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七裡山塘導遊詞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蘇州山塘街是國家級別的景區,屬於是4A級的景點,其主要的特點是擁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街道的構造是蘇州街道的特色,同時古街道還與歷史名人有很多的關聯。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範文,歡迎借鑑參考。

  一

  唐寶曆二年825年,大詩人白居易從杭州調任蘇州刺史,為了便利蘇州水陸交通,開鑿了一條西起虎丘東至閶門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稱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長約七裡,叫“七裡山塘”。自古山塘街有“姑蘇第一名街”之稱。清乾隆帝壬午年1762年遊江南,到七裡山塘曾御筆書寫“山塘尋勝”;如今山塘尋勝御碑亭仍然儲存完好。乾隆帝對七裡山塘情有獨寵,回京後在頤和園後湖仿照七裡山塘的模樣修建了蘇州街。

  七裡山塘是蘇州古代的金粉地、鬧市區類似南京的夫子廟,是近年開發的新景點。雖然往日的繁華難以複製,但經過政府的努力,總算恢復了一條小河,幾座彎月般的石橋,和兩岸各一片白牆灰瓦的古宅。我們到的時候正是傍晚,河邊的宅院都依次掛出紅燈籠,紅色的燈火同拱橋的身影一起映照在河水裡,輕輕地盪漾著,讓你不由得一聲輕嘆:這就是蘇州。

  名稱來源

  山塘街位於古城蘇州的西北部,東連“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閶門,西接“吳中第一名勝”虎丘。全長3600米。因此被稱作“七裡山塘”。

  歷史沿革

  山塘街始建於公元825年,距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唐朝寶曆元年825大詩人白居易來蘇州擔任刺史。他組織民工疏通山塘河並順勢拓展了河提,供車馬往來驅馳。自此,兼具交通旅遊雙重功能的山塘街就橫亙在市區和虎丘之間了。蘇州人民為了感謝這位為民造福的大詩人,將山塘街稱為“白公堤”。

  山塘街自建成以來,便以其秀麗的水鄉風光成為旅遊勝地。整個街道呈河路並行的格局,建築精緻典雅、粉牆黛瓦、體量協調、疏朗有致,是蘇州古城風貌精華之所在。山塘街在明清時期就是我國名勝古蹟最密集、門類最多的街區。據清代《桐橋倚棹錄》記載,道光年間山塘一帶的山水古蹟達500多處。直至今日,山塘街仍是蘇州古蹟最多的街區。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

  山塘街不僅是一個旅遊勝地。更是一個商貿重地。明清時期,隨著資本主義萌芽在中國的發展,蘇州逐漸成為我國東南地區的經濟中心,“堪稱彼時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臺灣“中研院”劉石吉。而山塘作為溝通蘇州城與京杭運河的要道,也一躍成為蘇州最繁盛的商貿重地,被譽為“神州第一街”。乾隆年間畫家徐揚的《盛世滋生圖》生動再現了當時蘇州的繁榮市面。此圖重點描繪了一城、一村、一鎮、一街。其中的一街就是山塘街。

  隨著歲月的流逝,山塘街逐漸被歷史湮沒,不復歷史的繁盛。2002年,蘇州市政府為保護山塘歷史文化遺產、再現山塘繁榮景象,由市長掛帥,組織專家小組進行專題研討,恢復了山塘歷史文化保護區。並將山塘建成一個集中展現吳文化精髓的旅遊景區。

  2011年8月23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與《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管理辦法》,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推薦,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評定,蘇州市七裡山塘景區達到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準的要求,經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研究決定,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主要特色

