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旅遊景點導遊詞範文五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泰山的地貌非常雄偉,面積也是非常的大,而且還是山東最高的山峰。行走在山中的小路上,悠哉遊哉,沿途的景色甚是美麗。一起約個時間,領路一下泰山的風景吧。下面是小編精選的山東旅遊景點導遊詞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山東旅遊景點導遊詞範文1

  泉城濟南導遊詞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

  歡迎你們到泉城濟南來旅遊,在濟南停留其間將由我來接待你們併為你們提供服務,我希望我的講解能使你們在濟南玩得開心,過得愉快。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

  現在我們看到這座白牆灰瓦、出簷卷山、捲棚式的民族風格建築的大門就是趵突泉公園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寫的。進了大門,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一迎門假山,大家知道為什麼要迎著大門建假山嗎?這是古代造園的一種手法,叫做“障景”法,也就是說以山為主,迎門迭石,似透非透,成為公園門口處的自然屏障,與石後的溪流構成環水行之勢,同園中其它景物相分離。這座假山的石塊全部採自於濟南南部山區,石質,色澤,紋理都可以同江蘇無錫的太湖石相媲美。假山下有一山洞,洞頂和處採用了大塊石,用懸掛的手法形成巨石懸掛的逼真壯觀景色。洞壁上又留出適當的空隙,便於採光和空氣的通暢。此乃濟南假山中的佳作,受到園藝家極高的讚譽。

  過了晴雨橋,大家再往前走看到這塊石姿優美,紋理自然,高四米,重八噸的龜石了。它最初為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張養浩酷愛自然山川,棄官歸隱濟南後以山猿、野鶴、山石為友。此龜石有“皺、瘦、透、秀”的特點,在此與它合影,取長壽延年的吉祥之意。好,給大家幾分鐘時間合影留念。

  請大家隨同我一起往前走,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馬跑泉。為什麼叫馬跑泉呢?據說北寧時期的抗金將領關勝的戰馬刨出來的,故得此名。相傳,關勝是梁山的農民起義將領,是濟南總兵劉豫的部將,驍勇善戰,金人南侵時,誓死不降,奮力抗金。一次激戰中,敗走麥城,口渴無水,十分難忍。他的戰馬仰天長嘶,前蹄奮力刨地,泉水奪地而出,後人為紀念此泉,稱它為馬跑泉。

  再往前走,我們就來到了漱玉泉景區。“漱玉泉”三字是已故濟南書畫家關有聲的手筆。“漱玉泉”三字的來歷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在古代人們常把女子的牙齒稱之為“玉”,女詞人李清照常在此打扮梳洗而得名;另一種說法是因李清照著有的集子《漱玉集》;還有一種說法是從“漱石枕流”這個成語化來的,說嘩嘩的泉水刷玉石。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李清照紀念堂,建於1979年,紀念堂兩旁是郭沫若先生寫的對聯。上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寫的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聯“金石錄裡,漱玉集中,文采有後主遺風”是對其詞作成就的讚揚,稱讚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為丈夫《金石錄》所作的序。掛在門廳內的匾額“一代詞人”也是郭沫若手書的。

  李清照是我國南宋時傑出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人。父親李格非是進士出身的文官,是位著名的歷史學家,博學多才,母親也是一位壯元的孫女,知書達禮。李清照自小受雙親薰陶、啟發和誘導,再加上天資聰慧,酷愛讀書,成為當時傑出的文學家。李清照18歲時,與當朝宰相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婦倆互相支援,恩恩愛愛,作詩填詞,研究金石書畫,購置古籍字畫。靖康之難以後,北宋滅亡,金兵南侵,宋五朝南渡,偏隅江南,李清照夫婦被迫南下,途中,明誠病死。晚年的李清照一直過著無依無靠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中渡過了她的餘生。李清照的詞以靖康之難為分界線,前期的詞大多描繪的是歌詠自然,讚美生活,夫妻恩愛、思念的詞。如“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如夢令》;“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點絳脣》;“紅藕相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一剪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後期的詞作大多抒寫了家國之恨和悲嘆自身命運悽苦的。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聲聲慢》;“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李清照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稱為“易安體”。今有輯本《李清照集》和《漱玉詞》。

