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7日

  發展農村教育,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不僅能滿足農村廣大群眾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也有利於實現教育公平,體現社會公正。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對策探討》

  摘要:發展農村教育,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不僅能滿足農村廣大群眾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有利於實現教育公平、體現社會公正,也是建設城鄉一體化、推動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客觀需要。指出城鄉教育差距之現狀,剖析發展農村教育,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發展農村教育,縮小城鄉差距對策思考,以便能更好地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

  關鍵詞:農村教育;城鄉教育;差距

  中圖分類號:G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05-0052-02

  1 城鄉教育差距之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無論城市和鄉村,教育事業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城鄉教育的差距卻依然存在,甚至出現加大的趨勢。伴隨近年來城區建設程序的加快,農村義務教育發展更為明顯地滯後於城區義務教育的發展,城鄉之間教育發展水平差距越來越大。

  1.1 城鄉文化資源配置不合理

  從文化投入看,2004年,全國農村只30.11億元,僅佔全國文化事業費的26.5%,與城市文化經費投入相比低47個百分點。2006年財政對城市文化投入佔總財政投入的比重仍然高達71.5%,超過對農村文化投入比重43個百分點。2006年全國直接為7.37億鄉村農民提供文化服務的鄉鎮文化站,其經費只有10.9億元,全國每個農民一年只能享受國家財政1.48元的文化投入。而經費的嚴重不足,也使農村文化建設困難重重,農村文化生活貧乏。各級地方政府在公共文化資源的分配上往往存在重城市、輕農村的現象。

  1.2 城鄉學校設施、師資力量差距明顯

  長期以來,受教育政策導向的影響,教育經費的投入明顯偏向於城市。而農村教育資金的自籌能力極其有限,教育設施的城鄉差距也不可避免。國家教育經費的不足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現實,問題是這些有限的教育投資,大部分還被錦上添花地投放在基礎較好的城市學校,尤其是其中的重點中小學。這些學校憑藉優越的辦學條件,又可以吸引更多的生源和擇校贊助款,從而進一步完善學校設施;而辦學條件原本薄弱的鄉村學校,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學校,卻得不到必要的資金投入。近幾年,雖然一座座希望小學的教學樓拔地而起,但是也仍然可以看到,有的山村校舍條件達不到最低要求,甚至還有危房繼續存在並使用。

  除此之外,城區學校學科教師配套,專業專任,專業水平普遍較高,教師進修交流機會多於農村學校,福利待遇高於農村學校。而農村學校普遍存在經費短缺,進修提高機會不多,福利待遇微薄的現象。加之近幾年城區學校通過考試補充教師,吸引了大批農村骨幹教師向城區集中。在師資流動上,農村學校向城區學校、薄弱學校向優質學校流動的現象十分突出,教師的流動,又往往帶動學生流動,導致學生“擇校熱”,其結果更加劇了學校之間不平衡發展。

  2 發展農村教育。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來,儘管國家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上做了許多有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中辦、國辦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針對解決農民“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等突出問題做出了全面部署。但由於農村老百姓傳統思維的根深蒂固以及思想道德素質偏低,使得農村文化建設的整體水平還不高。因此,只有通過發展農村教育來改變農村老百姓的思想,踐行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培養新型農民,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勢在必行。

  2.1 農民思想道德素質需要通過教育來提高

  新農村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過程,必須發揮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農民素質的高低。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影響因素。新農村建設,依賴於農民素質的提高。而農民素質的提高尤其是新一代農民素質提的高,要依賴於教育水平的提高。然而目前的現狀是,我國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4.8億農村勞動力中,小學文化程度佔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佔11.62%,大專以上只有0.5%。可見,農民的整體文化水平偏低,和城市文化水平相差甚遠。因此,我們必須大力加強農村教育,切實將農村教育落到實處,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出符合新農村的新型農民,才能更好的推動新農村文化建設。

