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浙江東湖導遊詞範文
武漢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簡稱東湖風景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中心城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毛澤東一生鍾愛東湖,將其稱為“白雲黃鶴的地方”。東湖因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東部,故此得名,現為中國水域面積最為廣闊的城中湖之一,水域面積達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其位於長江南岸,是由長江淤塞而形成,100多年前曾和武昌其他湖泊相通並與長江相連,水患頻繁。1899年至1902年,湖廣總督張之洞下令在長江與東湖之間修建了武金堤和武青堤,並在堤防上修建了武泰閘和武豐閘。在人工干預下,從此東湖及其周邊的湖泊與長江分離。武漢東湖是以大型自然湖泊為核心,湖光山色為特色,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科普教育為主要功能的旅遊景區,每年接待海內外遊客達數百萬人次,是華中地區最大的風景遊覽地,2014年前曾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2014年因武漢中心城區擴大,東湖退居武漢市江夏區的湯遜湖之後,是中國第二大城中湖。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歡迎借鑑參考。
一
大家好!我是***旅行社*導,今天由我陪同大家遊覽名勝故跡紹興,希望通過我的講能夠使你對紹興留下美好的印象。我們今天遊玩的的第一站是紹興最有名的旅遊景點——東湖。
紹興東湖是古城紹興景色最為奇特的一處遊覽勝地,具有極其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內涵。它以洞深、巖奇、湖洞相連,“雖出人工,宛自天開”,為其特色,被譽為稽山鏡水之縮影,兼具西子湖頭之秀麗,並享有“天下第一山水大盆景”之美稱。它與杭州西湖、嘉興南湖並稱為浙江的三大名湖。
現在讓咱們一道走近東湖,去飽覽一下她的青山秀水,領略一下她的卓越風姿。
走近東湖,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三角小亭——寒碧亭。因為它整年在山北的角落裡,終年見不到陽光,因此而得名。特別到了冬天,,一長串一長串的冰條懸掛在山崖,懸掛在亭子邊上,如果你有幸能摘到一根,放入嘴中,一股清涼的感覺直沁入你的心肺,就像北方的冰糖葫蘆,甜甜的,稠稠的。各位如果有興趣,冬天來臨的時候,不妨你來品嚐一下。
沿著汀步小橋,繞過寒碧亭,拾階而上攬越亭,極目遠眺,古越風貌一覽無餘。再沿著幽靜的竹林小道,很快便來到了陶社。陶社是為紀念辛亥革命烈士陶成章而建的。他與秋瑾、徐錫麟並稱為“鑑湖三俠”。
漫步走出陶社,紹興“三烏文化”之首的烏篷船早已恭候您多時了。東湖在水中,必由之路坐烏篷。如果到了東湖,不坐坐這“水上的士”是無法領略到東湖山水風光的。船在水上漂,如在鏡中游。船老大頭頂烏氈帽,嘎吱嘎吱地搖著烏篷船,偶而用淳樸的“紹普”與您交談。此種景象你是否有過似曾相識的感覺呢 ?如果有,那肯定是魯迅先生的小說裡了。別看船工悠閒自得地來回穿梭於湖面,一漿一舵,看似簡單的動作,沒有一年半載,你是學不到這本領的,不然,這絕活也不會面臨青黃不接的危機了。
二
東湖在紹興古城東約六公里處,是浙江省的三大名湖之一。 昔日秦始皇東巡至會稽,於此供芻草而得名東湖。東湖雖小,但因它的奇石、奇洞所構成的奇景使東湖成為旅遊業界人士公認的罕見的“湖中之奇”。湖光瀲灩,水黛山青。
