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地理必修一知識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高中地理因其自身的綜合性、邏輯性、思辨性、區域空間性等特點,教學難點眾多,已成為影響地理課堂教學成效的主要因素。高中地理教學難點主要分佈在必修一的自然地理,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學習,以下小編蒐集整合了:,歡迎參考閱讀!

  第一單元 宇宙環境

  一、考試內容分析: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在不斷深化

  宇宙是物質的、運動的

  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天體會舉例:恆星等;還有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

  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天體系統的層次: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

  河外星系--總星系

  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陽系圖:九大行星按結構特徵的分類及各自的成員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帶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體:太陽質量最大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環境的原因: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太陽光照穩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適宜的日地距;適宜的體積與質量

  太陽的能量來源及其對地球的重大的影響

  來源:太陽中心的核聚變

  影響:是自然界水、大氣、生物迴圈的主要動力;生產和生活的能量太陽能和化石燃料

  太陽黑子和耀斑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大氣分層 太陽活動型別 太陽活動比較 對地球影響

  光球層 黑子 多少和大小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誌 對氣候:降水與黑子數的相關性干擾電離層,影響短波通訊干擾地球磁場,引起磁暴

  色球層 耀斑 最強烈的太陽活動顯示;但兩者常相伴出現,活動週期為11年

  地球自轉的方向及週期

  自轉方向:自東向西;北極逆時針;南極順時針

  週期:1個恆星日

  晝夜更替和地方時產生的原因--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之一、二

  晝夜更替

  晨昏線的含義、位置

  太陽高度的概念: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陽高度?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0

  晝夜更替的週期及意義:1個太陽日24小時

  不同經度地方時不同

  自西向東自轉:地方時東早西晚;每15經度地方時差1小時

  地轉偏向力對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影響--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處不偏

  影響:風向;洋流;河流兩岸沖刷和泥沙堆積狀況

  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週期、黃赤交角

  公轉方向:同自轉相同

  公轉軌道:近似正圓的橢圓;近日點和遠日點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週期:1個恆星年

  速度的變化:近日點最快;遠日點最慢

  黃赤交角體現自轉和公轉的關係

  重視黃赤交角的立體圖和平面圖:

  理解圖上重要的點、線、面、角及其關係,並要求會畫、會描述

  地軸、晨昏線、赤道面、黃道面、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太陽直射光線點

  黃赤交角與地軸的軌道傾角的關係

  黃赤交角的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地表位置的移動--地表太陽輻射量的時間分配變化

  明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及週期:--以1迴歸年為週期,在南北迴歸

  線間往返移動線上有一次直射;線間有兩次直射

  黃赤交角的變化會導致五帶範圍的什麼變化?

  “二分二至圖”

  地球位置及相應的日期和節氣、公轉方向、地軸指向、近遠日點的大致位置、公轉速度的變化

  10、四季與五帶的形成

  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正午太陽高度角的週年變化:

  同日不同緯度的分佈規律:由直射點所在緯線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緯度不同季節的變化:近大遠小6月22日前後?12月22日前後?

  晝夜長短的週年變化:

  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於夜,緯度越高晝越長

  直射點移向的半球晝漸長

  6月22日前後,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內有極晝

  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及以內有極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赤道?--全年晝夜平分

  四季的劃分:中緯度明顯

  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太陽最高、白晝最長的時間為天文夏季

  太陽最低、白晝最短的時間為天文冬季

  春秋是其中的過渡

  三種四季;24節氣

  五帶的劃分:

  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緯度分佈狀況--太陽輻射量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五帶形成

  五帶界線及各自現象;五帶是氣候劃分和自然帶劃分的基礎

  11、宇宙探測的意義和現狀

  瞭解地球的宇宙環境;開發宇宙資源空間資源及特點、太陽能資源、礦產資源

  二、考題分析

  本單元內容在會考100分中約佔10%;

  會考綜合題中第一題出自本單元;

  1、請參照《會考說明》中試題舉例進行練習:

  附錄一的題型示例P10的三、1;附錄二P29的第Ⅱ卷中的1、附錄三P53的第Ⅱ卷中的1

  2、關於本單元綜合題要掌握的基本點:

