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校本課程開發計劃範本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歷史背景、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作為學校管理者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學校的優勢和風格,進而通過校本課程開發形成特色。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指導思想:

  為全面貫徹全教會精神,落實新的國家課程計劃,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強化學校特色,我校在切實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根據校本課程的目標和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 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和依據

  一目的:

  1.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由於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影響,造成學生被動學習,不會學習,教學效率低,這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還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新課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學生正處在可塑性大、易於接受外來事物的刺激,便於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的最佳時期。

  為了能使孩子們更好地成長,對他們加強藝術素養的培養,應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於2007年成立民族打擊樂團隊伍不斷壯大,堅持每週活動。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以打擊樂為核心的民樂藝術特色。孩子們不僅有了一技之長,而且綜合素養得到顯著提高。

  2.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使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而且成為課程的設計者、課程標準的制定者、教材的編制者,這些都要求教師不斷地去努力,認識課程、探索課程。研究學生,不僅要有紮實的基本功,專業的學科知識,精湛的教學藝術,還要有融會貫通的綜合能力。校本課程的研發權給予了一線的教師,那就為教師提供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舞臺,令人欣慰同時也感到機遇與挑戰是並有的。正如我們的老師所想的那樣:這是一種壓力、一種挑戰、一種責任、一種渴望、一種成功。我們將和它一起成長。

  3.學校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望欣園小學建校以來,一直努力構建“全面+特色”辦學模式,作為望京科技創業區 “辦一所有特色的學校”,這是全體師生共同追求,也是社會各界對學校的殷切期待。近幾年來,望京作為經濟發達地區,社會發展迅猛,人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希望通過學校的藝術教育來提高子女的藝術素養、審美能力,民族自豪感,從而豐富內心世界,這就對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說我校藝術校本課程,正是在這種形式下開設的,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二依據:

  1、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決定的意見》和《朝陽區小學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指導意見》的精神。

  2、我校的辦學理念:創辦高質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學校。為培養德智雙全、身心共健、才藝俱佳、健康快樂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3、本校資源條件:設施完善,專用教室齊備,多媒體裝置先進。教師工作熱情高,且積極肯幹;多數教師有可開發的特長。學生質樸、樂學,興趣廣泛。絕大多數家長綜合素質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學校工作。社群參與學校辦學的願望較高,且與學校建立了較好的協作關係,學校有一定的號召力。

  4、社群資源、學校資源和教師資源以及對學生、家長、社群、教師關於校本課程設定的調查問卷結果。

  三、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

  1.通過民族藝術教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能力,積累藝術文化深厚的底蘊,激發學生對民族藝術的熱愛之情。

  2.通過民族藝術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

  3.通過民族藝術教育,塑造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豐富孩子們的人生,使他們健康快樂地生活。

  4、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培養一批覆合型、科研型的教師。

  四、校本課程的具體目標

  1、 課程開發小組成員具有較高的開發校本課程的熱情和能力,能夠較好地完成課程開發工作。

  2、 充分利用本校和社群擁有所需要的課程資源。

  五、開發原則

  1、互補性原則:開發校本課程,做到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則:學校在確立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時,充分考慮本校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根據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努力使校本課程實用、可行。

  3、主體性原則: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要還重視學生的參與,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選擇。

  4、全面性原則:儘可能利用校內教師的資源,開發校本課程,人盡其能,物盡其用。

  5、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內容形式上可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六、 設定課程的合理結構

  我校本著校本課程及教材建設規劃既要考慮校本課程在整個學校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考慮我校自身發展目標的定位,既要取國家課程為主之長,又要補國家課程不足之短,既要考慮學生的合理負擔,又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對校本課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設定:

  a 根據對學生、家長、教師和社群的問卷調查,擬開設民族工藝、民族器樂、民族服飾、民族建築等課程。

  b 根據學生年齡的不同,設定不同的課程。

  c 每班每學期校本課程課時數為16。

  課程領域 課程名稱 涉及年級 課時 開發時間 選修必修

  民族藝術 民族工藝 三年級 16/學期 2008.11 必修

  民族器樂 四年級 16/學期 2008.11 必修

  民族服飾 五年級 16/學期 2008.11 必修

  民族建築 六年級 16/學期 2008.11 必修

  七、 課程實施與評價

  校本課程的實施

  1、加強校本課程與各學科的有機整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課時安排:校本課程每週1課時。

