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反思論文
初中生正處於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數學的過程中,不能把所有問題的答案都一次性地解釋給學生聽,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反思發現問題。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參考。
篇一
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行“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不禁讓我重新對這一理念加以剖析。19世紀恩格斯說:“數學是關於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學科。”而作為數學學科三大部分數與代數、幾何和統計之一的數與代數部分,它是中小學數學課程中的經典內容,它在義務教育的階段的數學課程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有著重要的教育價值。在新的課程標準下,這一學習領域的目標、內容、結構以及教學活動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標準》在總體目標中提出要使學生“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可見,理解數感、符號感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建立數感和符號感是非常重要的,是進入數學學習的基礎。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要學習整數、小數、分數、有理數、實數等數的概念,這些概念本身是抽象的,但通過數學的學習,使學生能將這些數的概念與它們所表示的實際意義建立起聯絡,例如,一百萬有多大,一把黃豆大約有多少粒等等。在課程標準中,重視對數的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感和符號感,淡化過分“形式化”和記憶的要求,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自主活動,不僅提高了自身的數學素養,還有助於他們利用數學頭腦來理解和解釋現實問題。
數學與現實生活是密切相關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應作為學校數學教育的中心”。因此,有價值的數學更多地體現在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和思維去觀察、認識日常生活現象,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獲得或提高適應生活的能力。過去教師一直非常重視學生筆算的正確率和熟練度,學生缺乏估算意識與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較筆算用得更為廣泛。我們常常需要估計上學、上班所用的時間,估計完成某一任務燒飯、買菜、做作業等所需的時間,估計寫一篇文章所需的紙量,放置冰箱所需地方的大小,估計一次旅遊所需的費用等等。因此,加強估算,培養學生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具有重要的價值。新課程標準也反覆強調要加強估算,淡化筆算。
二“數與代數”有利於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數學情感的數學。
在提倡“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的今天,將這一理念落實到中學階段,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掌握如何,更要關注到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思想方法、習慣、情感和態度對於學生今後去創造生活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因此,“數與代數”作為基礎部分,它的主要內容是研究現實世界數量關係和運動、變化規律中的數學模型,它可以幫助人們從數量關係的角度更準確、清晰的認識、描述和把握現實世界和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能有效發展學生思維、培養數學情感的,就是有價值的數學。
從古時用結繩記數、刻痕記數開始,到算盤的使用,到計算器的使用,到現代大型計算機的問世,直至今天微機的廣泛使用。無不說明了創新的價值。所以,只有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能不斷創造出更加精彩的世界。因此,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數學就是有價值的數學。這主要體現在解題策略多樣化上。對一個問題能從多角度、多層次去思考,對一個事物能做多方面的解釋,對一個物件能用多種方式去表達,對一個問題能想出多種不同的解法,那麼就不但可以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還會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更全面、更深刻,有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初中數學教學心得 -三聯閱讀
“數與代數”這一基礎部分正是搭建這種思維的橋樑。它不僅能在數的運算、公式的推導、方程的求解、函式的研究等活動中通過對現實情境中數量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探索促進學生探究和發現,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還能利用正數與負數、精確與近似、方程與求解、已知與未知等概念中蘊涵著對立統一的思想,變數和函式概念中蘊涵著的運動、變化的思想,促進學生用數學、科學的觀點認識現實世界!
