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的景區導遊詞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內蒙古你瞭解多少?不妨跟著小編一起觀賞內蒙古的景區導遊詞,一覽內蒙魅力吧。

  內蒙古美林谷生態導遊詞

  美林谷生態旅遊區位於喀喇沁旗美林鎮內,從赤茅一級公路可直達景區,西距北京299公里,承德87公里,東距赤峰90公里。美林谷景區總面積90平方公里,是一個自然形成,以原始次生林和亞高山草甸為主體景觀的旅遊度假勝地。

  美林谷森林密佈,氣候涼爽,雨量充沛,景色宜人,谷內野獸出沒,百鳥棲息,歷史上就是木蘭圍場的一部分。谷內既有奇峻陡峭的山峰怪石,又有眾多的山泉河流,著名的錫泊河便發源於此。她流經峽谷時彙集了景區內多處泉流,水流量達每秒0.4平方米左右。由於長期地質運動和高山流水的下切作用,該區域形成了19處坡積裙和高山溼地衝積扇,它們環形分佈於背風向的山腳下,水草豐美,鳥語花香。走進這裡,你便有如貼近了大自然的肌膚,聽到了大自然的呼吸,晃如走進了世外桃源。谷內最著名的景區為韭菜樓和滴水壺。自錫伯河源頭沿山而上,進果樹窪,上百花坡,登白樺嶺,過石板天橋,便可見一樓型石峰,峰後大片沖積平原上長年生長著叢叢山韭菜,韭菜樓便因此得名。美林穀風景區由北京美林正大投資集團投資10億元興建,屆時將成為華北地區獨具神韻的自然風光旅遊風景區。

  一韭菜樓

  韭菜樓風景區,位於喀喇沁旗西部與河北省交界處,山形東北平緩,西南陡峭,主峰海拔1860米。由於山高林茂,泉水從山腳處冒了出來,順溝而下,一路上匯聚著其它山泉,形成了滾滾奔騰的河流,這就是錫伯河的源頭。清代,韭菜樓屬木蘭圍場。因為森林茂密、水草豐美,從康熙皇帝開始,木蘭圍場闢為習武狩獵、避暑遊玩場所,現在在韭菜山頂有時還可以見到殘瓦碎陶、箭簇矛頭等遺物。

  自錫伯河源頭沿山而上,是果樹窪,它的果樹主要以山丁子、山梨樹為主。這些果樹極有特色:遠看是完整的一棵,有蘑菇形、蒙古包形、彩雲形的樹冠;近瞧,卻是幾十棵的一叢,內高外低,最外圍的彎下腰來甘當陪襯,可謂是一個團結的集體。

  再往前走是百花坡,這裡盛開的鮮花主要有石竹子花,淺黃色的癩毛子花,還有純紫色的高烏頭花,藍白色的山蘇子花,爭奇鬥豔,奼紫嫣紅。過了百花坡轉過陽坡小窪,看到的是一眼望不到邊的修長挺拔的白樺樹,這就是著名的白樺嶺。

  走出白樺嶺,我們看山樑上立著的一塊長有雙耳的奇石,說明韭菜樓的主峰就要到了。從山下仰望,山頂呈平臺狀,南北各有一峰,南高北低。北峰腳下的“駱駝石”、“石門巖”、“椅子石”等景觀,與對坡林海中的幾處石丘隔谷相望,天然成趣。

  北峰頂部有處醒目的石巖,一東一西,對峙而臥,東巖偉岸奇崛,西巖小巧別緻,上邊有兩個石筍,似一對脈脈含情的戀人在竊竊私語,所以被稱為情侶石。

  最美當屬“南樓”風光,走過彎曲的小路,直奔高十幾米、長五十餘米的石峰,就上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天橋”。“天橋”寬不到一米,窄不盈一尺,對人的膽氣既是一種壓抑又是一種挑戰。