  2.2 農民傳統思想根深蒂固,需要教育來指導

  如今大量的農村青年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都進城打工,打工的農村青年去到城市,又被那裡的物質生活所吸引不再甘於生活在農村。很多青年都不再回去,有能力的把家人接進城裡,沒有能力的就在城市裡過著打拼的生活。而現在農村剩下的大都是老弱婦孺。眾所周知,當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都已經成型後就很難再做出改變了,面對本來思想道德素質就不高的農村老年人和中年人,向我們提出如何去改變他們世代遺留下來的傳統思維的難題。為此,我們必須把培養新型農民的期望寄託在敢於與勤於學習的農民身上,通過加強對農民的思想道德教育,轉變農村人固有的思想,才能真正的培養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型農民,才能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步伐。

  3 發展農村教育。縮小城鄉差距之對策

  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過程。中國的國情是多數居民在農村,新農村建設的主要依靠力量是農民。因此,加強新農村建設,必須發揮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農民素質的高低,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影響因素。新農村建設,依賴於農民素質的提高。而農民素質的提高尤其是新一代農民的素質提高,要依賴於農村義務教育的全面落實和職業教育的逐步推廣。教育原本是縮小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幸的是,城鄉教育的差距也在進一步加大,城鄉教育差距的問題已迫在眉睫,只有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才能推動新農村文化建設,只有推動了新農村文化建設才能夠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因此,我們必須採取發展農村教育的措施,來破解城鄉教育差距的難題,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3.1 提高教學硬體設施。縮小城鄉教學裝置差距

  要想教出有知識有文化的農村新人,必要的硬體設施不能少。我們現在生活在資訊時代,因此沒有一定的科技知識是很難在這個社會上立足的。因此,在大力修建希望學校的同時,不要忘記要提高希望學校的硬體設施,國家的撥款和社會的資助要合理的分配,不要盲目地修建教學樓,在修建教學樓的同時要注意到相關的硬體設施,做到有質量、有水平的教學。

  1實施中小學校佈局調整。根據教育“十一五”規劃調整學校佈局,在人口較多的鄉鎮保留初級中學和中心小學,撤併部分人口較少的鄉鎮初中,個別規模較大的行政村根據需要設定完小,其餘小學全部撤併或調整為初小及教學點;在交通不便的偏遠鄉村適當保留一批低年級教學點,適當調整和撤併生源明顯不足、辦學條件差的學校,在“撤點並校”過程中,要防止因過度調整造成學生失學、輟學問題。同時,對城區小學生源重新劃片招生,爭取做到校園佈局合理、設施完善、班額合適,並達到安全、衛生及綠化美化

  標準。

  2加快農村學校教育資訊化建設步伐。加大投入,大力發展中小學現代遠端教育。進一步提高中小學生機比,逐步完善都會網路建設和“校校通”工程,建設覆蓋全縣的教育資源庫網路,加大教育資源開發和整合力度,促進義務教育優質資源共享共用。全面提高農村學校和城鎮薄弱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3.2 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縮小城鄉師資差距

  農村學校普遍存在“大中專畢業生不去,好老師外跳”的現象,而教師隊伍的老齡化問題也已經十分嚴重。教師工資過低和教師工資標準不統一是制約農村教育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因此必須採取措施引進人才,留住人才。

  1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嚴格執行省中小學教職工定編標準和下達的編制總額任務,在逐校核定教職工編制時要向農村學校傾斜,新增教師要優先滿足農村學校的需求。英語、計算機、音樂、體育、美術、心理健康、綜合實踐等學科教師配備,應重點向農村學校傾斜。適當提高農村中小學中、高階教師職務崗位比例,實行有利於邊遠山區學校教師穩定的補貼政策,修建教師公寓,努力為農村學校教師創造安心教育、服務農村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針對農村教師實際,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引導他們自覺發揚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獻身教育、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作風。

  2進一步完善中小學教師工資縣級財政統發制度。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管理體制,做到教師隊伍由縣統一管理,教師工資福利待遇“一縣一標”,確保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並通過銀行按時足額直接撥人銀行開設的教職工個人的工資帳戶。只有解決好“以縣為主”這一體制性矛盾,做到教師隊伍由縣統一管理,才能逐步解決好教師資源配置上存在的結構性、編制性矛盾。

