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論文範文
我國的職業教育正從量的積累階段,進入到重視質的發展階段。尤其是文科學院系部的建設已經到了非常關鍵的時刻。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職業教育借鑑意義》
摘 要:本稿從職教先進國日,德的成功經驗談起,尤其是日本的成功經驗的總結,對我國文科院校的專業建設,學院建設,建言獻策。
關鍵詞:職業教育 日本 文科高職院校 短期大學 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我國的職業教育正從量的積累階段,進入到重視質的發展階段。尤其是文科學院系部的建設已經到了非常關鍵的時刻。據不完全統計,文科類的高職要佔全國高職院校總數的40%,文科專業與理工科專業的在校生人數幾乎是平分秋色,各佔一半,但其發展卻遠遠落後於理工科院校。本稿以文科專業設定為切入點,通過研究國際上職教發達國家的經驗,以期為文科院校專業設定、建設,提供借鑑。
筆者認為,作為兩個職教發達國家德國和日本,通過研究它們的經驗,梳理其共同點及承襲關係,從而能更加透徹理解日本模式,並能學習日本如何將海外職教模式本土化的經驗,從而更好服務於我國文科專業設定、建設。
1 問題意識
考察如今國內的文科學院的建設,存在問題可歸納為以下特徵:
1國家的政策導向,國內的高職院校的話語權主要集中在理科院校。據不完全統計,2006~2010年國家一期、二期立項建設的200所示範性高職院校中,僅有浙江金融、山東商業、山西財稅、北京財貿等少數幾所文科類的職業技術學院,僅佔立項總數的3%左右。制定相關標準的專家幾乎都有理工科背景,根本沒有文科背景的專家參與其中。這直接導致文科院校被邊緣化。
2專業建設,課程設定嚴重滯後。如今我國的文科高職所設定專業與學術型本科院校極其相似,沒有體現出“職業”兩個字的特點。技能單一,重理論輕實踐,或者實踐課流於形式,考核標準不量化,多采用“模糊標準”。例如,本科、高職、中職,同是教授會計專業,各學段的教學重點不明確。
3教師隊伍建設的滯後。海歸、985院校畢業生、甚至博士都加入到高職教師隊伍。這些學歷很高而企業經驗、實踐經驗幾乎為零的教師,是否符合職業教育對教師的要求。
加之,入職後的實踐培訓缺失,更進一步加劇了‘實踐經驗缺乏症’,導致課堂教學空洞教條。
2 先行研究――日本職業教育的研究
我們先梳理職教先進國曆程。我們先考察職業教育發源地,德國。日本在歷史上有相當一段時間是“以德為師”的。
德國的職業教育以校企合作,企業為主“雙元制”教育模式為特色,得到世界的廣泛認可。雙元制是指私營企業和非全日制學校合作,學生通過簽訂合同,先成為企業員工,自然也就成為了學校的學生,學生的授課內容是企業實習佔60~70%,課堂講授佔30~40%的比例,通過培訓,學生的動手能力強,上崗後,立刻可以在企業中發揮作用。
專業設定的原則:1以培訓職業為依據的原則,它是指,德國職業教育的專業設定必須以國家認可的培訓職業為依據,確保培養德國社會各部分所需要的合格職業技術人才。
2針對性與適應性相統一的原則,它是指,職業教育辦學機構必須根據經濟的發展與生產部門的需要有針對性地設定專業,專業口徑和範圍必須緊密結合職業工種的實際需要;適應性則是德國經濟結構和生產技術不斷髮展變化的客觀需要。3相對穩定的原則,它是指,設定專業時既要保證所設專業能在較長時間內持續下去,不隨意變動,又要根據實際的需要及時更換老專業,增設新專業。
德國還通過改善辦學條件,辦好主幹專業,靈活多樣的辦學形式,以及國家不斷調整培訓職業等措施來鞏固強化優勢專業。
日本的職業教育經驗概括為產學合作,企業內的教育與培訓,同樣在世界職教界堪稱典範。日本的產學合作教育形式來源於美國的合作教育。合作教育是美國工業教育制度,於1906年開始實踐的。主要採用新生入學後,在大學內學習半年,以後以兩個月左右為期,交替在企業實行訓練,在大學學習理論知識。畢業前半年,再集中在大學授課,最後完成畢業設計的形式。
日本結合歐美諸國的經驗,加以改造,形成了產學合作,企業內教育與培訓的模式。日本的職業教育院校有高等專門學校,短期大學,專門學校,其他高中後職業技術培訓機構。其中,日本的短期大學與我國的高職院校有相似性,文科類專業很多,專業設定靈活,可借鑑之處很多。
短期大學出現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1964年日本頒佈了《學校教育法》正式把短期大學歸納到大學範疇,學制2~3年。短大的辦學特色主要體現在:
1職業教育國際化加深。各短期大學都設立了國際事務部,與世界各國的學校建立廣泛聯絡。加強學生的語言類教學,除了英語之外,還設有其他語種的選修課,供學生選擇。政府為了加強教師的國際理解,定期組織教師到海外各國研修,開闊眼界。
2重視校企合作,課程設定廣泛。校企合作不僅體現在課程設定上,儘量滿足企業的需要,使畢業生能夠順利就業,還兼顧到教師的科研,日本的短大很重視教師科研,校企合作為教師的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學生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中,得到了鍛鍊。