  過天橋不遠處,在懸崖峭壁上,有一天然洞穴,叫做“鴛鴦洞”,據傳在很多年以前,有一對不甘父母之命的戀人,不畏世俗,攜手逃人這深山,毅然跨過天橋,隱人林間,靠野菜野果在這“鴛鴦洞”內度過一個甜蜜而美好的蜜月。

  在距南樓北峰一里之遙的地方。生長著一片片的山韭菜和筒蔥,是天然的綠色食品。“韭菜樓”就是因在樓頂似的山巔生長著田園裡的韭菜而得名。

  二滴水壺

  滴水壺景觀掛於美林鄉敖包樑一側的石崖立壁上,高約30米,因雨水滲水積在山腹彙集而成,長年滴水不斷,峭壁頂上一塊壺型巨石凌空懸臥,斜墜如倒水,故得名滴水壺。

  滴水壺一年四季,變幻莫測,春秋兩季,滴水不止,一里之處就可聽到叮咚悅耳、有韻有致的滴水聲。夏季的滴水壺最為壯觀,此時滴水壺水量充沛,形成了小瀑布,從崖頂上一瀉而下。這珠璣的組合,水流的跌落,雖沒有“忽聞雷聲殷前川”的雄姿蓋世,卻有“溫柔是我力是我”的生動秀美。遠遠望去,潔白水簾,飄飄然然,揚揚灑灑,如綢緞飄舞,如仙袂飄舉,如淑女浣紗,好一幅美妙的水景圖,讓人陶醉。冬季滴水壺則結成數丈冰掛,似壁銀簾,重新迴歸渲洩後的平靜和爆發後的沉默中。滴水壺的四周也充滿生機和驚奇,滴水壺川溝谷狹長,寬約30米,周圍天然次生林資源豐富,針闊樹種繁多,秋霜過後,黃、綠、紫、紅,各色紛呈,絢麗多彩。

  滴水壺最讓遊人刺激的一景要屬壺頂部的那塊巨石,它凌空懸臥,似墜似落,路人從下面的公路經過後,無不出一身冷汗,無不長噓一口大氣,嘖嘖驚歎,驚乎險乎!

  內蒙古河套平原導遊詞

  河套是黃河中上游兩岸的平原、高原地區,因農業灌溉發達,又稱河套灌區。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一般講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陰山以南的黃河沖積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後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內蒙古包頭、呼和浩特一帶的平原,南北朝時稱“敕勒川”,五代時叫“豐州灘”,明朝以後稱“土默川”;後套平原指烏拉山以西至巴彥高勒的平原。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內蒙古磴口與寧夏青銅峽之間的“西套”,即通常所說的銀川平原。現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後套平原,而不包括銀川平原。銀川平原和青銅峽以南的中衛平原則合稱寧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又稱後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賀蘭山,東至呼和浩特市以東,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爾多斯高原。又稱河套地區。

  黃河在此先向東北流,後轉向東流,再折向南流,形成馬蹄形的大彎曲,稱為河套。平原為黃河及其支流沖積而成。東西沿黃河延展,長500千米,南北寬20~90千米。面積約2.5萬平方千米 。河套平原海拔900~1200米,地勢由西向東微傾,西北部第四紀沉積層厚達千米以上。山前為洪積平原,面積佔平原總面積的1/4,餘為黃河沖積平原。地表極平坦,除山前洪積平原地帶坡度較大外,坡降大多為1/4000~1/8000。可分3部分:賀蘭山以東的稱銀川平原,狼山以南的稱後套平原,大青山以南的稱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

  狹義的河套平原僅指後套平原。臨河市位於其核心位置,特別是烏蘭鄉勝豐村就稱為大後套.

