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旅遊者旅遊心理的論文
認真分析旅遊者的心理,滿足他們的需求,是在競爭中不敗的王道,也是促進我國旅遊業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探析旅遊者心理》
摘要:旅遊是一項特殊的綜合性遊覽觀光活動,人們為達到度假、休養、娛樂、探險、求知等目的,出遊於地區國家和洲際之間。中國是旅遊大國,近年來,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到中國來旅遊的外國人和國內遊客日漸增多,認真研究一下旅遊者的心理特點與需求,對提高旅遊服務質量、發展旅遊事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旅遊者;旅遊者心理;好奇心理
一、旅遊者的好奇心理
在旅遊過程中,旅遊者見到一些新異的刺激物,如街上有人敲鑼打鼓送老工人退休;農村小夥子娶新娘,壯漢抬著轎子,一隊鎖吶樂隊在前面開路,十分熱鬧;還有農民吊在竹杆上車水灌溉;婦女搖著紡線車;從蛇肚內取出蛇膽和酒喝,等等現象,都能使遊客產生好奇心理。
一次,港臺旅遊團在廣西桂林旅遊,中午山區小飯店供應烏黑的墨米飯,吃慣了白米飯的遊客,見此米飯既好奇又膽怯,不知此為何物?熱情的導遊說:大家吃吧,這叫墨米,是廣西河池地區東蘭縣的特產,為什麼呈黑色呢?據民間傳說:有一年天大旱,東蘭附近的紅水河也斷流了,方圓數百里田地龜裂,禾苗枯死,有一位老漢的地裡僥倖剩下一蔸禾苗活著。為救活這蔸禾苗,老漢爬了九重山,走過十六個村莊,還是不見水的蹤影,沒辦法,只好忍痛割斷自己的手指,用鮮血澆灌禾苗。說來也奇怪,禾苗得了血的滋潤,居然長得很茁壯,結出一串顆粒飽滿的稻穗,老漢因流血過多而死去。鄉親們把這唯一的稻穗儲存下來,翌年春天用它播種,得到的稻米顏色竟然是墨黑色,用墨米煮成的飯,香氣撲鼻。常吃墨米,可治療慢性肝炎,胃炎,貧血,故有“藥米”之稱。通過導遊介紹了墨米的神話故事,頓時使遊客情緒活躍起來,團內幾位港臺老太太紛紛要求購買帶回去,讓家人共享口福。
二、旅遊者的懷舊心理
探古訪幽乃是旅遊者懷舊心理的反應。遊過的山水名勝,有機會重遊,會感到十分親切,遐想萬千。西安是中國古都,絲綢之路起點。想當年,盛極一時。公元1375年,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shuǎng@①在原城牆基礎上修建了規模巨集大的明城牆。遊人見到象巨龍一樣的城牆,靜臥在八百里秦川之上,數百年前的古城風貌,商賈雲集,市場繁榮,古時的盛況,一一浮現在遊人心中。朝代興衰,歷史滄桑,留給後人無限遐想。位於古城西安郊區的秦嶺支脈驪山,西周時期,周幽王曾與褒姒在此建驪宮行樂,並點燃烽火,戲弄四方諸侯,後被犬戎殺於驪山腳下。人們遊此,不禁想起秦始皇暴虐,唐玄宗昏庸,唐玄宗與楊貴妃在華清池尋歡作樂,皇帝國威在驪山大修華清宮。唐杜牧《過華清宮絕句》:“長安四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使人遙想當年驪山變成達官貴人的享樂之地。誰料結果發生了安史之亂,楊貴妃被縊死於馬嵬坡。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悲劇,正是唐玄宗晚年在政治上腐敗的必然結果。人們驅車來到驪山腳下,仰望長空,撫今追昔,想當年華清池水洗凝脂,一派燈紅酒綠度時光,廣大的老百姓怨聲載道,悲憤交加。詩人杜甫寫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長期以來成為人們控訴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名句。
三、旅遊者的求新求知心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飲食文化更是豐富多采,許多外國遊客品嚐中國菜,見了色、香、味、形俱佳的菜餚,讚不絕口,胃口大開。在餐桌上看到這些菜,就象是見到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不忍心把它吃掉,有的用照相機拍照留念,有的請主人介紹它的名稱、來歷、製作方法、特色等,他們聽得出奇、神采奕奕。的確,中國菜融實用性、知識性、藝術性於一體,不僅味美營養豐富,而且菜名頗具詩意。