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哲學的感悟2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4日

  對哲學的感悟篇四

  哲學本質是對一個整體的根本的思考;如對世界根本的思考,對人生根本的思考,對商業根本的思考,對文化本身根本的思考文化哲學。

  哲學越根本越好,越哲學;

  狹義的哲學是對世界、宇宙、人生、認識的根本思考;這就是為什麼狹義的哲學才是真正的哲學,因為它最根本,最徹底,走的最遠,鑽的最深!

  思考,各抒己見,所以發生爭吵,所以哲學充滿了質疑,充滿了批判!

  認識論:對人能認識什麼,人類的認識限度的思考。

  從認識論的角度來說,人是不能從根本上認識這個世界的,人身處於這個世界中,是一個當局者,怎麼能對整個世界做整體根本的思考呢?一個當局者,怎麼能同時扮演一個旁觀者的角色呢?

  對於人生呢?一個當局者又怎麼能扮演一個旁觀者的角色呢?每個人都走在屬於自己的路上,而地圖是別人畫的。敢問路在何方?路的方向在那裡?別人的畫的地圖只是別人根據自己的經驗畫的,既然是別人畫的,別人的經歷,就一定是正確的嗎?

  明知不能有這樣一種整體根本的認識,卻又要去認識,一定要學著用上帝的眼光看這個世界,看這個宇宙。為了什麼呢?這樣做,一方面,哲學的那種整體性根本性的思維方式培養了一種巨集觀的,博大,寬闊長遠的視野。而且,雖然我們不能從整體上根本徹底的認識這個世界,但我們可以儘可能的朝這個方向逼近,我們最起碼,可以保證這是最正確的,雖然有可能是錯誤的。這樣,可以培養一種自信。另一方面,我們知道了自己的限度,就會學會卑微,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意識到自己的渺小,人類的渺小。

  正如橙子所說:

  哲學內容簡言之最終落實到我們關於世界的看法和生活方式。在所處這樣一個世界圖景中,侷限於能力,我們做不到突破這個世界的限制去證實我們關於世界的看法究竟是否為真,因此是否必須建立一唯一正確的權威並無意義。重要的是你是否真正審視過你的這些觀念?你是否在乎審視這件事本身反思前提是哲學最重要的行為之一?

  再如××所說:

  形而上學的意義還在於,只要你沒有深陷其中而走火入魔的話,它是一門使人深刻、使人富有遠見的學問,一般而言,受過形而上學訓練的人,分析問題的能力要超過沒有受過形而上學訓練的人,道理很簡單,思考過最深奧問題的人會有將所有問題深入思考的習慣。

  我覺得,形而上學還有一個意義,那就是那些真正以理智的態度來研究形而上學的人都會發現,深究形而上學的結果也許使我們明白了一些問題,但它卻使我們面臨更多的問題,形而上學猶如拉比林斯的迷宮,我們永遠無法找到最終的出口,理性的限度和人的無知顯露無疑,深不可測的形而上學使我們更虛心、更謙卑,更具懷疑和批判精神,使我們決不相信那些口含天憲、聲言掌握了絕對真理的人。

  對哲學的感悟篇五

  記得最初接觸哲學是在初中以及高中的時候,儘管那時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但是從老師的講課以及書本描述中,依舊能感受到哲學獨特的魅力,哲學就是一種智慧的學說,能使人心往神移,渴望追逐。因此,我也為之傾倒。

  以前一直忙著高考,很少有心思去探究哲學,到了大學,知道有哲學這一門選修課,所以,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它,滿懷期待地去學習這美妙而又深奧的學問,但是當我真正接觸到了哲學之後才感到哲學是那麼的博大精深,是那麼的值得人去思考和探索,相對於哲學的廣博,我懂的哲學理論只是鳳毛麟角,滄海一粟。哲學的海洋如此之大,如此之深。是值得我們用一生去體會感悟的。

  在我重新接觸哲學後,更讓我明白,探究哲學並不是偉人哲學家們專有的技能,哲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每個人都有機會與權利去探究哲學。如:每一位家長都會給孩子講一些故事,然後講一些大道理,其實那些大道理就滲透著哲學,如果一個小孩從小就行成了一個很好的哲學思維,那麼很多問題,他們自己就能很主動的用哲學的框架和思維去思索和解決。所以,細細想來,原來我第一次接觸哲學並不是在書本上。同樣,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論是親人朋友,老師同學,還是隨意的一位陌生人,都在向你傳播哲學。哲學是無處不在的。