專業設定上,不但緊密結合當地的發展特色,而且緊跟時代腳步和第三產業發展,隨時調整專業結構。例如,日本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步伐加快,養護教育專業,營養醫學專業,社會福祉等相關專業應運而生。
政府倡導教育終身觀念。辦學形式日趨多樣化,成人教育,掌握一項技能,適應社會新要求提供途徑。多樣的短期培訓,滿足了老年人和孩子的學習需求。
3職業資格證書匯入制度完備。目前,日本企業對於新入員工從事特定某項工作,具有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反映某項工作能力大小的職業資格證書和就業准入制度,在日本相當完備。日本的職業資格證書有1000多種,幾乎涵蓋了社會的各方面。學校的授課與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緊密相關,這樣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日德兩個職教發達國家有以下的共同點:客觀上,兩國都有濃厚的職業主義文化;都重視職教立法,以法律保障了職業教育的發展。主觀上,兩種發展模式都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實踐性、社會適應性。
3 關於日本經驗借鑑的若干思考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日、德職教發展道路的形成,與各自客觀的環境,條件,比如,民族的特點,國家的發展歷史,對職教的國家定位等,都密切相關,作為後來者,我們只能部分地模仿,而非全盤照搬,這也是不符合我國實際的。但我們可以歸納他們的共性,或稱相似點,一起分享。
1強調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在德國,企業把職業培訓作為義務,忠實地付諸實行。日本是政府牽頭,企業、政府各部門共同參與,更強調企業內培訓的重要性。尤其日本的文科院校提出了,以科研帶院校發展,促教師發展,更深刻地指出,校企合作更為學生提供寶貴崗前實習機會,這個觀點值得我們深思。
2日本的文科學院建設通過強調其地域特性,凸顯其辦學特色。服務社會,與當地深度融合,回報社會,這始終是日本各地方高校的理念。其院校建設,尤其是專業設定的靈活性,緊貼時代特色的先進性,更是值得我國文科院校學習的。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這使得我們的文科專業更是得到了廣闊的發展舞臺。例如上海市,很早就根據本地發展的實際,提出了金融保險,政治法律,語言文學等10大特色文科專業,作為今後的著力點。這需要我們的各級教育管理部門,院校耐心地梳理。
3專業設定的複合性和實用性。日、德都強調根據時代要求設定專業,但始終不忘記“博”的基本原則。首先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本專業的廣博的知識面,寬泛的基礎。隨著學習的深入,根據實際細分專業,方便學生選擇。複合型,如今文科人才的需求,都要求具有多項才能,複合型人才。國家勞動社會保障部對信用管理師的要求,就是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企業管理、電子技術等多學科於一體的職業。
4國家通過立法,給予強力支援。日、德的職業教育的發展,都是以國家立法的形式來為其保駕護航。我們在這裡也要提出,是不是要給予文科高職的發展更多關注,更多政策面的扶植,乃至於上升到為職業教育立法的層面。
4 結語
職業教育的話語權屬於理科院校,這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為了我國職業的平衡和有序發展,讓我們把天平調平、擺正,建立一個和諧、公平、機會均等的社會。
參考文獻
[1] 謝湘,李劍平.文科高職VS理工高職同一標準會遭遇“牛頭不對馬嘴”尷尬.中國青年報,2011-07-25:011.
[2] 胡毓智.地方高校應用型文科專業建設問題探析.教育與職業,第30期總第490期,200510下.
[3] 黃日強.德國職業教育的專業設定.外國教育研究,19941.
[4] 陳靜凡.德國職業教育的特點及我國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建設的啟示.包裝世界05,20119.
[5] 韓海龍.日本短期大學的特點及對中國高職文科專業的啟示.大眾文藝,201019.
[6] 楊兵.日本短期大學教育對我國高職教育的啟示.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12總第120期.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職業教育概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