  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鄉的風貌,家家戶戶前街後河,河上小船來往如梭,街上店鋪林立。橫跨河上的古橋有7座:山塘橋、通貴橋又名瑞雲橋、星橋、彩雲橋又名半塘橋、普濟橋、望山橋曾名便山橋和西山廟橋,豎貫堤上的古橋有8座:白姆橋、毛家橋、桐橋曾名洞橋、勝安橋、白公橋、青山橋、綠水橋、斟酌橋和萬點橋,而對岸豎貫之橋也是八座,有同善橋小普濟橋、引善橋等。其中山塘橋、彩雲橋、便山橋和洞橋四座橋建於宋代以前。其中通貴橋旁是明代南京吏部尚書吳一鵬的府第。星橋是昔日商業最繁盛的所在。西山廟橋南北兩堍分別是花神廟和西山廟。而斟酌橋是山塘河、東山浜、野芳浜的交匯處,是當年畫舫雲集的所在,橋東堍的花園弄花香襲人,有不少詩詞讚美斟酌橋畔的風光,例如:“斟酌橋頭花草香,畫船載酒醉斜陽。橋邊水作鵝黃色,也逐笙歌過半塘。”、“半塘春水綠如澠,贏得橋留斟酌名。橋外酒帘輕揚處,畫船簫鼓正酣聲。”

  主要景點

  通貴橋

  通貴橋是一座橫跨山塘河的單孔拱形環洞石級橋,扁砌青磚壓條石欄杆。清朝顧公燮《丹午筆記》有記載雲:“山塘吳文端公一鵬與薔提庵前郭方伯某友善,朝夕過從,明隆慶二年1568橋上首出現五色彩雲,古又名瑞雲橋。崇禎十三年1640曾修整,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建,光緒六年1880五月再修。橋跨徑 7.2米,寬2.3米,長19米。

  通貴橋宛如彎月,橋洞和水中倒影連成了一個規則的圓。過街樓道、沿河的石欄杆、水碼頭,有的挑前,有的縮排;那河灘踏步是用石條凌空架起的,石條的半截砌在駁岸裡,半截露在外面,略有點參差,顯得玲瓏古拙;臨水而築的破舊小樓,前門是街,後門是山塘河,是典型的“水陸相鄰、河街平行”的雙棋盤格局……你看,高與低,曲與直,虛與實,藏與露,明與暗,和諧統一,相映成趣。這裡是欣賞蘇州水鄉風貌的佳絕處,是堪稱經典的油畫、水彩畫取景處,一切都是原汁原味,渾然一體。

  通貴橋在七裡山塘的古代橋樑中並不顯眼。但這座古橋究竟上了多少攝影作品?通貴橋一帶的典型水巷風貌究竟上過多少影視作品?已經無法統計了。早年,資深影人張良導演的電影《梅花巾》就在通貴橋頭取景。隨後一發不可收拾,拍片子的接踵而來。1994年導演李少紅的《紅粉》還得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和最佳視覺效果獎。《紅粉》把蘇州介紹給了世界,同時通貴橋的魅人風姿在人們心中定格。

  山塘老街

  山塘老街全長360米。雖僅有七裡山塘的十分之一,卻是山塘的精華所在,被稱之為“老蘇州的縮影、吳文化的視窗”。

  老街重現了當年山塘的繁盛,店肆林立、會館齊聚。既有蘇州老字號採芝齋、五芳齋、乾生元等小吃店;也有吳韻茶莊、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紫檀木雕、石雕、刺繡等特色商鋪。

  橫跨在山塘河的通貴橋橋孔與水中的倒影,渾然一圓,曾讓建築大師貝聿銘為此擊節叫好。乘一葉畫舫,聽一曲絲竹,真可謂“一聲柔櫓一銷魂”。

  通貴橋下塘是蘇州的時尚之都,一系列風格各異的茶館、酒吧、西餐廳等,一到晚間便熱鬧非凡。古老的山塘吟唱著一首和歷史應和、與時代合拍的讓人酒酣搖曳的歌謠!

  蘇州商會博物館

  所謂會館就是外地駐蘇的辦事處。主要用於供同鄉人聚會、祭祀,是提供幫助、暫存貨物、交流商貿資訊的地方。會館的建築一般都設有戲臺、大殿、廂房等,有的還辟有花圃、園林供人遊賞。從會館的規模可以推測其經商的實力。由於山塘街東起閶門,西至虎丘,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間是我國東南部最大的商貿中心。全國各地的貨物都在此中轉,通過鬆江和太倉瀏家港運往世界各地,因此,各地商人紛紛在山塘街建立自己的會館。