  但是,有一問題就是,在我們當今的教課書上,哲學課本教程都太過於抽象化了,讓人感到枯燥乏味,不容易去接受。曾經我好幾次都集中精神的試著用心去理解教程中的哲學理論,但是發現我很難理解,很難深入的去體會裡面的思想。哲學本身就是源於生活,讓我們對著生活中的問題再結合理論去思考和學習哲學可能更有效。所以,我想初級的哲學課本應該是以生動具體的方式編寫,加以“有血有肉”的分析,想必這樣會有更多人愛上哲學這門課程吧。

  在我個人看來,哲學是可以為我們指引正確的人生導向,可以幫助我們形成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塑造一種良好的品格和心態,讓我們的認識和思維能站在一定高度。從而讓我們可以用一種正確的思維去看人生,去看世界,用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去生活,因此,哲學是一門值得學習與體會的學科。

  因此,在大學,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學習哲學,運用哲學。畢竟,上了大學很多人都會感到很迷茫,不能真正的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或許很多人都會想,人生短暫但是充滿很多的挑戰,有太多的選擇,我們到底要追求的是一種怎樣的人生?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如何去進行選擇,如何給自己更好的定位?這就需要有一個方向引導我們去前進,而學習哲學 能讓我們用一種哲學的高度去認識自己的追求吧,雖然不能明確給出我們一個目標,但是,它能給我們一個信念,一個方向,讓我們在矛盾中做出選擇。

  金錢雖然充滿誘惑,但是我們不是為了金錢而生存,我們的最高追求不是物質上的滿足,而是精神上的一種境界。所以,我們應該擦亮雙眼去審視人生,感受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在哪,社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人,到我們老去的那天,關鍵的不是我們帶走了什麼,而是我們能給這個世界,能給這個社會和後人留下什麼。

  同樣,在我們陷入困境時,我們不要抱怨沒有人幫助我們,沒有人能真正的拯救自己,其實我們一直尋找的觀音就是高尚的自己,在困難和挫折面前給自己一個精神力量去支撐自己,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絕境,有的只是絕望的思維,只要心靈不曾乾渴,再荒涼的土地也會變成生機勃勃的綠洲。”

  最後我想說生活中有很多困難等待我們去面對,人生中有很多挫折等待著我們去克服,挑站無處不在,機會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讓我們用一個積極的哲學心態去接受人生的考驗吧!

  對哲學的感悟篇六

  作為展現人類獨有智慧,區別於無思想的動物的一種學科,哲學是瞭解人類社會、人類文明,以及瞭解創造社會、創造文明的人類本身的一個必經之路。如果不學習哲學,沒有對哲學起碼的認識,就想研究人類社會、人類文明,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水中撈月。既然這樣,如果想要了解一個民族的經濟政治與文化以及此民族的行為,如果不瞭解這個民族的哲學,是不可能瞭解這個民族的。為什麼哲學擁有這般強大的功能?這就要從解析哲學本身的特點入手,通過了解哲學這門偉大的學科,來發現哲學在人類發展過程當中的作用。

  哲學是愛智慧之學,即熱愛智慧,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哲學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哲學的根本問題是指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的關係問題。

  哲學教人熱愛智慧,海德格爾曾說:哲學旨在啟人深思,這是哲學特有的精神,如批判、反思、勇於置疑、討論、爭論。任何人類的進步都可以認為是人類思維擴充套件、思想進步、對未知探索的結果。正是哲學這種啟人深思的作用,使人類思維得以擴充套件、思想得以進步、對未知充滿好奇,也正是批判、反思、勇於置疑、討論、爭論,促使人類智慧得以進步,使人類產生無比的好奇,進而去探索未知,尋找答案。在探索的過程中創造文明,改變社會,使人類進步。