  再往西走,就到了金線泉處。金線泉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並稱為濟南四大名泉。“金線”的形成,是由於兩岸泉水相對湧流,流勢均衡。當太陽照射到池底,平靜的水面上,就會顯示出一條聚成的水線,金光閃亮,象遊絲一般,忽隱忽現,隨波盪漾,蜿蜒多變。老金線泉的“金線”已難看到,新金線泉的“金線”也必須在水勢旺盛,陽光照射角度適當時才能看到。宋代著名文學家曾鞏曾有幸在月光的映照下看到“金線”,而元代詩人元好問多次遊歷金線泉,卻不可得,甚為遺憾。

  再繼續往西走,我們就來到了尚志堂。尚志堂,也叫“金線書院”,由金線泉而得名。舊時指官家或私人藏書和講學的地方。尚志堂院中栽植了白玉蘭、紫玉蘭,每到初春,玉蘭花爭相綻開,芳香撲鼻,故尚志堂院也稱玉蘭院。大家注意到院中的這塊太湖石了嗎?它叫“待日峰”,原為張養浩收藏,在一點五米左右高的石身上,佈滿了圓月形成或彎月形透洞數處,每當皓月高懸之夜,石形和透洞在月光照射下,映入石前池水中,更顯得玲瓏剔透,秀美無比。

  出尚志堂西行,便到了濼源堂。濼源堂,前有抱廈,突出水面,棟樑彩緩,黃瓦紅柱,形體雄偉。大家請看抱柱上的詩刻:“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此句是元代著名文學家趙孟對趵突泉奇景的最好寫照。

  濼源堂的北面的建築是娥英殿,是為紀念虞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的祠。娥英祠北面是三大殿景區。三大殿院內的花格透牆上,鑲嵌著30餘方石刻,是歷代名人的佳作詩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院內的這尊罕見的“雙御碑”,記載了康熙三臨、乾隆二臨趵突泉的題詞詩文,標示了趵突泉的地位。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趵突泉景區,站在來鶴橋上。來鶴橋原為木橋,明萬曆年間歷城知縣張鶴鳴所建。1956年開闢趵突泉公園時,修建了這座石橋。大家請抬頭看這一朱漆木牌坊上的字“蓬山舊跡”,另一面是“洞天福地”。據傳說,過去人們曾把趵突泉的三股水柱,比作蓬萊仙山,即在神話中的三座神山:蓬萊,方丈,瀛州。想登蓬萊山求仙的人到處尋找仙山,當他們來到趵突泉邊,看到三股水注,其狀如山且不能攀登,猛然醒悟,仙景在此,故立“蓬山舊跡”坊。如果你到泉東面望鶴亭茶社,一邊品茶,一邊賞泉,則有“潤澤春茶味更真”的詩意。

  趵突泉泉池呈長方形,東西長三十米,南北寬二十米,周圍繞以石欄。池邊俯視,一泓碧水,清如明鏡;三泉湧濤,噴雪濺玉;勢如鼎沸,聲若雷鳴;水草嫋嫋,魚翔淺底;綠葉紅鱗,輝映其間。歷代文人學者都對趵突泉留下了諸多詠贊。如元代散曲家張養浩“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時嘗吼半空雷。”而能再現趵突泉泉水全貌的,還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趵突泉賦》。濟南“家家泉不,戶戶垂楊”的獨特景色是怎麼形成的呢?濟南的泉水,來源於濟南市區以南,錦繡川以北的廣大地區,這些地區的岩石是約四億年以前形成的一層很厚的、質地比較純粹的石灰岩。這種石灰岩地區,地表有溶溝、溶槽,地下有漏斗、溶洞、暗河以及鐘乳石,便於大量的雨水和地表水滲入地下。山區的石灰岩層,以大約三十度的斜度,由南向北傾斜,大量的地下潛流,神出鬼沒地向濟南運動。剛好,在大明湖往北,地下岩石變成了堅固的火成岩,大量的地下水流到這裡,碰到火成岩的阻擋,攔蓄起來,越積越多,水洩不能,必須尋找出路。而在濟南舊城一帶,地勢低窪,有的地方甚至低過了地十水的儲水面,地下水便穿過地表,奪門而出,形成了眾多泉水。趵突泉泉水甘美,用以沏茶,色如琥珀,幽香襲人,極為爽口。據說乾隆下江南時,出京帶玉泉水,到濟南時帶趵突泉水,以備飲用。

