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的勵志故事
李嘉誠現任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
華人首富是李嘉誠,他有很多的哲學我非常喜歡。有一次記者問李澤楷,你父親教了你一些什麼賺錢成功的祕訣,結果李澤楷說父親賺錢的方法什麼也沒有教,記者覺得很吃驚,不可能吧!
李澤楷說只教了我做人處世的道理。記者很氣,父親教你做人處世的道理,你說說看怎麼教我成功,有道理給你登,沒有道理不要講。
李澤楷說,我父親跟我說,你和別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這是什麼意思?他讓別人多賺2分,所以每個人都知道和李嘉誠合作會賺到便宜,所以更多的人願意和他合作。你想想看,雖然他只拿六分,但現在多了一百個人,他現在多拿多少分?假如拿8分的話,100個會變成5個。
在臺灣有一個建築公司的老闆,他從一萬變一百億臺幣的資產。我看報道,他說他在別家做總經理的時候,他問老闆,我如何跟你一樣成功,老闆說假如你要成功的話,我給你看一個報道,這個報導就是報導李嘉誠,然後在上面幾十年前的報道,上面就寫著: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只拿6分。
同一套李嘉誠哲學,用在不同的人,之後他可以從一個小員工變成25億人民幣的董事長。
所以我和任何人合作,我一定用這樣的思考模式,所以我的合作伙伴才會越來越多,你不是要找朋友幫你介紹嗎?以前我在臺灣剛開始演講的時候,有一個經紀人,他有買房子還貸款的壓力,而我沒有什麼壓力,我給他的抽成不夠,他沒有辦法付得起他的貸款,為了幫他付清貸款,我給他額外的提成。
我另一個合夥人,什麼都不懂,我還得教,結果我和他對開分。實際上這是不合理的,為了幫助解決他的生活壓力,我願意多犧牲我的二十個點。
我對出版社不會要求最高的百分點,我是讓我的書最暢銷,幫出版社賺最多錢,然後他才會給我最多的錢。我的書一直給瓊瑤的老公發行,我很喜歡他的做人。
假如今天所有的事情都只是利益因素,或只要產品好就賣得出去的話,那天下不需要任何的行銷人員。任何產品行銷,
人是最大的差異。天下沒有賣不掉的產品,只有不會賣的人。你說賣不掉,我換一個行銷人員就可以了。
我在今天下午曾提過我的朋友哈維麥凱,他是一家信封公司的老闆,有一次去拜訪一個顧客,那個經理一看他就說,麥凱先生,你不要來了,我知道你很有名,我知道你很成功,很有錢,但我們公司絕對不可能和你下信封的定單。
因為我們公司的老闆和另一信封老闆是25年的深交,並且你也不用再來拜訪我,因為有43家信封公司的老闆曾拜訪過我三年,所以麥凱先生我建議你不要浪費你的時間。
麥凱先生有的是辦法,獨特的方法。有一次他發現這家公司採購經理的兒子很喜歡打冰上曲棒球,他又知道他兒子的崇拜偶像是洛杉磯一個退休的全世界最偉大的球星,後來發現這個經理的兒子出車禍住在醫院。這時邁克覺得機會來了,他去買了一根曲棒球杆讓球星簽名送給這個人的兒子。
他來到醫院,這個人的兒子問他你是誰,他說我是麥凱,我給你送禮物。你為什麼給我送禮物?因為我知道你喜歡曲棒球,你也崇拜這個球星,這是一根他親自簽名的曲棒球杆。這個小孩興奮得腳也不疼了,要下床來。這時麥凱說我的工作結束了。
結果他的父親來醫院發現他的兒子好興奮,整個人都變了,本來垂頭喪氣,面無表情。他問他兒子怎麼回事,他說剛才有一個叫麥凱的人送了我一根曲棒球杆,還有球星簽名。
結果是可想而知,這個採購經理和麥凱簽了400萬美金的定單。
信封是便宜的東西,他竟下了這麼大的定單。
顯然,成功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思維模式,世界上沒有賣不掉的產品,只有不會賣的人。
:
李嘉誠的學習之道,這篇文章由成功勵志網收集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李嘉誠的學習之道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知識經濟中的一切都與學習相關,所以生存的第一要訣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懶於學習的人,實際是在選擇落後,也就是在選擇離開。
李嘉誠的學習之道
學習的能力比學歷更重要,比已獲得的能力、經驗更重要。如果你一旦停止學習,你就永遠地留級了。企業也一樣。在激烈的競爭下,活下來的往往不是最強壯、最聰明的企業,而是最能適應環境變化的企業。
希望集團總經理劉永美說“我們所說的學習的能力,就是要隨時隨地,在任何地方,看到對你有用的,對你的企業和團隊有用的,都要向他們學習。”
學習、學習、再學習,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且是應該在工作和生活中真正身體力行的。只有能夠在工作中將學習身體力行的人才能夠最終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否則,就必將被時代淘汰。李嘉誠能夠成為世界華人商業領袖,絕不是偶然的。他的一生,是“學習改變命運”最佳的寫照。
李嘉誠因為家境貧寒,上到初中就被迫失學。15歲時父親去世,他以此負擔起整個家庭的生計。儘管他工作非常辛苦,但他知道,如果沒有知識,沒有學問,他將來就不可能在社會上立足。他白天當推銷員,晚上上夜校。他到廢品收購站去買別人廢棄的舊教材,用舊報紙練字,利用各種方式瘋狂地學.