  3、校本課程編輯組的人員參與聽、評課的指導,做好校本課程的監控、測評,調控校本課程實施情況,總結經驗,解決問題。

  校本課程的評價:

  1、授課教師的評價。學校通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相關教師進行考核,並記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學習興趣,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2、學生的評價。評價時,我們特別注重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關注學生對校本課程的學習過程,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師生關係的實際感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獲得成功的體驗等成為評價學生的主體內容。評價的方法除了觀察、調查、考查學習知識、成果展示等外,我們還建立了學生興趣特長髮展的“成長記錄袋”,允許孩子們把自己認為優秀的作品一張畫、一副書法作品、一盒錄音帶、一個小製作……放到記錄袋中,可以想象幾年之後,當孩子們再去看哪些作品時,會發現自己又長大了,或許這作品陪伴他們以後的人生道路。

  八、 保障措施——課程管理:

  ㈠ 建立領導機構: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組長:楊繡川校長, 副組長:紀萍、沈春燕、張素琴

  成員:徐英麗、胡立榮、張歧、孫向偉、彭興傑。

  ㈡ 前期論證:

  1、利用現有資源,徵集教師意見,確定校本課程的具體內容。

  2、 通過對學生、家長、社群、教師的調查問卷確定校本課程所設定的內容。

  3、 將開發的課程綱要拿到學生及家長中徵求意見,看所開課程能否滿足學生、家長的意願。

  ㈢ 培訓師資:

  1、校本課程理論。內容:《校本課程學習資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校本課程研究等內容。培訓方式:集中學習、交流研討 。

  2、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學校對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

  ㈣ 撰寫課程綱要:

  課程綱要闡明以下幾方面內容:

  1、主講教師姓名、課程型別、授課物件、授課時間周課時、總課時

  2、課程簡介

  3.確定課程目標:全面、適當、清晰;涉及目標的三大領域

  4、課程的內容:擬定課程的綱和目

  5、設計學習方法:體現課程的特點、符合活動主題的要求、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

  6、提出課程實施的建議:含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裝置、班級規模。

  7、課程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學業成就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記分方式等

  ㈤ 學校正式開題,編輯教師自主選擇。

  學校向編輯組成員介紹所開課程的主要內容、目的、授課方式等,讓教師自主選擇進行編輯。

  九、校本課程的教學管理

  1、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學校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2、教師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

  3、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4、教師應儲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5、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6、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十、課程的開發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一成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二問卷調查

  1、設計三份調查問卷學生、家長、教師瞭解大家的需求。

  2、對問卷進行分析,找到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初步理清開發思路,擬訂開發綱要,確定開發專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一根據擬定專案、選定組長、明確人員分工、制定開發方案。

  二各專案開發小組修改專案開發方案,分工協作,完成專案開發綱要的編制工作,並在全體教師會上討論。

  三修改綱要,開始撰寫課程計劃、文字,設計學生活動材料等。

  五課程文字、計劃和自查表報學校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後,由學校報區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

  六區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即開始在校內實施。

  第三階段:拓展階段

  對教材內容的調整

  在使用校本課程文字的時候,將根據教材使用的實際情況,從學習內容的選取、誦讀內容的數量上不斷對文字進行調整,以滿足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新課程的理念已逐漸被廣大教師所接受並付之於教學實踐。我校校本課程活動也積極投入課改,並探索符合學校特色的新路子,在課程內容設定、學習活動方式改變、評價標準多元上自主探究、不斷創新。在管理方式上採取由校長室→教科室的管理網路,最大限度發揮人力、物力資源優勢,為學校文化的塑造、特色的形成、品牌的打造發揮應有的作用,為學生興趣的培養、技能特長的錘鍊不斷努力,為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而積極探索。