  山塘街曾建有大小近十四處會館。2005年,正值蘇州商會成立一百週年。由蘇州市政府發起,金閶區政府、蘇州檔案館、蘇州市工商聯三家共同承辦籌建了這座商會博物館。

  泛舟山塘

  千年的山塘街,千年的河水依然流淌。如果你到山塘街卻不登一葉畫舫,確為一大憾事。自古戲臺登舟,安靜的電瓶船將為你開創另一段思緒,穿過古老的橋洞,看著枕河人家的生活,粉牆黛瓦,斑駁的歷史痕跡在你身邊流淌,忘卻了都市的喧囂,無謂人生的煩憂。“吳中第一名勝”的虎丘塔將三次讓你遠眺。

  入夜的山塘河更值得你流連,兩岸唯美的燈光,不但對映著山塘河的美景,更加映射出昔日山塘的繁華,凝神細聽,那古老悠遠的吳韻彷彿就在你耳邊輕響,一條山塘河,一艘畫舫,一杯香茗,點點的燈光,讓你不知身處何年。美景醉人,柔櫓銷魂。

  傳說故事

  根據民間傳說,明朝劉伯溫為破風水,沿山塘安放七隻石狸。一些作者甚至認為“七裡山塘”乃“七狸山塘”所訛,不過這種說法並無史書根據。2006年,七裡山塘重新安放七隻石狸。這七隻石狸從東到西依次是:美仁狸山塘橋、通貴狸通貴橋、文星狸星橋、彩雲狸彩雲橋、白公狸普濟橋、海湧狸望山橋、分水狸西山廟橋。

  發展建設

  素有“東方水街”之譽的蘇州七裡山塘,已經基本完成了保護性修復工程,試驗段和一期工程部分昨日對外開放。在昨日舉行的山塘歷史街區修復工程的情況通報會上,蘇州市副市長姜人傑宣佈,七裡山塘將成為第28屆世遺大會上,蘇州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重點推薦線路。

  七裡山塘現有國家、省、市級文物單位,市級控保建築13處,古牌坊9處,各類會館8所,各類文獻可查的近300處。其中玉涵堂為明代大學士吳一鵬故居,佔地5000多平方米,是蘇州城區最大最完整的一片明代古建築群。

  自2002年6月,蘇州市政府和金閶區政府投入巨資,實施山塘歷史街區保護性修復工程,總規劃用地136.75公頃。已實施的保護性修復試驗段工程和一期工程東起山塘橋,西至新民橋,長約360米,建築面積約2.6萬平方米。

  這項修復工程規模巨大,完全採取了保護風貌,修舊如舊的原則,有針對性地修繕、移建或新建。在已經修復的2.6萬平方米建築中,修繕的玉涵堂等古宅民居大於80%%,移建的汀州會館、古戲臺等古建築達15%。2004年9月30日,修復一新的山塘歷史文化保護區正式開街。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的面前。

  二

  山塘街位於古城蘇州的西北部,東連"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閶門,西接"吳中第一名勝"虎丘。全長3600米。因此被稱作"七裡山塘"。

  七裡山塘 唐寶曆二年825年,大詩人白居易從杭州調任蘇州刺史,為了便利蘇州水陸交通,開鑿了一條西起虎丘東至閶門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稱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長約七裡,叫"七裡山塘"。自古山塘街有"姑蘇第一名街"之稱。

  清乾隆帝壬午年1762年遊江南,到七裡山塘曾御筆書寫"山塘尋勝";如今山塘尋勝御碑亭仍然儲存完好。乾隆帝對七裡山塘情有獨寵,回京後在頤和園後湖仿照七裡山塘的模樣修建了蘇州街。

  七裡山塘是蘇州古代的金粉地、鬧市區類似南京的夫子廟,是開發的新景點。

  雖然往日的繁華難以複製,但經過政府的努力,總算恢復了一條小河,幾座彎月般的石橋,和兩岸各一片白牆灰瓦的古宅。我們到的時候正是傍晚,河邊的宅院都依次掛出紅燈籠,紅色的燈火同拱橋的身影一起映照在河水裡,輕輕地盪漾著,讓你不由得一聲輕嘆:這就是蘇州。