湖內有陶公洞、仙桃洞,最富情趣。湖畔有聽湫亭、飲綠亭等亭臺樓閣,各式古橋橫跨兩岸,盡顯江南水鄉風光。乘坐烏篷船遊覽東湖,為東湖特色之一。湖西有“陶社”,為紀念辛亥革命烈士陶成章所建。近代孫中山、毛澤東等名人均留遺蹤。 東湖秀麗旖旎的湖光山色和豐富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堪稱浙東著名的山水風景勝地。孫中山、陶成章、徐錫麟、魯迅等都曾到過東湖遊覽或商量革命大計。陶成章遇難後,紹興人民為紀念英烈,在東湖建立了陶社。建國後,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多次到過東湖。郭沫石在東湖還留下詩歌一首:“箬簣東湖,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難通。大舟入洞,坐井觀空。勿謂湖小,天在其中。”
遊船觀東湖,最奇妙的是近觀陶公洞與仙桃洞,可以說未進二洞等於沒有到過東湖。陶公洞處僅容一艘小舟通行,進入洞內之後卻是另有洞天,在洞底仰望小片天空,坐井觀天的意境悠然在目。除在湖中觀光外,人們還可以上山。山頂有茶園和茶室,還是登山遠眺的好地方。陽春季節,東湖東北方向的平原風光是外地很難見到的江南水鄉秀色。
三
東湖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東部,是全國首批命名的44個名勝風景區之一,同時也是首批獲國家4A級景區其一。它於1982年11月被
國務院審定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面積8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其岸線曲折,港汊交錯,碧波萬
頃,漁舟盪漾,青山環繞,是我國最大的城中湖。
東湖的湖面遼闊,煙波浩渺,素有99灣之稱。東湖有大小山巒34個,連綿起伏,高低錯落。東湖的山,山青如黛,東湖的
水,水碧如藍。33平方公里的東湖碧波在它的東、西、北三面緊緊環繞,使它猶如一座美麗的半島。在這裡登高峰而望清漣,
踏白浪以覽群山,能體會到各種山水之妙。充足的雨量與光照使這裡各種觀賞樹種達250多種,共200餘萬株,在武漢有“綠色
寶庫”之譽,同時這裡也是花的海洋,陽春三月花開時節,漫山遍野花開如織,千姿百態,令人目接不暇。
經過30多年的建設,現在東湖四周已有 亭、臺、樓、閣和各種建築設施70多處,可謂是亭臺樓館金碧交輝,園林花囿爭芳
竟豔。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被,濃郁的荊楚風情和別緻的園中園是東湖風景區的四大特點。東湖依自然環境分為:聽濤、白
馬、落雁、珞紅、吹笛和磨山六個景區。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磨山景區,民間有“十里長湖,八里磨山”之說,那麼磨山三面環水,六峰逶迤,相傳三國時期劉備曾
在此搭臺祭天,乞神保佑,至今,在磨山之上仍有劉備祭天台遺址。磨山原名磨兒山,是沿湖群山中的主要山脈,山上松林蒼
翠,曲徑幽深,奇石崢嶸,古洞幽邃。磨山站峰以東頭的山峰最為秀麗,此峰形圓如磨,因以名山。磨山風景區主要分為植物
專類園和楚文化遊覽區,植物專類園在磨山以南,包括梅園、櫻園、盆景園等13個專類園,以園林觀賞為主,體現了江南藝術
的特色。楚文化遊覽區位於磨山以北,湖北是中國古代楚國的中心地區,武漢則處在其中心腹地,在此開闢楚文化遊覽區,旨
在弘揚中國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展現絢麗多彩的楚文化。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楚文化的門戶——楚城門,它是參照當時楚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第一大都會紀南城城門設計的
。楚國是最早修築長城並設立城門的諸侯國之一。楚國稱長城為“方城”,根據楚人喜臨水居高的特點,楚城門選擇在依山傍