  二、確立目標、制訂計劃。

  1、確立目標

  本學期我校校本課程將被分為選修校本課程、必修校本課程兩類。必修校本課程直接反映我校課改效果和辦學特色,每班每週將開設兩節校本課程,課程列入課表;選修校本課程共開設6個小組,被安排在每週三下午的兩節課。各活動班組都要結合課改要求,及所帶班組特點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擴大視野,動手動腦,提高綜合素質;發展興趣特長,豐富精神生活,增進身心健康。

  2、制定計劃

  各輔導老師要在認真總結反思的基礎上,樹立質量意識、品牌意識、效益意識。結合新課程理念,根據學科特點及班組學生實際制定切實可行計劃。在制訂計劃前要反思上學期活動課存在問題,考慮好改進方法,再從活動目標、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成果展示幾個方面入手,確定活動目標時,要寫清質量目標、效能目標,既要有定量的,又要定性的。目標要合理可行,並在活動過程中體現。

  活動內容與方式這塊要圍繞目標,寫清開展哪些活動及活動程序,通過什麼方式方法、採取哪些措施來達成目標。內容的確定要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方式方法要靈活多樣,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知識的習得、技能特長的形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統一協調發展而服務。

  成果展示形式可以是組織競賽、彙報演出、作品展覽、檔案袋展示等,各輔導老師可結合組特點在制訂計劃時指明。在制訂計劃過程中要讓學生共同參與,讓學生明確活動目標,使之成為師生共同的活動計劃與奮鬥目標。活動計劃制訂好後上交教科室稽核、修訂後,作為教師校本課程考核的重要依據。

  三、全心服務、打造品牌。

  要圍繞學校文化塑造和品牌質量提升這個核心,確立服務觀念,以責任心、事業心、進取心對待工作,以愛心、真心、誠心面對學生。

  1、輔導老師要提前5分鐘到崗,預先準備好活動器材、工具等,保證學生活動時間,下課鈴未響,學生不得提前脫離活動狀態。建立點名制度,每次都要確保每位學生參與活動。缺席的學生要把情況反饋給班主任,協商共同配合教育。

  2、學生活動期間輔導老師須自始自終擔任組織指導工作,活動巡視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坐堂批改作業或幹其它有礙於指導工作的事。

  3、要確保每次活動課的質量。嚴格按照計劃內容上課,同時要發揮創造性,活動方式要靈活多樣,可結合趣味遊戲、趣味故事等,激發學生的活動情趣,吸引學生,留得住學生。要能讓學生在活動課上形成的興趣和熱情擴充套件延伸到課外、家庭,使校本課程更富有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可把校本課程與學科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興趣特長。

  四、規範管理、提高質量。

  1、輔導老師要做好活動班組學生活動期間的常規教育和管理工作。去專用教室上課的小組,輔導老師更要加強管理和教育,不得隨便動用室內物品,一經損壞、遺失或造成事故,要追究輔導老師責任。活動結束,要做好室內衛生打掃,門窗關鎖工作。

  2、分層管理,提高質量。由校長、教科室人員組成管理層。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觀念。教科室稽核各活動班組計劃及班組學生名單,然後由教科室對照計劃及小組名單監督檢查,記錄情況。管理人員還要以參與者、研討者身份深入課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及時和活動組老師一起解決活動過程中的困難與問題,還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聽好部分班組老師的課,做到對組內每位老師平時的活動質量有一個清晰地瞭解。

  五、多元評價、嚴格考核。

  1、校本活動課的評價重視過程評價勝於重視結果評價,對學生評價的主要著眼點應放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和態度的變化上。評價方式採取自評與互評相結合,橫向評價與縱向評價相結合。

  2、對教師的評價重視過程與成果呈現兩方面。過程評價將從態度、責任心、事業心、常規管理、課堂質量幾方面入手;成果顯現通過現場展示、實際操作、競賽評比、物化成果展示、提交相應資料、檔案袋檢查、學生問卷、座談等多種方式、方法考核。

