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劉氏莊園導遊詞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5日

  大邑劉氏莊園博物館Dayi Liushi Manorial Museum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金桂街15號,為中國近現代社會的重要史蹟和代表性建築之一。博物館始建於1958年10月;1958年正式籌建大邑地主莊同陳列館;1997年初,“大邑地主莊園陳列館”正式更名為“大邑劉氏莊園博物館”。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範文,歡迎借鑑參考。

  一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大邑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劉氏莊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近現代社會的重要史蹟和代表性建築之一,是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

  現有文物,藏品2萬餘件,規模寵大,儲存完好的莊園建築群,及莊園遺存的大量實物和文獻資料,加上獨具特色的莊園陳列,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為認識和研究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經濟、文化建築及中國四川軍閥史、民俗學的重要場所和實物現場,是舊中國農村的一個縮影,是中國社會發展史的一個斷面。

  1965年,在原莊園主劉文彩的收租現場,雕塑家們將中國的傳統雕塑技法和西方的現代雕塑藝術結合起來,運用典型化的創作手法,創作出了中外聞名,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統一的超級現實主義雕塑傑作《收租院》 ,對外展出後,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和廣泛的影響。

  該館內的川西民俗博物館,新開的“小姐樓”等內容豐富多彩,建築風格獨特,是認識舊中國國情和民風民俗的重要場所。

  該館館藏文物2700多件,內有一級品15件,包括一套清代紫檀木鑲大理石桌椅,其中8把坐椅通高108釐米、寬99釐米、坐深60釐米,嵌有各色寶珠27顆,四周有螺鈿裝飾的花草圖形。

  老莊園呈不規則多邊形,四周由6米多高的風火磚牆圍繞,7道大門聳立,大門兩側牆壁均有槍眼;內有27個天井,180餘間房屋,3個花園。老公館是劉文彩先後霸佔23戶農民的屋基和田地,於1932年營建起來的。劉文彩每攆走一戶或幾戶農民就砌一堵牆,開一道門,修一座房屋。莊園內重牆夾巷,厚門鐵鎖,祕室複道,佈局零亂,陰森恐怖,整座莊園宛若黑沉沉的迷宮建築

  老公館為主要展出區。基本陳列由序館、僱工院、劉文彩生活現場、大型泥塑《收租院》4個相聯絡的部分組成。新公館佈置有川西民俗陳列。

  莊內有一座三層“小姐樓”,又稱“繡樓”,建築精妙,風格獨特。

  劉氏莊園原是大地主劉文彩的私家住宅,是目前國內儲存最完好的一處封建地主莊園。莊園由南北相望的兩個大建築群組成,佔地5.8萬多平方米,建於清末至民國。南部建築群即老公館,始建於1931年,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全公館共有27個院落、180多間廳堂住室、3處花園、7道莊門。北建築群為新公館,建於1938年,是中西合璧的近代莊園建築。館內展示有大量實物和文獻資料,1965年創作的超現實主義雕塑傑作《收租院》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和廣泛的影響。

  二

  大邑劉氏莊園地處成都平原西部,距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成都市48公里。從19世紀中晚期至20世紀中葉,四川近現代大官僚地主劉文彩及其家族陸續興建和擴建了這座富麗堂皇、中西合璧的莊園建築群,佔地面積7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2。1萬餘平方米。

  大邑劉氏莊園展覽分為四部分:老公館復原陳列劉文彩及其家人的生活現場,並展出蜚聲中外的大型泥塑《收租院》;文物珍品館和民居雕刻館以莊園館藏精品陳列奉獻給觀眾;川西民俗館生動再現了川西人民生產、生活等民俗風情;劉氏祖居作為其發家的起源地,是一份難得的社會變遷實物資料。

  大邑劉氏莊園於1958年正式建立陳列館並對外開放;199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近現代重要史蹟和代表性建築之一;2000年被共青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今天,這座儲存完整、規模恢弘的莊園建築群已成為一份難得的社會歷史變遷的實物資料和近現代四川西部地區建築技藝博物館,堪稱川西民俗傳統文化大觀園。莊園的建築、館藏、泥塑及已成體系的基本陳列是認識和研究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四川軍閥史、民俗學、近代民居建築的重要實物資料,是啟迪和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基地,是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史的一個斷面。