  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寧夏的銀川平原、內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位於巴彥淖爾盟南部。東至烏樑素海,東南至包頭市郊區,南臨黃河,西界烏蘭布和沙漠,北抵狼山。主體部分東西長約180公里,南北寬約60公里,總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呈扇弧形展開。西山嘴以東,烏拉山與黃河之間的狹長地帶,又稱三湖河平原,東西長約70公里,南北寬3一15公里。地勢由西南向東北略傾斜,海拔1020到1050米。屬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大,地勢乎坦,土地肥沃,可以黃河水自流灌溉。

  早在秦漢時期就開始開渠引水,發展農業。

  周朝之前,屬於狄人的匈奴人歸屬存在爭議生活在河套。春秋時期,趙國的趙武靈王把版圖延伸到陰山山脈,設立了雲中郡,位於土默川平原東部。秦朝統一中原後,派蒙恬率十萬大軍將匈奴逐出河套,遷徙3萬戶到那裡戍邊,設雲中、九原兩郡。秦末移民都返回中原,

  西漢時,前127年,漢武帝派衛青出雲中擊敗匈奴的樓煩、白羊二王,佔領“河間”,即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議在河套築城以屯田、養馬,作為防禦和進攻匈奴的基地。漢武帝接受這一建議,當年即置朔方郡今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和五原郡今包頭西。前125年置西河郡今陝西府谷西北。河套地區還包括之前的雲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當時的人們引黃河灌溉,當地農業迅速發展,經濟繁榮。

  東漢時,歸附漢朝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之後魏晉南北朝時,河套地區是北方多個政權爭奪的重地。唐朝時這裡被重新農墾,唐詩中有“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詩句。北宋時河套被西夏和遼朝所分別佔有。在元、明、清時,河套以畜牧為主。清朝後期陝西、山西的一部分人遷到塞外,河套地區開始成為西北最重要的農業區。抗戰時期,國軍將領傅作義屯守於此,興修水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這裡的農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清代光緒年問形成八大灌渠。解放後,1951年建成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1975年完成180公里長的總排乾渠俗稱二黃河,並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現共有灌水乾渠5道,排水乾渠13道,支、鬥、毛渠縱橫交錯。河套平原有可耕地960多萬畝,已開墾近500萬畝。盛產小麥、玉米、高粱、糜黍、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是中國和自治區重要糧、糖基地,被譽為“塞上穀倉”、“塞上江南”。因多年排水不暢,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次生鹽鹼化嚴重,已進行綜合治理。

  擴充套件閱讀:

  導遊詞結構

  一篇完整的導遊詞,其結構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

  1.習慣用語

  習慣用語又分為兩個部分——見面時的開頭語和離別時的告別語。

  開頭語包括問候語、歡迎語、介紹語、遊覽注意事項和對遊客的希望五個方面,放在導遊詞的最前面。

  a、開頭語

  1介紹自己或旅行社

  2介紹司機和車型、車號

  3介紹旅遊時間,地點和行程安排

  4表示歡迎。

  b、告別語

  1總結旅遊情況

  2感謝遊客配合

  3希望提出意見

  4表示依依惜別

  2.概括介紹

  概括介紹是用概述法介紹旅遊景點的位置、範圍、地位、意義、歷史、現狀和發展前景等,目的是幫助旅遊者對景點先有個總體瞭解,引起遊覽興趣,猶如“未成曲調先有情”。

  概括介紹應根據時間和遊客情況,可長可短,可詳可略可根據需求所變。

  3.重點講解

  重點講解是對旅遊線路上的重點景觀從景點成因、歷史傳說、文化背景、審美功能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講解,使旅遊者對旅遊目的地有一個全面、正確的瞭解,同時要提醒旅遊者注意自己攜帶的東西,保管好自己隨身的物品,這是導遊詞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內蒙古阿爾山導遊詞

