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景點導遊詞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7日

  蘇州是中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曆史,是吳文化的發祥地,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江蘇蘇州鄧尉探梅導遊詞範文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蘇州,向來有“人間天堂”的美譽,無論信步漫遊在城內的小巷裡弄之中,或是盪舟于波光粼粼的京航大運河裡,還是在清秀精巧的的園林中徜徉,都能感受到這座江南名城的細緻粉嫩和美麗韻致。如果你在殘冬或初春來到這裡,也不必擔心百花凋殘而興味索然,建議你到香雪海去一下,那裡是探梅的最佳所在。

  梅樹屬於落葉喬木,深秋後便枝椏嶙峋,瘦影可憐。 它生性耐寒,天孕花蕾於隆冬寒風之中,率萬木之先開花於冬末,“一樹獨先天下春”,所以被人們稱為春的信使。每年春節過後,全國很多地方都有探梅的習俗,江浙蘇滬一帶尤為盛行,幾乎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探梅勝地,如杭州的靈峰和超山,南京的梅花山,無錫的梅園。其中最著名、歷史最悠久的,便是這蘇州的香雪海了。古時植梅最多,佔地最廣,以梅命名的景點最多當屬蘇州。如洞庭西山的梅益、洞山、七墩山;獅子林的暗香疏影樓、向梅閣、雙香仙館;滄浪亭的聞妙香室;拙政園的雪香雲蔚亭;網獅園的竹外一枝軒;虎丘的冷香閣等,影響最為深遠、最能吸引遊人的,還是這個香雪海!

  距蘇州西南三十公里的吳縣的光福鎮,有一座風景秀麗的鄧尉山,山因紀念東漢太尉鄧禹而得名。山上植數萬株梅花,品種繁多,以千葉重瓣的白梅為主,紅梅、綠梅、紫梅、墨梅等應有盡有,五顏六色,各展風采。當它凌寒開放時,漫山遍野都是梅花,繁花似雪,暗香浮動;微風吹過,馨香瀰漫數裡。據《光福志》記載:“鄧尉山裡植梅為業者,十中有七。”探梅的古詩中,也有“望衡千餘家,種梅如種穀”之句,可見山裡梅樹之多。

  關於鄧尉山的梅花還有個故事。傳說明代時,山下住著一位老人,以種梅為生。因此處風光極佳,唐寅為畫一幅《煙雨春色圖》,想尋找一些素材,專程從蘇州城到來。老人非常好客,聽說他就是聞名四方的大畫家唐伯虎,就把他請到家裡來住,熱情招待。雖然沒有什麼大魚大肉,每頓一壺自己家釀的陳年米酒,四個山野小菜,也讓唐伯虎吃得舒舒服服。每天飯後,老人還陪著他山前山後地轉悠,和他聊聊當地的風情,種梅的甘苦。唐伯虎從心眼裡感激他,臨別的時候,特地畫了一幅梅花相贈。老人見這幅畫上的梅枝疏密有致,佈局合理,比山上自然生長的梅樹好看多了。就按照畫上的樣子對梅樹進行修剪。當年冬天,梅花開得特別好。很快,附近一個財主聽到了訊息,得知老人藏有唐伯虎的畫,非常眼紅。起初上門去騙,說是借去看看,老人哪裡相信他的鬼話?接著又派家丁去搶,結果引起了公憤,老人的鄰居們見義勇為,手執扁擔钁頭,將一群惡奴打得抱頭鼠竄。老人唯恐財主賊心不死,勾結官府繼續糾纏,收拾幾件衣服,帶上唐伯虎的那幅畫,遠走他鄉謀生去了。但是,修剪梅花的技術卻從此流傳開來。山上山下種梅的人越來越多,越種越好。

  又有不同的故事說,是明代蘇州城內一個名聲不好的當官的重金買得唐伯虎名畫《賞梅圖》,如獲至寶,小心翼翼地把它鎖在樟木箱子裡珍藏起來。在他60大壽時,興致勃勃地取出讓祝壽的親友觀看,發現卻變成了一幅花枯葉敗的殘梅圖!當官的覺得十分掃興,一怒之下,將畫扔到牆外。第二天一早,鄧尉山的花農梅公從牆外路過撿得此畫。開啟一看,畫上梅花盛開,花瓣上還掛著夜間滴落的雨滴!梅公高高興興地把畫帶回家中,仿照圖上的樣子修剪梅枝。於是,鄧尉山梅花株株枝茂花盛。那位當官的聽說以後,上山尋到梅公,惱羞成怒地將畫撕得粉碎。然而,滿山的梅花卻從此越開越好了。