  站在觀瀾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胡纘宗書寫的,如果你細心點也許會發現“突”字少了上面的那一點。亭後的石刻“第一泉”三字是清代王鍾霖書寫,“觀瀾”石刻二字是明代張欽書寫。泉池南面的水榭、漏窗,半壁廊與北岸濼源堂相互襯托,形成對景。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滄園和白雪樓景區。滄園,原名叫“勺滄園”,取“滄海一勺”之意。這裡原是明代著名詩人“後七子”之一李攀龍的讀書處,“勺滄”的名字,表達了人們向李攀龍學習的心願。明萬曆年間,按察使葉夢熊曾在滄園西側建“白雪樓”,紀念李攀龍。白雪樓和滄園幾經修葺,現在的滄園是三廳一圍廊,兩個跨院,流溪隨園,樓閣玲瓏,雕樑畫棟,彩漆紛呈,院中培植的名種名花異木,盆景,已形成獨具特色的庭院風格。這株“泰山鬆”,蒼勁、雄偉,氣勢奔放,樹齡在150年以上,是一棵不可多得的具有齊魯風格的樹樁盆景。園內人工修造的大型山石盆景,造型自然,點綴以羅漢松,紅葉,黑松等樹樁植物,給人以美的享受。

  現在我們已經穿過了楓溪區,又回到了趵突泉公園東門口,今天講解就到這裡。講解不妥之處,請多多包涵並留下你們的寶貴意見。

  謝謝大家!

  山東旅遊景點導遊詞範文2

  龍潭位於茨坪北面七公里處,有五潭十八瀑之稱。龍潭以瀑布數量多、落差大、形態美而著稱。

  第一潭名碧玉潭,瀑布落差達67米,水聲震耳,水霧如煙,它座落在大峽谷的始端,三面危崖如削,長滿綠苔。一面地勢稍緩,瀏覽便道就在這一邊,巨大的水霧從這裡騰空而起,這一帶樹林和箸竹在大霧、疾風作用下都向一邊偃伏。第二潭名鎖龍潭,瀑布掩映在杜鵑林中,水聲沉悶,好似被鎖的蛟龍急欲出洞。第三潭名珍珠潭,瀑布落差30多米,水聲清脆,潭面湛藍,瀑布在半空中碎成無數閃亮的水珠,直擊潭面,恰似珍珠落玉盤,故名珍珠潭。第四潭名擊鼓潭,瀑布口有巨石阻遏,河水被切成數股奪路奔流落入深潭,聲若擊鼓,潭裡娃娃魚來回穿梭,螃蟹時隱時現。第五潭叫仙女潭,是五潭中形態最美的,在瀑布落水口有一塊卷髻狀蒼石,水流分成兩股迂迥,在蒼石下又合成一股直衝而下,遠看第五潭瀑布,好像一位身著大袍裙的仙女在翩翩起舞,線條輪廓極其分明。仙女潭瀑布落差四十餘米,潭面開闊,深不見底,潭的右側凌空伸出一矩形石板,成了天然跳水臺,旅遊者往往要在此潭徘徊一番。

  山東旅遊景點導遊詞範文3

  各位團友:

  大家好!我們今天遊覽的第一站是棧橋。棧橋是青島的象徵,是青島人的驕傲。它位於青島灣,目前全長440米,寬8米, 與市區繁華的中山路成一條直線,由海岸前伸入海。遠處看,它像一條彩虹橫臥在大海之上,盡頭的"回瀾閣"如同飄浮在大海之顛,因此有"長虹遠引"、"飛閣回瀾"之美稱。

  30年代棧橋曾被譽為青島十景之首、青島市鄉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為之留下詩賦和讚譽,國內外的重要賓客、要員、知名人士在青島觀光時,都要登臨棧橋,欣賞海濱風光。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商標便是以棧橋為圖案設計而成的。

  2001年包括棧橋在內的海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AAAA級風景區。

  為什麼叫棧橋?關於棧橋的定義,漢語字典中的解釋是:"凡是伸到海里的簡易碼頭都稱為棧橋。"那它為什麼又會成為青島的標誌呢?原來青島在100多年前是一個小漁村,1891年清政府下詔書在青島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兵駐紮青島,為便於部隊軍需物資的運輸, 建了兩座碼頭,一座就是現今的棧橋。該碼頭原稱謂很多,有海軍棧橋、前海棧橋、 南海棧橋、李鴻章棧橋、大碼頭等,長200米,寬10米。另一座位於總兵衙門前方的"衙門橋"長100米,寬6米,亦稱"蝸牛橋"。這兩座碼頭都是中國工程師自己設計的, 也是青島港最早的碼頭建設。1897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從青島灣登陸,武力佔領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佔青島的見證。德帝國主義侵佔青島後,

