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國學大師
大家平時會關注嗎?關於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名詞解讀
中國現在所謂的國學大師,如南懷瑾之流,只能算是文化名人。不是國學大師。
“國學”是對中國學術的簡稱,“大師”係指人們對在學問或藝術上有很深造詣者的尊稱,“國學大師”則是指其學問在“國學”研究之範圍內屬於出類拔萃者。同時,“國學大師”不能光看其學問,還要看其道德即人品、文品,看其文品與人品是否統一,即是否屬於融人品與文品於一體的“道德文章”者流。
以此衡量,近現代的“國學大師” 當首推梁啟超、章太炎、馬一浮、陳寅恪、錢穆和錢鍾書。
:名詞介紹
"國學"是對中國學術的簡稱,"大師"係指人們對在學問或藝術上有很深造詣者的尊稱,"國學大師"則是指其學問在"國學"研究之範圍內屬於出類拔萃者。同時,"國學大師"不能光看其學問,還要看其道德即人品、文品,看其文品與人品是否統一,即是否屬於融人品與文品於一體的"道德文章"者流。以此衡量,近現代的"國學大師" 當首推梁啟超、章太炎、馬一浮、陳寅恪、錢穆和錢鍾書。另外也有同名軟體《國學大師》,古典圖書整合《國學大師》整合古典圖書2萬種28萬卷約24億字。
:史料記載
"國學"一詞,古已有之。《周禮·春官宗伯·樂師》言:"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禮記·學記》曰:"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孫詒讓在其所著《周禮·正義》中指出:"國學者,在國城中王宮左之小學也。"由此可見,"國學"在中國古代,指的是國家一級的學校,與漢代的"太學"相當,此後朝代更替,"國學"的性質和作用也有所變化。
唐代貞元中,李勃隱居讀書於廬山白鹿洞,至南唐時,在其遺址建學館,以授生徒,號為"廬山國學"亦稱"白鹿洞國學"、"廬山國子監"、"廬山書堂"等,首次使用了"國學"這一概念。到宋代,又改稱"白鹿洞書院",為藏書與講學之所。宋代書院興盛,湧現出白鹿、石鼓一說嵩陽、睢陽和嶽麓四大書院。由此來看,"廬山國學"實際上是一所既藏書又講學的"學館",亦即後來的"書院"。
在當時的境域下,所藏之書和所講之學,自然是中國的傳統學術文化。從宋代四大書院的實際情況來看,也是如此。可見此時"國學"這一概念的使用,與"國醫"是一樣的。"國醫"即國家的醫學,"國學"自然亦即國家的學術了。在還沒有"西醫"、"外學"、"西學"等概念的境域下,這本來是個很好理解和接受的概念,只是當"西醫"、"外學"、"西學"出現後,才容易產生歧義而引起爭論了。
但是,真正把"國學"同諸多"外學"相提並論,即作為一門統攬中國學術的概念提出來,則是在西學東漸、我國社會和學術文化處於空前轉型的清末民初。
國學應用大師翟鴻燊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