  不管怎麼說,鄧尉梅花很快遐邇聞名。每當殘冬初春梅花盛開之時,各地遊人接踵而來。清代龔自珍寫出的《病梅館記》,起句就說:“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孫原湘也有詩云:

  “入山無處不花枝,遠近高低路不知。貪受下風香氣息,離花三尺立多時。”

  鄧尉梅花大出風頭是在清代康熙年間。當時的江蘇巡撫宋犖牧仁來到鄧尉遊覽,聞暗香浮動,見花枝紛披,一片銀白,如大雪鋪地,無邊無垠,不禁雅興勃發,欣然命筆,在司徒廟西邊吾家山梅花亭前的崖壁上題書了“香雪海”三個大字。其字鐵畫銀鉤,如老梅的枝條,蒼勁古樸。16春,康熙帝南巡觀梅,賦詩曰:“鄧尉知名久,看梅及早春,繽紛開萬樹,相對愜佳辰。”後來,乾隆皇帝也曾六下鄧尉探梅,六賦《鄧尉香雪海歌》長詩,從而使“香雪海”在江南梅苑中獨領風騷。

  其實,光福探梅的風俗由來已久。唐朝的陸龜蒙、宋朝的范成大、元朝的倪雲林,都曾徜徉在這裡的山水花木之間,留下了許多吟詠佳作。宋代詩人范成大在《梅譜》中說:“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瘦與老枝怪石者為貴。”如今,人們賞梅的標準,以“貴稀不貴密,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這可以說是宋代光福梅花的寫照。

  從明朝開始,隨著蘇州經濟文化的繁榮,光福梅花漸成規模。而光福探梅,也成為東南名士的風雅之舉。從明初的高啟,到王寵、王鏊、袁巨集道、申時行、王世貞、歸莊,再到明末的吳梅村、錢謙益等,一時活躍於文壇、畫壇的風雲人物,很少沒有到光福探梅的。文徵明曾這樣描寫探梅見聞:“玉梅萬枝,與松竹雜植。冬夏之交,花香樹色,蔚然秀茂,而斷崖殘雪,上下輝映,波光渺瀰,一目萬頃,洞庭諸山,宛在几席,真人間絕境也。”梅花以山水而增色,山水因梅花而生輝。

  在古典名著《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紅院劫遇母蝗蟲》,也寫到了光福的梅花。光福探梅極一時之盛,“香雪海”名動天下。從此,探梅由名士雅好演變為地方風俗。《清嘉錄》記載了當年的盛況: “暖風入林,玄墓梅花吐蕊,迤邐至香雪海,紅英綠萼,相間萬重。郡人艤舟虎山橋畔,袱被遨遊,夜以繼日。”

  在我國古代,曾經有寄梅送春的典故,據《荊州記》載:“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此後,寄梅送春就成為表達友誼的高雅之舉了。

  梅花的神清骨爽,嫻靜優雅、清貞人格,與遺世獨立的隱士姿態頗為相似,深合崇雅絀俗的宋代文人的心理,所以他們酷愛梅賞梅,留下詠梅詩4700多首。其中,王安石賞其耐寒:“牆頭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陸游美其節操:“獨自開無主,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蘇軾《和秦太虛梅花》極力讚賞它“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頗得梅的幽獨閒靜之趣和欹曲之美,成為網師園“竹外一枝軒”的立意。林逋又賞其醉人心目的風韻美和獨特的神姿,他的《山園小梅》詩云:“群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成為詠梅的絕唱。

  文人又把植梅看作陶情勵操之舉,或歸田守志之行。宋劉翰有《種梅》詩云 :“惆悵後庭風味薄,自鋤明月種梅花”;元薩都剌詩曰:“今日歸來如昨夢,自鋤明月種梅花。”