  六、日常工作安排。

  1、學習校本課程計劃,結合實際在兩週內製訂好計劃、落實好各小組人員,第二週正常開展活動。

  2、加強過程研討,解決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管理層教師做好檢查記錄工作。

  4、校本課程期末考核工作。

  5、學生考核評價工作。

  說明:專職老師所輔導內容作為工作內容之一,成果顯現作為重要考核依據。所以除學校安排這些訓練時間外,自己還需利用時間進行訓練,以保證學生特長、技能形成。

  七、課程設定

  1、必修課程 硬筆書法 經典誦讀普通話

  2、選修課程 舞蹈 軟筆書法 繪畫 籃球 科技

  小學校本課程開發計劃四:應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計劃1231字

  1、體現小學生年齡特點的原則。

  2、校本課程開展與學校德育工作相結合的原則。

  3、與學生養成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4、校本課程的開展服從學校整體工作的原則。

  5、不擠佔國家和地方課程計劃,每班每週只安排一節校本課程。

  六、校本課程的有關措施:

  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定學生相應的學習內容:

  1、低年級的學習以《三字經》內容的背誦為主,不要求學生深刻理解。

  2、中年級學生背誦《三字經》以外,還要求學生對有關的內容進行理解。並能大致說出中國歷史的大致過程。此外,對《弟子規》的學習進行理解和背誦。

  3、高年級學生除中年級基礎以外,要求對《論語》的有關精選內容進行理解,體會其中的思想精華。

  二、實施細則:

  1、一定要有相應的時間保證,各班要有嚴格的監督措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有關校本課程的要求內容。

  2、語文老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相應的指導與教學,其工作量納入教師的工作量考核。對於教學老師要有充分的準備,做好備課和計劃。在學期結束時學校將對此項內容進行相應的檢查。

  3、各中隊的建設要有校本課程的教學內容的相應記錄主要是學生的學習記錄,體現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

  4、成立校本課程研究小組,制定相關的學生評價內容與方式。

  5、教學內容的安排以教導處的規定為準。

  三、主要要求:

  1、老師對於校本課程首先自己要理解,學校在一定時間裡將對其中的內容設立對教師的掌握程度進行相應的檢查和監督。其檢查方式包括對校本課程的理解和記憶,利用卷面檢查方式。

  2、、對班級校本課程的要求:

  1要有具體的計劃和準備,結合自身學習和學生學習書寫計劃。包括教學內容分析和學生的程序安排計劃。計劃要有可操作性。

  2檢查學生的校本課程是否真正開展。主要檢查校本課程的備課和抽查。

  3是否有相應的教學實間安排。根據教導處的安排,切實進行。學校以抽查教學實間的保證為依據。

  4學生的學習情況監督方式是否切實可行,學習內容是否到位,學生的學習程序是否有相應的記錄反應。查學生的學習筆記和有關的記錄。低年級查學生的背誦情況。

  5各班對校本課程的教育要設立專門的記錄,在教室佈置中新增校本課程的記錄或成果展示。

  3、校本課程中對學生的要求:

  學校校本課程組在每年的4月和11月對學生的掌握程度進行測試檢查包括對學生的抽查。

  1低年級以學生對《三字經》的背誦為主,由科任教師對學生的背誦內容進行監督與記錄為主,記錄要真實。

  2中年級和高年級以書面測試和學生的知識競賽為主,其考查內容

  A中年級以《三字經》的理解,《弟子規》的理解與記憶。

  B高年級除此以外,還包括《論語》有關精選的理解。《朱子家訓》等有關名句的記憶。

  附:第一學年主要安排

  1、校園的整體規劃和佈置,讓教室和校園洋溢著傳統文化氣息。

  2、校本課程的刊出以及課程時間及教學指導老師的安排。

  3、教師學習彙總心得體會的交流。

  4、校本課程公開課與明星教師評選。2010年上半年

  5、校本課程大家談。家長開放日與相關活動相結合

  6、一學年校本課程教學總結。

  