  3.3 建立適用於農村教學的教育模式及制度,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基礎教育階段投入主體的不同、教育投入的不對等,這些因素已經讓農村子女輸在了起跑線上,高等教育階段的門檻設定更是讓農村的孩子處在劣勢地位。全國高考表面上看來分數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由於閱卷不統一,錄取分數線和錄取比例存在著諸多不公平。再加上從1996年以來大學並軌,學費增長過快,給貧困地區農村學生接受高等教育也帶來困難。

  首先,在小學和中學階段,可以適當的根據農村的環境來調整農村孩子的課程,要偏重理科教育,然後文科輔助,做到德智體全面發展。如自然科學、生物、化學等與農業相關的課程,可以加強其教育的力度,農村孩子本來就對農業有些許瞭解,加上這些理論知識的學習,很有可能就碰撞出小發明與創作的火花。

  其次,繼續改革現行的分省定額,劃線錄取制度。努力建立起以高校為主,政府巨集觀調控為輔的新型高校自主招生、獨立錄取的新體制。其次,在高校收費方面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收費方式:如根據學生家庭經濟來源狀況來確定收取學費的時間和每次收取的數額;按學分收取學費,一個學分有一定的收費標準,學生按自己所選學分數交納學費等。適當減免那些來自城市貧困家庭和農村家庭學生的部分學費,同時完善助學貸款、獎學金、勤工儉學及綠色通道制度。

  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不僅能滿足農村廣大群眾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有利於實現教育公平、體現社會公正,也是建設城鄉一體化、推動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客觀需要,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域性性的作用,從現在做起,抓住機遇,全力以赴,逐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篇二

  《關於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問題的若干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206-0101-01

  摘要:在現在社會不斷髮展的條件下,應該重視並且加強對農村教育各方面的投入以及關注,縮小城鄉教育的差距,提高農村教育水平,使得農村孩子也可以收到良好地教育。

  關鍵詞:農村教育;教育體制;城鄉教育差距

  發展農村教育,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不僅能滿足農村廣大群眾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有利於實現教育公平,體現社會公正,也是建設城鄉一體化、推動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客觀需要。本文將指出城鄉教育差距之現狀,提出縮小城鄉差距對策思考,以便能更好地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

  一、城鄉教育差距之現狀

  一政府對農村教育的投入未達到“下限”

  從經濟的角度看,教育能為社會培養出各類勞動者,使這些受教育的勞動者在今後工作中獲得相對較高的貨幣收益與精神享受。政府的教育投入,客觀上存在“下限”指標,至少應當保證滿足整個社會對教育的社會價值的共同需要,保證“教育機會均等化目標”的實現以及教育事業的穩定發展。政府應是整個教育投入資金來源的最後供給者和唯一調節人。

  二政府部門、教育行政部門監管不力

  政府監管不力,長期以來我們有些基層政府行為不規範,政府部門之間職能交叉、分工不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大包大攬的太多,致使政府監管力度不強。我們要堅持依法行政,進一步規範政府行為。

  三城鄉學院設施、師資力量差距明顯

  長期以來,受教育政策導向的影響,教育經費的投入明顯偏向於城市。而農村教育資金的自籌能力極其有限,教育設施的城鄉差距也不可避免。國家教育經費的不足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現實,問題是這些有限的教育投資,大部分還被錦上添花地投放在基礎較好的城市學校,尤其是其中的重點中小學。這些學校憑藉優越的辦學條件,又可以吸引更多的生源和擇校贊助款,從而進一步完善學校設施;而辦學條件原本薄弱的鄉村學校,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學校,卻得不到必要的資金投入。近幾年,雖然一座座希望小學的教學樓拔地而起,但是也仍然可以看到,有的山村校舍條件達不到最低要求,甚至還有危房繼續存在並使用。

