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戰的主人公
歷史上最著名的戰役——背水一戰,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那麼是誰,背水一戰又是什麼意思?其中的典故你是否清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是誰
韓信前226年-前196年,淮陰今江蘇淮安人,軍事家,文學家。是西漢開國名將,漢初三傑之一,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韓信是公元前三世紀的軍事家、戰略家、戰術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出世”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韓信為西漢立下汗馬功勞,歷任齊王、楚王、淮陰侯等,卻也因其軍事才能引起猜忌。劉邦戰勝主要對手項羽後,韓信的勢力被一再削弱;最後,韓信由於被控謀反,被呂雉即呂后及蕭何騙入宮內,最後被處死於長樂宮鍾室。
背水一戰的典故
前204年十月,韓信、張耳率兵向井脛今河北井隆舊城進發,趙王歇和陳餘在井隆口設防,準備與漢軍決戰。井隆,是太行山中部的東西主要交通線,因山四周高,中間低,山形如井而得名,扼住井徑口,兵馬再多也無法東進。韓信到井隆後,見趙兵守衛森嚴,只好停軍不前,派人偵察趙軍虛實,再相機行事。
陳餘有個謀士叫李左車,極有謀略,善於用兵。他得知韓信按兵不動,對陳餘說:“韓信佔領西河即黃河以西地區,俘虜魏王,取得一連串的勝利,又有張耳輔佐,其士氣之盛,我們不宜同他馬上開戰。韓信長途跋涉,軍糧補給困難,井脛山路崎嶇狹窄,大隊人馬無法行走,糧草錨重只能跟在最後面,若派出三萬人馬從小路先斷韓信糧草,趙軍深溝高壘,堅壁不戰,在大山之中,韓信無處籌糧,不出十天,韓信必敗。”
陳餘書生氣十足,不懂用兵之道,老是講什麼仁義之師不用奇詭詐謀,說:“兵法說自己兵力十倍於敵人可以包圍敵人,兩倍於敵可以開戰,戰則必勝。現在韓訊號稱數萬軍隊,實際上並沒有幾萬人;又千里奔襲,疲勞不堪。而我們有二十萬大軍卻避而不戰,諸侯們都以為我們膽小可欺,都會來進攻我們。”他固執己見,拒絕採納李左車的建議。
韓信聽說李左車的建議,大驚失色,果如此,漢軍必然大敗;後又聽說陳餘拒不採納,心中大喜,知道陳餘不足為懼,乃下令進軍,距井徑口三十里處紮營,命士兵和衣而臥,隨時聽令。半夜時分,韓信選輕騎兩千,每人拿一面漢軍旗幟,避開正道,翻山越嶺,人不知鬼不覺地埋伏在趙軍大營周圍,告誡他們;當看見趙軍傾營而出追擊漢軍時,即衝入趙營,拔掉趙軍旗幟,換上漢軍旗幟就行了。
接著,韓信即率軍渡過綿水,背水列陣。趙軍望見,大笑不止,以為韓信根本不會用兵。天亮之後,韓信率軍衝殺過來,兩軍混戰良久,不分勝負。韓信、張耳故意裝出失敗的樣子,丟掉旗鼓軸重邊戰邊退,向背水而陣的漢兵靠攏。趙軍見漢軍退走,果然傾營而去,邊追邊搶戰利品。
漢軍前有趙兵,後是河水,沒有任何退路,只有殺出一條血路才能逃生,因而兩軍會合一處,奮勇拼殺。趙兵遭到漢軍的突然反擊,大吃一驚,急忙應戰,才發現漢軍並非如想象的那樣不堪一擊,事實正相反,趙軍人數雖多,實在沒有取勝的把握。雙方激戰到中午,陳餘見一時難分勝負,傳令收兵回營。
哪知道趙營上空飄揚的全是漢軍旗幟,趙軍以為趙將已全部被擒,無心戀戰,發一聲喊,四散逃命。趙王歇和陳餘指揮隨從殺了幾十個逃跑的士卒,想重整軍容,哪裡禁得住!漢軍趁勢衝殺,趙軍全軍覆沒,趙王歇被俘,陳餘被殺,韓信遂一舉佔有了趙國的大片土地。
漢軍一戰破趙,全軍一片歡騰,紛紛向韓信慶賀,同時間韓信說:“按兵法規定,安營紮寨,排兵佈陣,要右靠山陵,左依水澤,最忌的就是背水陳兵。將軍背水列陣,我們心裡不服,結果卻大獲全勝,這是什麼道理呢?”
韓信回答說:“這在兵法上也有記載,各位不注意吧了。兵法有云:‘陷之死地而後生、投之亡地而後存。’我正是按這句話做的。我平常對將士們關心不夠,僅靠軍令指揮作戰,將士們並不親附我,我不置之死地,更不會捨生忘死地為我作戰。否則,將士們見趙軍勢大,必然後退潰逃,哪有現在的勝利。”諸將聽後,由衷佩服,說:“我們和將軍相比,差得實在是太遠了。”
韓信知道李左車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曾下令軍中有生擒李左車者賞金千斤。戰鬥結束後,李左車果然被俘。韓信親自為李左車鬆綁,虛心求教用兵燕齊的方略。李左車被韓信誠意所感動,分析雙方形勢之後,建議韓信改強攻為撫慰,攻心為上,用兵次之,旬日之間,燕地百姓將自動歸服。韓信一一照辦,果然不戰而下燕地。
韓信作為漢初三傑的軍事家,這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充分的體現了他的驚世才華。行軍謹慎,準備充足,用計別具一格,因勢利導,不拘泥於傳統戰法,奇計奇效。
白髮魔女男主人公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