  這些傳說也許不可全信,但利用阿爾山療養院的礦泉強身治病,有據可查的歷史已經150餘年。史料記載,蒙古族利用礦泉治病,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七百餘年,元代文宗皇帝御醫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一書中對礦泉水的效能、醫病作用和醫療方法有明確論述。清道光、咸豐年間,呼倫貝爾副都統總管衙門佐領敖拉·昌興與喇嘛醫生、工匠對礦泉的溫度、效用做初步鑑定,並用石塊修砌泉眼,以做療養之用。1920--1925年蘇聯多次派專家到阿爾山礦泉考察,至今《俄羅斯民間醫學》一書仍有哈倫阿爾山一章。1931年9月九世班禪確吉尼瑪在阿爾山沐浴。1934年,侵華日軍在礦泉西北100米處建1座石頭樓,名“大和旅社”,開始入室洗浴,現在依然使用。1948年,解放軍建立了軍人療養所,修建了水療室和解放紀念碑;1951年以後由內蒙古衛生廳、內蒙古總工會、吉林省總工會、吉林省白城市衛生局等部門管理。現由阿爾山市管理。烏蘭夫、李德生、楊成武、高士其、郭蘭英、蔣大為、趙本山都曾來此洗浴。

  為了保護和利用好上蒼賜予的這泓聖水,海神集團阿爾山聖泉療養院投資3000萬元,對京都浴場、聖泉浴場以及48眼礦泉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並建成50座蒙古包-海神蒙古大營,供遊人娛樂、住宿。目前療養院共設有800多張床位,療養設施、餐飲服務、住宿條件均具備了高品位、高檔次的水平,日接待能力近3000人次。療養院還以健康、保健、治療為主題打造特色服務品牌,增設了電療、光療、泥療、蠟療、火山岩浴以及按摩、鍼灸等20幾種保健醫療服務專案,使古老的溫泉煥發出青春活力,步入現代化軌道。最近 ,建成世界首家溫泉博物館,連續多年舉辦升水節,使溫泉不僅聲名遠播,還展示了濃厚的民族風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1920年蘇聯醫師伊萬諾夫首次對阿爾山礦泉水進行測定以來,天賜神泉吸引了中國、日本、德國等眾多科學家的目光。2003年11月,中國醫促會、中醫藥發展研究會11名專家來阿爾山實地考察。專家從科學角度,對阿爾山溫泉價值給予極高評價,認為阿爾山的溫泉、療養、旅遊資源全國一流。並在冰雪節期間開辦溫泉論壇。

  阿爾山·內蒙古聖水節蘊涵著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神祕的宗教色彩。祖國各地、俄羅斯、美國等國家數千名賓客來此旅遊觀光。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內蒙古佛教協會理事長席力圖呼圖克圖第11世活佛卡爾文·扎木蘇,北京雍和宮副主持、藏傳佛教高僧大德拉喜仁勤主持祭敖包、祭聖泉活動。整個活動異彩紛呈,阿爾山在每位賓客的心中都留下美好回憶。

  每當春暖花開特別是端午節前後,海拉爾、烏蘭毛都、蒙古國和俄羅斯的牧民朝聖一般從千百里外趕到阿爾山,洗浴飲用礦泉,以求治病和吉祥。

  現在又開發了溫泉游泳館,溫泉藥浴及中醫按摩,是您最美妙的享受。正在開發日本、芬蘭等世界各種洗浴方式,阿爾山成為世界溫泉洗浴中心為期不遠。

  一片綠色陽光,拂去塵世煩惱。一捧神泉聖水,洗淨天下塵埃。阿爾山礦泉是大自然留給自己的最後珍藏,也是阿爾山遠古送給現代的聖潔禮物。

  好了,快來沐浴溫泉吧,洗出男人的剛陽,洗出女子的嬌媚,洗出健康和美麗,洗出開朗好心情!