篇二
通過數學教學使我深深體會到,以往的數學教學是把傳承知識作為主要目的,這種理念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現代社會,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探索的精神、終身學習的願望要比其獲得有限的知識更有價值。為了。教法要活,學法更要活。適應新世紀的發展,真正進行素質教育,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我們必須讓教學活起來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模式。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正是配合當前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是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和飛躍。新課程標準旨在建立一種促進學生髮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數學課程體系。要使該教材真正實施到位,必須建立一種符合學生自主發展、融入社會生活、面向學生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而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實施應體現開放式教學。
一、把社會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大課堂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學中,應探索與構建生活數學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解訣問題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帶進課堂,嘗試著用數學方法來解決。這既是數學學習的價值體現,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能力。如第二冊“元、角、分”的教學,結合教材中的實踐活動,我創設了“小小百貨商店”的情景:把學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標上價錢。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買賣商品的模擬活動,讓其中的一人當售貨員,其他的同學當顧客,“顧客”要把選中的商品的價錢準備好再交給“售貨員”,若給的錢數不對,其他同學要指出,角色要互換。然後,我拿著一支標價9元7角4分,讓學生進一步思考:你若想賣這支筆打算怎樣付錢?有幾種不同的付錢方法?同學們情緒高漲,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學習元、角、分的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給學生創設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1、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主關係,使學主放膽交流,敢於創新
新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營造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氛圍,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發表慾、表現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教學中,只有在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學習才會熱情高漲,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才會更高。可見,創設民主和諧的心理環境和自主參與的教學情境,是學生主動創新的前提。在課堂上應給學生提供大量觀察、實驗、活動的機會,使教學更容易體現“提出問題——相互交流——彙報總結——鞏固、實踐”的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如,教學“8加幾”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用學習9加幾的方法來學習8加幾,讓學主觀察課件、擺小棒、討論,歸納出8加幾的計算方法,最後通過練習、遊戲鞏固本節的內容。
2、創設民主開放的課堂,關注每一位學主的發展
新標準的理念是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應根據這一理念,精心設計教案、內容及練習,確實落實充分地尊重、關心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在課堂上都能生動活潑、健康發展。教材通過發現、探究及認知活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學生在民主開放的課堂中改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改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主動去發現數學問題,積極學習數學知識,探求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並在親身實踐中體驗數學。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使學生保持愉快而興奮的心境,自主明確學習目標,大膽設想,積極地通過書本認證或相互認證自己的見解,尋求達到學習目標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3、組織有趣操作,注重培養學主的語言表述和組織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操作與思維聯絡起來,使新知識在操作中產生,創新意識在操作中萌發。通過動手,學生們發現自己也是一個創造者。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借用直觀演示、操作、組織遊戲。故事匯入等形式,營造富有情趣的教學氛圍,儘量給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以及合作的機會。顯而易見,這樣的教學活動,“不用揚鞭自奮蹄”,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和解決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探索知識過程中,學生同桌合作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聽取別人的見解,合理地補充、調整自己的觀點,達到較完美的認知狀態。如,教學“認識圖形”時,小組合作學習,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長方體、正方體角的特徵、邊的特徵,通過相互交流、補充,就能較完整地歸納出長方形、正方體的特點。然後我讓學生動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進行多次的練習,整堂課氣氛十分活躍,通過遊戲,在輕鬆、愉快、和諧的環境中,學生們學得很開心,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不但學得快,而且記得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同時還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組織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現代教育觀。如教材中9加幾的這一節,例1式子旁的文字是用文字語言來描述運算方法,通過教師的教讀,學生齊讀,抽讀,同桌互讀,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表述,然後在例2讓學生自己擺學具,在小組內互說運算方法,進而在例3和例4用填空的方式,讓學生對運算方法用語言有條理地表述。從這些小細節裡面,我深深明白了教材編寫者們的編寫理念,是要逐步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和歸納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意會與言傳的必要性,通過對知識的文字語言描述,同學們看法、思維互動推進,完善了自我認識。4、建立多種評價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取成功的體驗
開放式的教學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觀點,對同一個問題,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每一個學生的觀點都是受尊重的。如,教學“認識圖形”時,在鞏固新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用不同形狀的學具擺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圖案,而每個學生所拼的圖案都是被認可的。