  一、技術顧問定期來校上課。

  二、三至五年級學生聽課、學習。

  三、專任教師分章節備課,上課。

  四、校本課程每週一節課學習。

  五、定期組織學生到田間、溫棚實地學習。

  譚坊小學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落實新課程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教師專業的發展,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舞臺。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國家課程實施方案,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

  一、開本課程開發理念

  校本課程開發體現“促進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通過感知、感悟和體驗受到本土文化的薰陶,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強調體驗性活動等社會經驗,克服課程脫離社會生活的弊端,密切學生與本地經濟發展和社會變化的聯絡,使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增強建設家鄉的責任感;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根據校本課程的意義和本鎮、本校實際,制定本校校本課程的開發主要目標如下:

  1、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瞭解家鄉的鄉土文化,吸收鄉土文化的營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3、能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時間能力,提供學生的科學素養。

  4、初步學會進行人際溝通和交流,發展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5、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之下,按學習單元分別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表現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具體目標,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

  校本課程是為了指導學生獲得感性知識,促進學生動作技能、人文情懷的發展而設計的一系列針對本校實際的以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為中介的學生主體活動內容和形式,根據本土實踐,我校校本課程建設力求突出以下幾個特點:

  1、課程內容的鄉土性。

  教材植根於顯示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在使用過程中,以本地的生產、生活和環境為學習研究物件,因為學生生活在進化,相關的學習資源和實際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便於學習操作。

  2、教學方法的活動性。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課程的實踐性與體驗性,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

  3、課程本身的開放性。

  課程的開發實施富有活力。課程的開發吸收廣大教師、學生參與,課程由教師去實施,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師生在積極互動中,共同發展、課程在開發實施過程中需要不斷的修正完善,師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補充、調整。

  四、校本課程編制的原則

  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

  2、開放性原則;

  3、量力而行原則;

  4、個性化原則。

  五、校本課程的內容

  開發校本課程,需要對校本課程資源進行評估與選擇,根據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拓展的原則,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和社會的特點和需要。在充分根據學校課程資源和地方資源的基礎上,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化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1、開發學校教師資源。

  2、譚坊鎮校外教育資源豐富,根據本鎮實際,以家鄉地理-家鄉歷史-家鄉經濟-家鄉人物-家鄉旅遊-家鄉文化-家鄉特產為體系,介紹家鄉的地貌風情,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充分利用家鄉的資源開發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興趣愛好。

  六、校本課程開設計劃

  全校各年級結合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結合教師個人素質、學生年齡特點等逐步實施,並在實施中完善,總結經驗。一般以班或年級為單位安排在興趣活動課進行,具體教學時間一般是每週一節課,也可以進行集中安排如春遊、秋遊、考察等。學校教導處負責課表安排,由具體課任教師組織教學。大型活動,則由學校統一安排。

  七、校本課程的評價

  1、成立校本課程評價領導小組由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兼,教導處具體負責校本課程的檢查和評價工作。

  2、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學業水平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科目學習的學習效果。

  4、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評價體系將體現: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個體主動化;評價方式質性化;評價行為日常化;評價結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課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申報制度。

  2、鼓勵每位具備校本課程開發能力的教師自主申報開發課程,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根據教師所申報課程,對學生興趣、特長、需求進行調查,確定開發專案。

  4、校本課程領導小組指導教師制定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5、組織實施,落實實施計劃。

  6、每學期校本課程領導小組組織對校本課程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並給予適當獎勵。

  7、加強校本課程及教輔材料、學具等設施的管理。

  8、加強校本課程檔案建設,對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所有資料蒐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課程領導小組,以利總結、改進和推廣。

小學學校課程教學計劃
小學學校課程實施方案
相關知識
小學校本課程開發計劃範本
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計劃範本
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計劃範本
小學校本課程開發計劃
小學校本課程開發計劃
新學期初中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範例
小學校本課程實施計劃範文
小學德育課程工作計劃
小學教師個人讀書計劃範本
小學英語個人研修計劃範本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