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數學教育淺析論文
作為學校教育預備階段的幼兒園,應注重數學教育的啟蒙性和生活化,讓孩子在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從而為孩子進入小學後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設計》
摘要:幼兒是民族的希望,人類的未來。數學教育作為幼兒園教學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幼兒階段就為他們打好理性思維的基礎,是幼兒園數學教育應重視和深究的問題。因此,本文通過分析幼兒學習數學的心理特徵,對如何通過教學環境的創設及差異化教學活動設計開展數學教育進行探討,以期通過本文的闡述使幼兒喜歡學習數學,並能通過教育活動體驗數學對其生活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幼兒;數學;學習心理;教學環境;差異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9.2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662010011C-0092-02
一、幼兒學習數學的心理特徵
教育活動設計是否與學習者的特徵相匹配,是決定教育活動設計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設計需要首先分析幼兒學習數學的心理特徵。
一從具體到抽象
數學知識是一種抽象的知識,它的獲得需要擺脫具體事物的其他無關特徵。幼兒對於數學知識的理解需要藉助於具體的事物,甚至藉助於動作從對具體事物的抽象中獲得,他們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所依賴的具體經驗越豐富,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有概括性。
二從個別到一般
幼兒數學概念的形成,存在一個逐漸擺脫具體形象,達到抽象水平的過程,同時在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上,也存在一個從理解個別具體事物到理解其一般和普遍意義的過程。例如,當幼兒對數的概括意義還不完全理解時,在按數取物的活動中,幼兒往往會認為與一張數字卡相對應的只能取放一張相同數量物體的卡片,只有當他真正理解了數的概括意義以後,才會認為可以取多張,只要數量相等就行。對於其他數學知識的學習,幼兒也經歷了同樣的概括過程。
三從外部動作到內部動作
幼兒在學習數學時,最初是通過動作進行的。特別是小班的幼兒,在完成某些任務時,經常伴隨著外顯的動作。比如,年齡小的幼兒,在數數時往往要用手來一一點數;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計數能力的提高,他們能逐漸把動作內化,能夠依靠視覺在頭腦中進行數和物的對應,甚至能直接用目測來確定1O以內物體的數量。在幼兒學習某一數學知識的初期階段,特別需要這種外部的動作。大班幼兒已具有了較強的動作內化能力,他們在學習l0以內的加減時,已經具有在動作水平上進行加減操作的經驗,並對這些經驗加以概括和內化,而不是憑空出現在頭腦中的。
四從不自覺到自覺
心理學所說的“自覺”,指的是對自己的認知過程的意識。幼兒往往對自己的思維過程缺乏自我意識,他們思維的自覺程度和動作的內化有關。如,小班幼兒在將具有相同特徵的物體歸類時,往往會出現做的和說的不一致的情況。不少幼兒能根據感官判斷其共同特徵如形狀特徵並進行歸類,但在語言表達上卻出現了不一致。顯然,幼兒這時的語言表達往往是不隨意的,僅僅作為動作的伴隨物,而不是思維過程的外化。
二、通過教學環境的創設開展數學教育
創設數學環境時,教師不能著眼於活動室的一面牆、一個角,而是把幼兒周圍的所有環境都充分利用起來,變單一為多種,變平面為立體,變視覺刺激為多種刺激。
一活動室
主要是充分利用活動室的牆面和角落。室內牆面有大有小,在設計時,要根據牆面的大小把材料製成平面與立體相結合的畫面,並在下方設有活動材料,供幼兒操作。例如,在大班活動室的主牆上,佈置上組成、加減、時間、空間、分類:守恆、排序等方面的數學內容,下方留一塊空間,提供材料讓幼兒操作驗證。在利用活動室角落設計數學角時,要注意到: 材料和工具要便於幼兒取放,每個數學角的內容既保持相對的穩定性,又要不斷更新。
二盥洗室
結合幼兒愛玩水的特點,可以把吹塑紙剪成各種幾何圖形,供幼兒在盥洗室開展“水貼畫”遊戲。幼兒只需將吹塑紙片放入水中溼一下,然後往平滑的瓷磚牆上一貼,圖形就牢牢地貼在牆上了。剛開始幼兒可能只是無目的地利用各種圖形進行簡單的拼貼、排列,後來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就會逐漸有目的、有主題地根據圖形的特點拼貼、排序、分類,比較大小以及加減運算。幼兒在興致勃勃的“玩”中增長了知識,並且發展了想象力、創造力、思維力及觀察力。
三衛生間