水的要津上,其設計古拙,氣勢恢弘。整個城門由水門、陸門,城牆,望樓、箭樓和烽火臺組成。城上的雙闕望樓透出了城門
特有的靈秀,由出土文物虎座鳥架骨演變而來的雙鳳脊飾傲居望樓頂端,展示了楚人崇火尚鳳的習俗。該城全長105米,高為
11米,一端沿陡壁蜿蜒上山與高處的烽火臺相連,另一端直插水中與水師城門相交,具有楚地山鄉澤國的特色。
一堵城牆並不能阻隔一切,楚人深知開放融合是一個民族永葆生機的基礎。楚人有自己的文化傳統,但從來不固步自封,從
來不拒絕外來文化的合理因子。革故鼎新是楚民族精神的又一方面,楚人師夷夏之長的目的在於創新,楚人敢於打破陳規,向
自認為不合理的事物挑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本是楚人的一種性格,最後上升為以蔑視既存,敢於創新為主要內容的民族精神。
四
東湖,位於平湖市區城東。古時原是陸地,在東漢順帝永建二年127,由於地殼變動,地表塌陷成湖,名為當湖;晉隆安五年401改東武湖,又稱東湖,雅名鸚鵡湖、鵡湖。古時東湖“弄珠樓”是文化名士吟詩作畫、品茗賞月的雅集地,在清代張雲錦《東湖弄珠樓志》中收集有明代董其昌、清代高士奇、浙西詞派領袖朱彝尊等著名學者詩人無數讚美東湖美景的詩篇;在明代大學士李東陽的《平湖十詠》、馮敏效《當湖十二詠》等詩中也都有“東湖十景”的讚美的佳句;可以說東湖景區歷史上就是文人士大夫和遊客休閒遊覽的勝地。自明宣德五年1430平湖建縣後的明清五百年間,建園之風極為盛興,東湖歷經數百年,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時至今日,當我們再次誦讀北宋科學家沈括遊東湖留下的“柳色青天雨乍晴,鴨頭細草繞提生。林間野日依依見,水底春光寸寸明,猶喜亂花時入眼,可能萬事頓忘情。無端景物相料理,屢欲顛狂興不成”見《永樂大典卷2262》詩句時,依然可以讀出作者對東湖的讚美,依然會被詩中描繪的詩情畫意所吸引。
1999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關於開發東湖區的決定》,並提出了“把東湖打造成精品旅遊景區”的發展目標,在原東湖十景的基礎上規劃開發建設新東湖八景,即:“南村書堆”、“含珠凝暉”、“鵡湖春色”、“九龍戲珠”、“西浦魚罾”、“北原牧唱”、“案山曉翠”、“塔影垂虹”。 建成的東湖景區是集休閒、度假、運動、文化、觀光於一體的江南水鄉旅遊勝地。調整規劃後東湖景區建設總面積1.6平方公里含水域面積1000畝,分兩期建設。一期開發範圍為環東湖核心部分,面積1500多畝含水域面積728畝,即由“東湖八景”及周邊的體育館、圖書館、金王朝大酒店、東湖大酒店、勝地咖啡、半島國際酒店等已建成旅遊設施組成。二期開發範圍為即將竣工的“東湖漁村”和正在建設中的“龍湫公園”。截至2004年,東湖景區一期工程完成,累計投入建設資金8億元。 2007年2月14日東湖景區被評定為AAAA級旅遊景區。
東湖八景
含珠凝暉
景區以東湖廣場為中心,包括遊艇碼頭、大型音樂噴泉、親水平臺、大型休閒“膜結構”環廊、綠色坡地大草坪、銀杏苑、光纖地圖等功能區,濱湖長370米,面積32畝。在東湖區開發前,這裡是縣城東城門外白堤一帶,即輪船碼頭、貨運碼頭、南廊下、三元橋、豬行浜、聖陽弄、保安街、外河橋、五居頭等,是客、貨運中心,交通繁忙,店鋪林立,商業繁榮,但是地勢低窪,房屋破舊,整個地段年年要遭水淹,又把秀麗的湖光景色遮擋在視線以外。1999年東湖開發首期工程在這裡啟動,拆遷居民666戶,單位20家,拆除建築面積62339平方米,到2000年底景區基本建成。
