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的健身作用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我國古代的史學家陳壽在《三國志.魏書.華陀傳》中,記載了華佗所創的《五禽戲》,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用來活動關節,以防病延年。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陳氏太極拳的健身,歡迎閱讀。

  陳氏太極拳的健身

  我國古代道家的“靜坐”、“導引”之術,均為養生療病之道。《素問.異法方宜論》說:“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 ”。《素問.上古天真論》又說:“恬虛無 ,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都充分說明“運動”和“清靜”各從不同的角度養生,達到強身療病的生理效應。

  自古迄今,養生療病之術,種類頗多,各有特色。而陳氏太極拳則是總結了前人各種養生之術的精華,結合陰陽之理,把運動熔於清靜之中,把靜化於運動之內。這種動與靜的巧妙結合,產生了內氣催外形、思維與動作、快與慢、開與放、分與合等動作意氣的相互協調。從而在思想上得以安逸,從形體器官上得以鍛鍊,元氣得生、宗氣得充、精氣得保、身體強壯。

  一太極拳的健身作用

  1.改善神經系統的抑制過程,消除病灶反饋性影響。神經系統的作用,是調節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動、保持人體內部的完整統一,以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需要。太極拳中清靜用意、“意守丹田”,乃為靜功養身之術。這種靜功,可以增加自我意念的控制能力,從而產生阻止病因病灶反饋訊號機制的傳遞,起到糾正修復病灶反饋的惡性迴圈,抑制病情發展,提高健康水平。心靜勿慮,意守丹田,是鼓動內氣的基礎,是產生毅力的條件。毅力是練拳的保證,鍛鍊持之以恆,就可以從內氣到外形協調一致。使氣沉于丹田,貫於尾閭,環流周身,從而使臟腑得充,周身得養,精力充沛,有利於病變和精神創傷的修復,有利病體的恢復和精神的保養,由於它能促進大腦神經細胞的功能完善,使興奮與抑制過程協調,對精神創傷,神經類疾病,如神經衰弱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2.增強心臟功能,改善微迴圈系統,擴大肺活量,提高氣體交換能力。血液擔負著營養周身各組織器官的作用,然而心臟則是血液執行的動力,毛細血管是微迴圈物質交換的場所。一個久練拳的人,每分鐘心律在60次左右,這種由於久經鍛鍊而得來的心律減慢,延緩了心臟舒張期,使心肌得以充分休整,促使心肌收縮力加強,輸出量增加,提高了心臟的工作能力。

  持久鍛鍊,內氣得以流通,周身放鬆,使微迴圈功能加強,有利於毛細血管內外的物質交換,促進組織對氧的利用率,減少肌酸的蓄積,減輕疲勞,益於疾病的恢復,特別是對慢性冠心病、高血脂症、動脈硬化症都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呼吸下納於腎是氣體交換的重要條件。腎納氣,則是氣沉丹田,腎不納氣則上浮胸中而喘。太極拳鍛鍊的呼吸方式要求深長勻柔,它可以增加膈肌及腹部肌肉的活動度和調節肋間的呼吸功能,使肺與胸廓之間的牽張力加大,增加肺活量,提高肺泡與毛細血管壁的接觸面積,使氧及二氧化碳彌散能力增強。經過長期鍛鍊,可使呼吸頻率減少,增強呼吸效果,具體的表現是在練拳時“汗流夾背不發喘”。他對防治慢性肺氣腫有一定的作用,對防治各種慢性肺部病變均很適宜。

  3.強健肌肉、改善骨的理化特性,暢通經絡,有利於營衛氣血的通行。太極拳的運動方式是,一動無有不動。從內氣的暢通到外形的變化,從五臟六腑到四肢百骸,都寓於“動”中。順逆纏絲的螺旋運動及上下相隨。內外結合快慢相間,節節貫串運動都熔為一體。從臟腑組織到肌體組織、關節韌帶、腱鞘肌群,都得到活動和鍛鍊。久而久之,肌肉豐滿發達,骨骼強健有力,使骨的理化物性得以改善,提高骨的抗折、抗壓、抗彎、抗脫臼能力。對老年人關節病關節僵硬,行走坐起不便,足膝萎軟,屈伸無力、骨質增生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經絡是氣血執行的通道,人體健康與否、與經氣暢通與否密切相關。練太極拳的人,練到一定程度,就有小腹發熱,四肢末梢發脹,發麻之感。中醫鍼灸學認為這種現象是“得氣”的表現,也就是調動內氣,打通經絡,經氣執行的表現。

  太極拳運動,“主宰於腰”,“虛領頂勁”,“氣沉丹田”,腰為腎之腑,又為帶脈所繞之處。腰脊運動帶動身形,行於手指,行於四梢,復歸丹田。丹田乃小腹部位,任督脈衝乃一源三岐,出會陰,復灌諸經。長期鍛鍊,可使腎氣旺盛,帶脈充盈,陰陽調和,神清目明。