  會畫晨昏線、夜半球、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黃道面、赤道面

  自轉和公轉方向

  日期及節氣

  該日直射點的位置、該日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分佈規律

  圖中各點的正午太陽高度狀況

  圖中各點的晝夜長短狀況及今後的變化

  圖中各點晝長的比較、極圈和赤道的晝長是多少小時

  公轉速度的變化

  能聯絡的知識點:

  北京何日早上6點升旗?B、D

  北京人影漸長是哪一階段?從A到C

  當地球執行到A點或C點時:

  地中海地區的氣候特點是?乾熱--夏季/曖溼--冬季因為受副高/西風控制

  非洲北部的熱帶草原呈現一片蔥綠/一片枯黃景觀,因為受赤道低壓/信風控制

  北京此時的氣候特點是高溫多雨/寒冷乾燥,主要因為東南季風/西北季風的影響

  亞歐大陸上亞洲低壓/亞洲高壓勢力強盛

  東亞刮東南風/西北風,原因是海陸熱力差

  南亞刮西南風/東北風,原因是東南季風北移過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風或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冬季刮東北風的原因是海陸熱力差

  北印度洋環流呈順時針-海水東流-因為刮西南風/逆時針-海水向西流-因為刮東北風

  當地球公轉到A/C點時,長江口附近海域的鹽度最低/高

  當地球執行到D到A的過程中:珠江、長江處於汛期因為雨季雨水補給

  從A到B的過程中:黃河雨季到來、塔里木河處於汛期夏季冰川融水最多

  第二單元 大氣環境

  一、考試內容分析

  1、大氣的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體雜質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層大氣組成:穩定比例的幹潔空氣氧氮為主、含量不穩定的水汽、固體雜質

  氮--生物體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溫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護傘,吸收紫外線

  水汽和固體雜質--成雲致雨;雜質:凝結核

  2、大氣的垂直分層及各層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大氣分層 氣溫隨高度變化 氣流狀況 其它特徵 與人類關係

  對流層 越高越低 對流 佔3/4大氣質量;水汽和塵埃;各緯度層高不一致 天氣現象

  平流層 越高越高 平流 高空飛行;存在臭氧層

  高層大氣 存在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太陽活動干擾短波通訊

  3、大氣的受熱過程

  1根本能量源:太陽輻射各類輻射的波長範圍及太陽輻射的性質--短波輻射

  2大氣的受熱過程大氣的熱力作用--太陽晒熱大地,大地烤熱大氣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三種形式及各自現象用例項說明

  影響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陽高度角各緯度削弱不同

  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瞭解地面輻射紅外線長波輻射;大氣輻射紅外線長波輻射

  保溫作用的過程:大氣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大氣逆輻射將熱量還給地面 圖示及例項說明--如霜凍出現時間;日溫差大小的比較

  保溫作用的意義:減少氣溫的日較差;保證地球適宜溫度;維持全球熱量平衡

  4、大氣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的成因

  1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冷熱不均各緯度之間;海陸之間

  2大氣運動形式:

  最簡單形式:熱力環流圖示及說明;舉例:城郊風;海陸風;季風主要原因

  熱力環流分解:冷熱不均引起大氣垂直運動

  水平氣壓差

  水平氣流由高壓流向低壓

  大氣水平運動風:

  形成風的根本原因:冷熱不均

  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水平壓差或水平氣壓梯度力

  影響風的三個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風向的決定:1力風理論風--垂直於等壓線,高壓指向低壓.2力風高空風--平行於等壓線,北右偏,南左偏.3力風實際地表風--斜穿等壓線,北右偏,南左偏

  注意北半球實際地表氣壓場中的某點風向的畫法

  5、三圈環流與氣壓帶、風帶的形成

  1無自轉,地表均勻--單圈環流熱力環流

  2自轉,地表均勻--三圈環流

  3三圈環流的組成:0-30低緯環流;30-60中緯環流;60-90高緯環流

  地表形成7壓6風:緯向分佈的理想模式帶狀

  各氣壓帶的乾溼狀況低壓溼;高壓幹

  各風帶的風向及乾溼狀況信風一般較幹;西風較溼

  極鋒:60度附近,由盛行西風和極地東風相遇形成

  氣壓帶和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季節性南北移動而移動

  4海陸分佈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實際地表狀況塊狀

  最重要的影響:海陸熱力差

  表現大氣活動中心:

