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歷史與素質教育的論文
當前正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關注學生生活,培養學生能力,賦予歷史教育的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成為目前形勢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們該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歷史課堂中的素質教育》
摘要:當前正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關注學生生活,培養學生能力,賦予歷史教育的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成為目前形勢的必然要求。課堂教學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主陣地,教師必須創新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能促使素質教育真正走進課堂。
關鍵詞:素質教育;歷史教學;教學設計;突破創新;考查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5-0053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落實素質教育,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歷史學科在落實素質教育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認識人類社會變遷的本質特徵和發展規律,“以史為鑑”、“鑑古而知今”,反映出歷史認知的特殊性,也為素質教育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多年的教學實踐,使筆者初步形成了在深刻領會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整體把握教材,全面瞭解學生,把讓學生掌握知識結構作為素質教育的基石;把培養學生的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把通過教學設計的突破創新來發揮課堂教學的育人作用作為素質教育的重點。筆者的教學思路如下:
一、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是教學活動所追求的預期結果在主觀上的超前反映,是課堂教學微觀設計的主要因素和前提條件。現代教學的不斷進步和歷史教育功能的深入挖掘,要求歷史課堂教學目標不斷更新和完善。要使歷史教學與時代發展同步,教學目標的設計和實施就要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根本出發點的觀念,突破舊模式,實現開放性和多元化。
二、設計教學程式
教學程式的設計是啟發學生,啟用學生思維,調動學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共同參與,師生共同實現教學目標的規劃。筆者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採用自學導讀式,把每一目編製成若干問題,形成自學提綱。經過學生討論、師生對話等分析式教學方法,運用計算機軟體和幻燈投影等教學工具,力爭突出新舊知識的相關性、知識結構的整體性、史論結合的認知規律性和思維能力的創造性。通過有機的德育滲透,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下面,筆者僅以《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一節的課堂教學程式設計為例,做一簡單介紹。
在匯入新課時,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將學生的思維意向納入課堂教學的軌道,筆者首先利用計算機制作軟體編制了四道選擇題,讓學生在聯絡舊知識的基礎上經過分析判斷,自然得出結論:戰爭結束後,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工作重心開始轉移,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已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必須探索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途徑,從而匯入新課。
第一目“新經濟政策的實施”這是本節教學的重點內容。首先,佈置導讀思考題:1. 新經濟政策實施的背景、目的、內容及其歷史意義。2. 蘇聯成立的時間、加盟國及其國家性質。目的是讓學生從整體上這兩件事的來龍去脈有初步的認識,然後教師再以提問的方式引伸誘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分析。
第二目“蘇聯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自學導讀思考題是:1斯大林時期所採取的經濟政策和措施。2兩個五年計劃取得的巨大成果及其存在的嚴重問題。目的是讓學生初步瞭解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新生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曲折性。
①政策和措施。教師首先運用過渡語言向學生提示,然後再向學生置疑:斯大林初期在經濟改造和建設中制定了哪些政策,採取了什麼措施?學生一般都能答出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方針以及施行五年一次的計劃經濟措施,新經濟政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顯示了巨大的生命力。教師補充強調:斯大林錯誤地認為只要改變生產關係,就一定能提高生產力。從此蘇聯在斯大林領導下,向資本主義經濟發起全面進攻,在施行計劃經濟、高速建成社會主義的思想指導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②巨大成就。教師首先讓學生結合大小字列舉出蘇聯二三十年代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然後再重點強調:蘇聯能在短短的二十年,就趕上和超過有將近三百年資本主義發展史的英國,證明高度集中的經濟制度是和當時蘇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基本適應的,它充分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③如何評價斯大林模式,這是教材的難點。教師先引導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結合教材,從正反兩個方面,總的進行評價,為了讓學生由對歷史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真正實現思維能力的昇華,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史實和觀點逐一分析外,還進一步深入分析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中存在嚴重問題的原因。
其次,引導學生回顧經濟制度的成就和缺點,再引申分析政治體制的成就和弊端。
在課堂總結時,筆者改變了以往陳述式結束語,只強調本節重點難點,而是採用論證式結束語,即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到新經濟政策的過渡說明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從蘇聯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說明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對社會發展具有的能動作用;從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形成的原因和存在的弊端說明任何新生事物都具有歷史的繼承性和發展的曲折性。這樣,不僅使學生通過課堂總結,加深了對史學觀點的認識和理解,而且促進了學生思維增長點的再生能力,提高了他們的政治思想素質。
三、考查教學效果
考查學生對教學目標掌握的效果,關鍵在於課後練習題的設計。它不僅僅是對學生識記能力的檢測,而且也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進一步訓練和提高的過程。學生的思維是存在差別的,因此教師在練習題的設計時,要把握好學生思維的提前量,設計出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練習題,再次激發學生的思維餘波,及時得到資訊反饋。
筆者一般採用幻燈或計算機軟體,每節課設計幾道難度不同的選擇題,讓學生在課上搶答。對起點低、梯度小的問題叫“差生”回答,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樹立起學習歷史的信心,逐步消除畏難情緒。對梯度較大、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叫下轉第55頁上接第53頁“優生”回答,一方面幫助他們解決自己認識上的不足和方法上存在的問題,一方面拓寬他們的思維廣度和深度,引導他們求異創新,從而幫助他們形成勇於競爭、敢於拼搏的人格品質。
對課後練習題的處理,除了按常規獨立完成質量檢測的練習題外,筆者還分階段適當地讓一部分學生對歷史事件和人物活動進行專題評述,撰寫成小論文,在校級歷史學社辦的刊物上發表。有時讓他們自己設計圖表,搭建知識結構,在全班學生面前展示。在他們的帶動下,不僅使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有了顯著提高,還可以使這些“優生”形成勇於探究科學知識的人格特徵。
實踐證明,導向正確、設計合理的專題訓練,能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維,自覺議論,各抒己見;能夠通過對歷史問題的分析探究,把知識條理化、系統化;能夠深化對歷史問題的認知程度,並在此基礎上迸發出創造思維的火花,從而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目標,促進學生正確的世界觀的形成。
總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為目的,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核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活動。學生的素質教育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需要由一個比較長的培養和訓練期。同時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無私奉獻和加倍努力,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歷史教學改革環境,充分發揮歷史課堂教學的育人作用,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學分校 071000
關於教育的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