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學反思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從高考能力要求反思地理教學活動,不斷探索改進,優化教學環節,提高高三地理教學效果。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

  本年度我承擔了高三的地理教學工作,一學年工作結束,有得有失.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這句話用在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其實也有深刻的借鑑意義。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你搞教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本學年教學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處:

  1、反思是否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在地理教學中,學生處於被動的學習狀態,依賴性很強,這就需要教師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獲得一定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例如:在上中國工業一課時,我在課前佈置學生預習,並根據學生的意願進行分工備課,然後在課堂上讓學生來當老師,可以提問,可以補充,可以自由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都做了充分準備,這從上課的情景就可看出。“學生老師”當的有模有樣,方磊同學把長江水~系和沿海的海岸線圖畫在黑板上,邊指圖邊講,還畫出長江流域一些鐵礦的位置,並且編出順口溜,形象、好記。真是出人意料!臺下的同學也紛紛舉手發言,班級反應強烈。我故意坐在學生中間,如果覺得某個問題答案不確切或佔時間太多,不必重複回答,就舉手站起來發言,以質疑的形式引入下一個話題。每個問題同學們都完成的很好。還有不少同學躍躍欲試,紛紛要求"第三節中國的高技術產業"一節還由他們自己上,真是"課已逝,趣尤存"。我又感悟到:學生需要的不只是我們被動的輔導,他們還需要什麼?學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種有所作為,被人賞識的需要,他們需要自我實現,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們的支援;需要有對其他同學的生活產生影響的機會;需要做有趣並且有挑戰性的事情

  2、對教學設計的反思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後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氣環境是個難點,而其中的有關天氣、氣候、季風等內容更是難中之難。如何將這些內容由抽象的理論和圖象轉化為學生通俗易懂的知識,便對地理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於是在教學設計時可以試著編寫這樣一個案例,通過案例教學法來突破難點,案例如下:

  赤壁之戰前夕,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營精心準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際,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東風”,並允許借東風相助。其實諸葛亮只是預測到了過一段時間天氣會反常,故弄玄虛而已。

  問題:

  1赤壁位於我國哪一個省?試分析當地的氣候條件。

  2周瑜為什麼會因為“欠東風”而急出病來?

  3我國形成最大季風區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國東部季風區是季風氣候最為典型的區域,試說明其氣候特徵。

  5你認為季風除了對軍事產生影響以外,還會對哪些方面有影響?

  這樣通過案例將要學習的內容轉變成一個個小問題,教師只提供背景資料,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時掌握天氣、氣候等知識,並瞭解形成該氣候的地理因素,同時拓展地理能力,事實證明,這樣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將抽象的原理轉化為直觀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輸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慧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智慧組合,有自己的智慧弱項和智慧強項,也有與此相適應的獨特的認知方式。學生知識面有寬有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認知能力有強有弱。教師必須正視學生之間的這種個體差異。比如可以在內容的呈現方式上進行認真的構思和設計,文字材料,圖象資訊,多媒體等等,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要求。

  3、多媒體技術的應用1、發揮多媒體計算機表現資訊多樣性和整合性的優勢,拓展地圖的教材內容,優化地圖要素的呈現方式。大綱指出,"按照大綱的目的要求、確定教學內容的原則,還可以編寫與地理教學有關的視聽教材"。根據教學的需要,教師可發揮資訊科技的媒體豐富的表現力,把教科書中的地圖變成融解說詞、背景音樂、動畫、視訊為一體的電子地圖;把教科書中的地圖由靜態的平面圖變成動態的電子地圖;把原本單調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地圖變得更充實、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塊構造學說教學時,把教科書中的《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移動圖》製作成《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移動電子圖》,讓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以連續相向的方向移動,使大洋板塊向下府衝,大陸邊緣褶皺隆起,引發火山地震的表象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2、發揮多媒體計算機互動性和快速反應的優勢,構建人機對話的電子地圖,提供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優化地圖的教學環節設計。例如在高二複習西亞和北非的位置教學設計時,利用FLASH的文字響應互動功能,構建學生可從鍵盤三洲兩洋名稱、計算機快速判斷正誤的《西亞和北非的位置》電子地圖。

  二、不足之處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實,每當空閒之時我還在反思:一些學生在上堂課的表現,思緒是否還遊離在課堂之外?為什麼個別學生上課時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課經常不帶書?曾試著和他課後交談以示關愛,於是他聽課認真,不再幹擾課堂,而一段時間後又恢復原樣……或許是因為沒有及時賞識他的各種變化?還是因為沒有滿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轉化還有哪些好對策?我在今後還要不斷反思。

  篇2

  進入高三以後,大家關心最多的就是採用什麼樣的複習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或者儘量靠近既定目標。地理教學也不例外,以下是我在高三地理教學中就如何教學和如何端正學生的思想兩方面作出的幾點思考。