幼兒在衛生間中相對來說是比較放鬆的,因此,要通過創設了一定的數學環境,以激發幼兒的“無意注意”,讓幼兒在自然、輕鬆的狀態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如在平滑的瓷磚上用水將各種幾何圖形拼貼成一些可變換的圖案,讓幼兒觀察、操作。
四樓梯
可以通過在樓梯上設計各種顏色的數字及與之相對應的圓點,讓幼兒有意無意地去感知數序、序數、相鄰數。同時,把幾何圖形方面的知識及按規律排序等多方面的內容也融到其中,幼兒在進進出出、上下樓梯的過程中增長了知識,培養了觀察力。
五陽臺與走廊
陽臺與走廊雖然並不開闊,但它是幼兒經常玩耍的地方,所以,要也充分利用這一環境,如在地板上畫迷宮、房子,讓幼兒自由地遊戲。
三、通過差異化教學活動設計開展數學教育
教育研究和實踐表明,幼兒學習數學的個體差異最為突出。教師可以把應該掌握的內容分解成不同層次,並配有不同層次的材料,根據幼兒數學發展的需要,將各種型別操作活動全班操作活動、分組操作活動、個別操作活動合理互補貫穿運用於各個教育環節,滲透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之中,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為此,幼兒數學操作活動的開展需要我們創設數學活動角,投放豐富、可操作、安全而有吸引力的蘊含著有關數學概念屬性的各種材料;引導幼兒根據自身的發展水平與內在需要,自主地選擇、操作,探索、揭示有關數學現象和原理,發現和能動地構建數學關係,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孩子在操作中可以學會自我糾正、歸納、發現規律。幼兒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小組,進行不同層次的操作,在操作中可請操作較規範的幼兒進行演示,以指導較差的幼兒;或教師在觀察的同時,適時幫助幼兒體驗成功,使他們學會自信、自主、自立、合作,產生對數學濃厚的興趣,慢慢地從低層次過渡到高層次,呈階梯狀層層遞進,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相應的發展,以發揮個體的優勢和整體功能。
在數學活動中,操作型別單一,不利於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操作組織形式一致,不利於體現教育的層次性;操作材料貧乏,不利於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只重視正規性操作活動,不利於滲透教育的隨機性。教師必須根據不同的教育目標,設計合適的操作型別,合理選擇驗證性操作、探索性操作、創造性操作並有機配合,使幼兒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進行有關歸納、概括,揭示有關數學現象和原理,發現和能動地構建數學關係。例如:在組織幼兒學習二等份的過程中,首先在探索性操作活動中,讓幼兒理解二等分的含義;教師給每組幼兒提供足量的不同材料,讓幼兒自由地選擇。體驗將各種形狀的紙張、不同長度的繩、一定量的米和水分成二等分,請幼兒說說自己進行二等分的方法;其次,在驗證性操作活動中,鞏固對二等分含義的理解並探索出整體和部分的關係;最後,幼兒通過交流體驗後再去體驗並繼續交流,在創造性操作活動中,感知同種物體和不同物體二等分的多種等分形式。在此教學過程中,操作過程環環相扣,操作型別相輔相成,幼兒在這一系列操作中步步接近和抽象出二等分的數學內涵。
此外,在數學活動中應拓展語言操作形式,採用多樣的方式提問。數學概念的內化和語言技能的發展是孩子智力發展的兩個重要方面。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進。語言可促進孩子理解數學概念、增強邏輯思維。數學活動中的提問形式單一、重結果輕過程都不利於促進幼兒良好數學思維的養成。教師的啟導語必須生動、簡潔、準確,並進行同一問題多角度提問,積極引導幼兒理解數學情景中的多種邏輯關係,啟迪幼兒發散思維和思維的靈活性,拓展幼兒數學思維的空間,提高幼兒分析、理解、判斷能力,增強幼兒學習數學的趣味性。
結束語:總之,在幼兒數學教育中,要樹立“現實生活是幼兒數學概念形成的源泉”的基本觀點,貫徹“數學教育聯絡兒童生活”的原則,並抓住教育內容、活動目標、活動情境和實施途徑等幾個關鍵點將數學教育生活化真正落到實處。最終通過有效的教育活動設計使幼兒喜歡學習數學,並體驗數學對其生活的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安徽農業大學幼兒園
參考文獻:
[1]王菊琴.淺談幼兒數學教育[J].遼寧教育研究.200012.
[2]吳連琴,許魂霖.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的方法與途徑[J].學前教育研究.20025.
[3]王雪珍.亦談幼兒數學教學的生活化[J].早期教育教師版,20068.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幼兒園常規教育簡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