  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南端下立,鋼製橋架上面鋪有木板,並設輕便鐵軌,南端仍是鐵木橋,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為軍用碼頭。 1904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後,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遊人開放。1922年青島被中國收回,1931年國民政府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增建了半圓型的防浪堤, 並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形式的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取名"回瀾閣"。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一週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說。整個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 棧橋從此成為青島第一景。建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 1985年青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整修,兩側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砌花崗岩石臺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整修,此次維修既達到防風浪、防腐蝕要求,保持原有的風韻,又與兩側護岸設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觀效果,使整個橋體煥發了青春。

  棧橋是青島歷史的見證,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她身上即刻錄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記錄瞭解放後青島市的建設與發展。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站在棧橋橋頭,沿著這條通往海中的路往前走,如同置身於大海之中,能充分感受到海的氣息,體驗到海的寬廣偉大。碧波拍打著橋面,白雲在頭上飄過,海鷗在天空中飛翔,遊船在海中穿梭,大家在行進中可以看到岸邊的紅瓦、綠樹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逐漸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可以充分領略到康有為先生所描寫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前面我們看到的這個沙灘是棧橋海水浴場,它是市區浴場中最小的一個,它與繁華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境十分優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

  看團島方向的高大建築,我們首先看到的那座玻璃幕牆樓是山東省國際貿易大廈,它於1991年1月份動工,同年12月份封頂,施工過程中運用新技術、新材料創造了4.5天建一層樓的當時的全國最高紀錄,它共有39層,地下3層,地上36層,高是118.5米,是90年代齊魯第一高樓。接下來我們看到的那座高大建築是青島的海關大樓,海關大樓始建於1992年10月,共26層,地上24層,地下2層,139.9米高,青島海關雖然以青島命名,但卻是山東口岸進出境監督的總管理機關,下轄濟南、淄博、濰坊、煙臺、威海等十多個海關,是中國北方的三大海關之一,而且自1997年開始連續五年監管的進出口貨運量名列全國第一。

  海關大樓前面那座造型奇特的建築是海上皇宮,海上皇宮是一座集遊覽、娛樂、演出、餐飲於一體的旅遊場所,投資一億多人民幣,整座建築是由幾個四分之一的圓體組成的,共6層,地下一層,地上5層,整體用108根柱子支撐,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它以一流的環境,五星級的服務,被列為青島餐飲特一級店。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回瀾閣,我們可以在閣樓憑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麗的青島灣和周圍的各個景點和著名建築。個別景點,我們等一會還將去參觀遊覽,現在我簡要地給大家介紹一下:  回瀾閣對面那座小島是小青島,小青島上因為植被茂盛,鬱鬱蔥蔥,看上去一片翠綠因此得名"青島"。青島建市後,便以它命名,這個島便改名"小青島"了。

  在小青島南面還有一座島,那就是"薛家島"。薛家島原來是一個荒僻的小島,在明朝初年,島上漁村裡有一姓薛的人家出了一員大將叫薛祿,從此逐漸發展成為規模較大的漁村,改名為薛家村,此後小島又改名為薛家島。它的面積為2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8公里,並有青島最長的一個沙灘-"金沙灘"。

  大家看到與小青島僅一水之隔停泊著許多軍艦的是中國海軍博物館,她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一處反映中國人民海軍面貌的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臨海處原是海軍駐青部隊小型航艦的停泊之處,陸地為海軍部隊駐地。在此籌建海軍博物館。海軍各有關部門提供了大量的珍貴文物,該館文物處還在全國進行了廣泛的徵集,經過兩年的緊張籌建,在1991年正式開展,現每年接待遊客達幾十萬人之多。新的海軍博物館正在原址規劃建設,再過幾年這裡將建成世界一流的代表中國海軍現代風貌和水平的新的中國海軍博物館。

  接下來請大家看一下北面那兩座高高聳立的塔樓,那就是天主教堂。天主教堂於1932年動工,1934年竣工,高56米,上面的兩個十字架分別為4.5米,是青島地區最大的哥特式建築,它也是對外開放的一個宗教景點。

