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環境下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思考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摘 要】 網路對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開發及利用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網路環境下,加強地方文獻的收集工作是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基礎,建立地方文獻資料庫是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保障。
【關鍵詞】 網路環境 地方文獻 資源建設
地方文獻資源是反映特定區域政治、經濟和科學文化歷史與現狀的知識寶庫。它是某一地域內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及人的群體活動方式的歷史紀錄,是地方文化的積澱,是瞭解和研究某一特定地區政治、經濟、社會、科學和文化歷史現狀的主要情報來源。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地方文獻數量與日俱增,內容豐富,其含義也在進一步延伸。特別是隨著計算機網路的普及,地方文獻除了包含以紙質為載體的傳統文獻外,光碟版、電子版、網路版的地方文獻日益增多,各地的資訊化工程紛紛啟動,地方網站、資訊港、電子港、地方論壇等層出不窮,網上的地方資訊資源以幾何級數在增長。這些網上資訊資源地方文獻特色鮮明,個性突出,但是收集整理的難度較大,為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既提供了機遇又提出了挑戰。
一、網路環境對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影響
數字化、網路化的資訊環境,使文獻資訊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而給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帶來了重要而深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增加了地方文獻的內涵與外延
在網路環境下的今天,地方文獻數量與日俱增,內容廣泛豐富,其含義也在進一步延伸。其形式和內涵同過去相比,已有很大區別。現在,地方文獻不僅在當地出版發行,也在國內其它省份甚至在國外出版發行,突破了"地方出版物"這種傳統概念。地方文獻不僅有了方誌、專著、期刊、族譜、地圖等不同型別,也有了科技告、專利文獻、學位論文等新成員;載體不僅有印刷型的書籍,也有了縮微品、錄音、錄影、機讀磁帶等品種。更大量的地方文獻不是以書籍的形式出現,而是發表於各種各樣的雜誌上,散見於各種會議檔案中,甚至出現在各種各樣的商品性宣傳品裡,用更快速度、以引人注目的方式向社會傳播。因此,文獻的揭示已不能再停留在書刊表面,必須深入到書刊的篇章或知識單元裡,去對文獻進行多層次開發,把文獻加工成有效資訊,廣、快、精、準地向讀者提供多層次服務。
2、擴充套件了地方文獻的載體形式。
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聲像技術、計算機技術、光碟技術、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文獻的載體日益豐富,如音像、光碟、多媒體等等。這些新載體對地方文獻收集、整理及開發利用將產生重大影響。
3、加深了地方文獻徵集、整序手段的複雜化。
在網路環境下,文獻採訪徵集加工處理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發生了變化,地方文獻的徵集不但依靠傳統方式來獲取,而且要通過網上搜索、電視轉錄等形式,去廣泛地獲取地方文獻資料。而網上資訊資源雜亂、無序,更新速度快。因此,網路下載的地方文獻資訊必須進行綜合處理,深度加工和重組,使大量隨機無序的資訊資源轉化成有序的、便於利用的知識。在網路、電視資源採集時,都必須使用高科技手段,要求工作人員有較高的科技素質和掌握高科技的能力,要求完善硬體裝置環境。