:
2006年《蒙代爾》中國500富豪榜中榜剛在香港揭曉,排在第一的仍是香港首富李嘉誠,對於這個傳奇性的人物,我們不得不佩服。但他的成功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來看看他的第一桶金的故事吧。
香港首富李嘉誠,1928年7月19日出生於廣東省潮州市的一個書香門第。因為父親去世早,14歲的李嘉誠便被迫輟學,擔負起了家庭的重擔。他最初是在舅父的鐘表公司裡當學徒,後來又做推銷員,在生活的磨礪下成熟起來。1950年他籌集五萬港幣創辦了長江塑膠廠,以生產塑料花打開了市場,被譽為塑膠花大王。60年代他轉向投資房地產業,憑藉他出色的經營和華不斷髮展壯大,成為香港最大的地產發展商和物業擁有者。他所經營的房地產、金融、酒店、石油、電力等產業遍及世界五大洲。根據《澳洲人報》的最新調查估計,香港首富李嘉誠及其家族的身家約有110億美元即約港幣780億元,在亞洲十大首富中位列第4,較去年躍升2級,而其財富只僅次於日本孫正義、汶萊蘇丹及印度阿吉姆。
一、辛酸的童年
1939年6月,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開始踐踏這片寧靜的土地。李氏一家冒著隨時可能被殺的危險,躲著不時而來的流彈,爬過一道道封鎖線,步行十幾天,一路風餐露宿,歷盡千辛萬苦,輾轉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莊靜庵的家裡。
禍不單行,這時李嘉誠的父親李雲經因勞累過度不幸染上肺病。身為長子的李嘉誠一邊照顧父親,一邊拼命地溫習功課。他知道父親是給累病的,因此,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以取得好成績,讓生病的父親能獲得一份精神上的慰藉。
為了給父親治病,李嘉誠一家的生活過得相當清貧。兩頓稀粥,再加上母親去集貿市場收集的菜葉子便是一天的美食。全家唯一的希望都寄託在李嘉誠的父親身上,希望他能儘快把病養好,讓全家能度過這一難關。父親沒能熬過那年冬天,還是撒手歸西了。作為長子,李嘉誠從此不得不眼含熱淚,無奈地結束他的學業出來打工,以維持一家人的 生活。父親死後,14歲的李嘉誠被迫離開了心愛的學校用他還很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贍養慈母、撫育弟妹的重擔。
李嘉誠先在舅父莊靜庵的中南鐘錶公司當泡茶掃地的小學徒。李嘉誠到這裡之後,學到的第一個功夫就是察言觀色,見機行事。他每天總是一個到達公司和最後一個離開公司。
辛苦而困難的3年過去了,當年那個14歲的少年已經長成精瘦但結實、英氣十足的小夥子了。17歲的李嘉誠在一家五金製造廠以及塑膠帶製造公司當推銷員,開始了香港人稱之為行街仔的推銷生涯。
當今世界很多傑出的企業家都從事過推銷工作。推銷是一門十分複雜而且不容易學會的工作。李嘉誠酷愛讀書。每天白天工作之後,晚上他還要買些舊書來自學,學完的舊書再拿到舊書店去賣,再用賣掉的錢買新的舊書。這樣既學到了知識,又節省了很多錢。最初,李嘉誠向客戶推銷產品之前,心情總是十分緊張。於是他就在出門前或者路上把要說的話想好,反覆練習,從而成功地克服了緊張的心理。漸漸地,李嘉誠發現自己不僅推銷有術,而且大有潛力。他那與生俱來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十分適合於做推銷員。他總是能憑著直覺看出客戶是什麼型別的人物,並且能馬上了解客戶的心理和性格,從而定好相應的推銷策略。
李嘉誠認為,在從事推銷工作的時候,必須充滿自信,而且要熟悉所推銷的產品,盡最大努力,設法讓客戶感到你的產品是廉價而且優秀的。很快,李嘉誠成了全公司的佼佼者。但李嘉誠從來不喜歡高談闊論,他認為從事推銷工作,重要的有兩點:一是勤勞,二是創新。由於出色的推銷成績,李嘉誠18歲就做了部門經理,兩年後又被提升為這家塑膠帶製造公司的總經理。