  北半球7月夏季:亞歐大陸-亞洲低壓;太平洋上高壓

  北半球1月冬季:亞歐大陸-亞洲高壓;太平洋上低壓

  5季風環流重檢視示

  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氣環流的組成部分;東亞季風最典型

  季風的成因:

  主因--海陸熱力差可解釋東亞的冬夏季風;南亞的冬季風

  南亞夏季風的成因--南半球東南信風北移過赤道右偏成西南風 或概括說: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季風的影響:季風的共性特點:雨熱同期;降水量季節變化大,易有旱澇災

  東亞的兩種季風氣候及各自分佈區以秦淮一線為界;各自氣候特點

  --溫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北季風區;冬乾冷;夏溼熱

  --亞熱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南季風區;冬溫和少雨;夏溼熱

  --東亞兩種季風氣候的冬夏季風風向相同,成因相同

  --注意季風區城市工業佈局中大氣汙染企業的分佈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

  --全年高溫,旱季東北季風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風控制交替季風區是世界上水稻種植業主要分佈地區

  --東亞、南亞和東南亞的季風氣候區和東南亞的熱帶雨林氣候區

  6、大氣環流與水熱輸送的關係--是對大氣環流作用的總結

  1全球性的大氣環流:

  促進了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熱量與水汽的交換;

  調整了全球的水熱分佈;

  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幾類重要氣候的成因:

  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30-40之間大陸西岸;冬受西風控制,暖溼;夏受副高控制,乾熱

  熱帶草原氣候:

  南北緯10-20度之間;全年高溫,雨季受赤道低壓控制,乾季受信風控制

  溫帶海洋性氣候:

  南北緯40-60之間大陸西岸;全年受西風控制,氣候暖溼

  熱帶雨林氣候:

  赤道附近;全年溼熱,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

  三種季風氣候:見以上分析

  7、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鋒面系統

  鋒面類別 圖示 符號表示 過境前天氣 過境時天氣 降水位置 舉例

  冷鋒 暖氣團控制:晴;氣壓低 陰天、下雨、颳風、降溫 鋒後 冬寒潮;夏我國北方暴雨

  暖鋒 冷氣團控制:晴;氣壓高 連續性降水 鋒前

  低壓氣旋和高壓反氣旋系統

  氣壓:高低壓

  氣流:氣旋和反氣旋

  圖:會判斷;會畫風向

  中心氣壓 水平氣流方向 垂直氣流方向 中心天氣狀況 舉例 其它影響

  氣旋 低 北逆南順 向上 陰雨 亞洲低壓 沿槽線形成鋒面

  反氣旋 高 南順北逆 向下 晴 亞洲高壓

  鋒面氣旋重要!

  要求:圖上每一個天氣系統的識別;

  不同地點所受天氣系統的控制及出現的天氣現象

  8、地理位置、大氣環流、地形等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8-1氣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緯度位置:決定太陽輻射--氣候差異的最基本原因--決定熱量或氣溫

  B海陸位置:

  例如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溫差小,溼度較大;大陸性反之

  大陸東岸季風氣候形成是由於海陸之間的熱力性質的差異

  大氣環流氣壓帶和風帶

  特點:雙重性質--各緯度、海陸之間水熱交換;直接控制某地氣候特點水熱狀況

  下墊面地表狀況;最近地面大氣直接熱源與水源

  其它影響氣候的因素:人類活動、洋流寒流降溫減溼;暖流增溫增溼

  8-2氣候型別

  氣候特點會判斷氣溫降水圖;會描述

  氣候要素:氣溫、降水

  以溫定帶--月均溫在15度以上,為熱帶氣候

  月均溫最低在0-15度,為亞熱帶氣候

  月均溫最低在0以下,溫帶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除外

  以水定型--熱帶氣候分為四種: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乾旱;