4、寬泛了地方文獻的工作內容
網路環境下,文獻資訊儲存與傳遞的新系統和新載體將極大地豐富地方文獻工作的內容,並將徹底改變"書本位"資訊環境下形成的重視靜態文獻資料,忽視動態資訊的思維定勢,地方文獻工作將圍繞多種載體文獻做文章,面對新的技術環境,地方文獻工作內容將愈來愈豐富多彩。評價地方文獻資料的質量標準也不只限於館藏實體地方文獻數量、結構和利用率,還要看在網路環境下,獲取地方文獻資訊的能力。
5、拓寬了獲取地方文獻資源的途徑
傳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獲取的途徑主要有:訂購、徵集、複製、交換、接收、呈繳、索取、捐贈等,而在網路環境下,數字化方式成為一種方便快捷的資訊獲取手段,圖書館既可以通過Internet下載地方網站的相關資訊,還可以利用資料庫光碟、錄音資料、傳真、電話、email等多種途徑獲取地方文獻資訊資源
二、地方文獻的收集是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基礎
在網路環境下,地方文獻的收集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中仍將處於首要地位。在地方文獻的收集中,網路帶來的不僅是徵集空間的擴大和徵集手段的改變,也使得地方資訊更豐富,也更見於不同載體不同文種文獻中。為此,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中應加強以下資訊資源的收集:電視節目中地方資訊的採集;實物資源的採集,包括地區物產實物,古建築、石刻、匾額、名人手稿、信札、歷史照片等特種資料;網上地方文獻的收集, 包括網路資料資源,電子出版物資源、虛擬圖書館資源及地方網站和一些專業網站的資訊資源;報刊地方文獻資源的收集;
地方老照片的收集。
三、建立地方文獻資料庫是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保障
建立地方文獻資料庫是通過數字化、網路化將傳統媒體文獻轉換成數字文獻,以實現檢索自動化,全面提升地方文獻的資訊服務力。
1、建立地方文獻目錄資料庫。地方文獻目錄資料庫是地方文獻資料庫的基礎建設。建立地方文獻資料庫,首先要將各種不同來源、不同內容、不同著述形式、存於不同介質的原始資料以相應的電子記錄組織成聯機目錄資料庫,這是促進地方文獻資源共享的第一步。在建庫過程中應採取以下相應措施:(1)目錄資料應統一規則、統一原則、統一協調;(2)成立CNMARC格式維護諮詢小組,指導MARC格式的執行、修訂、補充工作;(3)儘快建立各種規範文件,促進書目規範控制在全國實施;(4)成立資料庫建設專家委員會,指導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5)進一步開發各種專題資料庫,發揮各館資源優勢,提高資訊資源的利用率。
2、建立地方文獻專題全文資料庫。在進入資訊時代的今天,地方文獻不僅以書籍形式出現,更多的是隱含在某些文獻的知識單元中。分散在各種各樣的刊物上,散見於各種會議檔案之中,甚至出現在各式商業宣傳品裡,地方文獻和其他文獻一樣,力求以更快的速度和醒目的方式向社會傳播。因此,除了地方文獻目錄資料庫外,有計劃、有步驟地把地方文獻資源中利用率高、有學術價值和參考價值的地方文獻,在不出現或解決了著作權問題的前提下,轉化為數字化的可檢索的資料,建成地方文獻專題全文資料庫,傳輸上因特網,為網路使用者直接提供所需的全文資訊。
3、建立地方文獻多媒體資料庫。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非書資料數字化成為可能,利用計算機新技術,通過對音訊、視訊、影象、文字等媒體資料進行數字化轉換、編輯、壓縮等技術處理,把館藏地方文獻中的各種聲像資料轉換成電腦可識別的數字化資料,儲存在電腦網路伺服器上,實現錄音、錄影資料的網上視聽閱覽,建成地方文獻多媒體資料庫。
