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兒育兒知識大全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7日

家長如何在家中對孩子進行教育,這就需要您多和幼兒園家長們溝通,瞭解您的孩子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強培養,針對孩子的實際進行有目的的教育。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幼兒育兒知識大全,期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大班幼兒育兒知識:孩子需要更多的"心情教育"

近日,復旦大學投毒事件再一次引發了人們對於中國式嫉妒的反思。孩子需要更多的“心情教育”

4月16日下午3點多,復旦大學的官方微博頭像由原來的紅色黯淡成黑白,這所著名的高等學府,在第一時間以這樣的方式痛悼她優秀學子的離去――當天下午3點23分,復旦大學投毒案受害人黃洋終因多臟器衰竭,離開人世。

“家長失去愛子,學校失去寶貴學生”,復旦大學官方微博這樣寫到。年輕而優秀的醫學碩士黃洋,他原本可以繼續深造,去感受醫學的魅力、責任還有艱辛;他原本可以繼續他的夢想,用他的努力去報答年邁的父母;他原本還可以繼續他的西部支教路,用他的愛去溫暖那些幼小心靈。然而,年輕的生命卻因為另一顆年輕黑暗的心,終止於他最燦爛之時。

據復旦校方通報,警方已基本認定同寢室同學林某有犯罪嫌疑,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過程中。且不論投毒者殺人動機如何,是“故意”還是“誤傷”抑或其他,是對被害人的優秀羨慕嫉妒恨也好,或是心理扭曲導致的極端行為也罷,單是其對寢室內飲水機投毒這一行為,就令人唏噓不已,究竟是什麼樣的怨懟,使得投毒者的內心燃燒起如此仇恨的火焰,猛烈到必須以毀滅他人的生命來平復?

有人把這種嫉妒稱為“中國式嫉妒”,嫉妒心理不只是中國人才有,但中國式嫉妒則是,看不了周圍的人比自己好,比如同學之間,同齡或相同背景同事之間等。就地畫個小圈子,圈外的人怎麼好都可以,但圈裡的不行,這種畫地為牢產生的嫉妒就是典型的中國式嫉妒。它能夠扭曲人的心靈,吞噬人的人性,到了極致就能幹出這兩起傷害案的罪惡。

而又是誰製造了中國式的嫉妒?是你,是我,是我們中國式的互相攀比的教育理念。我們小的時候,是不是爸爸媽媽經常說,“你看鄰居家誰誰誰,哪哪比你好。”以此來鞭策我們?在幼兒園,老師是不是經常說,讓我們來比賽,看誰吃飯吃的快?我們上學了,老師是不是經常說,誰誰是我們班最好的?你都沒法和人家比?僅就在幼兒園這段,這樣的教育方法往往能立刻見效,也非常容易就能讓孩子做出我們期待的事。長此以往,孩子們關注的是我比誰如何如何,而不是自己的行為,這就是中國式嫉妒的萌芽。

因此,父母從小的教育何其重要!在復旦大學投毒案中,不光是黃洋很優秀,他的那位室友也同樣的優秀。我們的教育一直只停留在對智商和才能的培養上,卻忽視了對道德和人格的培育。殊不知,後者對於我們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幼兒需要“心情教育”

在國外,面對學校忽視道德教育,以致大量年輕人迷失人生方向的現實,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公立學校加入了推行人格教育的行列,許多學校設定了有導向性的、以“心情教育”為核心的人格、素質教育課程。專家說,“心情教育”就是訓練人的本質中最深層的動機,使人的知識、品德和意志都能朝著崇高的目標發展,使人的情感、慾望建立在美好心靈和健全人格的基礎上。愛的訓練與體察,是心情成長的營養素。在這方面,父母、老師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不可缺少。在不少國家,“心情教育”從幼兒時期就開始了。孩子在享受父母之愛的同時,學習以愛回報父母,從小培養孝敬父母、關愛家人的品格。孩子的心情素質在愛的薰陶下逐步發展成熟。當孩子成人後,以這種人格素質與其他人相處,就會建立起充滿和諧與友愛的社會。人格培養與道德訓練,共同構成了“心情教育”的完整內容。