走南闖北的推銷生涯,不僅初步形成了李嘉誠的商業頭腦,豐富了他的商業知識,而且也使李嘉誠結識了很多好朋友,教會了他各種各樣的社會知識。同時,在推銷過程中,也使他學會了寬厚待人、誠實處世的做人哲學,為他日後事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塑膠花大王
李嘉誠經過幾年生活磨礪之後,逐漸成熟了起來。幹推銷工作的這段時間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畢竟只是一名高階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膠企業、塑膠公司的財產畢竟是董事長的,失敗的最終承擔者也只有董事長本人。企業的成敗都與李嘉誠的關係不大,這使十分渴望向社會證明自身價值的李嘉誠下定決心要自立門戶。因此無論老闆怎樣賞識,再三挽留,他都決意要離開,他要用自己平日點滴的積蓄從零開始,自己來親自創業。
1950年夏天,說幹就幹的李嘉誠以自己多年的積蓄和向親友籌借的五萬港元在筲箕灣租了一間廠房,創辦了長江塑膠廠,專門生產塑膠玩具和簡單日用品,由此起步,開始了他叱吒風雲的創業之路。
在創業最初的一段時期,李嘉誠憑著自己的商業頭腦,以待人以誠,執事以信的商業準則發了幾筆小財。但不久之後,一段慘淡經營期來臨了。幾次小小的成功,使得年輕且經驗不足的李嘉誠忽略了商戰中變幻莫測的特點,他開始過於自信了。幾次成功以後,他就急切地去擴大他那資金不足、裝置簡陋的塑膠企業,於是資金開始週轉不靈,工廠虧損愈來愈重。過快的擴張,承接訂單過多,加之簡陋的裝置和人手不足,極大影響了塑膠產品的質量,迫在眉睫的交貨期使重視質量的李嘉誠也無暇顧及愈來愈嚴重的次品現象。於是,倉庫開始堆滿了因質量問題和交貨的延誤而退回來的產品,塑膠原料商開始上門催繳原料費,客戶也紛紛上門尋找一切藉口要求索賠。
從做生意開始就以誠實從商、穩重做人處世的李嘉誠付出的代價是很慘重的。這種代價幾乎將李嘉誠置於瀕臨破產的境地。
這段時間,痛苦不堪的李嘉誠每天睜著佈滿血絲的雙皮眼,忙著應付不斷上門催還貸款的銀行職員,應付不斷上門威逼他還甭原料費的原料商,應付不斷上門連打帶鬧要求索賠的客戶,以及拖家帶口上門哭哭鬧鬧、尋死覓活要求按時發放工資的工人們。
充滿必須信心的李嘉誠做夢也沒有想到,在他獨自創業的最初幾年裡初嘗成功的喜悅後,隨之而來的卻是滅頂之災。1950年到1955年的這段沉浮歲月,直到今日,李嘉誠回想起來都有心有餘悸的感覺。這是李嘉誠創業史上最為悲壯的一頁,它沉痛地記錄了李嘉誠摸爬滾打於暴雨泥濘之中的艱難歷程,它用慘重的失敗反映李嘉誠成功之路的坎坷不平和最為心痛的一段際遇。
失敗其實並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失敗之後是否仍有信心,能否繼續保持或者擁有清醒的頭腦。像任何身處逆境的人一樣,李嘉誠經過一連串痛定思痛的磨難後,開始冷靜分析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分析市場走向。
在種類繁多的塑膠產品中,李嘉誠所生產的塑膠玩具在國際市場上已經趨於飽和狀態了,似乎已經沒有足夠的生存能力。那麼意味著他必須重新選擇一種能救活企業、在國際市場中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從而實現他塑膠廠的轉軌。
一天深夜,李嘉誠自修完當天的功課後,仍象平日一樣隨手翻閱著一些雜誌。當他閱讀最新英文版《塑膠》雜誌時,發現在一個不太引人注目的地方,刊登了一項有關義大利一家公司用塑膠原料設計製造的的塑膠花即將傾銷歐美市場的訊息。