  熱帶季風氣候:旱雨兩季

  熱帶草原氣候:旱雨兩季

  --亞熱帶氣候分為兩種:

  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冬雨夏幹

  --溫帶氣候分為三種:

  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溼潤

  氣候成因

  季風氣候成因:三種季風氣候

  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氣候:

  地中海氣候副高和西風;熱帶草原氣候信風和赤道低壓

  單一氣壓帶和風帶控制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壓;溫帶海洋性氣候西風

  氣候分佈

  大陸東岸氣候:三種季風氣候

  大陸西岸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大陸內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9、地球溫室效應、臭氧層的破壞、酸雨等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危害

  現象 產生原因 汙染物 危害 對策

  溫室效應 燃燒礦石燃料毀林特別是熱帶森林的破壞 二氧化碳 海平面上升原因?對沿海低地構成直接威脅引起各地區降水和乾溼狀況的變化,進而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具體表現? 提高能源利用率,採用新能源;努力加強國際間的合作;植樹造林

  臭氧層的破壞 使用製冷裝置等消耗臭氧物質 氟氯烴等 太陽紫外輻射增加: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漁業造成破壞 全球合作,減少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排放;積極研製新型製冷系統

  酸雨 燃燒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車尾氣排放 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氣體 水體酸化,影響魚類生長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腐蝕建築物和文物古蹟危及人體健康 最根本途徑:減少人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如清潔煤技術;清潔燃燒技術;廢氣再利用燃燒低硫煤或其它清潔能源

  第三單元 陸地與海洋環境

  主要造岩礦物和三大類岩石

  化學元素--礦物--礦產

  造岩礦物--岩石

  主要的造岩礦物:石英、雲母、長石、方解石等

  按成因分為三大類岩石:

  岩漿岩:

  分為侵入岩如花崗岩--長石、石英、雲母組成和噴出巖如玄武岩

  花崗岩是優良的建材和裝飾材料

  沉積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岩層其中往往有化石

  石灰岩是燒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

  變質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組成,是優良的建材和裝飾材料

  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內容,以及板塊運動對地表的影響

  內容:

  地球岩石圈由一些斷裂構造如海嶺、海溝等分成6大板塊P97圖4-11

  板塊不斷運動,板塊內部較穩定;

  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帶

  板塊運動對地表的影響--形成海陸分佈、陸地地貌格局

  板塊張裂邊界生長界:形成裂谷與海洋,如東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塊擠壓邊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脈

  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擠壓--海溝;島弧、海岸山脈

  陸陸板塊擠壓--巨大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是亞歐板塊與印度

  洋板塊擠壓形成

  地殼物質迴圈的組成、過程及其對地表的影響

  1地殼物質迴圈--自然界四大迴圈之一其餘為大氣環流、水迴圈、生物迴圈

  其組成和過程圖示:

  外力作用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

  沉積岩 岩漿岩噴出巖和侵入岩

  變質岩 岩漿

  熔化

  2地殼物質迴圈對地表的影響

  概括:

  內外力不斷相互作用,地內與地外的能量轉化和物質交換,特別是由大氣、水、生物界直接參與並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質迴圈,對地表形態有深刻影響,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變化、土壤層的發育與此密切相關。

  具體表現:

  地質作用:引起地殼及其表面形態變化的作用長期來看以內力為主

  地質作用分類 主要來源 作用結果 主要表現形式 其它

  內力作用 地球內能 使地表高低不平 地震、火山地殼運動水平運動為主和垂直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

  外力作用 太陽輻射 使地表趨於平坦 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其中風力和流水的作用圖要求會識別:P99-P100圖 水蝕地貌水流使溝谷加寬加深;瀑布、峽谷、黃土高原表面溝壑縱橫水積地貌山麓沖積扇、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及河口三角洲風蝕地貌風蝕溝谷、風蝕蘑菇、戈壁風積地貌沙丘、黃土高原

  其中地殼運動的結果--地質構造

  地質構造 基本形態 地貌表現 與人類生產關係

  褶皺 背斜、向斜要求會依據傾斜形態判斷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形倒置及成因: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背斜頂部:油、氣背斜適合修地下隧道向斜槽部:水