“‘怎樣能讓我的寶寶更聰明?’幾乎每位中國媽媽都愛問我這樣的問題。”東京女子醫科大學母子綜合醫療中心主任仁志田博司說,10年前這位專家就隨“關心下一代工程”來過上海。在他看來,和10年前相比,中國媽媽似乎越來越過分關心孩子的智力發育,很少有媽媽關心孩子如何形成自己的品格,以及家長行為會對孩子人格產生什么影響,這個傾向令人擔憂。他認為,“智力過人”是父母強加於子女的願望。其實,培養嬰兒品格比開發智力更為重要,更讓孩子受益終生。即使是0-3歲的嬰兒,也已經能夠通過父母充滿愛心的行為和指導培養健康的品格。

大班幼兒育兒知識:少看電視有益孩子語言發展

小孩子學發聲,練說話都是與父母和經常接觸的周圍的人交流得來得。所以孩子通過看電視是沒法學好語言的,首先一個就是,他只是聽,沒有互動,不需要理解意思。電視也不會根據孩子的反應來重複說話或者什麼的。同時看電視佔用了孩子與別人交流的時間,所以不要讓孩子過多看電視,尤其是小孩子。

家中每開啟電視1小時,嬰幼兒從成人口中聽到的話,就會少500至1000個字。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比?29個2個月大至4歲的孩童穿特製的背心,背心的口袋裡裝了一個小型數碼錄音機。在長達兩年的研究中,錄音機會在12至16個小時內,不間斷地錄下孩童所說和聽到的話。

結果:當研究人員計算成人所說的字句和孩童的發聲,以及成人與孩童之間的聲音交流時,他們發現只要開著電視,不管大家是否專注看電視,大人和孩子所說的話都減少了。

此前曾有研究認為,有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認知能力差,也與家中長時間開啟電視有關。所以,日本兒科專家建議:不要讓2歲以下的嬰幼兒過多看電視。

孩子沉迷電視有哪些害處?

寶寶大多喜歡看電視廣告,這是因為廣告色彩鮮豔、畫面精美、變化快,視覺的衝擊力強,可以說是有聲有色,能滿足寶寶喜歡新鮮多變事物的特點,所以寶寶一般都愛看廣告。可以讓寶寶看一會電視,但時間不可過長,這麼大的寶寶看電視的時間最好控制在2-10分鐘左右。因為看電視過久會對寶寶造成一些不利影響:

1、不利於寶寶的視力發育,嬰兒眼睛還在發育中,視力還未發育完善,不斷閃爍的電視光點會對孩子的眼睛造成傷害。

2、經常看電視,電視畫面的快速轉換會影響寶寶的注意力,時間久了會使孩子難以集中精力專注於某一件事。

3、經常看電視會影響寶寶的語言能力。這時期的孩子正值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需要不斷看媽媽的口型、聽媽媽的聲音,然後不斷的模仿,才能發出咿呀學語聲,才能學會說話。也就是說孩子的語言是在日常生活和遊戲玩耍中慢慢培養起來的,而電視不能給予孩子模仿的物件,孩子看不清口型也聽不清聲音,所以經常看電視會影響寶寶關鍵時期語言的發育。並且也會影響到寶寶探索周圍環境的興趣,影響其他能力的發展。

4、長時間看電視勢必會影響到家長與寶寶一起遊戲的時間,減少了實施早期教育的時間,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總之孩子的語言能力是通過反覆的與人交流得來的,並且言語之中還帶有思想。若是脫離了這兩者之中的任何一個,都會使孩子的語言能力低下。電視這個禍根,可以一下子就佔去了這重要的兩點。所以在孩子學說話的期間,不讓孩子看電視,是明智家長的明智之舉。

大班幼兒育兒知識:開發寶寶音樂潛能的方法

音樂智慧不像語言或邏輯數理智慧那樣對於人類發展不可或缺。但是,作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需要以音樂為手段,培養心靈的美感和諧、統一。對兒童進行音樂智慧的培養,能夠鍛鍊其對音樂的興趣和欣賞能力,陶冶情感,激發創造性,以達到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

此外,音樂可以鍛鍊一個人的思維。我們經常可以在一些從小學習樂器的人身上發現,他們的頭腦反應速度較快,悟性較高。這是因為,從小學習樂器的孩子很早就開始鍛鍊注意力的分配,手眼的協調和反應,甚至是通過識譜來鍛鍊記憶力。