李嘉誠馬上聯想到和平時期過著平靜生活的人們,在物質生活有了一定保障之後,必定在精神生活上有更高的要求。如果種植花卉等植物,不但每天要澆水、除草,而且花期短,這與當時抓緊時間工作的人們的生活節奏很不協調。如果生產大量塑膠花,則可以達到既價廉物美又美觀大方的目的,能很好地美化人們的生活。想到這時,李嘉誠興奮地預測著:一個塑膠花的黃金時代即將來臨。
1957年,李嘉誠帶著企業復活的希望踏上了學習塑膠花製造技術的征途。精明的李嘉誠深知生意人對於剛面世的新產品是十分重視的,而且在技術上會有很大的保留,不會輕易地讓人學去,故不斷以購貨商、推銷員等身份,甚至不惜打短工,千方百計地蒐集點滴有關塑膠花製作的技術資料。
不僅如此,李嘉誠又購置了大量在款式、色澤上各具特色的塑膠花品種帶回香港,不惜重金聘請香港乃至海外的塑膠專業人才,對這些購回的塑膠花品種進行研究。他一邊進行市場調查,一邊瞭解國際市場的發展動態,希望能找出最受歡迎的塑膠花品種進行大規模生產。
1957年,咬緊牙關走出絕境的李嘉誠開始了他的一系列別具新意的轉軌行動:生產既便宜又逼真的塑膠花。這在當時的香港還是一個冷門。經過李嘉誠的努力以及各方面的促銷和廣告活動,塑膠花開始引人注目起來,為香港市民所普遍接受。長江塑膠廠的名字也開始為人們所熟悉。
重新開出一條道路的李嘉誠,在度過危機之後,便漸漸地走上了穩定發展的道路。
1957年底,李嘉誠為了適應大規模的生產需要,將長江塑膠廠改名為長江工業有限公司。李嘉誠開始著手引進西方的管理經驗。他認定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企業內部保持高水平的管理,堅持按責任辦事是非常重要的。
李嘉誠常常這樣告訴身邊的人:我們長江要生存,就得要競爭;要競爭,就必須有好的質量。只有保證質量,才能保證信譽,才能保證客觀,才能保證長江的發展壯大。李嘉誠極其看重自己產品的質量。李嘉誠宣佈:從今以後,長江的產品,沒有次品。
今天的李嘉誠給人最鮮明的印象是足智多謀,在經營策略上他從不輕易去冒險,更不會有隨便碰碰運氣的行動。他的所有決策都來源於對全面、廣泛的資料的佔有和分析;他的決定,都是按照理行的實際情況而做出的合理的反應,這也是他最為人稱道的本領。
然而,李嘉誠的膽識和才華並不都是與生俱來的。除了他得天獨厚的天分之外,更多的是來自於他的勤奮和毫不懈怠的求知,以及善於吸取自己與別人的經驗教訓和謙虛謹慎的作風。
李嘉誠雖然率領企業步出了深淵,但並非就此脫離了困境。這時,他的資金仍然十分不足,生產裝置仍舊很簡陋。他無法更新裝置,增加廠房,招聘技工,生產規模也無法像計劃的那樣擴大。
正當李嘉誠預感到資金問題會給他的企業帶來新的危機的時候,有一位急需大量塑膠花的訂貨商來到他的公司。
第二天,在香港一家酒店的靜謐而優雅的咖啡廳裡,李嘉誠和訂貨商對坐著。有那麼幾秒鐘,他們都沒有說話右側是沉默地品嚐著咖啡。接著,李嘉誠從手提包裡拿出八種按照訂貨商的要求設計出來的機關報穎別緻的塑膠花,放在外商面前。然後,李嘉誠誠懇地告訴外商。
先生,這八款塑膠花是我和公司設計人員昨晚一夜沒睡按你的願望設計出來的,有五款我想基本符合你的要求;而另外三款,因為我考慮到你的訂貨是為聖誕節準備的,因此,在你的要求的基礎上,再揉進一些東方民族的傳統風味,我認為或許你會喜歡,所以全部拿來,供你挑選。精明的李嘉誠明白自己資金不足的劣勢,但他看準了這次薄利多銷的機會。他敏感地預測到如能與這位訂貨商達成協議,那麼長江工業公司不但可以脫離困境,而且還可以在香港取得相當有利的競爭地位。李嘉誠接著說:就我個人而言,我當然十分希望能夠長期與您合作。長江目前雖沒有取得足夠的資金以及擔保,但是我們卻可以給你提供全香港最優惠的價格、最好的質量、最優的款式,並保證在交貨期按時交貨。而且,這八款塑膠花樣品,如果你覺得滿意,我願意送給你,只是希望有機會跟你合作。
李嘉誠這翻坦誠相見的話語深深地打動了外商。這位訂貨商以十分驚訝但十分欣賞的目光注視著面前這位華人企業家,欽佩他竟然能在一夜之間設計八種款式的塑膠花供他挑選,訂貨商高興得情不自禁地握著李嘉誠的手連聲說:了不起,年輕人,我同意跟你合作,你會幹好的!