  斷層 沿斷裂面兩側巖塊錯位 東非大裂谷、華山北坡大斷崖;上升巖塊:華山、廬山、泰山下降巖塊: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工程建設遇斷層加固或避開

  陸地水體型別及其相互關係

  陸地水體型別

  分類 備註

  空間分佈 地表水:河水、湖沼水、冰川水等 地下水:潛水、承壓水圖4.21要會判斷 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體,分佈於兩極與高山地區,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體,但主要為深層地下水,開發難度較大;動態水是人們開發利用的重點,其中以河流水最為重要

  水迴圈週期 靜態水:冰川水、內陸湖泊、深層地下水等 動態水:地表水、淺層地下水

  利用程度 易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 其它

  陸地水體的相互關係以河流為例

  其中大氣降水是陸地水最主要的補給

  注:課本P103的兩幅圖要會判別各是哪種補給。

  補給型別 汛期時間 影響因素 在我國的分佈

  雨水 雨季我國為夏秋 雨量 東部季風區

  冰川融水 夏季 氣溫冬季斷流 西北地區

  河、湖、地下水間有水源互補關係決定於水位是否更高;自然界水資源不斷運動更新和相互迴圈轉化湖泊水和水庫可調節河流徑流季節和年際變化如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鄱陽湖和洞庭湖

  海水溫度和鹽度及其與環境的關係

  海水溫度的分佈規律:

  A 北半球海洋熱量收支隨緯度的變化--P70圖3-3

  圖中熱量收支因素、盈餘區和虧損區所分佈的溫度帶、由盈轉虧點所在緯度

  B表層海溫的緯度分佈--P71圖3-5

  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原因在於熱量收支隨緯度的變化結果

  C垂直海溫的變化--P70圖3-4

  隨深度增加而遞減注意圖中曲線變化趨勢;1000米以下深層海水保持低溫狀態

  海水鹽度

  A海水中鹽類物質的質量分數;世界大洋平均鹽度為3.5%

  B表層鹽度的緯度分佈規律--P71圖3-5

  由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向兩側高低緯度減少

  原因:赤道略低--赤道多雨,降水多於蒸發;

  副熱帶最高--副高控制,蒸發大大多於降水

  向高緯減小--溫度降低,蒸發弱,降水多於蒸發

  C影響鹽度的因素

  降水與蒸發的對比:外海與大洋;從低緯向高緯鹽度高低的主要因素

  淡水注入:近岸河口

  D紅海鹽度最高--副熱帶;淡水注入少

  波羅的海鹽度最低--大量淡水注入;降水多於蒸發;

  長江口海域鹽度夏低冬高--夏季是長江汛期

  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

  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種

  波浪:風浪、海嘯等

  潮汐:日月引力下海水週期性漲落現象

  洋流:流向常年較穩定、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義

  洋流成因

  A大氣運動和近地面風帶--主要動力;

  如風海流:

  信風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西風漂流;北印度洋季風環流冬逆夏順

  B海水密度不均--區域性海域洋流的原因

  如密度流: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間的表層洋流

  C補償作用

  如補償流:祕魯漁場的上升流

  洋流的地理意義

  A汙染物的自淨與擴散

  B高低緯度之間熱量輸送與交換,調節全球的熱量分佈

  縱向的寒流降溫減溼;暖流增溫增溼要會根據海水等溫線判斷寒暖流-例P90圖3-33

  如北大西洋暖流對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影響;

  澳大利亞西海岸和祕魯太平洋沿岸荒漠成因

  C形成大漁場

  寒暖流交匯:如紐芬蘭漁場和日本的北海道漁場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交匯

  上升流:祕魯漁場

  D航海

  海洋的主要環境問題以及保護海洋環境的主要措施

  主要環境問題表現 來源 保護海洋環境的主要措施

  海洋汙染 主要來源為工業排汙汙染物如重金屬、農藥、石油石油汙染:主要來源為沿海工業生產和海運船;目前治汙重點在於石油洩漏 1、《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保障領海和專屬經濟區的權益2、防治汙染3、可持續的漁業生產;保護海洋生物資源和海洋生態環境4、沿海工程建設要進行科學論證、合理規劃和實施

