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盤門景區導遊詞
盤門景區古蹟眾多,人文景觀豐富,吸引了很多遊客前去遊玩,作為導遊,會用充分的景點知識,介紹盤門三景的特色給遊客瞭解。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篇1
據古籍記載,蘇州城最初是周敬王六年前514年吳王闔閭命伍子胥所築春秋吳國都城,盤門為吳門八門之一,古稱蟠門。門上曾懸有木製蟠龍,以示震懾越國,又因其“水陸相半,沿洄屈曲”,得今名。
現存城門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修築,甕城為至正十六年張士誠增建。明初、清初和晚清都曾進行過修繕。
現存的盤門與南宋《平江圖》碑所繪,方位相符,總體佈局和建築結構基本保持元末明初舊觀,水陸兩門南北交錯並列,總平面呈曲尺形,朝向東偏南10度,是蘇州現今唯一儲存完整的古水陸城門。
景區內瑞光塔、水陸城門、吳門橋分別為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為弘揚歷史文化,加快發展旅遊事業,近年來,盤門景區修復古城牆,整治瑞光塔院,重建四瑞堂、伍相祠、放生池,還營造一池三山、種樹植草,精工修造麗景樓、濤隱翠埜、雙亭廊橋、水濂洞等諸景點,景區已經成為蘇州風貌獨特的歷史文化旅遊勝地。
篇2
始建於春秋前514 年,重建成於元末。城樓為1986 年初夏重建。盤門是蘇州古城唯一儲存完整的水陸城門,它由兩道水關、三道陸門和甕城相互組合而成。
從城垣北側石板坡道登上城牆,可以看到整個陸門、水門套城的佈置和結構全貌。
陸城門:分內外二重,二門之間設有“甕城”,可藏卒數百,以備突然出擊之用。
水城門:和陸城門毗連,亦系磚石結構,分內外二重。水陸城門均設有巨大的閘門,古代用盤車提升或關閉,可控制往來行人與船隻,便於設防守城。
城牆上的雉堞、垛口、射孔 、炮洞、閘口 、絞關石 、天井防火設施均歷歷在目。
吳門橋:出水城,迎面便是古老的吳門橋,從吳門橋洞中穿出,便進入了寬闊的大運河。
此處形勢險要,水流湍急,是大運河繞過蘇城西南角的一個急灣。北面城牆高聳,下臨深淵,為古代舟師出沒之所。
瑞光塔:現存的瑞光塔為北宋磚塔,塔高43.2米,7級8面,由外壁、迴廊、塔心組成。
瑞光塔中曾多次發現珍貴文物。1963年,在第一層塔壁內發現木佛兩尊,第三層塔心內取出石佛一尊以及大中祥符年間磚刻題等文物。
1978年,又在第三層塔心磚龕內發現舍利寶幢、觀音、如來銅造像、木刻印刷和碧紙金書的經卷共100多卷,為五代至北宋時文物。
篇3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看來江南美景美不勝收。今天我們全家去遊覽了盤門景區。
我們全家先乘小船,在極具富有江南水鄉情調的小河溝裡行駛著。划船的老阿婆一邊推著船槳,一邊唱起了江南名歌:“九月裡來,桂花開……”
上岸後,我們先去了盤門。盤門又分為水陸兩門,是由伍子胥督建。陸門是打仗用,水門連線著古運河,既可以用來打仗,又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我們通過了馬道,登上了城樓,先看到是陸城。陸城有十米來高,最靠前的一跺城牆上有一個瞭望口和射口。瞭望口下面就是彎形的城門。城門上有一扇閘門。如若敵軍中計,進了城,就靠閘門把敵軍封鎖在城內。水城跟陸城構造基本相同,只是閘門外就是濤濤的運河水,由於有人出入水道,所以城內長滿了野草。城臺上樹這一面大旗,上面寫著“吳”,它代表春秋時代的吳國。城牆頂上還有一座房子,大概是將領的臥室,否則,怎麼裡面會有兵器呢!
下了盤門,我們又去了雄偉的伍相祠,高大的瑞光塔,秀美的四瑞堂,水花飛濺的水簾洞,清澈的放生池等。
最有意思的唐朝的那個千年古剎,它由銅鑄成,兩米多高,上面刻著字,剛跨進鐘樓,就聽見古鐘敲擊後發出的聲音,“當……當……當……”就好象有為巨人在咆哮,當敲擊完古鐘後,它還在不停地抖動,手摸上去,好象附在了古鐘上,抖個不停。
這就是美麗、幽雅而令人嚮往的蘇州盤門景區。
江蘇揚州瘦西湖的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