  哲學是理論化和系統化的世界觀,同時又是方法論,人人都有世界觀,世界觀不是先天的,而是後天形成的。世界觀有兩種,一種是自發形成的,另一種是自覺形成的。前者是通過接受別人的教授而形成的,後者是在成長過程中,對客觀事物的主觀認識,對是非對錯,好壞美醜的主觀判斷。如果說世界觀是怎樣認識世界,那麼方法論就是解決問題的原則,指導人們怎樣改造世界。在擁有正確的世界觀的前提下,改造世界是要“事半功倍”還是“事倍功半”,就需要有適當的方法和途徑,即正確的方法論。方法論指導我們如何改造世界,但是,哲學不是個性的、個別的、特殊的認識,而是一般的認識,是對世界的普通認識,是以不變應萬變的終極真理。哲學提供指導性的東西,通過哲學的方式解決問題,我們將會得出解決問題的共同途徑和一般途徑,而不是具體做法。 哲學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即我們認識事物應該從事物的本質入手。只有認識了本,才能追本溯源,才不會本末倒置,求本成為了人類文化的起源。哲學本身就是作為對世界、對宇宙、對人類的終極問題的思考。正是對事物本質的探索,人類才開始認識自然,從而形成自然科學;正是對事物本質的探索,人類才開始認識自己,從而形成人文科學等等,任何人類文明都始於對事物本質的探索。

  哲學的根本問題是指意識和物質、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前者即討論意識先於物質,

  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還是物質先於意識,意識是物質的產物。對“意識和物質”的兩種不同的觀點形成哲學的兩大陣營,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對哲學的另一個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唯物主義是在承認物質世界及其規律的客觀存在,承認思維是存在於反映的基礎上,承認世界是可以認識的;唯心主義則把客觀世界看作思維、精神的產物,認為認識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認識。也有一些哲學家如D.休謨和I.康德,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他們是哲學史上的不可知論者。

  羅素說:哲學是介乎神學和科學的東西。神學偏於感性認識世界,科學偏於理性認識世界。感性可以帶來神學,通過對未知事物的主觀想象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寄託,但它不能給我們真真切切的解釋,顯得虛無縹緲。理性可以帶來科學,帶來現代化,但它給不了我們倫理、道德和感情需要。而哲學是二者的完美結合。哲學是理性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又是感性體會事物的途徑。哲學強調事實本質和事物的發展規律,通過遵循事物的本質特徵和發展規律來改造世界,達到為人類所用。同時哲學又強調人類感情和倫理道德,通過理性思考得出理論,通過實踐理論的過程中又使用感性認識操作實踐,得出最適合人類需要同時又符合人類評判的標準解決辦法。

  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其文化、一個社會如果沒有其文明、一段歷史如果沒有其獨特之處,就如一個富麗堂皇的寺廟裡沒有神作一樣,那些高貴的外表只是虛偽的。哲學作為一個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一個社會文明的一部分、一段歷史發展的結果,同時哲學作為指導民族文化、社會文明、歷史發展方向的方法論,其作用時不可磨滅的。

  綜上種種原因,我們得出:哲學是我們人類需要掌握的一門學科。尤其是我們——未來世界的主宰者,更是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掌握正確的方法論,通過哲學的方式,嚴密的思考問題,得出結論,指導實踐,把未來世界、未來社會改造得更加美好。 至於何為正確的世界觀,何為正確的方法論,馬克思指出:真理應該是經得住實踐考驗的。有人說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中國實踐得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在這個新時代需要掌握的哲學理論。封建社會救不了中國,大清帝國終於在列強的炮火中消亡。資本主義社會救不了中,孫中山辛辛苦苦的經營成果被輕易竊取,中華民國最終不堪一擊。只有馬克思主義指導的共產黨把中國從水生火熱中解救,並經過短短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讓中國恢復元氣,重新在世界舞臺上閃亮耀眼,成為舉足輕重的重要角色。

  馬克思主義哲學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因為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體系的哲學基礎。馬克思哲學最重要的理論品質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在實踐中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將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我們認識世界的指導思想,將馬克斯主義方法論作為我們改變世界的指導方針,最終必會實現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社會理想,即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


第一哲學沉思集讀後感
人生哲學的心得體會
相關知識
對哲學的感悟2
人生哲學的感悟句子
對哲學的感觸
關於對哲學的感想作文
關於對哲學的感想作文
小學四年級作文對生命的感悟
男人對於愛情生活哲理的感悟句子
對生活的感悟的哲理句子
對人生的感悟作文議論文
經典國學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