這次成功使長江工業公司從此站穩了腳跟,並在香港塑膠企業內有了相當的競爭能力,也使李嘉誠清醒地認識到對一個即使是身處逆境,但決意抓住機會的人來說,不管遇到什麼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有信心、決心和執著的誠意,機會的大門將永遠為這些胸懷抱負、希望有所作為的人們而敞開。
在接下來的日子,李嘉誠領導長江工業公司迎來了香港塑膠花製造業最為輝煌的時期。歐美各國對塑膠花的需求量更大了,就連中、下等家庭也漸漸養成了插花的習慣。
李嘉誠也充分利用這段鼎盛時期,不斷創新。他以高薪招聘塑膠專業人才,研製出歐美使用者最感興趣的接近天然花的的噴色塑膠花、特種花、熱帶新奇花卉,以及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中國特種花,從而順利地打入歐美市場。李嘉誠利用長江工業公司高品質的塑膠花產品,全方位地爭取到了海外買家的長期合約,業務得以迅速增長。
龐大的塑膠花市場,為李嘉誠帶來了數以千萬港元計的利潤,長江工業公司的塑膠花和李嘉誠本人也愈來愈受到塑膠界的注目。長江因此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塑膠花製造基地,而李嘉誠則被譽為塑膠花大王。三、進軍地產業
1958年初春的今晚,剛完成一樁生意的李嘉誠懷著難得的好心情,獨自驅車前往郊外。這幾天,李嘉誠心裡頗不平靜,他在尋求新的發展。經營塑膠花為他帶來一筆可觀的財富,但李嘉誠預測到塑膠花市場有限,只有幾年黃金時間。該從何處著手呢?李嘉誠苦苦思索著。忽然,他眼前一亮:有了,進軍房地產!他想起了連日來工廠的業主只肯籤短期租約,每次續約,又得大幅度加租的情形。如果自己興建一座大廈,不僅可以解決工廠自身的問題,而且可以做業主,將大廈空餘的廠房租出。對,就向土地賺錢。直到今天,李嘉誠一直保留這種習慣,只要一有靈感,他就牢牢抓住,決不讓它成為遺憾。
50年代末期的香港,經濟處於突飛猛進的時期。由於當時特殊的歷史條件和地理環境影響,彈丸之地的香港成了名符其實的東方之珠。特殊的社會環境使香港如同三、四十年代的大上海一樣,成為投資者的天堂、冒險家的樂園。地域狹小、人口眾多的香港,一下子變成了寸土尺金的地方。
1958年,李嘉誠在香港北角購地興建了一座十二層高的工業大廈,開始插足地產界,兼營房地產。1960年,李嘉誠在柴灣購地興建了兩座工業大廈。這兩座大廈的面積共12萬平方米。而在香港經濟迅速發展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香港的港島和新九龍中心地段地價猛升。洞察先機的李嘉誠,統率長江先人一步跨入地產界,併成為其中最積極的一支勁旅。
他將自己的經濟發展方針訂為:穩健中求發展,發展中不忘穩健。儘管是小心翼翼,不勁易冒險,但他還是技高一籌地將經營塑膠花工廠所賺取的利潤,以及第一幢工業大廈源源不斷的鉅額收入,全部投資到房地產經營上。
幾年以後,由於香港局勢的動盪不安,香港的房地產一次一次不由人意地顯示了它大起大落的特色。
在這個人心浮動、百業蕭條的大動盪中,李嘉誠再一次顯示出他獨具慧眼、遠見卓識的才能:他一方面加緊穩固大後方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繼續使之在塑膠工業中獨佔鰲頭;一方面不緊不慢、胸有成竹地用現金、用最低價格收購那些急於將牧業膠手,棄船而去的有識之士的地皮和樓宇。
李嘉誠充分掌握地產發展的大趨勢,被人們讚譽為商業奇才,他總是能夠因勢利導地變逆境為順境,既大展拳腳,又穩中求進,為他以後的蓬勃發展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71年6月,李嘉誠成立長江地產有限公司,走上集中經營房地產業務的軌道。