  “尾閭中正”乃太極之要領,這是穩定自己重心,加強發勁的根本。太極拳中的“虛領頂勁”與“尾閭中正”上下相應,“百會穴”與“長強穴”相互灌注,有利督脈經氣的暢通。百會、長強乃督脈之要穴,氣通此穴後,便能升提中氣,增強韌帶及擴約肌功能。故對脫肛、痔瘡、子宮下垂,均有良好的治療和預防作用。

  總上所述,“尾閭中正”、“虛領頂勁”有利於任脈、督脈經氣的執行。任為陰脈之海,總任一身之陰經手足三陰經脈,督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陰陽經手足三陽經脈。內聯奇經諸脈使之暢通。加之“氣沉丹田,螺旋纏繞”,從內到外,從軀體到四肢末梢,得以特殊的運動,動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華佗傳。當然,要使其起到防病健身作用,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動作正確的基礎上,持之以恆地刻苦鍛鍊,不管男女老幼,都可收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效果。

  淺談太極拳治病健身機理

  一、太極拳與《周易》、道家陰陽學說的關係。

  《周易》是一部中國古代關於研究宇宙運動變化發展規律的中國自然哲學典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開山著作,在漫長的中國古代就被列為“五經”之首,它以太極為宇宙觀、以象數理為其思維工具和方法。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其關於萬物統一性的理論形式,表達了對大千世界的認識。幾千年來,《周易》的基本思想融到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之中,滲透到古代社會科技的各個領域,如滲透到開文地理、曆法、人事、醫學、武術、軍事、建築等領域,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格調。太極拳也不例外,以周易六十四卦作為太極拳的基本理論。

  所謂太極,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謂天地未分之前,天地混而為一,即太初、太一也”,實際上是指無極生太級,就是老子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陽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古代陰陽學說,早把萬事萬物都抽象化為陰陽屬性,陰陽兩爻組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中每卦都包涵著陰陽兩爻的屬性,陰陽兩爻相互轉變,交錯、變化、衝撞,終至媾和,“衝氣以為和”,和而生三,即是“二生三”,卦畫由陰陽兩爻而生第三爻,三爻而生八卦,八種自然現象的相互作用而成六十四卦,象徵萬物,即是老子的“三生萬物”,老子的宇宙萬物生成論和術數的推衍是從《易經》的成卦

  程式,以及易有兩儀,四象、八卦的啟示下衍生出來的,構成道家宇宙本體的基本模式。可見老子道家學說同《周易》同出一源。而太極拳術是根據《周易》和老子道家學說的理論編排和演練,經過歷代拳師的總結和發展,產生出來的太極拳術。太極拳的由來,王宗嶽《太極拳論》開章明義就說“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太極拳論》之後,各流派均把王宗嶽《太極拳論》奉為經典,如清代光緒七年李亦畲《太極拳小序》說:“太極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嶽論詳且盡矣。”至今各派出的書,也把王宗嶽《太極拳論》列在太極拳經典之首。可見王宗嶽對太極拳的發揚光大,其功勞是不可磨滅的。

  二、太極拳理論同中醫基礎理論的關係。

  我們知道太極作為宇宙結構模式,形象地反映了陰陽、五行、八卦等天地自然的共通規律,包含著極深厚的中國古代自然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原則。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很多領域常以太極圖來作為其原理的圖解和標誌。如用太極圖來表示中醫理論的模型是最為恰當的。中醫陰陽五行的相生相剋,氣機變化的升降訊息,生命活動的週期規律以及生理、病理、治療的模型等等都可用太極圖式表示出來。中醫根據《內經》“一陰一陽之謂道,偏陰偏陽之謂疾”的太極思維方法,將人體的生命狀態分為未病態和已病態兩類,而未病態和已病態又以神經感覺作為劃分的標準,這樣就由未病態、已病態和神經感覺三部分構成了人體廣義病理學說的太極模型。所謂已病態就是“偏陰偏陽”的疾病狀態,它明顯具有痛苦感覺症狀而偏離人有序化的狀態。所謂未病態,就是符合“一陰一陽”的人體狀態,即健康狀態,沒有明顯痛苦感覺症狀的人體相對平衡的狀態,隱病雖潛狀在人體裡面,但它尚未破壞人體的平衡,尚未有痛苦症狀的感覺,這型別也屬於未病態的範圍。

  中醫書籍《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就提出了這兩種人體生命狀態;“聖人不治巳病,治未病,不治巳亂,治未亂。”人的一生往往是巳病和未病相互轉化的一生。這就是人體的功能病理學說的思想,人體病理狀態通過體象資訊表現出來,它包括症狀資訊和體質狀態兩部分。在中醫的診斷和治療中,陰陽五行學說是這些體象資訊的邏輯思維和分類的工具。