含珠凝暉景區緊靠繁華的園林商業街解放路和人民路,人們休閒觀光最為便捷。景區的整體環境風格體現了現代和傳統的有機結合,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完美統一,表達歷史和文化的延續。東湖廣場處有一座高大的“含珠凝暉”主雕塑,二位青春健美的男女青年奮力高擎一條騰起的巨龍,象徵著金平湖的騰飛和未來。兩側有四組雕塑和浮雕:第一組“良渚文化”,展示的是從本市出土有五千年曆史的玉琮、玉針、有象形文字的陶罐的放大雕塑,體現平湖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第二組“陸績懷桔”,是古代的孝敬典範。東漢陸績187—219六歲時隨父作客,袁術用桔子招待他們,他只吃小桔,而把省下的大桔帶回家中孝敬母親,這種孝敬尊長的美德在民間廣為流傳,列為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敬典範之一。陸績博學多識,官至鬱林太守,辭官後定居乍浦。第三組是:“文廟講學”,平湖文廟即縣學,始建於明宣德五年1430,有五百年曆史,在明清時,縣學生員達8714名,其中:中舉人668人,考中進士221人,湧現了一大批謙吏、能臣、名士,平湖成為名甲嘉湖的文化之鄉。第四組是:“紅樓出海”,在二百年前的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我國名著《紅樓夢》九部十八套,首次由乍浦啟航出海到達日本長崎,是名著《紅樓夢》走向世界的最早記錄。這四組漢白玉雕塑和浮雕,向人們訴說著金平湖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東湖廣場中心,是巨大的音樂噴泉平臺,直徑11米,形如一朵盛開的花朵,噴泉有24個程式變化,節慶時也可以在臺上演出。在廣場南北二側是“膜結構”休閒環廊,投影面積440平方米,環廊下面是12組波羅格木弧形座凳和鏡面花崗石圓臺。景區的濱湖平臺強調開敞開放,綠化設計和建設形成空間開闊、簡潔明快、自然均衡、曲線流暢的現代園林特色,使人耳目一新,猶如進入“全新的天地”。“仰觀東湖皓月,坐攬全湖勝景”,為人們提供了理想的憩息場所。
塔影垂虹
歷史悠久的報本塔院和東西塔橋,是東湖風景區主要景觀之一,暮色初降,環東湖華燈齊放,報本塔、九峰一覽樓、十杉亭及東西塔橋,流光溢彩,晶瑩華麗,猶如瓊樓玉宇,似入人間仙境。程端麒《憶江南·東湖》詩曰:“東湖美,塔影漾清流。九派潮來添秀色,三春花發遍芳洲。舟在鏡中游”。鸚鵡洲上的報本塔是平湖市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物,它見證了平湖五百多年的歷史。報本塔初建於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由刑部主事陸杲發起,進士馮汝弼、趙伊協助,歷經三年終於建成,陸杲因受“天地萬物之本”的思想影響,因名為報本塔,曰:“忠孝以為報”。當時塔有七層,高19丈。清順治十六年1659倒塌,直到康熙二十八年1689由陸葇主持重修,改七層為五層,建成為樓閣式文峰塔,通高49.14米,平面八角形,磚石仿木結構,階梯設在塔壁之內,塔外有平座挑簷。寶塔歷經三百多年戰亂滄桑,華簷欄杆已蕩然無存,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塔身漸向東傾斜,達75.5釐米。至2003年經三次修葺,糾正了傾斜的塔身,安裝了華簷迥廊,使寶塔整舊如故,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屹立在東湖之畔。特別是在2002年9月11-12日從檢修的塔剎中發現珍貴文物:一是國家一級文物明鄭和款圓瀞金粉書《妙法蓮華經》卷,全長40餘米,寬10釐米,標明時間為明宣德七年1432,是平湖建縣後二年。明代經卷《妙法蓮華經》,曾應邀參加了中國國家博物館、香港歷史博物館文物展。二是陸葇於康熙二十五年親手書寫的《六經》經卷,長3.27米,寬17釐米,三是用硃砂製成的報本塔模型,還有一道符。實物儲存在市博物館。
報本塔最初建成時,陸杲還在塔前樹立五塊巨大的太湖石,稱為“五老峰”,也很有名,有詩曰:“奇峰從何來,屹立老人五,鬚眉具彷彿,形態極仰俯,溜雨色蒼然,當空互撐柱,山門永作鎮,過客時為扶。”報本寺院在整修擴建中,將新建天王殿、鐘樓、鼓樓、山門以及“五老峰”假山、“魚樂國”放生池、悠然亭、淨月山莊、醉仙居等宗教園林建築。
九龍戲珠