  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鄉的風貌,家家戶戶前街後河,河上小船來往如梭,街上店鋪林立。橫跨河上的古橋有7座:山塘橋、通貴橋又名瑞雲橋、星橋、彩雲橋又名半塘橋、普濟橋、望山橋曾名便山橋和西山廟橋,豎貫堤上的古橋有8座:白姆橋、毛家橋、桐橋曾名洞橋、勝安橋、白公橋、青山橋、綠水橋、斟酌橋和萬點橋,而對岸豎貫之橋也是八座,有同善橋小普濟橋、引善橋等。

  其中山塘橋、彩雲橋、便山橋和洞橋四座橋建於宋代以前。

  其中通貴橋旁是明代南京吏部尚書吳一鵬的府第。星橋是昔日商業最繁盛的所在。西山廟橋南北兩堍分別是花神廟和西山廟。而斟酌橋是山塘河、東山浜、野芳浜的交匯處,是當年畫舫雲集的所在,橋東堍的花園弄花香襲人,有不少詩詞讚美斟酌橋畔的風光,例如:"斟酌橋頭花草香,畫船載酒醉斜陽。橋邊水作鵝黃色,也逐笙歌過半塘。"、"半塘春水綠如澠,贏得橋留斟酌名。橋外酒帘輕揚處,畫船簫鼓正酣聲。"

  蘇州山塘街歷史悠久,它始建於唐代寶曆年間,至今已有一千一百餘年。據傳說乃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建。古城蘇州是著名的江南水鄉,城內水港交錯,街衢縱橫,晚唐詩人杜荀鶴有詩云:"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巷小橋多。

  "在蘇州眾多的街巷之中,名勝山塘街,地位僅次於觀前街,被稱譽為"姑蘇第一名街"。一是因其歷史有1100多年;二是格局最具代表蘇州街巷的特點;三是它與許多名人、名事相關。山塘街一頭連線蘇州繁華商業區閶門,一頭連著花農聚集的虎丘鎮和名勝虎丘山,自唐代以來它一直是商品的集散之地,南北商人的聚集之處。

  以半塘橋為界,分為南北兩段。南段以市井勝。從起點閶門渡僧橋起至半塘橋,商鋪鱗次櫛比; 北段以風景勝,從半塘橋至虎丘山門,水面漸寬,河邊村舍簡屋,綠樹成陰,頗有野趣。

  目前的山塘老街從渡僧橋到廣濟橋段共360米長,重現了當年山塘的繁盛。堪稱"老蘇州的縮影,吳文化的視窗"。有民歌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有西湖,蘇州有山塘。兩處好地方,無限好風光。" 街區店肆林立、會館齊聚。既有蘇州老字號採芝齋、黃天源、五芳齋、綠楊餛飩店,也有藝術家的工作室,還有刺繡、紫檀木雕、石雕、玉雕、藍印花布等傳統工藝品前店後坊式的店鋪,盡展江南水鄉和蘇州街巷的特殊魅力。

  小鎮是美麗的,七裡山塘就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地方。

  自古山塘街有"姑蘇第一名街"之稱,於是,我和爸爸在金秋十月來到這個美麗的小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山塘街"幾個大字,再往裡走沿街擺著很多特色的小店鋪,吆喝客人,很是熱鬧。

  走著走著來到了白居易紀念館。我一邊參觀,爸爸一邊告訴我:"唐寶曆二年,大詩人白居易從杭州調任蘇州刺史,為了便利蘇州的水路交通,開鑿了一條起虎丘至閶門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稱為"山塘街"。我不禁感嘆:"白居易真是一位偉大的人"。

  走在一塊塊青磚鋪成的小路上,放眼望去兩旁是各種紀念品的店鋪,有小巧玲瓏的草包,各色的糖果糕點,絲巾和旗袍~~~~~~

  在熱鬧的街道旁是一條蜿蜒的小河,兩旁的樹木倒映在河中,波光粼粼的河面上灑著金色的陽光,幾座古老的石橋橫在小河的中央,橋上的石獅子栩栩如生,幾條小木船停靠在岸邊。

  山塘街果真是名不虛傳,真是個美麗的小鎮!,是開發的新景點。

  雖然往日的繁華難以複製,但經過政府的努力,總算恢復了一條小河,幾座彎月般的石橋,和兩岸各一片白牆灰瓦的古宅。我們到的時候正是傍晚,河邊的宅院都依次掛出紅燈籠,紅色的燈火同拱橋的身影一起映照在河水裡,輕輕地盪漾著,讓你不由得一聲輕嘆:這就是蘇州。