  與棧橋北端相接的是青島最繁華的商業街"中山路"。德國佔領青島後於1899年為了在後海修建深水碼頭,於是開闢了一條南北連線的道路,這便是中山路的雛形。德佔領青島時期,德縣路以南是德國人居住區,命名為"斐迭裡街",德縣路以北是中國人居住區,稱為大馬路,1922年,兩條路合併在一起,命名為山東路,1929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又改名為中山路。中山路全長1300多米,63座建築,160多家商場,同時它還是國家確定的全國100個文明示範點之一。

  在棧橋的東側,是泛海名人大酒店,原是德國青島大飯店附屬的旅館部,由德國建築師保爾·弗里德里希設計,為典型德國古典式建築。而原德國大飯店的主要建築於1993年拆毀,在原址上蓋起了泛海名人大酒店。

  德國佔領青島期間,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亨利親王多次來過青島,並曾下榻於這座飯店,因而當時俗稱"亨利親王大飯店"或"亨利王子飯店"。當時的德國墨克連堡親王、清朝郵部大臣盛宣懷也曾在此住過。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覆滅,孫中山先生於1912年1月出任臨時大總統。3個月後讓位於袁世凱。同年8月,孫中山到北京與袁世凱會晤後,轉道青島返回上海。9月28日,孫中山抵達德國統治下的青島,曾下榻於此飯店。

  山東旅遊景點導遊詞範文4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來到的這個道觀是嶗山的太清宮,它是嶗山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一處道觀,建於西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距今已有2140多年曆史。

  太清宮的創始人是江西人張廉夫,他因做官不順,棄官修道,在此修建了一所茅庵,供奉三官,取名"三官廟"。到了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又擴建廟宇供奉三皇,取名"三皇殿"。宋朝時期,道士劉若拙又自修了一所茅庵供奉老子神像。劉若拙武藝高強,宋太祖聽說他修道高深,於公元960年建隆元年召其入京,想把他留在宮中,劉若拙堅決要求回嶗山,宋太祖就赦封他為"華蓋真人",由此給他鉅款,敕建"上苑"和上清宮,重修太清宮。太清宮是劉若拙的別院。從此,太清宮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太清宮主要有"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多間建築。

  [太清牌坊]

  這裡是太清宮牌坊,1997年太清宮出資修建,高8米,寬16米,由底座、立柱、額枋、字板四部分組成,為四柱三門式。牌坊又稱牌樓,是中國特有的門洞式建築,雖然它只是中國古建築中的"小品",但其古老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極為豐富的人文使其被公認為是中華文化的象徵,加上它具有強烈的裝飾、襯托、氣氛渲染的風格,自然被廣泛地應用到寺觀廟宇的建築中來,起到了標識引導、空間分界、裝飾美化、紀念頌揚的作用。

  太清石坊陽面"嶗山太清宮 "五字為中國宗教局閔志庭道長題寫;陰面"閬苑聖德"為本觀現任道長劉懷遠所題。"閬"字意為"空曠",莊子外物曾記"胞有重閬,心有天遊",意指心胸寬闊;"苑"指花園,"閬苑"則指具有"閬風的花園",古指仙人所居之境;唐李商隱《李羲山詩集》中有"閬苑有書多附鶴,女牆無處不妻鸞"。"閬苑聖德 "是指具備高尚品行的仙人居住之處。

  [正門→鐘樓→鼓樓→元辰閣→元君閣]

  我們現在來到了太清宮的正門,大門比以前更加寬敞大方。這個門是2004年4月完工,五月一日正式開放。大門為重簷廡殿頂建築,也稱"山門",這一名稱還保留著當初道眾聚于山林隱修的痕跡。來到宮觀,仙、俗相分的標誌就是宮觀的山門,按照道教的說法,跨過山門,就意味著踏進了仙界,與立於山門殿外眺望已是天壤之別、仙俗之別。

  進入大門,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右手的鐘樓和左手的鼓樓。俗話說,"晨鐘暮鼓"。鐘鼓是為了給道士們一種嚴整的時間觀念,提醒他們勤學苦修,不要偷懶。