  從中醫基礎理論方面分析,中醫學術體系是一個內外氣息對立統一的人體太極模型,而在人體的複雜保健及疾病控制方面分析,傳統中醫則是通過治養結合的太極模型來指導醫生臨床實踐的。所謂“治”就是對巳病態的結合施治,所謂“養”就是對未病態的攝養修練。中醫自古以來就有治養結合的傳統,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技術,如治病的方藥,鍼灸、推拿、導引、暗示心理療法、食療、音樂、唱歌、頌經等療法。治未病有調神寧心、養生、運動、導引、攝養術,太極拳運動等專案,通過各種人體調理方法,適應天時變化,做到人體內部五行之氣順應大自然的變化,保障人體內外氣的對立統一,協調中和。

  在治養身體的各項運動中,筆者首推太極拳運動,太極拳確實有很多治病健身的奧祕。王宗嶽著有《太極拳論》就以《太極圖》為理論依據。用“太極圖”的陰陽哲理解釋拳理,總結太極拳中“陰不離陽,陽不離陰”的對立統一辯證規律,這同中醫養生理論相吻合。太極拳拳理遵循《太極圖》五個層次,首層為圓形,意思為“無極而太極”指太極拳開始時,心中泰然,抱元守一,氣歸丹田,陰陽動靜,進退悉具其中;第二層意思中間分為陰陽,各得其中,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喻拳之柔中有剛,動中有靜,互為其根之意;第三層意思為五行順布,前進屬火,後退屬水,左顧為木,右盼屬金,守中為土。第四層意思通過人體對應協調中和作用,如前進之中必有後撐,向左必先向右,上下對拉拔長等動作,長期訓練,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內氣外放,外氣內收的感覺。通過內外氣的交換,運用五方五行之氣,調養人體五臟之氣,如東方屬土養肝,南方屬火養心,西方屬金養肺。北方屬水養腎,意守中土養胃。事實上,中醫學充分吸收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將“四時五臟陰陽”的理論核心運用於人體科學研究之中。“四時五臟陰陽”是《內經》理論體系的核心部分,它把自然界的五方、五時、五氣、五化與人體的五臟、五體、五色、五音、五味、五志等用陰陽五行理論有機地聯絡起來,形成了以五臟為主體,順應五時、五氣,人與自然界相對應的五個功能活動系統。第五層意思表示人與自然融合在一體。天地為一大太極,人身為一小太極,人身處處有太極,太極之氣,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天人合一”。因此,古人把這些萬事萬物,千變萬化的自然現象高度概括,抽象化為太極圖,用於理解、領悟和感知太極之義。

  中醫基礎理論運用太極陰陽消長的規律,發現人體的生命活動與年月日時四柱的週期變化有著相應相合的內在聯絡。《素向內經》提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歲,人亦應之”。“人身法天象地,氣血盈虛訊息與天地造化同途。”比如一年中人體陽氣的消長與四季日照氣溫的自然迴圈有關。這一重大的發現,更加印證了太極拳不單純是練方位的陰陽消長,同時也是練時空的整體陰陽消長。因此,對太極圖的理解不能單純平面靜止的理解,而是遵循宇宙規律陽順旋、陰逆旋動態中立體圓球之中去理解領悟,這對我們練習太極拳有著更深層次的體會。

  三、太極拳實質是調節人體陰陽均衡的運動。

  久練太極拳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練習太極拳有助於人們的身體姿勢,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的協調平衡。練功主要環節是調心意識鍛鍊、調息呼吸鍛鍊,調身姿勢鍛鍊所組成。三者是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相輔相成的。調心在三者之中起著主要的主導作用,三者在意識的主動控制下,發揮整體功能作用。

  練功機制很複雜,特別是對於內氣,至今尚未能作出[完整的科學解釋。 筆者認為內氣確實客觀存在,只是人們對於經絡的敏感程度,感受的不同程度而

  有所不同的理解。其實一個人的生命活動,離不開大自然環境和周圍的社會環境,大自然環境的寒熱、暑溼經常處於變動之中,社會環境的世態炎涼、人情冷熱、利害衝突也不可避免地隨時在變遷。然而如果我們仔細的觀察,人體的一些基本生理指數,如體溫、脈搏、呼吸頻率,經常處於一種相當穩定的狀態。如果這些指標超出正常範圍,便標誌著人體可能巳經轉入病態,嚴重者可以導致死亡,這種相對穩定的狀態,不但是人體生命活動所賴以實現的,而且是人體各個器官系統相生相剋進行反應的結果。例如當面板出汗多的時候,腎臟排尿量便減少,這種可以自動調節的穩定狀態,生物學者稱作“穩態”,在中醫理論中,則有&l

胳膊疼痛怎麼解決
練肌肉時聽的歌
相關知識
陳氏太極拳的健身作用是什麼
陳氏太極拳的健身作用
陳氏太極拳的健身作用
練習楊氏太極拳的健身作用
太極拳的健身原理是什麼
養生太極拳的健身原理是什麼
練太極拳的好處作用是什麼
陳氏太極拳的健身與技擊作用
陳氏太極拳的健身養生功效
陳氏太極拳的健身養生功效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