  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鄉的風貌,家家戶戶前街後河,河上小船來往如梭,街上店鋪林立。橫跨河上的古橋有7座:山塘橋、通貴橋又名瑞雲橋、星橋、彩雲橋又名半塘橋、普濟橋、望山橋曾名便山橋和西山廟橋,豎貫堤上的古橋有8座:白姆橋、毛家橋、桐橋曾名洞橋、勝安橋、白公橋、青山橋、綠水橋、斟酌橋和萬點橋,而對岸豎貫之橋也是八座,有同善橋小普濟橋、引善橋等。

  其中山塘橋、彩雲橋、便山橋和洞橋四座橋建於宋代以前。

  其中通貴橋旁是明代南京吏部尚書吳一鵬的府第。星橋是昔日商業最繁盛的所在。西山廟橋南北兩堍分別是花神廟和西山廟。而斟酌橋是山塘河、東山浜、野芳浜的交匯處,是當年畫舫雲集的所在,橋東堍的花園弄花香襲人,有不少詩詞讚美斟酌橋畔的風光,例如:"斟酌橋頭花草香,畫船載酒醉斜陽。橋邊水作鵝黃色,也逐笙歌過半塘。"、"半塘春水綠如澠,贏得橋留斟酌名。橋外酒帘輕揚處,畫船簫鼓正酣聲。"

  三

  山塘街東起閶門渡僧橋,西至蘇州名勝虎丘山的望山橋,長約七裡,所以蘇州俗語說“七裡山塘到虎丘”。山塘街歷史悠久,它始建於唐代寶曆年間,至今已有一千一百餘年。據傳說乃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建。山塘街一直被譽為“姑蘇第一名街”。

  蘇州玄妙觀

  簡介

  玄妙觀,位於蘇州市中心的觀前街,創建於西晉咸寧二年公元276年,《吳郡圖經續記》謂“唐置,為開元宮”,明盧熊《蘇州府志》謂“晉時號真慶道院”,宋稱天慶觀,元至正元年公元1335,一說元貞元年即1295始名玄妙觀,明代稱正一叢林,清代為避康熙帝玄燁之諱,一度改“玄”為“元”或“圓”,稱“圓妙觀”,後歷遭毀壞,歷經整修,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恢復“玄妙觀”舊稱。正中及西廂有大小殿宇26座,連綿不絕。

  玄妙觀極盛時有殿宇30 餘座,是當時全國最大的道觀。現有山門、主殿三清殿、副 殿彌羅寶閣及21座配殿。 山門雄偉高聳,上懸康熙帝御筆賜額“圓妙觀”。南宋淳熙 六年1179年重建的主殿三清殿面闊9間,進深6間,高約30米, 建築面積1125平方米,重簷歇山,巍峨壯麗,是江南一帶現存最 大的宋代木構建築。殿中須彌座上供高17米泥塑貼金的3尊神像, 正中是元始天尊,兩旁是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俗稱三清。神像 高大莊嚴,是宋代道教塑像中的上品。三清中道德天尊又稱太上 老君,傳為老子李耳。其像座有老君像石刻,為唐吳道子繪像, 唐玄宗題贊,顏真卿書,由宋代刻石高手張允迪摹刻,可稱“四 絕”碑,是目前國內僅存的兩塊老子像碑之一。 三清殿西山牆有60根大青石六面柱,每面刻有一天尊像,共 刻360天尊像,合週年數。 玄妙觀前一條街名觀前街,為蘇州的主要商業街之一。

  蘇州香火最盛的地方並非佛教寺廟,而是道教的玄妙觀。

  玄妙觀始建於西晉,已有1700餘年的歷史。觀內建於南宋的三清殿是江南最大的木構古建築。殿內供奉的高達17米的三清上清、玉清、太清塑像,堪稱宋代雕塑的上佳之作。玄妙觀中現存有唐吳道子畫老君像、玄宗贊、顏真卿書法等碑刻,彌足珍貴.