  鐘鼓樓後有兩座高大雄偉的建築,這是新建成的"元辰閣"和"元君閣"。

  元辰閣供奉的是鬥母元君,鬥母又稱鬥老,鬥母是道教星宿神中的北斗眾星之母,是掌管天文星象的女神,也就是掌管農業節令的神。

  兩旁有六十甲子,道教信奉六十位星宿神。每位神名都是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迴圈相配而得。元辰殿內供奉的六十甲子神象,文武兼備,喜怒各異,或持槍劍,或抱琴執笏,各顯神通,輪流管理人間一年禍福,被尊為值年太歲。

  元君閣供奉的是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全稱是天仙聖母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在北方尤其華北最受崇拜,因為她的"老家"在山東泰山。

  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按道家之說,男子得仙稱"真人",女子得仙稱"元君"。泰山玉女,上通乾象,降臨下土,坤道成女,故名"天仙玉女",又因神女身穿碧衣紅裙,所以全稱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孔林導遊詞 ·山東曲阜導遊詞 ·青島導遊詞 ·山東泰山導遊詞

  碧霞元君的右邊是送子娘娘,古代人們認為生兒育女是送子娘娘恩賜的,她能保護子孫後代平安成長。左邊是眼光娘娘,傳說眼光娘娘能治療各種疾病,保佑人們眼明心亮、身體健康。

  殿內兩邊供奉的是"八仙",八仙是最受中國人歡迎的神仙群體之一,但八仙的產生與定型卻經歷了很長一個過程。今天各位熟知的道教八仙先後見於唐宋文人的記載,但他們湊成一個班子是在元代,而這個班子的定型卻是明代的事,並沿用至今,這顯示了民間造神的隨意性。

  山東旅遊景點導遊詞範文5

  “八大關景區”位於匯泉東部,是我國著名的風景療養區,面積70餘公頃,十條幽靜清涼的大路縱橫其間,其主要大路因以我國八大著名關隘命名,故統稱為八大關。解放前,這裡是官僚資本家的別墅區。解放後,人民政府對八大關進行了全面修繕,使其為我國重要的療養區之一,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及重要的國際友人,曾在這裡下塌。

  “八大關”的特點,是把公園與庭院融合在一起,到處是鬱鬱蔥蔥的樹木,四季盛開的鮮花,十條馬路的行道樹品種各異。如韶關路全植碧桃,春季開花,粉紅如帶;正陽關路遍種紫薇,夏天盛開;居庸關路是五角楓。秋季霜染楓紅,平添美色;紫荊關路兩側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寧武關路則是海棠……從春初到秋末花開不斷,被譽為“花街”。近年在八大關東北角又新植了一片桃林,成為春季人們踏青的又一好去處。西南角則綠柏夾道,成雙的綠柏隔成了一個個“包廂”,為許多情侶們所鍾愛,因此這裡又被稱為“愛情角”。

  “八大關”的建築造型獨特,匯聚了眾多的各國建築風格,故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這裡集中了俄、英、法、德、美、丹麥、希臘、西班牙、瑞士、日本等20多個國家的各式建築風格。西部是線條明快的美國式建築“東海飯店”;靠近第二海水浴場,是解放後新建的匯泉小禮堂,採用青島特產的花崗岩建造,色彩雅緻,造型莊重美觀;再加上一幢幢別具匠心的小別墅,使八大關有了“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美譽。

  風格多樣的建築使這裡成為電影外景的最佳選擇,如《家務清官》、《苗苗》、《13號魔窟》等40多部電影和20多部電視劇都在此拍攝,現在的很多歌星的MTV外景也選在這裡,比如葉倩文、林子祥的《選擇》、《重逢》就是在八大關拍的外景。八大關是以8條關隘命名的路而得來的,即韶關路、嘉峪關路、涵谷關路、正陽關路、臨淮關路、寧武關路、紫荊關路、居庸關路現已增為十條路。各條馬路縱橫交錯,形成一個方圓數裡的風景區。

山東景點導遊詞五篇
魅力山東景點導遊詞五篇
相關知識
山東半島景點導遊詞
山東日照景點導遊詞3篇
山東旅遊景點導遊詞範文五篇
冰峪溝旅遊景點導遊講解詞
西藏旅遊景點導遊詞
雲南昆明石林旅遊景點導遊詞
簡短的旅遊景點導遊詞
北京旅遊景點導遊詞五篇
內蒙古旅遊景點導遊詞範文
烏蘭夫紀念館旅遊景點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