首先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一道“金錢遍地”,這菜名豪華氣派,實則是金黃的冬菇擺在翠綠的青菜上;粵菜“龍鳳呈祥”,多麼喜慶吉祥的名字,原來是雞、蛇一塊燒煮而成;用母雞燉甲魚,真是逗趣諧謔,美其名曰“霸王別姬”,令人大飽口眼之福。服務員小姐又捧來一盆清香四溢的釀豆腐,已有飽意的客人一箸未動,服務員小姐笑迷迷地說:這道菜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最愛吃的御膳宮食。一聽說皇帝吃的御膳,幾位外國朋友頓時雀躍,筷勺齊上,一盆釀豆腐一掃而光。說實話,這道菜用料平常,就是用豆腐裹夾瑪瑙肉糜精工烹調而成。其特點是過油而不膩,湯濃而不沾,外脆內嫩,甜中透鮮,汁若琥珀,形似金元,營養豐富,延年益壽。初次品嚐這道菜,飽享口福,獲取知識,實是受益非淺。
參觀蕪湖鐵畫,是一大藝術享受,工人們以錘代筆,以鐵當墨,巧製出一幅幅精美的鐵畫來,來廠參觀的日本友人也讚不絕口:“真了不起,中國的文化太偉大了”。工人師傅手中的錘簡直比畫家的筆還要來得自如。
鐵畫原名鐵花,為明末湯鵬所創制。它酷似國畫、水墨畫,然而,卻是採鐵作畫,以錘代筆鍛制而成。它使爐錘之巧同畫理相通,將繪畫與工藝相結合,構成黑白分明、虛實相對、蒼勁凝重、豪放瀟灑、有強烈立體感的獨特藝術風格,是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的一枝奇葩。改革開放以來,鐵畫一直銷往國外,深受國際友人青睞。日本朋友親眼目睹之後,認為這是世界上僅有的產地,對異國文化求新求知心理,在旅遊活動中得到充分的滿足。許多遊客觀後感慨地說:此次中國旅遊真是不虛此行。
總之,不同型別的旅遊者有著不同的心理特點。
近幾年來,外國旅遊者來華旅遊的人數與日俱增,尤其是日本人和美國人更多,就客觀情況分析,他們均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個人收入較高,加上與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在五十、六十年代由於實行閉關自守政策,與世隔絕長達三十年之久。76年以後,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政策,92年又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國外的吸引力非常巨大,故而紛紛組團來華參觀訪問,親眼看看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市場繁榮、社會安定、政治開放的良好局面。有的人一踏上中國的土地感到中國是個神祕的國家,什麼都要看,什麼都新奇,一度中國熱在世界上持續好久。另外,這類人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花錢多少不在乎,只要吃、住、行、遊、購、娛滿意,便事事稱心,件件如意,樂於來中國旅遊。日本是中國近鄰,素有一衣帶水之睦鄰友好關係。日本旅遊者來華旅遊交通方便,費用低廉,況且中日文化和習俗又有許多相似之處,這些均成為日本旅遊者來華旅遊的強大驅動力。我們旅遊業者若以一流服務質量一流裝置去服務於每一個外賓,就能在當今旅遊市場競爭強烈的形勢下,贏得勝利。
華僑和臺、港、澳旅遊者,這些人都是炎黃子孫,他們中多數人是來觀光、做生意、探親訪友、看病的。有的老華僑在異國他鄉生活了幾代人,思念祖國。當他們一踏上祖國的土地時,不少人抓起黃土親吻,不少人熱淚盈眶,當他們見到了親朋好友暢敘闊別之情時,連做夢也未曾想到能有今天。這是祖國開放政策帶來的結果,否則一輩子也回不了故鄉。他們看到祖國經濟建設快速前進,城鄉一派新氣象,心中十分快慰。臺灣是祖國的領土,由於政見不同,兩岸隔絕四十多年,臺灣同胞來大陸,處處小心翼翼,生怕人家講他是從臺灣來的。對待這種特殊心理,只要我們不持偏見,以誠相待,定能使之感到投身祖國懷抱的溫暖。
時至90年代,國內旅遊者如大潮一般洶湧澎湃,席捲中華大地,歸納起來有六種人:一是農民,二是個體戶和離休幹部,三是老教師,四是學生,五是工程技術人員,六是退休幹部職工以及青年工人,每年約有三億人次。這些人收入並不很高,他們以能到達風景名勝遊覽點遊玩參觀為滿足,看看祖國大好河山,完成宿願,條件差些生活苦些都不在乎。所以我們旅遊工作者需要掌握這些人的心理特點,好好地為他們服務。在當今旅遊熱潮推動下,提高旅遊服務質量固然重要,但也迫切需要提高旅遊者自身素質,這是刻不容緩的最大任務。
淺談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