  除三清殿和正山門外,玄妙觀還有歷代建成的副殿和二十四座配殿,從東腳門依次為:神州殿元、太陽宮清、天醫藥王殿宋、真官殿元、天后殿清、文昌殿清、祖師殿元、鬥姆閣清 、火神殿清、三茅殿宋、機房殿明、關帝殿元、東嶽殿宋、痘司殿宋等十四處,西腳門配殿依次為:雷尊殿元、壽星殿宋、水府殿清等七處。三清殿後為彌羅寶閣,再後面是蓑衣真人殿宋、肝胃殿清、薩祖方丈殿。各殿所供神像大都出自神話傳說,如太陽神、雷神、火神、關帝、文曲星、灶神、土地、八仙、壽星、觀音等,體現了蘇州地方文化特色和民間信仰的色彩,曾是城鄉老百姓精神寄託和休閒娛樂的去所。從康熙十三年公元674年玄妙觀建築群圖上可以看出東至洙泗巷, 西臨大成坊,北至舊學前河,南面有黃色照牆橫亙正山門兩側,整個建築群十分壯觀。彈丸之地集中了宋元明清歷代殿宇,真可謂是一座古典建築的博物館。

  據道光《元妙觀志》圖載,清代玄妙觀盛時佔地5.5萬平方米,共有30多座殿閣。中軸線上

  自南而北依次為正山門、三清殿、彌羅寶閣,其他殿閣分佈在25處自成院落的“子院”內,如眾星拱月般從東、西、北三面圍繞著中軸線上的主要殿閣,形成一片巍峨壯麗的建築群。但自咸豐、同治之際遭受戰火後,即漸趨衰落,未能恢復舊觀,巨集偉的彌羅寶閣也於民國元年19128月28日失火焚燬。1956年,整修三清殿、 正山門及東、西諸殿門牆,清理廣庭。同年,玄妙觀三清殿被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1966年後遭受損壞,1981年再修三清殿及正山門。1982年,玄妙觀三清殿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蘇州市政府又連續撥鉅款重修玄妙觀正山門和三清殿,殿內佛神重塑金身,已於1999年元月開光慶典。

  玄妙觀多數殿宇各有山門、照牆,觀內廣場商販與百戲雜陳。觀內方丈殿為穹窿山上真觀下院,直至民國初,該殿振法堂內高懸戒規,內容主要有不準娶家室、不準目無師長等。違反戒規者,輕則重責、重則開除俗稱“貼革條”。方丈為一觀之主。民國元年8月28日, 大廈三層、飛甍隆棟的彌羅寶閣失火焚燬,內僅金身神像就有380餘尊,閶門外十房莊淘沙戶曾擬出資1萬元承包清除火場垃圾。方丈倪仰雲因失火被提出公訴並辭職,自此方丈威信大降,戒規鬆弛。方丈管2房、6殿。至北伐時,方丈殿還有五六處山房,近百間屋。各房輪流執管殿事,有帳房、文書及香工10餘人,廚師2人。其餘12房分掌一至二、三座殿,實各為一獨立道院。22年太陽宮住持許鶴梅曾去上海合夥開設玄妙觀分院,一年後因生意不好而收歇。20年代至抗日戰爭中,祖師、灶君、八仙、壽星、水府、關帝諸殿相繼圮廢、改建或被日機轟炸震坍。三清殿內擺滿字畫攤,屋面被敵偽人員捉鴿子踐踏得嚴重漏雨。機房殿曾開設賭場,長期出租和被典賣的有神州殿和痘司殿。民國6、32、33和35年曾先後修葺東嶽、真官、雷尊和觀音殿,但其餘諸殿日趨破敗。近解放時正山門淪為銀元市場。至1949年存正山門及殿17座即三清、方丈、 真人、肝胃、藥王、東嶽、火神、三茅、天后、真官、文昌、機房、三官、雷尊、觀音諸殿及鬥姆閣、太陽宮。1952年有道士33人,家屬83人,香工6人;有屋523.5間,內自用200間,餘多出租。1956年統計,佔地51.72畝,神像519尊,同年將廣場周圍600餘戶店攤居民遷出,鬥姆閣改建為書畫店。1957年全觀收入:房地租454元,香火94元,法事29元,其他343元。1958年11月道教學習會直接掌管三清、星宿原屬觀音殿,1956年將在清殿花甲星宿塑像遷入,故名兩殿及雷尊、 火神的大殿部分,餘殿除留少量道士自住外,都交給房管局管理,13道房至此消失。1959年東嶽殿焚燬。該殿內的五嶽樓,構建工巧,四面殿宇,中峙一樓,“大躍進”中全殿拆去。1964年市政府又撥款整修,三清殿與正山門油漆一新,廣場中遍植綠樹草茵。“”起,除三清殿神像幸獲儲存“玉清”神像的頭部被砍外,其餘神像、道經、科書被焚燒數晝夜,銅像8尊亦被毀,三清殿一度改為收租院泥塑展覽會,兩廊各配殿在 60~70年代陸續改作商店、倉庫、菜場。