  海洋生態破壞 1、海洋汙染2、人類的生產活動:圍海造田、濫捕等3、自然環境的變化: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

  自然界水迴圈的主要環節及其對地表的影響

  水迴圈是自然界四大迴圈之一

  1圖中淺藍色箭頭表示海陸間大迴圈的六個環節;

  其意義:陸地水得到補充和更新,水資源得以再生

  2圖中灰色和深色箭頭分別表示陸地和海洋上的各自水迴圈

  其中由陸地迴圈補給陸地水體的水量很少

  水迴圈對地表的影響

  A不斷更新淡水資源,維護全球水的動態平衡,是最活躍的物質迴圈之一

  B對地表太陽輻射能起著吸收、轉化、傳輸和調節的作用,從而使地表各圈層間、陸地海洋之間實現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

  C影響全球氣候和生態

  D塑造地表形態,如水蝕地貌、水積地貌等

  10、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及生物對環境的指示作用

  生物對地理環境的作用,歸根結底是由於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無機物 有機物;太陽能 生物能或化學能

  生物迴圈:綠色植物合成有機質 動物

  環境 微生物分解

  其中粉色箭頭表示有機質流動;黑色箭頭表示無機質流動

  生物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促使自然界物質和化學元素遷移運動、能量流動轉化,從而把地理環境中有機界和無機界聯絡起來。

  改造三大圈層,地球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形成了適宜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

  大氣圈成分的改變;

  陸地水成分的改變;綠色植物參與水迴圈,改善了陸地水分狀況

  生物出現後加快了岩石風化,促進了土壤的形成;沉積岩多是在生物的參與下形成的

  環境效益因地而異:

  A淨化空氣、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從而改善生態條件,保護農田、牧場,保障農牧業穩產高產;

  B城市綠地具有吸菸除塵、過濾空氣、降低噪音及美化環境的作用

  生物對環境的指示作用

  植物生長對環境其中氣候的光、熱、水的影響制約突出依賴性大,並適應環境,因而對環境有明顯的指示作用

  駱駝刺--乾旱環境;荷花--水溼環境;

  “棗發芽,種棉花”--植物對氣候的指示;

  矮牽牛葉片受損--二氧化硫汙染的指示

  11、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形成過程:

  風化 低等生物著生 高等植物著生

  岩石 成土母質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生物在土壤形成過程起著主導作用

  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母質上著生,標誌成土的開始

  生物的出現,使巖體風化加快,母質肥力不斷髮展;

  生物對母質的改造:一是有機質的積累過程;二是養分元素的富集過程

  選擇性吸收 光合作用

  礦物養分 植物 有機質

  土壤肥力 腐殖質

  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處於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相互緊密接觸的過渡地帶,是陸地環境各要素綜合作用的產物;

  土壤是地表物質迴圈和能量轉化非常活躍的場所,是聯絡有機界和無機界的中心環節;

  土壤具有能夠生長植物的肥力特性,為植物生長提供條件,從而使地表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

  12、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係待查

  自然資源能為人類生產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

  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需要一定的技術條件和資金投入

  13、土地資源、氣候資源、海洋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物資源的特徵和組成

  1陸地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 屬性 組成 共性特徵

  土地資源 可再生 陸地自然資源是有限的陸地自然資源的利用潛力是無限的陸地自然資源有一定的分佈規律一個地域的自然資源組成相互聯絡的整體

  氣候資源 可再生 光、熱量、降水、風等

  水資源 可再生

  生物資源 可再生

  礦物資源 非可再生

  2海洋資源

  型別 組成 特徵

  海洋化學資源 食鹽、鎂、溴、淡水等

  海洋生物資源 魚、蝦、貝、藻等 海洋

年貨是什麼東西一般有哪些
人類起源的說法有哪些:這些你都知道嗎
相關知識
2016地理必修一知識點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歸納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概括
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框架
地理必修一知識點填空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難點
地理必修三知識點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