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科學發明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張衡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科學家。那麼關於他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張衡製造地動儀的故事

  東漢有那麼一個人,懷著滿腔熱血,為了追尋先輩的榮耀,16歲就離家出走,讀書學習,認識了人生最重要的導師,才發現,社會比自己想象的更加黑暗,於是放棄了開疆擴土,開始研究天文地理、易經、算術,最後成功製造了地動儀,震驚世界,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天文學家張衡。

  張衡是哪裡人

  公元78年,河南南陽,東漢時期最有名的科學家張衡出生了。名人出生,我們講究人傑地靈,就是要看看當地是不是風水很好啊,咋這麼厲害的大人物就出生在這裡了呢。南陽位於河南的西南部,靠近湖北和陝西,河南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古代歷史書上說的中原,確切的來講,就是指河南。

  南陽的地理雜誌上,介紹南陽有五聖,就是五個特別厲害的大人物,哪五個:姜子牙、諸葛亮、范蠡、張衡、張仲景,這下齊活了,搞政治的、經商的、學醫的,現在又多了一個搞研究的。

  我們在講漢安帝的時候有個觀點,就是說,小孩能長成什麼樣,大人的作用非常重要,對於小張衡來說,影響最大的是他的爺爺。張衡的爺爺叫張堪讀 kan,張家是大家族,可惜在張堪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因為生病,都去世了,只有下了小張堪。

  遭受打擊的張堪,把父母留下來的家產都給了侄子,自己遠走他鄉,遊學去了。要學習,當然去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張堪出生的那個年代,和劉秀差不多,正是西漢末年,王莽篡位的那個時期。

  西漢的文化中心,就是它的首都長安,張堪在讀書的時候,江湖人稱聖童,就是比神童還要厲害一個層次,漢光武帝劉秀在25歲之前,也在長安深造了5年,這裡不能確定劉秀和張堪是不是同學,但對於張堪這麼拉風的名人,劉秀肯定是聽說過的,所以在得到江山,成為皇帝之後,劉秀就找到張堪,封他為四川的太守。

  張堪是一個文武全才,下馬治國,將一個四川郡治理成了天府之國,有錢;而且張堪還是一個軍事家,當時匈奴人經常南下,來四川搶劫,張堪上任之後,積極練兵,用幾千士兵就滅了來搶劫的一萬多匈奴騎兵,此後匈奴路過四川,都是繞著走,惹不起,還躲不起麼。

  不僅如此,張堪還是一位清官,因為治理有方,四川的人民生活過的很滋潤,但是作為父母官的張堪,退休的時候,只用輛牛車,拉了點破傢俱,就回家了。對於這樣的人,老百姓肯定會記得,所以張堪退休後在家,還是擁有很高的聲望。

  張衡發明了什麼東西

  大人是小孩最好的人生導師,張衡從小的偶像,就是他的爺爺。張衡在16歲的時候,也出家遠遊,學習文化去了。他的第一站叫三輔,位於陝西西安一帶,是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西安就是長安是西漢的首都,雖然到了東漢,首都從西安搬到了洛陽,但是西安的底蘊還在,一大批有文化的學者喜歡在這裡,吟詩作對、研究文化。

  此後,張衡來到了東都洛陽,進入最高學府太學,開始讀研究生了,當時他的導師叫崔瑗,這個崔瑗是位大書法家,尤其擅長寫草書,而且還是位天文愛好者、對易經也很有研究。

  張衡完全繼承了崔瑗對於天文學家和易學的愛好,導師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崔瑗不僅是大學教授,而且還是位資深的軍事參謀,先後跟過鄧太后的堂弟鄧遵、閻太后的哥哥閻顯,鄧遵和閻顯都是軍中大將,而且都有一位垂簾聽政的太后做靠山。

  可惜當時的東漢已經進入了黑暗時期,一群太監和太后在那呼風喚雨,皇帝再也沒有天子的權威,漢順帝劉保上臺後,將閻氏家族殺的殺,剩下的都趕回了老家,心灰意冷的崔瑗也辭職回去做學問了,後來再也沒有從政。

  正是在崔瑗的影響下,張衡只研究天文學和數術,當時國家多次徵召張衡出來做官,一直沒同意,直到南陽太守鮑德,作為老家的父母官,張衡必須得給點面子,於是給鮑德做了八年的主簿,相當於現在的領導祕書。

  後來鮑德進京向漢安帝劉祜推薦了張衡,皇帝都親自邀請了,面子還是要給的,於是張衡進入洛陽,第一年作為郎中,第二年升為太史令,太史令就是專門給皇帝記錄歷史的,張衡在這個位置上一做就是14年。

  寫歷史的官,不好好幹本職工作,卻喜歡發明創造,張衡在當太史令期間,發明了很多東西,最有名的是渾天儀和地動儀,渾天儀模擬的是地球的天體運動,每個朝代對於未知的世界,總是喜歡研究和探索。

  當時主流社會,對滿天繁星的宇宙充滿了好奇,對於地球的位置和宇宙的形狀主要有三種觀點,而渾天儀的產生就是為了演示三種觀點中的渾天說。渾天說認為,地球就像一個雞蛋,天空就是蛋殼,而大地就是蛋黃,那些小星星就是在蛋殼上的斑斑點點,PS:其實第一個發明渾天儀的是西漢的天文學家耿壽昌,張衡只是改進和完善了渾天儀。