4、篩選網上地方文獻,建立網路地方文獻專題全文資料庫。在地方文獻資料庫的建設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網路資源的優勢,享受資源共享,豐富資料庫。 網路資訊資源內容豐富,所收錄的資料全面系統,網路資訊中有不少是經過篩選加工的二三次文獻,包含了前人的勞動,是較成熟的資訊,這對於自建資料庫可免去大量的重複勞動;另外,對網路一次文獻中的全文資料和圖片資料等等,也可直接編排利用,不需再用手工錄入或掃描,節約了寶貴的時間和資金。利用網路資訊建庫,應根據特色資料庫的蒐集方向,選擇一批有參考價值的網站和資訊源,定期瀏覽,並根據需要設立相關主題詞、關鍵詞,從中檢索、篩選出有價值的資訊。此外,由於網上資訊更新很快,新網站不斷湧現,可藉助搜尋引擎或網路機器人自動搜尋,密切關注,以便發現最新資訊。
簡析有線電視的網路應用價值
關於網路資訊傳播的總體特徵分析
【關鍵詞】 網路環境 地方文獻 資源建設
地方文獻資源是反映特定區域政治、經濟和科學文化歷史與現狀的知識寶庫。它是某一地域內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及人的群體活動方式的歷史紀錄,是地方文化的積澱,是瞭解和研究某一特定地區政治、經濟、社會、科學和文化歷史現狀的主要情報來源。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地方文獻數量與日俱增,內容豐富,其含義也在進一步延伸。特別是隨著計算機網路的普及,地方文獻除了包含以紙質為載體的傳統文獻外,光碟版、電子版、網路版的地方文獻日益增多,各地的資訊化工程紛紛啟動,地方網站、資訊港、電子港、地方論壇等層出不窮,網上的地方資訊資源以幾何級數在增長。這些網上資訊資源地方文獻特色鮮明,個性突出,但是收集整理的難度較大,為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既提供了機遇又提出了挑戰。
數字化、網路化的資訊環境,使文獻資訊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而給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帶來了重要而深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增加了地方文獻的內涵與外延
在網路環境下的今天,地方文獻數量與日俱增,內容廣泛豐富,其含義也在進一步延伸。其形式和內涵同過去相比,已有很大區別。現在,地方文獻不僅在當地出版發行,也在國內其它省份甚至在國外出版發行,突破了"地方出版物"這種傳統概念。地方文獻不僅有了方誌、專著、期刊、族譜、地圖等不同型別,也有了科技告、專利文獻、學位論文等新成員;載體不僅有印刷型的書籍,也有了縮微品、錄音、錄影、機讀磁帶等品種。更大量的地方文獻不是以書籍的形式出現,而是發表於各種各樣的雜誌上,散見於各種會議檔案中,甚至出現在各種各樣的商品性宣傳品裡,用更快速度、以引人注目的方式向社會傳播。因此,文獻的揭示已不能再停留在書刊表面,必須深入到書刊的篇章或知識單元裡,去對文獻進行多層次開發,把文獻加工成有效資訊,廣、快、精、準地向讀者提供多層次服務。
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聲像技術、計算機技術、光碟技術、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文獻的載體日益豐富,如音像、光碟、多媒體等等。這些新載體對地方文獻收集、整理及開發利用將產生重大影響。
3、加深了地方文獻徵集、整序手段的複雜化。
在網路環境下,文獻採訪徵集加工處理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發生了變化,地方文獻的徵集不但依靠傳統方式來獲取,而且要通過網上搜索、電視轉錄等形式,去廣泛地獲取地方文獻資料。而網上資訊資源雜亂、無序,更新速度快。因此,網路下載的地方文獻資訊必須進行綜合處理,深度加工和重組,使大量隨機無序的資訊資源轉化成有序的、便於利用的知識。在網路、電視資源採集時,都必須使用高科技手段,要求工作人員有較高的科技素質和掌握高科技的能力,要求完善硬體裝置環境。
4、寬泛了地方文獻的工作內容
網路環境下,文獻資訊儲存與傳遞的新系統和新載體將極大地豐富地方文獻工作的內容,並將徹底改變"書本位"資訊環境下形成的重視靜態文獻資料,忽視動態資訊的思維定勢,地方文獻工作將圍繞多種載體文獻做文章,面對新的技術環境,地方文獻工作內容將愈來愈豐富多彩。評價地方文獻資料的質量標準也不只限於館藏實體地方文獻數量、結構和利用率,還要看在網路環境下,獲取地方文獻資訊的能力。
5、拓寬了獲取地方文獻資源的途徑