景區位於東湖中之大瀛洲,俗稱大湖墩,此前是東湖公園,是平湖現存最古老而又蘊含豐厚當湖文化內涵的名勝景地。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平湖知縣陳一謙登上城樓,眺望十里東湖,慨然嘆曰:“美哉!九水洋洋乎,會而為湖,誠山川靈淑之氣所鍾。”觀河水不能在東湖停蓄,就設想作一洲屹立湖中,使九水環而縈之,成為浮在水上的碧玉一樣,使風氣磅礴而完固,讓東湖風景甲天下。因此他就利用疏浚城河的淤泥瓦礫填於東湖中而成小洲,取名大瀛洲,周圍長三十丈,洲上遍植榆柳桃杏400秼,又構築三間亭臺一座,於嘉靖三十八年四月十六完工。當年十月陳一謙邀請大家登洲賞玩,見水勢迂曲而來,若游龍之蜿蜒,大瀛洲猶如一顆圓珠置於平鏡上面,九水周旋於洲之外,“宛然九龍戲珠於滄溟瀛海間而出沒吞吐也。”於是,名其亭為“戲珠亭”,縣誌中有陸杲《戲珠亭記》記載其事。後因年代久亭毀。萬曆三十三年1605蕭鳴甲就任平湖知縣,在大瀛洲建成五間新樓,他請曾在平湖教過書後發跡為禮部尚書的董其昌題寫匾額,為“弄珠樓”,董其昌又用唐崔顥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題作柱聯,還寫了《寄題蕭使君弄珠樓二首》,詩中有:“一自明珠還海曲,採風應到弄珠謠。”的佳句。康熙年間弄珠樓重建,柱間有長聯,上聯是:“人生行樂須及時,相與上巳祓除,重午競渡,中秋賞月,九日登樓,長嘯復放歌,勝地自多名俊彥。”下聯是“難得一片乾淨土,但聽東田社歖,西浦魚罾,南院書聲,北原牧唱,撫今共懷古,他鄉無此好湖山。”對東湖勝景盛事作了較好概括,清浙西詞派創始人朱彝尊1629_1709暢遊東湖後留下了《東湖曲》詩篇,其中有“弄珠樓外月輪明,九派寒潮一夜生,怪道漁榔爭入市,白蝦青鯽滿東城”的名句。弄珠樓遭咸豐1860兵災,光緒年間又重建。民國十七年1928大瀛洲闢為“中山林”,在洲中樹立“中山林紀念塔”,在抗日戰爭中弄珠樓被拆毀,解放後成立人民公園,後改為東湖公園,重闢“湖中湖”,砌假山,建九曲迥橋,重建戲珠亭,增植名木花卉,東湖公園內林木蔥翠,風景優美,是平湖市民休閒遊覽之佳處。2000年在大瀛洲建弘一法師紀念館、李叔同書畫館及雕像、書法石刻碑、亭等,現李叔同紀念館有李叔同真跡藏品一百多件。李叔同祖籍平湖,是近代中國學習西方藝術的第一人,培養出豐子愷、潘天壽、劉質平等一大批出類拔萃的藝術大師,在音樂、美術、戲劇篆刻、詩詞、書法上皆有建樹,中年後皈依佛門,精研南山律宗,成為一代愛國僧人。
鵡湖春色
鵡湖即東湖,“鵡湖春色”為八景榜首,泛指東湖春天美景。清高廷梅《東湖十景·鵡湖春色》詩曰:“阿儂家住鵡湖濱,鸚鵡洲前草自青。春水綠波似南浦,願郎休作別離人。”春天的東湖,春意盎然,春水浩渺,河水如油,芳草一碧,兼之活桃岸柳,相映爭妍,畫船往來,美景天成,蕩人心魄。明李東陽《鵡湖春色》詩曰:春來鵡湖綠,春去鵡湖深。清波帶碧草,幽鳥啼芳林。寧獨知春來與春去,長在鵡湖湖上住。“他為東湖景色傾倒,希望長住鵡湖湖上。我們把觀景的景區設在濱湖自呂公橋至叔同路湖濱,沿湖長280米,面積24畝。景點有:遠山初月軒、街花廊、風帆小廣場等,是開敞的市民觀景休閒的臨湖空間。首期建成的是東湖風帆小廣場,用地面積6畝,位於叔同路東端湖濱,從園林商業街解放路向東望去,藍天碧水中突顯出一座乳白色的風帆型雕塑,象徵著“乘風破浪”,奮勇前進,給人以“一帆風順”的良好祝願。小廣場有流線型的濱湖岸線,臺階式河埠駁岸,橢圓形廣場,八座彩色燈柱,環形波羅格木座凳及開闊的綠色空間,是一處觀賞東湖春色美景的好去處。另一個景點是“遠山初月軒,”這是一座臨湖而建的明淨高敞的廊軒形建築。古時,東湖邊曾經有過“遠山初月軒”,是五間平屋,建在湖墩上,門前有一副對聯,上聯是:“一輪明月階前水,”下聯是:“九點青煙廓外山”。他寫出了遠山初月軒的所在地特徵和遠方景物的特點,詞意貼切,對仗工整,但是在八年抗戰時的1939年,這座遠山初月軒被拆毀了,讓人感到非常惋惜又使人十分懷念。平湖著名女詩人王善蘭生前為鵡湖詩社名譽理事長,曾賦詩一首題在嚴詩白畫的大瀛洲圖上:“呂公橋下水瀠洄,垂柳湖墩四面栽。多少樓臺憑眺望,遠山隱隱初月來。”註明是大瀛洲遠山初月軒。這首詩情真意切,融情於景,表達了對故鄉東湖山山水水的深厚情誼。現在在鵡湖春色景區重建“遠山初月軒”,是對江南水鄉特色的體現,也是平湖歷史文化的延續