  當然,張衡發明的東西里面,最有名、也是被頻繁提到的是他的地動儀,《後漢書·張衡傳》裡記載的地動儀是這樣的:地動儀的外形類似一個酒樽,用精鋼製作而成,地動儀的核心是裡面有一根柱子,八個方向各有一個機關,對應的每個方向各有一條含著銅珠的龍,地震時,柱子移動,開啟八個方向的開關,控制銅珠掉落下面對應的蟾蜍嘴裡,檢視蟾蜍就可以發現,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

  就像導師崔瑗一樣,除了搞研究之外,張衡還是個文學家,是西漢加東漢,最著名的漢賦四大家之一。為什麼這麼牛逼的科學家還是個搞文學的呢?其實很簡單,那個時候的科學,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是難以理解的。

  不理解,咋辦呢,寫文章呀,不僅要對所有科學用淺顯易懂的文字描繪出來,還需要寫幾首詩,表明自己的心跡:功名利祿,不感興趣,我只愛科學研究,走自己的路,讓他們笑去吧。

  張衡是一個對事非常認真的人,對於文章啊、詩詞什麼的,要寫,就希望追求完美,一來二去,寫的多了,竟然成為四大名家之一。

  張衡是怎麼死的

  永和四年,也就是公元139年,62歲的張衡死了,想想東漢的皇帝,動不動40歲不到就死了,作為62歲的張衡,已經算是高壽了。

  張衡作為古代中國最出名的天文學家,我們要表達對他的尊敬啊,於是1970年,將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1977又將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同時,2003年,國際小行星中心還將另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南陽星。

  拓展:張衡的個人簡介

  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人,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也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

  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係。

  張衡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準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裡鼓車、飛行數裡的木鳥等等。

  張衡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和《靈憲圖》等。

  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星”

  20世紀中國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對張衡的評價是:“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

  祖父張堪是地方官吏,任蜀郡太守和漁陽太守。張衡幼年時候,家境已經衰落,有時還要靠親友的接濟。正是這種貧困的生活使他能夠接觸到社會下層的勞動群眾和一些生產、生活實際,從而給他後來的科學創造事業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

  後世稱張衡為“科聖”。

  張衡出身於名門望族。其祖父張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稱為聖童,曾把家傳餘財數百萬讓給他的侄子。光武帝登基後張堪受薦拜官。曾被任為蜀郡太守隨大司馬吳漢討伐割據蜀郡的公孫述,立有大功。其後又領兵抗擊匈奴有功,拜為漁陽今北京附近太守。曾以數千騎兵擊破匈奴來犯的一萬騎兵。

  此後在他的任期內匈奴再也沒有敢來侵擾。他又教人民耕種,開稻田八千頃,人民由此致富。所以,有民謠歌頌他說:“張君為政,樂不可支。”張堪為官清廉。伐蜀時他是首先攻入成都的,但他對公孫述留下的堆積如山的珍寶毫無所取。蜀郡號稱天府,但張堪在奉調離蜀郡太守任時乘的是一輛破車,攜帶的只有一卷布被囊。

  張衡像他的祖父一樣,自小刻苦向學,很有文采。16歲以後曾離開家鄉到外地遊學。他先到了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三輔今陝西西安一帶。這一地區壯麗的山河和巨集偉的秦漢古都遺址給他提供了豐富的文學創作素材。以後又到了東漢首都洛陽。在那兒,他進過當時的最高學府——太學,結識了一位青年學者崔瑗,與他結為摯友。

  崔瑗是當時的經學家、天文學家賈逵的學生,也精通天文、曆法、數學等學問。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張衡應南陽太守鮑德之請,作了他的主簿,掌管文書工作。8年後鮑德調任京師,張衡即辭官居家。在南陽期間他致力於探討天文、陰陽、歷算等學問,並反覆研究西漢揚雄著的《太玄經》。他在這些方面的名聲引起了漢安帝的注意。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張衡被徵召進京,拜為郎中。

  元初元年公元114年遷尚書郎。次年,遷太史令。以後曾調任他職,但5年後復為太史令。總計前後任此職達14年之久,張衡許多重大的科學研究工作都是在這一階段裡完成的。順帝陽嘉二年公元133年升為侍中。但不久受到宦官排擠中傷,於永和元年公元136年調到京外,任河間王劉政的相。

  劉政是個驕橫奢侈、不守中央法典的人,地方許多豪強與他共為不法。張衡到任後嚴整法紀,打擊豪強,使得上下肅然。3年後,他向順帝上表請求退休,但朝廷卻徵拜他為尚書。此事頗有蹊蹺,因尚書的官職遠低於侍中或相,他是否應徵,史載不彰。就在這一年永和四年,即公元139年他即告逝世。

  據傳說,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張衡曾到過當時的隨縣,隨州舊有張衡的讀書檯。張衡是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人,與隨縣同郡且相距不遠,到過隨州不無可能。

  他曾針對讖緯風行於世的現實,勇敢地給東漢皇帝上疏,認為“國讖chèn虛妄,非聖人之法。”並說:“……此皆欺世罔俗……宜收藏國讖。一禁絕之。”

貝爾發明了電話的故事
英國工程師瓦特發明了蒸汽機對嗎
相關知識
張衡科學發明的故事
關於科學發明小故事
張衡發明的故事
有關科學家發明的故事
有關科學家發明的故事
科學發明的小故事
科學發明的小故事
科學發明的名人名言
名人發現發明的故事
偉大發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