  “梅痴”吳昌碩在思念香雪海梅花時寫道:“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憶我我憶梅。何時拿舟冒雪去,便向花前傾一杯。”最美的梅花,當生長在靈山秀水間,有歲月的陶冶和梳妝,有高士的傾慕和吟賞,而這些正是香雪海梅花所獨具的風韻。

  香雪海賞梅之餘,你不妨順便到司徒廟裡走走,那裡另有一道風景。雖說不能遍地梅花媲美,也可使人平添不少雅趣。

  前面已經說過,東漢的開國元勳、光武中興二十八將之首高密侯鄧禹,晚年時曾在光福鄉隱居。因為他曾任司徒、太尉之職,所以,後人就把他住過的地方稱為“司徒廟”,把附近的山稱為鄧尉山了。

  據《後漢書.鄧禹傳》記載,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人。生於西漢元始二年2。十三歲就通文善武,後隨劉秀創業,二十四歲官至大司徒,南征北戰,屢建奇功。曾經勸劉秀“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基業,救萬民之命。”雖然高官顯爵,卻“深執忠孝,重名節,嚴治家。根據民間傳說,他晚年到這裡隱居時,先在西淹河畔的大堂正中供奉了一尊佛像。佛祖見他每日拜佛心誠,便親自在他的頭頂燙了七個香洞,保佑他能活千歲。太上老君知道後十分惱火,咒得他頭疼欲裂。他只得把佛像移至東壁,在正中又立一座太上老君像。城隍老爺聽說後又不高興了,抓住將他吊打一頓。而後告訴他說,縣官不如現管,要他別敬大神,只敬小神。他不得不把太上老君移至西壁,再在正中立了一尊城隍老爺的像。事後他尋思著,各路神仙如果都搶坐正中,天天要對他們三拜九叩,豈不磕得頭破血流?當年打天下的威風哪裡去了?鄧禹一怒之下,掄起棍子一陣亂打,將神像統統掃地出門,又請人把自己的像塑好放在正中,從此倒平安無事了。

  在司徒廟的庭院中有古柏四株,傳說是鄧禹親手種下的,至今已經1900多年了。老而不朽,被譽為“活化石”。“吳中一絕”。因之此廟又名“古柏庵”、“柏因社”。不知哪朝哪代,四棵柏樹橫遭天雷襲擊,因挫傷不同而形態各異,常使遊人歎為觀止。孫原湘又有《司徒廟古柏》詩云:

  “司徒廟中柏四株,但有骨幹無面板。

  一株參天鶴立孤,倔強不用旁枝扶。

  一株臥地龍垂胡,翠葉卻在蒼苔鋪。

  一空其腹如剖瓠,生氣欲盡神不枯。

  其一橫裂紋縈行,瘦蛟勢欲騰天衢。”

  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因為仰慕鄧禹是一代名臣,又想看看香雪海的梅花,即由寵臣和申有‘王’字旁,下同陪同,微服到廟中瞻仰遊玩。他進院先見一柏,碧鬱蒼翠,清秀挺拔,一時心血來潮,想給它取個名兒。但苦思良久,找不出合適又好聽的詞兒。恰巧有一位老年花農在旁邊清理雜草,看著他緊皺眉頭、搜尋枯腸的難為情樣兒,不由張口吟道:

  “孟姜女上墳祭夫靈,佘太君一舉掃遼兵,姜太公窺見水底魚,張翼德哼曲不用琴。”

  乾隆聽罷恍然大悟,笑著說道:“首句清明之‘清’也,次句清掃之‘清’也,三句清水之‘清’也,這第四句嗎……”花農接著說:“乃清唱之‘清’也。”乾隆撫掌大笑,就以“清”字為此柏命名。隨之,他手指另外一棵主幹折裂、其腹空空的柏樹,向花農問道:“這棵柏樹應該叫做什麼呢?”花農清清嗓門兒,吟道:

  “孟姜女揮淚倒長城,佘太君百歲猶年輕,姜太公直鉤釣大魚,張翼德一喝退曹兵。”

  乾隆大聲叫好,讚道:“奇、奇、奇!四件事無一不奇。此柏就稱為“奇”樹吧。”再看第三棵柏樹,紋理紆繞,蒼勁樸拙。花農不待乾隆發問,即開口吟道:

  “孟姜女千里把夫尋,佘太君掛帥又出征,姜太公八十遇文王,張翼德擊鼓助關公。”

  和申一邊說道:“古道尋夫,古稀掛帥,行將作古又遇明主,這都說得過去。第四句卻與‘古’搭不上邊了。”乾隆笑道:“桃園弟兄徐州失散,後有古城聚義,怎麼不古?老人家,這第四棵柏樹呢?”第四棵柏樹臥地三曲,狀若伏虎,花農朗聲吟道:

  “孟姜女大破天門陣,佘太君西天取真經,姜太公月下追韓信,張翼德三打白骨精!”

  和申聽罷斥道:“一派胡言,哪有這等怪事?”乾隆哈哈大笑:“你算說對了,他就等你這個‘怪’字哩!”自此以後,司徒廟裡的四棵柏樹,就叫“清、奇、古、怪”了。

  江蘇蘇州古運河夜遊導遊詞

  在旅遊車即將進入江蘇蘇州市區的時候,一條河流映入眼簾,河不是很寬,上面橫跨著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橋樑,河裡面散佈著一艘艘大小不一的航船。正在納悶,導遊向我們介紹,這就是江蘇蘇州古運河,並建議我們不妨晚上趁著夜色乘船遊覽,看夜景,聽評彈,那可是神仙般的享受。

  吃過晚飯,同行的人對看不看古運河發生了分歧,一部分人,主要是女同志,選擇逛觀前街。觀前街是江蘇蘇州重要商業區,也是江蘇蘇州一景,不去看觀前街是一種遺憾,但不遊古運河更是一種遺憾,兩相比較,我還是選擇了遊古運河,好在有十多名男同志贊同我的意見。

  那真是一個夢幻世界啊。當我們登上最大的一艘可容納200多遊客的遊船,立即被優美的運河風景迷住了。絢麗的燈光倒映在水波里,潑灑出淡淡的銀輝,夜幕下的江蘇蘇州古運河被一種朦朧的氣息籠罩,充滿了詩情畫意。千年古城江蘇蘇州的柔美和精緻一覽無餘地呈現在眼前,怪不得古人感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呢!

  乘畫舫,聽歌聲,是我多年來的一份期盼。早在學生時期,就拜讀過朱自清的散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朱自清先生用委婉的語氣寫著秦淮河的風景和韻致:“秦淮河的水是碧陰陰的;看起來厚而不膩,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麼?那瀾漾漾的柔波是這樣的恬靜,委婉,使我們一面有水闊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著紙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燈火明時,陰陰的變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夢一般;那偶然閃爍著的光芒,就是夢的眼睛了。”“看著那些自在的灣泊著的船,船裡走馬燈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遠了,又像在霧裡看花……”這不也是古運河的寫照嗎!今天,夢幻終於成為現實,我怎能不興奮呢!

  趁著船尚未開,船上的遊客都拿著相機,或拍攝岸邊的風光,或互相拍照留念,年老的人靜靜地坐在椅子上,年輕的情侶們則依偎在一起,滿臉幸福。

  隨著解說員如一池花瓣徐徐在水波盪漾般美妙的解說,船體慢慢向前移動。

  “美不勝收”一詞用在這裡真是恰到好處。作為大運河的組成部分,古運河猶如天然玉帶一般環繞著美麗的江蘇蘇州古城。你看吧,江蘇蘇州古城牆遺址、盤門、古胥門、覓渡橋等美麗景點依次穿過。兩岸一邊是高樓大廈,一邊是典型仿古建築,古今景緻,相映和諧,站在船頭左右觀望,恍如在不同時代的江蘇蘇州城中穿越。沿途經過金門、閭門等10座江蘇蘇州古城門和20座風格不一的橋樑,好像置身燈影中的水上天堂,被那古樸的粉牆、小橋、駁岸垂柳所傾倒。這些橋高矮不同,寬窄不一,有的橋洞裡還鐫刻著歷史壁畫。

