不可能的,讓其識幾個字就可以打工掙錢而改變落後的經濟狀況,還可以早點結婚生孫,完成父母“任務”。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設施簡陋,在農村學校依然是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模式,基本和現代化不沾邊,多媒體只是一個名詞,網路技術更是童話。要解決地理條件落後和教學實施上的困難問題,首先要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實現農村經濟的全面啟用。中國有句古話:“倉廩實,而知禮儀”,農村經濟的發展是農村教育發展的重要基礎。當前國家也正在努力解決這一問題,隨著1999年西部大開發的號角吹響,加強對西部地區的開發,政策的傾斜,經濟的扶持,西部經濟發展正待時。在國家幫助同時,我們西部地區的人自身已必須抓住其中的機遇促進其發展。其次在努力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思想文化方面的教育必須跟上併為其服務,加強學校對學生教育之外,還要加快媒體通訊技術的建設,通過影響促進農村思想觀念的轉變。再者要加強對農村學校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教師隊伍的繼續教育培訓的投入,讓教育現代化不再是傳聞和童話。

  我國農村佔絕大部分的比例,農村教育直接影響我國整體國民素質的水平,影響整個國家的現代化。農村教育教學在整個教學教育系統中承擔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要解決農村教學的難題,就必須建立一個以學校為核心的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和政府為一體的整體配套的工程系統,才能真正實現其農村現代化。農村教學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任重而道遠,還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共同推進。

  [參考文獻]

  《教育科研》

  作者單位:重慶市酉陽縣浪坪鄉中學

有關中學生安全教育的論文
淺議農村教育現狀的參考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論教育哲學的相關論文
思考教育哲學的相關論文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的相關論文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的相關論文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相關論文
小學教育專業的相關論文
學前教育小學化相關論文
探討教育政策的相關論文
企業教育培訓的相關論文
論中美家庭教育差異的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