西浦魚罾
平湖是錦繡江南的魚米之鄉,漁民的漁業生產佔了很大比重,因此西浦魚罾也成了古代“東湖十景”之一景。魚罾是一種用竹子支撐的方形的捕魚網,如漁民經常使用的提罾網、扳罾網、塘罾網等,詩人是以魚罾來體現漁民生活勞作。據明天啟《平湖縣誌》所載東湖圖,“西浦”標明在潔芳橋一帶。歷史上的漁民,以船為家,到處打魚為生,到晚上把船搖到經常聚會的地方,晾晒魚網,生活是很清苦的,因此來說,西浦在歷史上並不是打魚的地方,而是漁民相對聚合,晾晒魚網,或在茅屋過夜的地方。清高廷梅《西浦魚罾》詩曰:“晒出魚罾日已斜,臨流茅屋盡漁家。儂劃短槳過西浦,一曲清溪如若耶。”在詩人的筆下,漁民雖住著茅屋,過著清苦的日子,但還是唱著魚歌,歡快地打魚划槳。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人民政府為改變漁民以船為家,流動打魚的情況,讓漁民上岸定居,住進新居,潔芳橋堍“西浦”一帶正是安置漁民的地方,前幾年漁民日子好過了,紛紛建起了樓房,過上了小康生活,大部分人的捕魚方式也改變了,主要是從事外塘定點養殖,築放養,“捉散魚”的人已大大減少。我們在小瀛洲建西浦魚罾景區,正是在原來漁民打魚晒網的“西浦”地方附近。
東湖中有三洲,一是鸚鵡洲,又叫寶塔圩,二是大瀛洲,俗稱大湖墩,三是小瀛洲,俗稱小湖墩,他們鼎足而立,各據其勝,使東湖風光大為增色。小瀛洲是孤立於東湖北部水中的小洲,面積5畝,明代建縣後,長期得不到開發。直到清雍正壬子1732,平湖知縣方以恭坐船返回縣城,路過小瀛洲旁,就泊船上岸,時值夏天,見荒煙蔓草中有一草菴,裡面住著幾個女尼,生計艱困,景況淒涼,心生憐憫,又見此洲位置極佳,就捐資建造了三間平屋,供奉觀音大師像,洲上還栽植楊柳,花草,使女尼棲身修行條件有所改善,方以恭在《鸚鵡洲庵記》中曰“餘非敢好名,亦稍有裨於古蹟而存今後之名勝耳。”他當時把小洲取名為鸚鵡洲,後因與寶塔圩洲名相同,逐改名為小瀛洲。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知縣劉國恆在此建造三層高文昌閣,但未竣工,乾隆四十一年1776知縣劉雁題重建,更名為“鏡漪堂,”他的立意是“將與志道者續盈科之義焉。”當時平湖科舉甚盛,前後十年間連續有人中榜眼,中探花、中解元。乾隆五十四年知縣五恆又重修,嘉慶三年1798陸拱鬥與吳瓶齋重建“文昌閣,”光緒十八年在小瀛洲建“瀛洲書院”,據徐恭時先生在1992年時回憶:“東湖東北的小瀛洲,要渡船以上。鏡漪堂寬,文昌閣三屋臨空,花木扶疏,周圍花牆,進內如入清涼境。記憶中隨父友長輩在此集飲……”。陸維釗《題東湖圖》詩曰:“無邊歲月悵東流,猶喜圖中有故邱。百里桑蔴來舊夢,一湖風雨感同舟。茫茫刧後蒼生淚,歷歷兒時竹馬遊。莫嘆前塵同逝水,記曾文會小瀛洲。”
西浦魚罾景區,將重建鏡漪堂,設釣鰲臺,樹“魚樂國”碑設定有關漁民生產活動的傳統實物,如魚罾網、簑衣、笠帽等等,洲外築步行長廊,可以垂釣或捕魚,洲上以栽植觀賞花灌木為主,成為觀賞和遊覽休閒的好去處。
案山曉翠
案山位於湖東六裡塘以南,在東寶塔橋東北。東湖附近本是一片平原,並無山丘。北宋時海鹽縣令魯宗道966-1029在任期間二次到當湖,見東湖風景秀麗,心中十分愛慕,他想將來不當官了,就到當湖來住。他後來官至參知政事。卸任後,果然定居當湖,並建成四皋園,南皋園就在六裡塘以南。為了造景,在平地上挖了一條河,將挖出來的土堆成一座小山,山形如几案,因而名為“案山”,《當湖風土記》記載:“案山亦魯簡肅南皋舊址,”簡肅,是魯宗道諡號。案山高僅數丈,山上植樹,置備石凳,供人坐息,小河上建木橋一座,便於遊人往來。宋魯應龍《閒窗括異志》記:“湖心有地一方,立塔以案風水,人呼之曰案山。”在以前,人們認為城市是山水孕育而成的,有山有水的城市才有靈氣,一般又把城市正面側旁的小山稱為案山,魯宗道建案山,自有其深刻含義和期望,果然在400年後的明宣德五年在這裡建立了平湖縣城。明代李東陽作《案山曉翠》詩曰:“遠山青,青玉案。氣漫漫開爽旦。君不見樂遊原上易黃昏,夕陽雖好空魂斷。”他把案山比作用青玉琢成的几案,又把案山一帶比作“樂遊原”。明沈懋嘉當湖十景竹枝詞說:“濛濛曉翠溼弓鞋,天晴來上案山峰。從頭一望珠樓好,港口條條戲九龍。”標明案山草深樹茂,可以遙望東湖弄珠樓及九川匯流的美麗景色。案山附近曾植有大片桑林,案山河港中出產“烏背鯽魚,”現在許多老年人中還流傳:“烏背鯽魚出案山,春食頭來秋食尾,一到冬裡處處肥。”但是歷經千年風雨,案山在填浜造田熱潮中被夷為平地,已成平疇綠野。