1972年7月31日,李嘉誠把握香港股市處於牛市巔峰的機會,將長江地產改名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並於同年10月向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以及香港證券交易所申請股票上市,11月1日獲准掛牌,法定股本為2億港元,實收醬是8400萬港元,每股2元,升值1元,即以每股三元的價格開始公開上市發行。在香港股市處於巔峰期時正式掛牌的長江實業,一出臺就受到股民的寵愛。
沉穩持重的李嘉誠在塑膠花、房地產經營方面顯示了他的獨創性之後,又在經營股票方面再一次表現出他的遠見卓識,以及對事物發展規律超乎尋呼尋常的領悟力。由於對房地產業行情看好,這樣就在人們用低價賣出物業並用所得的錢去買股票時,李嘉誠統率他的長江實業一邊發行股票,一邊用發行股票所吸收的資金成批地收購那些低價出賣的物業。
1974年5月,李嘉誠領導長江實業與實力雄厚、作風穩健的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合作,成立由李嘉誠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的加拿大怡東財務有限公司。這個聯營公司的建立,不僅為發展中的長江實業引進大量現金,而且為長江實業在接下來的拓展海外、橫向發展的過程中,開闢了一條潛力深遠的高速公路。
1974年6月,長江實業更大開香港股在加拿大的先河:
在李嘉誠的創業生涯中,最值得一提的是1977年。這一年是李嘉誠和他的李氏財團經過20餘年的穩打穩紮、步步為營的奮鬥,真正脫穎而出的一年。他大開華資吞併外資之先河:著名的美資永高公司帳購戰,以及力挫群雄,擊敗香港置地房地產公司,購得中區新地王的兩次戰役,成為使香港英資、外資驚詫不已、而使中資興奮不已的熱門話題。
位於香港中區地下的中環和金鐘站段,是香港中區最繁華的地段,也是世界上最值錢的地皮之一,每平方米的地價高達1萬港元如果能在這塊享有地王之稱的地皮競爭上奪標併成功地發展物業,不僅能帶來豐厚的利潤,而且奪標公司還可由此增強信譽且名聲大振。
早在1976年,李嘉誠就獲悉香港地鐵公司為購得中區郵政總局舊址地皮,曾與香港政府磋商多次,希望部分用香港地鐵公司的股票部分以現金支付,但是港府堅持用現金購買。於是既精通經營之道、又精通金融之道的李嘉誠,再次利用出售僂宇和發行新股的方式,集資數億港元現金,以打有備之戰。
不僅如此,李嘉誠還獲悉香港地鐵公司與政府達成有關九龍灣車廠及郵政總局舊址的批地協議:地鐵公司必須耗資近六億港元現金購地而急現金儘快迴流的具體情況,提出一個將兩塊地盤設計成一流的商業中心和寫字樓相結合的綜合型商業大廈的建議,而且一反地產界只租不售的常規。為了穩操勝券,李嘉誠還相繼丟擲了兩個誘餌。其一是為了滿足香港地鐵公司急需現金的要求,長江實業主動提出提供現金做建築費;其二是將商業大廈出售後的利益由地鐵公司和長江實業公司分享,並且再超平時分紅各五成的常規,由地鐵公司佔51%,長江實業佔49%.
1979年1月14日,香港地鐵公司正式宣佈,中環郵政總局舊址公開接受招標競投。素有地產皇帝之稱的置地公司,一度盛傳是奪標呼聲最高的公司。訊息傳到長江實業,李嘉誠聽後淡淡一笑,說:傳說總最是傳說,到底名花誰主現在尚無法定論。在這次地王公開招標競投活動中,香港地下鐵路公司先後收到30個財團以及地產公司的投標申請。
年輕人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