  除此之外,城區學校學科教師配套,專業專任,專業水平普遍較高,教師進修交流機會多於農村學校,福利待遇高於農村學校。而農村學校普遍存在經費短缺,進修提高機會不多,福利待遇微薄的現象。加之近幾年城區學校通過考試補充教師,吸引了大批農村骨幹教師向城區集中。在師資流動上,農村學校向城區學校、薄弱學校向優秀學校流動的現象十分突出,教師的流動,又往往帶動學生流動,導致學生“擇校熱”,其結果更加劇了學校之間不平衡發展。

  二、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對策

  根據以上的討論,教育的公正的發展體現在城鄉教育關係上,就是城鄉教育均衡、協調的發展,而不是“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發展”。所以,我們必須使教育事業發展的價值選擇迴歸本原。為此,我們要在理念層面和政策包括制度層面做出革新和矯正。

  一加大農村教育經費投入

  在全國有限的教育經費中分配給農村基礎教育的經費比例要進一步加大,加大經費投入是縮小城鄉教育差距、解決城鄉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的最有效措施。2000年農村稅費改革後,取消了農村教育費附加、教育集資、教育“口子費”即為彌補農村教育費附加不能滿足教師工資發放而餘下的資金缺口,而向農民收取的費用,目前農村學校的經費來源就只有勤工儉學收入,其他渠道很難籌集到資金,這些微薄的經費來源導致每年出現巨大的經費缺口。因此中央財政和省財政應該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的經費投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二深化城鄉教育體制改革

  深化城鄉教育體制改革,首先就是要改革基礎教育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體制,即改革目前的大學教育中央管、中學教育省市管、小學教育縣鄉管的管理體制。基礎教育,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是農業人口脫貧致富的根本保障,涉及到國計民生和國家長遠利益,屬於公共產品。中央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的經費投入,這是解決農村教育存在的一切問題的根本辦法。其次,就是農村學校要從人事方面激勵教師積極性,從招生方面擴大生源,從教學方面改善教學質量。

  三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縮小城鄉師資差距

  農村學校普遍存在“大中專畢業生不去,好老師外跳”的現象,而教師隊伍的老齡化問題也已經十分嚴重。教師工資過低和教師工資標準不統一是制約農村教育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因此必須採取措施引進人才,留住人才。

  1、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嚴格執行省中小學教職工定編標準和下達的編制總額任務,在逐校核定教職工編制時要向農村學校傾斜,新增教師要優先滿足農村學校的需求。英語、計算機、音樂、體育、美術、心理健康、綜合實踐等學科教師配備,應重點向農村學校傾斜。

  2、進一步完善中小學教師工資縣級財政統發制度。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管理體制,做到教師隊伍由縣統一管理,教師工資福利待遇“一縣一標”,確保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並通過銀行按時足額直接撥人銀行開設的教職工個人的工資賬戶。只有解決好“以縣為主”這一體制性矛盾,做到教師隊伍由縣統一管理,才能逐步解決好教師資源配置上存在的結構性、編制性矛盾。

  我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整個教育的發展程序,各界人大代表對此都十分重視,今年又實行了減免西部學生學雜費的政策。我們想,有黨中央的關懷,有著各級政府的重視,農村孩子享受良好教育的願望應該不是一個遙遠的夢想。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國情研究第三號報告:城市與鄉村[M].科學出版社.199611.

  [2]高培勇.關於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例問題的考慮[J].財貿經濟.199712.

  [3]何廣文,馮興元,李莉莉.農村教育融資問題研究[J].過安檢行政學院學報.20035

  [4]陳敬樸.為教育共同發展作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5—18.
 

關於教育哲學探討的論文
探討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的論文
相關知識
探討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論文
探討農村教育問題的論文
探討有關教育哲學的論文
探討中國古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論文
探析農村教育公平的論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論文
淺議從會計教育層次和職業價值觀探索中職會計教育新思路論文
農村小學遠端教育方面的論文
農村小學語文教育方面的論文
有關小學教育科研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