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學期第一次質檢歷史試卷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我們作為學生,應該為即將到來的考試做出什麼樣的準備呢?以下便是小編整理的山東滕州市滕西中學以供大家閱讀。

  山東滕州市滕西中學

  選擇題

  這是中國歷史之中最短命的朝代之一,但它結束了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長期分裂局面。同時其在政治上確立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度影響深遠。那麼這個朝代就是

A.唐朝 B.西漢 C.隋朝 D.東漢

  七年級3班小奇同學進行研究性學習,他蒐集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玄奘西遊”、“鑑真東渡”的相關資料,由此推斷他研究的課題是

A.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B.中華文明的起源
C.統一國家的建立 D.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唐都長安城中的“市”是

A.皇帝處理朝政的地方 B.商店和作坊集中的地方
C.皇帝及其皇族居住的地方 D.中央政府機關的所在地

  我國是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世界上現存最早有明確時間記載的印刷品是唐朝時印刷的

A.《甘石星經》 B.《金剛經》
C.《唐律疏議》 D.《黃帝內經》

  我國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備的人,他們通常被稱為“聖人”。那麼“書聖”、“畫聖”、“詩聖”分別是指

A.王羲之、吳道子、李白 B.王羲之、吳道子、杜甫
C.張旭、顧愷之、李白 D.張旭、顧愷之、杜甫

  封建社會多次出現“治世”局面。下列“治世”局面出現的先後順序是

  ①文景之治 ②貞觀之治 ③光武中興 ④開元盛世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資治通鑑》記載:“上問魏徵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闇。’”這裡的“上”是指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膾炙人口的唐詩深受人們喜愛,唐代詩人輩出。郭沫若:“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他讚譽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隱

  莫高窟是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觀察下列該窟中的壁畫和雕塑,我們可以發現莫高窟也是我國哪一宗教的藝術寶庫?

A.佛教 B.道教 C.儒家 D.伊斯蘭教

  我國曆史上的“和同為一家”指的是

A.漢朝和匈奴的關係 B.唐朝和新羅的關係
C.唐朝和靺鞨的關係 D.唐朝和吐蕃的關係

  “東瀛有多遠?芒履難丈量。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弘願心中藏,普渡眾生……”這是中央電視臺播放的一部有關唐朝高僧的電視劇片尾曲。這部電視劇的主人公是

A.玄奘 B.鑑真
C.戒賢 D.戒日王

  金榜題名源於我國古代科舉考試。殿試後錄取進士、揭曉名次的佈告,因用黃紙書寫,故而稱黃甲、金榜,其多由皇帝點定,俗稱皇榜,考中進士就稱金榜題名。與“金榜”有關的進士科、殿試,分別開始於

A.秦朝、唐朝 B.唐朝、唐朝
C.隋朝、隋朝 D.隋朝、唐朝

  李隆基見下圖亦稱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諡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 李隆基在位期間開創了唐朝乃至中國歷史上的最為鼎盛的時期,史稱“開元盛世”。那麼,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中宗 D.唐德宗

  年號多取吉利吉祥、國泰民安的含義,或是顯示皇權的神聖。“上承貞觀,下啟開元”,其中用“貞觀”作為年號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一位外國人曾描述大運河:“由廣州通向北京,其長度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其實,大運河的南北兩端應該是

A.揚州、北京 B.杭州、北京
C.杭州、揚州 D.廣州、杭州  

  綜合題

  材料一:一位唐朝官員說:“國家取士,進士之科,得人為盛。”

  材料二:唐太宗看見新科進士們從金殿大門魚貫而出,興奮地說:“天下英雄,入吾豰中矣”

  材料三:“科第之設,草澤望之起家,簪纓望之繼事”

  請回答:

  1材料一、二、三反映的是我國古代什麼制度?它正式誕生於哪位皇帝在位時期?2分

  2唐朝皇帝對這一制度採取了哪些完善的措施?6分

  3這一制度對當時社會有什麼影響?3分

  4請你就如何促進今天我國考試製度的改革提一條合理化建議?2分

看了""的人還看:

1.初二歷史上冊期中練習題答案

2.初二歷史下冊期末試卷及答案

3.2015-2016學年初二上冊歷史期末試題及答案

4.2015年初二上冊歷史9月份月考試題及答案

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月度聯考試卷
九年級英語上期末試卷帶答案
相關知識
七年級下學期第一次質檢歷史試卷
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質檢語文試卷
八年級上學期第三次質檢政治試卷
七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試題
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段考語文試卷
高一上學期第一次質檢語文試卷
高一上學期第一次質檢語文試卷
廣東省汕頭市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階段考試語文試題
八年級上學期第一次調研生物試題
福建省七年級上學期第三次質量監測地理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