開放式的課堂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學生在評價別人的成功和被別人評價為成功的過程中滿足了好奇心,獲得了探求新知識的激勵。教師應發揮表揚的激勵功能,使學生樂於創新。在課堂中應巧妙運用激勵性言語,撩撥學生創新的慾望。如當某位同學提出創造性的解法時,就以他的姓氏命名為“X氏解法”,號召全班同學向他鼓掌,對他說“XXX,你真棒!”;當某位學生的創造性解法不夠成熟完善時,教師下課後和他一起探討;當學生的創造性解法明顯不對時,教師首先肯定他的創新意識,然後幫他分析錯誤的原因。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紙,剪成蘋果狀,一個蘋果上寫一個算式,然後請孩子們來,“摘蘋果”,如果孩子答對了,全班小朋友就對他說“對對對,這個蘋果屬於你。”如果答錯了,就對他說“錯錯錯,請你繼續再努力。”通過這些激勵性的語言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保護其創新的熱情。
總之,現代課堂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取得一個裝知識的袋囊,而是從多方位、多角度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應用開放式教學,如何為開放式教學提供更完整的理論體系,如何處理好開放式教學中“放”與“收”的關係,這些都是開放式教學在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然而教師在鑽研新教材,把握教學內容的前提下,適當地應用開放式教學,對於學生的自主發展、創新思維的培養、實踐能力的提高都將有較大的幫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
篇三
好奇了,他們想老師為什麼沒有做,就知道了方程解的情況,議論紛紛。這時候再講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的作用,學生就有了極大的興趣。在講有的幾何題目時,角平分線的性質、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學習後,可以不證明全等三角形就得到線段相等,同時再分情況講解在不同的條件用不同的方法證明線段相等。講“圓的有關性質”時先引入有關圓的實際例子,車輪為什麼是圓的?如果是正方形會是怎麼樣?誘發他們好奇心討論。以及有關“圓的切線”的性質學習後,解決有關問題也簡單了。同時老師也要有一定的功底特別是在解題方面用不同的方法讓學生佩服。
二、在教師深刻領會教學思想的同時,還應當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首先向學生說明人具有巨大的自主的學習潛能,使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其次,讓學生明確自主學習是時代的要求,能使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能提高自己的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等各種能力,只有學會學習,才能在將來競爭激烈的社會上求得生存。但學生的思想工作不是靠生硬的說教能左右的,還應該讓學生在教學中去感受,明確的學習目標,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產生自學課本的慾望。要求他們多動腦,敢想敢做。儘可能的去營造學習一種氛圍,願意積極地學習。
三、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學會學習的方法
新課程倡導的是學生的合作與學習,有許多問題需要學生共同合來完成,我們在讓學生獨立的情況下,也要注意合作的重要。況且在當今社會上,有很多工作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需要的是一種合作。為此結合課本知識與生活,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同時在學習時,有時也要獨立完成,當遇到困難時,應該多看看題目,是不是漏掉了條件或是沒有把條件用完就在做題,養成好的習慣學會學習。當他們做題遇到困難時問我,我首先問他們題目的意思弄清了嗎?讀幾遍?學會從題目中找問題,而不是問老師。讓他們知道老師也是從題目中回答你的。讓他們學會從題目中找自己的疑問。另外重視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我們的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但也要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去。由於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會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加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對數學的認識,學習有用得數學,所以教學時就結合我們生活中的問題來講。
如“二次函式的應用”中有關實際問題,“有一河面上有座橋的橋面是拋物線的拱形橋,橋洞離水面的最大高度為4米,跨度為10米,一艘寬4米,高3.5米的船要經過此橋,問能不能經過?”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與課程改革的發展要求相適應
初中學生剛剛進入少年期,機械記憶力較強,分析能力仍然較差。鑑此,要提高初一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效果,務必要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這是每一個初中數學老師值得認真探索的問題。通過我對新課程這幾年的研究, 結合我平常的教學工作,有了以下幾點工作體會:
1.總體把握教學要點,如該學年,該學期有哪些知識點,重點是什麼,難點是什麼,這樣在平常教學中才有目標。
2.注意和學生一起探索各種題型,我發現學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點,只要勾起他們的求知慾與興趣,學習勁頭就上來了,如每節課後如有時間,我都出幾題有新意,又不難的相關題型,與學生一起研究。
3.每節新課後注意反饋,主要作業與小測中發現學生掌握知識的不足之處,及時加以訂正。
4.要進行一定數量的練習,我反對題海戰術,但用相當數量題目進行練習卻是必要的,練習時要有目的,抓基礎與重難點,滲透數學思維,強調一點是老師在練習要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與鍛鍊,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與打好基礎,可以做到用一把鑰匙開多道門。
5.就是考前複習中要認真研究與整理出考試要考的知識點,重難點,要重點複習的題目型別,難度,深度。這樣複習時才有的放矢,複習中什麼要多抓多練,什麼可暫時忽略,這一點很重要,會直接影響複習效果與成績。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並把握得準,必須要有相當長時間的經驗積累與總結,甚至挫折,否則不行。而我仍在不斷摸索中,但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就會有所領悟。
6.抓好後進生工作,後進生會影響全班成績與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氣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後進生跟得上。例如,在課後,只要有時間,我一般會留部分成績不足的學生再進行一次複習講解或小測,時間不要太多,十幾或二十分鐘,但一學期下來,就積少成多,對提高成績會有幫助,但要注意兩點,一是其它科任老師協調好時間,二是被留下的學生的思想工作要過關,以免因被留下產生牴觸情緒,就會影響複習效果。
以上六個方面的看法只有根據自身與本班實際情況綜合運用,有機結合,才可能有一定效果。教與學是雙長的,教的技巧怎樣高,也需要學的配合,農村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習慣差,怎樣讓他們以更好的學來配合教師的教,需要不斷地探索前行。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課堂就是學生的課堂,要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學生潛能開發出來,教會學習的方法,提升學力。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要能多思考,多探索,多創新,上好每一堂課,講好每一道題。只有這樣才能走好教改之路,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成績。適應新形式的教學要求。
有關高中地理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