  其間失去的殿宇分別為彌羅寶閣,1912年失火焚燬,原地改建中山堂;灶君殿,1917年出借給同仁救火會,1930年被會擅自拆除改建,後為勞保用品商店;太陽宮,1914年為吳縣黃天源糕團店門市部;東嶽殿,1922年出租給崑劇業餘劇團,1959年東嶽殿失火燒燬,1961年該殿山門及殿址由影劇公司使用;鬥姆閣,解放前為攤販公會使用,抗戰勝利後被典賣給居民,現為民居;祖師殿,1937年蘇州淪陷時毀,現為輕工門市部;八仙殿,1931年坍毀,現為菜場;三官殿,1931年借給春苑茶館,現為茶場;水府殿,1931年造國貨公司時,將北局觀前菜場遷移至此,殿被拆掉;關帝殿,1937年日機轟炸被震坍,現為花木盆景公司;痘司殿,30年代被典押後成為民居。目前仍屬道教使用的除正山門、三清殿外,尚有火神殿、財神殿、星宿殿、雷尊殿,其餘的則後來又被有關單位佔用或拆除。

  玄妙觀內文化積澱深厚,民間傳說動人,舊有十八景之說,分別為元趙孟頫所書玄妙觀重修山門碑、麒麟照牆、朝北玄帝銅殿、六角亭、釘釘石欄杆、一步三條橋、無字碑、海星壇、一人弄、楊芝畫、運木古井、妙一統元匾額、靠天吃飯圖碑,如今十八景中還儲存九處。玄妙觀文物中著名的還有歷代碑刻,有老子像碑、永禁機匠叫歇碑等等計有八十一塊。除部分收藏在文廟外,還餘下不少成為碑廊,現藏在輕工門市部夾弄內,歷劫不滅,彌足珍貴。

  玄妙觀值得一提的還有正山門八字照牆,當年為此還掀起過一場軒然大波。照牆前原有一排平屋,有七、八家商鋪,1930年觀前街拓寬,影響這些商鋪,德記地產公司出面向玄妙觀方丈顏品笙協商拆除照牆,租用兩側地基,搭屋經商,條件是訂約十五年,付給押金一萬元。此舉一出,引起地方人士反對,形成“保古派”與“保商派”之爭,後經江蘇省建設廳批准,正山門兩端建起了與玄妙觀極不協調的三層樓房,道觀古樸肅穆的風貌從此不復再現。

最新的江蘇蘇州園林導遊詞範文
江蘇獅子林導遊詞
相關知識
江蘇七裡山塘導遊詞
最新的江蘇七裡山塘導遊詞範文
江蘇七裡山塘導遊詞範文
江蘇七裡山塘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江蘇同裡古鎮導遊詞範文
江蘇蘇州寒山寺導遊詞
江蘇概況景點導遊詞全文
江蘇太湖仙島導遊詞
江蘇蠡湖新城導遊詞
江蘇錫惠公園導遊詞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