傳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獲取的途徑主要有:訂購、徵集、複製、交換、接收、呈繳、索取、捐贈等,而在網路環境下,數字化方式成為一種方便快捷的資訊獲取手段,圖書館既可以通過Internet下載地方網站的相關資訊,還可以利用資料庫光碟、錄音資料、傳真、電話、email等多種途徑獲取地方文獻資訊資源
二、地方文獻的收集是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基礎
在網路環境下,地方文獻的收集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中仍將處於首要地位。在地方文獻的收集中,網路帶來的不僅是徵集空間的擴大和徵集手段的改變,也使得地方資訊更豐富,也更見於不同載體不同文種文獻中。為此,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中應加強以下資訊資源的收集:電視節目中地方資訊的採集;實物資源的採集,包括地區物產實物,古建築、石刻、匾額、名人手稿、信札、歷史照片等特種資料;網上地方文獻的收集, 包括網路資料資源,電子出版物資源、虛擬圖書館資源及地方網站和一些專業網站的資訊資源;報刊地方文獻資源的收集;
地方老照片的收集。
三、建立地方文獻資料庫是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保障
建立地方文獻資料庫是通過數字化、網路化將傳統媒體文獻轉換成數字文獻,以實現檢索自動化,全面提升地方文獻的資訊服務力。
1、建立地方文獻目錄資料庫。地方文獻目錄資料庫是地方文獻資料庫的基礎建設。建立地方文獻資料庫,首先要將各種不同來源、不同內容、不同著述形式、存於不同介質的原始資料以相應的電子記錄組織成聯機目錄資料庫,這是促進地方文獻資源共享的第一步。在建庫過程中應採取以下相應措施:(1)目錄資料應統一規則、統一原則、統一協調;(2)成立CNMARC格式維護諮詢小組,指導MARC格式的執行、修訂、補充工作;(3)儘快建立各種規範文件,促進書目規範控制在全國實施;(4)成立資料庫建設專家委員會,指導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5)進一步開發各種專題資料庫,發揮各館資源優勢,提高資訊資源的利用率。
2、建立地方文獻專題全文資料庫。在進入資訊時代的今天,地方文獻不僅以書籍形式出現,更多的是隱含在某些文獻的知識單元中。分散在各種各樣的刊物上,散見於各種會議檔案之中,甚至出現在各式商業宣傳品裡,地方文獻和其他文獻一樣,力求以更快的速度和醒目的方式向社會傳播。因此,除了地方文獻目錄資料庫外,有計劃、有步驟地把地方文獻資源中利用率高、有學術價值和參考價值的地方文獻,在不出現或解決了著作權問題的前提下,轉化為數字化的可檢索的資料,建成地方文獻專題全文資料庫,傳輸上因特網,為網路使用者直接提供所需的全文資訊。
3、建立地方文獻多媒體資料庫。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非書資料數字化成為可能,利用計算機新技術,通過對音訊、視訊、影象、文字等媒體資料進行數字化轉換、編輯、壓縮等技術處理,把館藏地方文獻中的各種聲像資料轉換成電腦可識別的數字化資料,儲存在電腦網路伺服器上,實現錄音、錄影資料的網上視聽閱覽,建成地方文獻多媒體資料庫。
4、篩選網上地方文獻,建立網路地方文獻專題全文資料庫。在地方文獻資料庫的建設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網路資源的優勢,享受資源共享,豐富資料庫。 網路資訊資源內容豐富,所收錄的資料全面系統,網路資訊中有不少是經過篩選加工的二三次文獻,包含了前人的勞動,是較成熟的資訊,這對於自建資料庫可免去大量的重複勞動;另外,對網路一次文獻中的全文資料和圖片資料等等,也可直接編排利用,不需再用手工錄入或掃描,節約了寶貴的時間和資金。利用網路資訊建庫,應根據特色資料庫的蒐集方向,選擇一批有參考價值的網站和資訊源,定期瀏覽,並根據需要設立相關主題詞、關鍵詞,從中檢索、篩選出有價值的資訊。此外,由於網上資訊更新很快,新網站不斷湧現,可藉助搜尋引擎或網路機器人自動搜尋,密切關注,以便發現最新資訊。
關於網路資訊傳播的總體特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