為構築案山曉翠景區重塑山水風景,挖土擴湖150米,原面積減少48畝,使東湖東西湖面直徑大於300米,景區淨面積為106畝。重建案山,高12米,成案形,山上種植大樹,以增山勢。景區內依山傍水以植物造景,分成四區:翠竹林區在案山南麓;銀杏楓香林區在案山北麓;紅梅臘梅園在景區北端;別具風韻的櫻花園在景區南端,沿湖濱廣植桃樹楊柳,顯示江南水鄉特有的風貌。
主要景點有“東田社鼓”戲臺,“六橋晴市”購物休閒街,大型鐳射音樂噴泉,臨湖100米長30米寬的金沙灘,以及觀水長堤、疏林廣場、竹林水徑、風鈴廣場等。古“東湖十景”中描繪農民慶豐收活動的,是“東田社鼓”,因此,設計了一個“東田社鼓”戲臺於景區正中,前面是噴泉環繞的玻璃舞臺,背景是大面積花崗石浮雕,刻意體現明清時代“社鼓”活動景觀。“社”在古代是土地之神,祭土神也叫“做社”,“做社”是舊平湖民間廣為流行的風俗,尤以湖東一帶為最盛。做“社”有“春社”和“秋社”,以“秋社”為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由村中有名望老人做“社主”,稱為“社翁”,籌辦牲禮佛禡,請民間藝人敲鑼擊鼓,祭土地神以保豐收,同時還有各種聽藝人說書等民間遊東活動,直至深夜,然後將祭神後牲禮照例分享,是村民一年中最重大活動之一,也帶有一定迷信色彩但它是過去農民真實的生活浪花。“六橋晴市”也是古“東湖十景”之一,清沈季友在《槜李詩系》附考中注:“湖有九派,中分六橋。”因此,是泛指環東湖的六座橋,清高廷梅詩曰:“曾記西湖有六橋,東湖彷彿比虹腰。新晴市上腥風過,買得鮮魚貫柳條。”現在東湖新築近3公里的環湖道路,橋樑數超過六座,因此選擇在案山曉翠景區內專闢一個“六橋晴市”休閒購物街,成為一個景點,它緊靠東寶塔橋,有一組現代商業購物餐飲服務建築,周圍也有六座橋樑,環繞景點是“竹林水徑”小河,建有小橋相通,既是景觀,也可觀景
南村書堆
南村書堆景區的建成,彌補了古代“東湖十景”中南村書堆只留其名不見其形的缺憾,再現了眾多詩文中所描述的風致和意境,並且改為臨湖而築,自成一組江南書院制古典園林建築,又重現清代張園中十杉亭的杉風景緻,成為東湖風景區環湖構建的園林中最成獨立體系、最具古典風韻、最耐人尋味、最有欣賞價值的景觀。
景區濱湖長240米,佔地25畝。在景區有一座石坊,上面“南村書堆”匾額題字是著名書法家駕滄先生的手筆,兩側柱聯則摘錄自東湖弄珠樓清康熙年間的楹聯,上聯是“勝地自多名俊彥,”下聯是“他鄉無此好湖山。”其實南村書堆之名聞世很早,又稱南村書屋、南村書院、湖上讀書堆,其歷史比平湖建縣的時間還要長。元代至正年間1341-1368,有個叫張紘的平湖人,別號南村,他喜好藏書,達到萬卷之多,他又喜好讀書,在縣南百步聚土成丘,在土丘上建起亭臺樓閣園林建築,作為讀書、賞景、講學之處,因為他讀書不是死讀書,不作“村學究”式講學,又做過宮廷近侍的郎官,一下子吸引眾多名士來此講學,因而名聲大噪,張南村也成了平湖早期的藏書家。
新的南村書堆景區主要景點是“九峰一覽樓,可以俯視東湖全景,又可遙望海邊九峰。另一景點日十杉亭,十杉亭又名“張園”,原址就在景區西部,曾是湖上名園,也是平湖一處歷史人文古蹟,其最早主人是陸葇1630-1699,他是康熙六年的進士,中選博學鴻詞科,御試翰林院詹事府諸官,康熙帝親拔陸葇第一,後升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十杉亭是他的別業。名園後歸他的外甥知府張逢年,他又修建了凝香草堂、水明樓、芙蓉堤、得月廳、漱軒、水西雲塢、聽雨居等園林建築,特別是在院內臨水栽植杉樹,建造了十杉亭,坐攬東湖之勝景,四方名士遊東湖登報本塔後,莫不再遊十杉亭。現在新建的十杉亭,四角重簷,古樸典雅,可坐攬全湖之勝,更可發思古之幽情