  主要景點

  老公館

  老公館久負盛名,劉文彩在世,一般人自是非請莫入。

  一進莊園大門,第一眼看到的是一輛福特轎車。小轎車的左邊是“僱工院”,右邊分別是“西式客廳”與“中式客廳”。 向前走就是劉文彩的內花園,裡面有兩間較大的房間,據說是當年劉文彩的逍遙宮。又往裡走就到了劉文彩的內院,內院內有一座壽堂,供奉著劉氏祖先的靈位,靈位上面有98種不同字型的壽字,加上旁邊兩對剛好100個,代表著長命百歲。壽堂右邊是一進二的房間,裡間擺著一張金碧輝煌的大龍床,據說是劉文彩當年用三萬斤大米來打造的,貼金龍床有一間臥室大,佔地9平方米,由4柱、4扇門加床面組成。從佛堂出來,沿迴廊南行。兩側廂房的門、窗、欄杆照舊刷成黑色,門上的朱漆地描金浮雕及窗櫺欄杆上的描金裝飾花色各異,富麗堂皇。

  新公館

  北部是劉文彩為自己和弟弟劉文輝1949年起義,解放後曾任國家林業部部長等職,1976年在北京病逝建的新公館,1942年落成,是中西合璧的近代莊園建築。館內佈置有川西民俗陳列。

  收租院

  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沒有哪一件雕塑作品的接受歷程,像泥塑群像《收租院》那般具有傳奇色彩。這件泥塑鉅作,是1965年隨著當時全國深入開展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應運而生的。當它剛一誕生,就贏得了高度一致的廣泛讚賞。在繼之而來的時期,泥塑《收租院》最初遭遇到極左狂潮中不同方面的激進派的嚴厲批評,進而被迫多次修改。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的到來,人們對《收租院》的熱情徹底冷卻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它似乎完全被人遺棄與淡忘。有趣的是,當歷史進入了20世紀90年代以後、人們竟從各不相同的新視角,重新發現了泥塑《收租院》的誘人之處,進而在一定範圍內興起了《收租院》旅遊觀光熱潮。

  小姐樓

  莊內有一座三層“小姐樓”,又稱“繡樓”,建於三十年代,建築精妙,風格獨特。

  小姐樓位於收租院北,老公館正門內東側。小姐樓為院中之院,院門兩側立柱為硃砂色,門楣上方鑲嵌的長方形白瓷板上有“祥呈五福”四字,最頂部一枝浮雕狀白色牡丹顯得雍容華貴。小姐樓高三層,三樓各面開有大窗,可俯視全院。“小姐樓”牆體上張掛有名人字畫和歷代仕女圖,並蒐集近30處全國各地“小姐樓”的照片和圖片,以“風姿綽約的小姐樓”為題,專門設定“小姐樓輔助陳列室”,供慕名前來的省內外遊客區別、鑑賞。

  三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大邑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大邑縣隸屬四川省成都市。地跨東經102°59′-103°45′,北緯30°25′-30°49′。成都作為中國西南地區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訊樞紐,是中國內陸投資環境標杆城市、最具經濟活力的城市。大邑縣地處成都平原西部,位於成溫邛發展走廊的中間部位,是成都平原經濟圈由平原地區向山區過渡的紐帶,幅員面積1284平方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依次形成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地形區,素有“七山一水兩分田”之稱,轄17鎮3鄉,人口51.6萬, 享有亞洲十大自然生態旅遊休閒名縣、國家級生態示範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等稱號,是四川省環保模範縣、四川省鄉村旅遊示範縣、四川省生態旅遊十佳縣。

  大邑縣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地處成都平原“古南方絲綢之路”上的大邑縣,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墾殖,於公元671年的唐代建立縣制,距今有1300多年的歷史,素有“山川靈秀之鄉”和“仙佛同源”的美譽,被明代狀元楊升庵稱頌為“蜀之望縣”。