  一、分析學情與考情,把握教學起點,教會學生學習

  教師的教學應該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具有獨立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學習,學會獲取知識、拓寬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適應高考,適應社會。

  1.認真分析學情

  無論是教育還是教學,我們都要認真分析研究所教學生的基本情況,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教學。

  2.認真研究考情

  所謂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題命題的思路和走向。老師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導學生學習,教學、訓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時才能“命中目標”。

  1體驗高考實戰題,把握複習方向

  高三複習的第一節課,我把當年的高考題發給學生,並引領學生一起分析試題的型別,以及各題是從課本上哪章演變來、考哪些知識點。這樣做了以後,學生才會有比較充分的心理準備面對高考。

  2吃透《高考說明》

  要讀懂《高考說明》。《高考說明》的內容包括:考試性質、考試內容、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題型示例、考試的知識範圍。作為教師一定要從整體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據《高考說明》明確當年高考的知識範圍。《高考說明》對當年要考察的知識範圍有明確的規定,而每年的知識範圍較前一年都有所修訂,所以,作為老師要留心《高考說明》對知識範圍的修訂,尤其是修訂過的知識範圍往往是當年考試率較高是部分,教師對此要心中有數。明確了高考的知識範圍才能夠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在複習中也才不會產生遺漏現象。

  再次要正確認識題型示例。這幾年文科綜合的題型有兩大類,即“單項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單項選擇題的1至11題,非選擇題的36題和37題是地理題。高考題中雖然只有兩種題型,但是它們的變化是比較大的。因此,需要教師根據《高考說明》的題型示例和歷年的題型來引導學生掌握題型。掌握題型後學生可以通過題型來了解題目的形式,有助於備考和應考。我們只要能夠合理地將題型與所學知識和能力要求相結合,就有助於梳理思路,深化對考試要求的認識。

  3關注有關專家、學者對高考的分析、講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動態

  從各種報刊、雜誌、網際網路、參加省市的高考研討會等渠道是獲取當年的高考最新動態,最新資訊的重要途徑。

  高考研討會和大家交談是獲取高考的最新動態,最新資訊,也是提高自己師德的重要途徑。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使教學真正迴歸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學習的具體體現,是高三地理課教學的要求。如果高三還不會自己學習,在高考中註定是要失敗的。如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呢?

  首先是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高考複習的內容多,時間緊,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有時間觀念,根據自身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引導學生制定計劃時,老師應該先把自己的總體計劃先告訴學生,讓學生的計劃和老師的計劃協調起來。

  在整個複習計劃中,高一年級地理上下冊是重點,因為高考許多題都是以初中知識為載體,用高中的知識點來回答,選修課本是把高一知識加寬、加深。

  其次是引導學生認真按照備考的基本環節進行。“預習、聽講、複習、作業、考試、總結”是學習和備考的六個基本環節。儘管這六個環節是老掉牙的東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學生還不多,而且,無論哪種方法,它肯定要回到這些老掉牙的東西上。但是,在高三講這六個基本環節的時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來講,這樣才能夠被學生所接受。

  1預習

  高三的複習備考階段,每一節課的容量都比平時大得多,如不預習,學生可能會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師,一堂課稀裡糊塗的,如過眼雲煙,收效甚微。

  2聽講

  到了高三複習階段,有部分學生認為大部分知識是老師過去講過的,不必再跟著老師複習了。其實老師對地理高考怎樣考、考些什麼是比較清楚的,老師在講課之前還要精心的備課,認真組織複習的內容,制定教學方法等,而且複習時,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蘊藏的高考資訊,所以不但要引導學生聽好課,老師更要講好課。

  3複習

  複習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課堂內容真正拿到手的過程,是透徹理解課堂上所學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師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過程。尤其是地圖,只有反覆看,把地理知識拿入圖中才可能記住。

  為了能夠較好的進行復習,我的做法是除每節課都留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複習。同時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複習每個章節的間隔時間,並且過一段時間,又通過練習、提問等方式檢查一下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

  4作業練習、做題

  做地理作業時,一定要訓練學生一看到題目就能儘快搜尋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庫,找出本題是應用課本中的哪部分知識。

  做題要有足夠的量,但也要精選,我們應該讓學生做“以一當十”的題。歷年的高考題目、地理課本中每個單元后的“練習篇”都應該作為典型題來處理。歷年高考題既反映了高考的範圍、重點,又展示了題型特點,成了複習的“無形指揮棒”,所以,應作為經典題來處理。

高三語文教學的隨筆
高二地理教學反思隨筆
相關知識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隨筆
高二地理教學反思隨筆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隨筆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隨筆
地理教學反思隨筆***2***
高三物理教學反思案例
高三物理教學反思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案例
高考地理教學反思
高一地理教學反思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