代表人物與適合職業

音樂智慧強的人適合選擇調音師、指揮家、作曲家、樂手、歌手、音樂評論家等職業。音樂大師貝多芬,男高音演唱家多明戈,中國著名指揮家曹鵬等都是具有較強音樂智慧的代表人物。

適合0~1歲寶寶音樂潛能激發的方法:

1、抱寶寶在懷內,隨節奏翩翩起舞。

2、抱著寶寶站鏡前,隨音樂節拍輕輕搖晃寶寶的身體,當音樂改變時,變動活動方式。

3、模仿並鼓勵寶寶嘗試隨著音樂做舞蹈動作或哼唱。

4、為子女洗澡或更換衣服時,也可作為共享音樂的時光,隨著音樂節奏拍按摩寶寶肌膚,活動一下寶寶的小腿和上肢。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3—5歲寶寶,這個年齡段是發展兒童對節奏和音調敏感性的關鍵期。因此,從小培養兒童的音樂智慧,不僅有利於兒童的學習和智慧發展,還是他們今後人生道路得到精彩生活風景的需要。音樂智慧是指察覺、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這項智慧包括對節奏、音調、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

大班幼兒育兒知識:怎樣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有好奇心、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孩子的好奇心若是長期得不到滿足,就會挫傷孩子好奇的動力,有好奇是將來擁有創造力的必備條件,對於父母來說,怎麼樣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就成了難題,因為有的時候孩子的好奇心會讓我們不耐煩。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孩子對很多事物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可滿足他的要求之後,卻發現孩子沒過多久又不喜歡了。最讓家長感到為難的是,不滿足他吧,怕影響他興趣愛好的養成;滿足吧,孩子好像沒一樣能長期堅持。

“電視機為什麼有顯示屏啊?手機為什麼也有啊?為什麼地鐵走著走著外邊就黑了?飛機為什麼在天上飛不在地上走? 為什麼會堵車?燃氣灶為什麼會著火啊?”孩子的一連串“為什麼”常常把爸爸媽媽搞得焦頭爛額,而且是問了一遍又一遍。爸爸媽媽解釋得口乾舌燥,孩子仍沒有打住的意思。奶奶在旁邊很納悶:孩子為什麼和我沒話啊?爸爸笑了:你懂得還沒有孩子懂得多,當然不問你了。

寶寶對事物發生了興趣,與其擔心寶寶毀壞物件,不如教給寶寶使用方法,滿足寶寶想要自己操作的好奇心,也給了寶寶鍛鍊的機會,有助於寶寶更好地積累生活經驗。所以,儘可能滿足寶寶的好奇心 ,並做個和寶寶一樣好奇的父母,引導寶寶去發現問題,並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需要家長注意的是,別把孩子的好奇當成興趣。如果寶寶的好奇心僅僅停留在好奇的層面上,那麼寶寶的好奇也僅僅是好奇而已。這就是為什麼這個世界上好奇的人很多,而具有創造力的人卻並不多的原因。

幼兒心理學家認為,中外幼兒在1歲半之前的好奇心多能得到滿足,而在1歲半之後,中外教育原則的差異性就逐漸表現出來——西方幼兒的好奇心仍然能得到無條件滿足,西方媽媽們往往不以成年人的思維方式與整潔要求來限制其探索性行為,哪怕這一行為會留下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現場”。 在中國,寶寶的“搗亂行為”常常會遭受打壓,後果是孩子會變得乾淨整潔、循規蹈矩。但,他不再探索、好奇和發現。

所以說不管怎麼樣,事情的好壞都是兩方面的,看我們更注重什麼而已,但是適應社會應該是不變的準則,家長應該根據國內主流思想,然後新增一點點不同這樣。若是孩子太過於鶴立雞群了,那麼即使是多麼優秀的孩子,也會變得很迷惑。

大班幼小銜接育兒知識
大班幼兒科學育兒知識
相關知識
幼兒園大班夏季育兒知識大全
幼兒園大班科學育兒知識
幼兒園大班開學育兒知識
幼兒大班開學育兒知識教案
幼兒大班春季育兒知識
幼兒園大班健康育兒知識
幼兒園大班家長育兒知識
大班家長育兒知識文章_幼兒園大班家長育兒知識文章
大班安全教育小知識_大班幼兒安全小常識
幼兒大班秋季育兒知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