  大邑縣自然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擁有西嶺雪山、劉氏莊園博物館、新場古鎮、花水灣溫泉、建川博物館五個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是四川省擁有AAAA級景區最多的縣,境內中國道教發源地鶴鳴山和佛教南傳第一站霧中山在道、佛業界聲名遠播,“雪山—溫泉”“莊園—文博”、“道源—古佛”等旅遊品牌在國內外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行政區劃】

  大邑縣轄17個鎮、3個鄉:晉原鎮、王泗鎮、新場鎮、悅來鎮、安仁鎮、江鎮、花水灣鎮、西嶺鎮、斜源鎮、董場鎮、韓場鎮、三岔鎮、上安鎮、蘇家鎮、青霞鎮、沙渠鎮、蔡場鎮、霧山鄉、金星鄉、鶴鳴鄉。

  【歷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時代,今大邑縣境內已有人類活動。

  夏、周時有古蜀。今大邑縣區域當時古蜀國地。

  周慎靚王五年,即秦惠王元九年前316,秦滅古蜀國。今昔對比大邑縣區域當時為臨邛縣地。

  漢高祖五年前202,平定巴蜀.今大邑縣區域為江原縣、臨邛縣地。

  西漢末年,王莽立國為新9至23,臨邛縣改為監邛縣,江原縣改為邛原縣。後公孫述據蜀稱成家25至36。監邛、邛原縣名仍舊。

  東漢建武十二年36十一月,成家亡,邛原縣複名江原縣,監邛縣複名臨邛縣。

  歷蜀漢、魏、西晉寬大初至成漢玉衡二年312,大邑縣區域仍置。

  東晉永和三年347,成漢亡。漢原縣改為融縣,後又複名江原縣。臨邛縣仍置。

  中經宋、齊,至樑武陵王蕭紀據蜀前,兩縣建置不變。樑末,武陵王蕭紀據蜀552至553。臨邛縣改為依政縣,江原縣仍置。

  樑承聖二年553,西魏統治蜀地。依政縣分出部分地區置臨邛縣,江原縣仍置。

  北周孝閔帝元年557立國。江原縣改為多融縣,後縣,後又改為晉原縣。依政縣、臨邛縣仍置。

  隋代,今大邑縣區域為晉原、臨邛、依政縣地。

  唐武德元年618,晉原縣地分出部分置唐隆縣。武德三年620,臨邛、依政、唐隆3縣地分出部分置安仁縣,貞觀十七年643,安仁縣撤銷,咸亨元年670,安仁縣復置。今大邑縣區域唐初未建置時,屬臨邛、依政、唐隆、安仁縣地。

  公元671年唐咸亨二年割晉原縣西部置大邑縣。

  《舊唐書》、《新唐書》、《元和郡縣誌》、《太平寰宇記》載:“其邑廣大,遂以為名。”

  1284年元至元二十一年撤消安仁縣和火井縣建制撤消,其行政區域劃歸大邑縣。火井縣境域後劃歸邛州。

  大邑建縣後,唐、宋兩代建置無變化。

  1377年明洪武十年農曆五月,大邑建制撤消,境域併入邛縣。

  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農曆十一月復置。

  1960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新津縣併入大邑縣。原新津縣城關鎮改為大邑縣新津鎮。

  1962年3月25日,建制恢復,原新津縣所轄區域仍歸新津縣管轄,10月20日,國務院補辦批准手續。建縣後,大邑縣治歷來在今晉原鎮。

  隸屬關係:大邑縣始置時隸邛州。唐寶元年742,邛州改為臨邛郡。唐乾元元年758,臨邛改為邛州。

  五代十國時期,大邑縣屬前蜀國19年907至926,後唐9年925至933,後蜀國32年934至695,隸邛州。

  北宋乾德三年965起,大邑屬宋,邛州改為邛州臨邛郡,大邑隸邛州臨邛郡。

  南宋寶佑六年1258,蒙古軍攻入四川,大邑隸邛州臨邛郡。至元十四年1277後不久,邛州臨邛郡改為邛州。大邑隸屬邛州。十六年1279。大邑屬元。

  元至正二十年1360,明玉珍在蜀建立農民政權,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稱帝,國號夏,大邑屬邛州。