北原牧唱
18畝,淨面積96畝,景區內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牧笛悠悠,湖風陣陣,呈現一派江南水鄉的田野風光,是一座綠色生態園林。平湖歷史悠久,人傑地靈,青山綠水之間,小橋流水之中,平疇綠野之上,負載了綿綿數千年的燦爛文化和歷史。明代李東陽讚譽的東湖十景中《北原牧笛》是這樣寫的:“北原草青牛正肥,牧兒唱歌牛載歸。兒家在原牛在阪,歌聲漸低人更遠。山蒼茫,水清淺。”他描述了平湖北部水闊村遙,平疇綠野,一望無際,牧童騎在牛背上緩緩走來,具有詩情畫意的生活畫面。因此,在北原牧唱景區規劃建設中,努力注重現代和傳統的結合,注重歷史與文化的延續,努力建立一個嶄新的、綠色的和諧的生態環境。
景區緊靠案山路,面臨東湖東岸,是一座不設圍牆、全部敞開的開放式園林,景區內設定十個景點,即平疇綠茵、水田霧森、牧童牛車、梅蹊竹徑、銀杏叢林、濱湖棧橋、梨花舒雪、玉蘭含笑、北原索橋、南國風情,同時還有農舍茶室、牡丹院、錦鯉湖、望湖樓等,景點之間,用花崗石和卵石鋪成園路,相互聯結,曲徑通幽,步移景異,充分體現現代園林造園理念,追求新穎的環境感受,又體現了城市歷史文明的延續,融自然性、生活性、藝術性於一體,成為一座田園式園林。
景區最大的特點是以植物造景,組織景觀,造就自然的綠色的生態環境。例如:“銀杏叢林”景點在景區北端的高坡上,由十八株大銀杏樹組成,大樹叢植,雄偉壯觀,綠廕庇天,深秋季節葉片金黃,自成一景。“平疇綠茵”景點是6000平方米的大草坪,就在叢林高坡的南側,置身其中,放眼四望,使人豁然開朗,心胸開闊。“牧童牛車”雕塑和實物悠閒地散落在草坪、水田、錦鯉湖畔。“水田霧森”景點採用水田噴霧方法,使景點內水霧繚繞,人歷其間如履仙境,耳畔傳來水車依呀,牧笛悠悠,再現古代詩詞中的詩韻意境。“梅蹊竹徑”景點可以觀賞到紫竹、鋪地竹、金鑲玉竹菲白黃竹、箬竹、風尾竹以及綠梅、茶梅、臘梅、榆葉梅等。“玉蘭含笑”景點設在景區南側坡地上,白玉蘭、紅玉蘭、黃玉蘭、廣玉蘭及樂昌含笑、深山含笑等在春日中笑迎貴賓。“梨花舒雪”景點是香雪海般的大片梨花,間植有香園、櫻花、枇杷、楊梅、粗榧、桂花、青梅以及果實可招引鳥類啄食的紅果冬青等。“南國風情”景點在最南端,有從國外引進的加拿列海棗、華盛頓棕櫚、芭蕉等。還有大量觀賞花木。北原牧唱景區是東湖的一塊翡翠碧玉,市民把這裡比喻為杭州西湖的一角,是一座“天然氧吧。”
五
東湖位於紹興城東箬簣山麓,昔日秦始皇東巡至會稽,於此供芻草而得名。自漢代起,民工相繼至此鑿山取石,至隋,越國公楊素為修越城,大舉開山取石。經千年鬼斧神鑿,遂成懸崖峭壁,奇潭深淵,宛如天開。清代越中名士陶浚宣仿桃源意境營建園林,築堤為界,堤內為湖,鋪橋設亭,湖洞相連,亭榭錯落,別具匠心,被譽為“稽山鏡水之縮影”,兼具西子湖頭之秀麗,並享有“水石大盆景”之美稱。
湖內有陶公洞、仙桃洞,最富情趣。小舟入洞,如坐井觀天;碧潭巖影,空谷傳聲,景色尤稱奇絕。湖畔有聽湫亭、飲綠亭、香積亭、揚帆舫、稷壽樓、小稽軒、桂嶺等景點,霞 川橋、秦橋、萬柳橋等各式古橋橫跨兩岸。沿石磴上山,可一覽江南水鄉風光。湖西有“陶社”,為紀念辛亥革命烈士陶成章所建。近代孫中山、毛澤東、劉少奇、魯迅、郭沫若等名人均留遺蹤。東湖秀麗旖旎的湖光山色和豐富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堪稱浙東著名的山水風景勝地。
東湖,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突兀石景而聞名,與杭州西湖、嘉興南湖並稱為“浙江三大名湖”,風光秀麗,景點眾多。
東湖的主要景點有陶公洞、仙桃洞、東湖石橋、東湖亭臺、碧湖泛舟、稷壽樓、揚帆舫、小稽軒、陶社等等。
東湖,一年四季風景如畫。置身東湖,領略東湖美景的同時,會得到一種藝術的享受。
最新的浙江太湖導遊詞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