  我們觀光的下一個景點是五里泉,距我們這裡的療養院礦泉群5華里而得名。五里泉東面是雄偉的大興安嶺主脈,其它三面是長滿鮮花芳草的溼地。清晨,常有一條飛昇的白霧,方圓三裡纏繞著五里泉,象一條奇幻的白龍守護著五里泉,又象為五里泉披了一塊朧朦的面紗。每天清晨,居民彙集五里泉邊,一桶桶汲出清亮微甜的泉水回家,同時帶回一山的鳥鳴,帶回滿身的花草香,帶回一天的清爽。有幸還能看到幾十只野生的黃羊群來五里泉飲水。緣於千年之交的冬雪,黃羊從遙遠的蒙古國,僑居水草豐美的阿爾山,成為阿爾山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動人風景和愛的樂章。

  據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北京醫科大學衛生系中心儀器室和吉林環境水文地質研究所測定,五里泉水中富含鈣等20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放射性元素。1988年經國家飲用天然礦泉水技術評審組評審並報請國家地礦部批准,確認為含鋰鍶偏矽酸礦泉水。阿爾山礦泉水力爭2008年奧運會指定飲品,爭取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第八個全國馳名商標。揚成武將軍題字“聖水奇泉”,張勃夫教授題字盛讚五里泉為“天下第一奇特大奇”。據當地人介紹,阿爾山居民至今沒有一例心腦血管和癌症患者,是否與每天飲用此泉有關呢?五里泉該是月亮沐浴的地方,沐浴了五里泉,月光才清涼如水,溫潤可人。愛慕美如水壯如山的阿爾山姑娘小夥嗎?那您也快嘗一口新汲的五里泉吧!讓清泉滑過我們的臉,滲入我們的臟腑,滋潤我們的心田。

  五里泉日湧量1054噸,如果全部罐裝,每天2108000瓶,以2元計,一天湧出421.6萬元,一年湧出15億元。阿爾山全部礦泉湧量2000多噸,全部罐裝就是30億。這些礦泉不是金泉嗎?而涵養礦泉的大森林的價值,又豈能用億萬算得清呢?大興安嶺為北方,為整個地球貢獻的氧氣又怎能用億萬算得清呢?森林是人類的搖籃,是人類的母親啊!這時,您就會由衷地敬畏大自然,向大自然感恩,自覺保護她;就會由衷地敬佩百萬畝人工林的作者--林業工人;就會理解阿爾山市退耕還草萬畝的決心。

  擴充套件閱讀:

  導遊詞結構

  一篇完整的導遊詞,其結構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

  1.習慣用語

  習慣用語又分為兩個部分——見面時的開頭語和離別時的告別語。

  開頭語包括問候語、歡迎語、介紹語、遊覽注意事項和對遊客的希望五個方面,放在導遊詞的最前面。

  a、開頭語

  1介紹自己或旅行社

  2介紹司機和車型、車號

  3介紹旅遊時間,地點和行程安排

  4表示歡迎。

  b、告別語

  1總結旅遊情況

  2感謝遊客配合

  3希望提出意見

  4表示依依惜別

  2.概括介紹

  概括介紹是用概述法介紹旅遊景點的位置、範圍、地位、意義、歷史、現狀和發展前景等,目的是幫助旅遊者對景點先有個總體瞭解,引起遊覽興趣,猶如“未成曲調先有情”。

  概括介紹應根據時間和遊客情況,可長可短,可詳可略可根據需求所變。

  3.重點講解

  重點講解是對旅遊線路上的重點景觀從景點成因、歷史傳說、文化背景、審美功能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講解,使旅遊者對旅遊目的地有一個全面、正確的瞭解,同時要提醒旅遊者注意自己攜帶的東西,保管好自己隨身的物品,這是導遊詞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內蒙古必遊景點導遊詞
內蒙古旅遊景點導遊詞範文
相關知識
內蒙古的景區導遊詞精選
湖南風景區導遊詞精選
玉林景區導遊詞精選
玉林景區導遊詞精選
湖北景區導遊詞精選
湖北景區導遊詞精選
內鄉縣衙景區導遊詞
內蒙古昭君墓導遊詞
內蒙古五當召導遊詞範文
桂林古東景區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