  明洪武四年1371春,朱元璋派軍入川。六月,夏亡,大邑屬明,隸邛州。明洪武九年1376,邛州降為邛縣,大邑隸嘉定州。

  明洪十年1377五月,大邑入邛縣。明洪十三年1380十一月復置,隸嘉定州。明成化十九年1483,邛縣復升邛州,大邑還隸邛州。

  明崇禎十七年八月初八日,張獻忠克成都,建立大西農民政權,定都成都,稱西京。並於十月初五破邛州,入大邑。在張獻忠據蜀期間1644至1646,大邑為大西轄縣之一,其隸屬關係與明末時同。

  清順治三年1646,大邑屬清,隸邛州。清乾隆版《大邑縣誌》載清順治六年1649,張獻忠部屬盧名仍“踞重慶、敘州、馬湖及邛州一帶”。清順治九年1652,已和南明聯合的張獻忠部屬劉文秀出兵回川,大敗已降清的吳三桂,克川南各州縣。劉文用克成都。清順治九年前後,大邑屬南明,隸邛州。清光緒版《大邑縣鄉土志》載,清康熙十三年1674吳三桂反後,其總部屬王藩攻佔邛州大邑。吳在1674年稱帝,國號為周。大邑屬周,隸邛州。清康熙十九1680,王屏藩被討平,大邑屬清,隸邛州。

  民國元年,大邑隸邛州。2年,邛州改為邛崍縣,大邑隸上川南道。3年五月,上川南道改為建昌道。17年,道制撤銷,時四川正值軍閥混戰,延至次年才正式撤銷。大邑於是直隸四川省。24年6月,大邑隸四川省第四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20日大邑縣解放後,隸眉山行政區。

  1950年3月起改隸溫江行政區。又稱溫江專區,1968年10月改為溫江地區。

  1960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新津縣併入大邑縣;1962年3月25日,新津縣建制恢復。

  1983年5月,溫江地區建制撤銷,大邑縣至今劃歸成都市管轄。

  1997年,面積1548平方千米,人口48.6萬,轄13鎮7鄉。縣政府駐晉原鎮。

  1999年,大邑縣轄15個鎮、12個鄉:晉原鎮、安仁鎮、悅來鎮、新場鎮、唐場鎮、西嶺鎮、斜源鎮、董場鎮、韓場鎮、王泗鎮、三岔鎮、江鎮、上安鎮、天宮廟鎮、蘇家鎮;高山鄉、青霞鄉、金星鄉、霧山鄉、沙渠鄉、鶴鳴鄉、三壩鄉、墩義鄉、蔡場鄉、元興鄉、龍鳳鄉、丹鳳鄉。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總人口490373人。

  2004年9月8日,撤銷唐場、元興2個鎮及丹鳳、三壩、高山、龍鳳、敦義5個鄉;天宮廟鎮更名為花水灣鎮。將原唐場、元興2個鎮所屬行政區域併入安仁鎮;安仁鎮政府駐安仁村。將原丹鳳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悅來鎮;悅來鎮政府駐觀口社群。將原三壩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出阝江鎮;出阝江鎮政府駐出阝源村。將原高山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三岔鎮;三岔鎮政府駐梅花村。將原龍鳳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董場鎮;董場鎮政府駐董家村。將原敦義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王泗鎮;王泗鎮政府駐政府街。

  2004年,大邑縣轄17個鎮晉原、王泗、出阝江、西嶺、斜源、董場、韓場、三岔、上安、蘇家、新場、安仁、悅來、青霞、沙渠、蔡場、花水灣、3個鄉霧山、金星、鶴鳴,20個社群委員會、345個村委會;面積1545平方千米,人口密度322人/平方千米。

四川九寨溝導遊詞
四川劍門關導遊詞
相關知識
四川劉氏莊園導遊詞
最新的四川劉氏莊園導遊詞範文
哈爾濱伏爾加莊園導遊詞
四川樂山大佛導遊詞範文精選
四川省峨眉山導遊詞範文
四川劍門蜀道導遊詞
四川西嶺雪山導遊詞
四川蜀南竹海導遊詞
最新的四川西嶺雪山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