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高等教育質量評估的多元化趨向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論文關鍵詞:高等教育質量評估 高等教育質量觀 多元化  
  論文摘要:我國高等教育質量評估存在高校自我評估動力不足、市場評估動力不夠、社會組織評估影響力弱、評估指標體系不科學等問題。高等學校的多樣性,不同型別、層次高校定位與使命的多樣化,社會需求的多元化,人才成長的個性化,使得高等教育發展多樣化。高等教育質量評估主體利益多樣化,進而產生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質量觀,形成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質量評估體系,最終導致高等教育質量評估發展的多元化趨向。  
    
  關於高等教育質量問題的研究,可以從不同的視角進行探索,總體來看,有三個關鍵問題:一是高等教育質量究竟包含哪些內容;二是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三是如何評估高等教育質量。本文主要探討高等教育質量評估的多元化趨向問題。  
    
  一、我國高等教育質量評估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教育部領導並組織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自2003年開始,到2008年基本結束,評估學校涉及2001年之前取得本科學歷授權資格的近600所學校。鍾秉林教授用了“六個促進”、“存在四個問題”對這次評估進行了總結和概括。從總體上來看,我國對高等教育質量評估以政府為主導的單一評估模式為主。政府是高等教育質量的評估主體和價值主體,在引導高等教育發展方向上具有積極意義。政府作為唯一權威的評估主體,學校變成被評估和監督的物件,教育界、知識界、社會組織和用人單位對高等教育的評估處於從屬地位或者被忽視,高等學校的自我評估也僅是為了應付政府外在評估而不得已的行為。對現存評估機制進行理性分析,發現高等教育質量評估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高校自我評估動力不足。長期以來,我國政府作為單一的評估主體,導致高校參與評估的積極性不高,即使參與評估活動,也大多是應付。評估過後,一切恢復“原生態”。  
  其次,市場評估動力不夠。在我國的高等教育評估中,社會及用人單位很少參與評估活動,即使參與,也只是一種象徵性的補充。社會及用人單位所需要的人才是政府“根據需要”供給的,人才規格是政府行為,因此用人部門在很大程度上也缺乏參與高等教育質量評估的動力。  
  第三,社會組織評估影響力弱。由於我國政府主導下的評估模式占主導地位,其它社會組織、民間組織對高等教育質量評估的權威性尚沒有得到認可,其影響力遠遠不夠。政府在評估中有較多的話語權和行政行為,在客觀上也障礙了其他評估力量的發揮,並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其他評估者的地位和威信的提高。  
  第四,評估指標體系的科學性有待斟酌。評估的科學性取決於評估指標體系設計的合理性、科學性。就上一輪的評估指標體系而言,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評估指標體系和各項子指標的權重設計單一化,最終導致用同樣的指標體系評估不同型別與層次的高等學校,這顯然是不科學的。  
    
  二、高等教育質量評估多元化的現實依據  
    
  1.高等學校存在多樣性  
  評估高等教育質量問題,必須分析高等教育質量的載體。高等教育質量的載體就是各級各類的高等學校。在中國,高等學校是一個非常泛化的概念。一般是指大學、專門學院和高等專科學校,簡稱高校。在最廣泛意義上一般是指對公民進行高等教育的學校。大學僅僅是高等學校的一部分,指的是包含多門學科的綜合性高等學校。專門學院如醫學院、戲曲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體育學院、師範學院等。高等專科學校如職業技術學院、職業學院等,專門學院和高等專科學校都是高等學校系列,但不是大學的系列。  
  高等學校客觀存在著類、型、層次的差別。就類而言,有綜合類、文理類、理科類、文科類、理學類、工學類、農學類、醫學類、法學類、文學類、管理類、體育類、藝術類等13類。就型而言,有研究型、研究教學型、教學研究型、教學型4種。就層次結構而言,高校有專科教育層次、本科教育層次、研究生教育層次。由此可見,高等教育質量的載體——高等學校存在著多樣性,不僅有型別的差異,也有層次上的區分,這就要求我們評估高等教育質量必須堅持多元化的標準。  
    
  2.高等學校的定位、使命與職責存在多樣性  
  所有高等學校共同編織成一個高等學校網,每所高校都是網上的一個紐結,這個紐結代表著本所高校在整個高校系統中的定位。定位不同,其使命和職責不同,其辦學理念、精神和文化就不同。這既是客觀存在,又是評估高等教育質量的客觀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對不同定位、不同使命與職責的高校教育質量採用不同的評估標準、採用不同的評估方法。例如,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評估,其理論基礎是卡內基高等教育機構分類法作出的科學分類。  
    
  3.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  
  人類社會客觀存在著多種多樣的分工,不同的社會分工形成不同的行業,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特定知識技能和職業規則。特別是當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職業勞動越來越專門化。高等教育多樣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由此會形成多樣化的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我們要對多樣化的高等教育質量進行評估,也必然要求有多元化的評估指標體系。高等教育質量評估的多元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  
    
  4.人的發展最終是成為個性化的人  
  人的發展是在全面學習各種文化知識的基礎上,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特質。人的存在就是其個性的存在。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忽視人的個性發展。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人類教育活動從“神話”教育過渡到“物化”教育階段,最終來到“人化”教育階段,我們確立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為本的教育就是指以人為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教育人、關心人,把教育與人的幸福、自由、尊嚴、終極價值聯絡起來,使教育真正成為人的教育、挖掘人潛能的力量、實現人的價值的手段、發展人的個性的一種有意義的生活。人的個性化是教育的最終追求。教育要使人走向個性化,就必須採用個性化的教育手段,由此教育質量評估必須個性化、多元化。  

試析建立圖書館資料庫的重要性及有效方案
淺議成人高等教育考試模式創新探索
相關知識
淺論高等教育質量評估的多元化趨向
淺論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國學派何以可能
淺談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際人才的培養
淺議高等教育資源的權力和市場配置模式探析
淺談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際人才的培養***2***
教師教學質量評估策劃方案
淺析中西方高等教育的比較論文
淺析中國高等教育論文
淺談中美高等教育差異論文
淺論中國高等教育論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