  害怕耽誤欣賞評彈,我連忙跑下底層。正好,一男一女兩位演員正走向演出臺。我趕緊找個座位坐下。船艙裡已經坐滿了人,有一位男遊客大概有點評彈的功底,不時哼唱出一段,惹得遊客們開心大笑。男演員身著淺灰色的長褂,女演員穿一身綠色的絲綢旗袍。他們懷抱樂器,邊彈邊唱。兩位演員很賣力,一連唱了六七段,有《紅樓夢》、《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雖然大多歌詞聽不清,但那雅緻的唱腔和古典的旋律已經足以醉倒我們。為了與遊客互動,女演員還用普通話彈唱了一曲《茉莉花》,我嘴裡輕輕地哼唱著,神思已經飄遠。

  一個半小時後,帶著深深的滿足和輕輕的濤聲,我們依依不捨地上岸了。

  江蘇江蘇蘇州概況導遊詞

  大家好,歡迎來到故宮參觀,我姓陳,您們叫我陳導就行了。 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故宮的概況,之後介紹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和。 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我國重要的歷史保護文物,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紫禁城的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北極星在中天,故宮正好對著北極星,天人對應;第二種是:因為故宮是紫色的,又是禁城,所以故宮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開始營造這座宮殿,到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

  在之後五百多年裡,共有24位皇帝在這裡生活居住。 紫禁城周圍有高10m的城牆和寬52m的護城河。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佔地面積達72萬?。故宮建築佈局沿中軸線向兩側展開,宮殿建築總面積達163,000?。 太和殿是皇上召集大臣上朝和商議國家大事的地方。自1420年建成後屢遭焚燬,又多次重建,今天看到的是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的。太和殿建築面積2377?,相當於50個教室,高35.05m,相當於10層樓那麼高,為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

  太和殿裝飾十分豪華,殿內金磚鋪地,設有寶座。說是金磚,可是金磚不是用金子做的,金磚是專供宮殿使用的一種高質量的鋪地方磚,產自江蘇蘇州、松江等地,選料精良,製作工藝複雜。因其質地堅細,敲起來發出金屬般聲音,故名金磚。 太和殿前有寬闊的平臺,稱為丹陛,俗稱月臺。月臺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 大家往太和殿兩側看,是不是有很多個大水缸?它是幹什麼的呢,對了,是滅火的。大水缸的下面有一個凹槽,是因為冬天水會結冰,往凹槽裡放火把就能不讓水結冰。

  太和殿是故宮裡最總要重要的宮殿,許多歷史決策都是從這裡出去的。 太和殿後是中和殿,是皇上上朝前休息的地方。 保和殿位於中和殿後,是殿試的地方。考試的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稱為磅眼,第三名是探花。不知皇帝端坐在上上面,考生是不是會緊張的發抖。皇帝把殿試安排在宮殿內,可見皇帝是多莫重視殿試。 故宮後半部分是皇帝和妃子們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乾清宮是後宮最大的宮殿,是皇上的寢宮。

  宮內寶座上方懸“正大光明”匾,據傳皇帝把自己立的太子名字放在“正大光明”匾後,用這種方法確定皇位繼承人,減少為爭奪皇位自相慘殺。 坤寧宮是皇后的寢宮,它是唯一一座在中軸線上的妃子的寢宮,也是距離乾清宮最近的,體現了皇后在後宮中至高無上的地位,“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一個成功的女人”這句話在這裡得到了印證。在坤寧宮前有個小的宮殿——交泰殿,它是皇后在千秋節日收賀禮的地方。 我們參觀的只是中軸線上的重要宮殿,中軸線的後面是御花園,兩旁還有一些宮殿,前半部分是以太和殿為中心,後半部分是一些妃子和宮女的寢宮。 現在解說完畢,請大家自由參觀。


內蒙古察右後旗概況導遊詞範文
武夷山導遊詞作文範文
相關知識
江蘇蘇州景點導遊詞範文
溫州景點導遊詞範文3篇
江蘇概況景點導遊詞全文
廣州景點導遊詞英文版
江西景點導遊詞範文
關於山東景點導遊詞範文精選五篇
山東旅遊景點導遊詞範文五篇
內蒙古景點導遊詞範文
內蒙古旅遊景點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雲南景點導遊詞範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