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孔德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3日

  孔德,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社會學和實證主義的創始人。開創了社會學這一學科,被尊稱為“社會學之父”。他創立的實證主義學說是西方哲學由近代轉入現代的重要標誌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哲學家孔德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哲學家孔德的簡介

  奧古斯特·孔德Isidore Marie Auguste François Xavier Comte,1798年1月19日-1857年9月5日

  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社會學和實證主義的創始人。 1798年1月孔德出生於蒙彼利埃的一箇中級官吏家庭。1817年8月,他成為著名的空想社會主義者聖西門的祕書。1830年,《實證哲學教程》第一卷出版,稍後其他各卷共四卷陸續出版。1842年出版的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社會學”這一名稱並建立起社會學的框架和構想。1844年孔德遇到對其理論發生重大影響的德克洛蒂爾德·德沃。受德沃影響,孔德創立“人道教”,併成立了具有宗教色彩的“實證主義學會”。1857年9月,孔德在巴黎逝世。

  他認為人類社會有統一性。人性中的感性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人性中的才智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工具。因而理想社會應該是人人都有實證思想,企業家或科學家當主管,科學用來指導生活,沒有戰爭,很有秩序的工業社會。在那兒,大家有統一的信仰,教權很重,人人都輕視世俗中按才智區分的地位,而重視精神上的地位。

  過去的社會和目前的社會是不完美的。但會進化到理想社會中去。進化的動力是差異性。個人無法改變歷史。社會大於個人,語言、宗教、所有制、人數與財富,都在傳承、支撐著社會。分工對社會有利有弊,社會現象之間彼此聯絡,有一定的功能,理想社會會自動實現。

  哲學家孔德的生平

  幼年的孔德不僅體質弱,而且其貌不揚,身長腿短,但極敏慧好學。九歲以前,孔德的教育是由父母親所請來的老先生所傳授的。九歲時進入蒙彼利埃公立中學讀書。由於家庭遷徙,他的雙親只好讓他在校寄宿,從此,他就脫離了家庭對他的思想約束。在學校七年中,他在拉丁文和數理方面表現突出。1814年,孔德踏進了早在1812年已被錄取而因年齡太小未能入學的“巴黎綜合技術學院”Ecole Polytechnique。當巴黎歡迎拿破崙時,他異常激動,把實現共和主義和自由的希望寄託在拿破崙身上。他報名參加了支援拿破崙的學生武裝。但孔德的希望隨著拿破崙的迅速失敗而幻滅。

  革命的激情使孔德不僅學習科學知識同時大量閱讀政治、社會理論書籍。他學習十八世紀啟蒙思想家的哲學、政治著作,以及法國當代思想家的著作。他既傾心於狄德羅、孟德斯鳩,又將休謨、孔多塞引為良師,從而給他後來的哲學思想帶來雙重的影響。此外,他還收集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革命的文獻資料,潛心研究。勤奮的孔德這時被同學們叫作“思想家”。

  1816年四月,學生和校當局的一場大沖突。四月十四日,學校當局將孔德為首的十五名學生退學,並關閉了學校。四月二十日,孔德憤然離開了巴黎,回到故鄉蒙彼利埃,到被譽為“歐洲醫科大學之母”的蒙彼利埃醫科大學旁聽,努力吸取生物學的知識。這年秋天又回到巴黎,靠當家庭教師維持生活。

  當孔德重返巴黎的時候,他曾隨身帶著一篇政治論文,是為《審查錄》,這是他真正的處女作,也是他向思想家的道路真正邁出的第一步。他認為,不管路易十八怎樣,其統治必須推翻,恐怖政治必須結束,社會改革必須進行。自此以後,他把改革社會看成是自己的必盡義務,於是他愈加發奮地閱讀法國思想家的社會政治理論著作,訪師結友,醞釀社會改革方案。

  1817年19歲夏天,孔德經朋友介紹,認識了當時的名人聖西門,孔得對其十分崇敬,稱自己能與“這位卓越的、才華驚人的人物一起工作”而驕傲,他甚至稱聖西門為“父”。其間寫了《意見與慾望的一般區別》和《近代與往昔概貌略評》,其中可以看出與聖西門思想的一些相似之處。 1822年,孔德寫了一本小冊子,題為《社會再組織之必要的科學作業之方案》。他要求用自己的名字刊登在聖西門的《產業家問答》第三冊上,因觀點分歧,聖西門不同意,只答應他先單行印刷一百本,分贈好友,兩年後再正式出版。聖西門還在為該書所寫的序言中,宣告孔德在書中所闡述的觀點與主張,同自己的思想並不一致,作者的觀點是不成熟的。孔得因此而產生了成見。1824年,經過修訂後再版,並加了副標題“實證政治體系”,與晚年的主要代表作同名。此書就成為聖西門與孔德決裂的標誌。後來,孔德公然指責聖西門“是頗為聰明又頗為膚淺的著作家”。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孔德對聖西門的觀點日益不滿。這種不滿根源於對法國大革命爆發後的社會形勢看法與重建社會的指導思想不同。

  其間,在1818年四月,孔德給瓦拉的信中透露:他和有夫之婦寶琳戀愛了,並可能育有一女露易絲。1821年3月3日,他在散步時認識了卡洛琳.瑪桑,她是聖西門派機關報的主管人塞爾克勒的情婦,而且是一位在警察局登記在案的妓女。不久,孔德發現妻子舊病復發,經常出入煙花柳巷,數日不歸,妻子帶回來的錢,孔德又因貧困而不得不使用。孔德異常苦惱,於1826年精神錯亂。孔德被送入精神病院治療一段時間之後,由於家人及部分友人的堅持,轉回孔德的老家療養。療養期間,孔德夫婦重新舉行了天主教儀式的婚禮。1827年四月,孔得跳塞納河自殺,被路過的軍人救起。出人意料的是他的病此後逐漸好轉。但孔德痊癒後,兩人的關係終告破裂。孔德在離婚後,負擔瑪桑的贍養費,甚至後來經濟狀況很差時,也只減少數額,並沒有斷過。

  1844年,孔德認識了克洛蒂爾德,她是孔德學生的妹妹。當孔德認識她的時候,她的丈夫正畏罪在逃。孔德對她也一見鍾情,十分迷戀,可是她對孔德的第一印象卻是“這人真醜”。他們的來往遭到了女方父親的阻撓,見面機會甚少,然而建立了極密切的通訊關係,互相敬慕,感情日深,孔德曾於信中向物件求婚,遭到了身患肺病的克洛蒂爾德的蜿蜒拒絕,孔德雖然失望,但並不怪她,仍篤愛至深,稱她為“我永遠唯一的真正的妻子,不是未來的,而是我現在的妻子。”1845年10月,她與孔德歌劇後,即一病不起。第2年4月5日病危時,她一再呼喚孔德的名字,孔德趕去見了她最後一面,她便枕著孔德的手臂去世了。孔德稱克洛蒂爾德為影響他的“三天使”之一,甚至死後都要求和她同葬一穴。

  1851年—1854年出版了《實證政治體系》四卷本,如果說《實證哲學教程》強調的是自然科學的實證精神支配一切,倡導唯科學主義,那麼《實證政治體系》則已改為強調以愛與同情心為核心的感情支配一切,倡導唯感情主義,致力於建立沒有神但又把“人類”神化的宗教。

  晚年的孔德日常作息規律,早上五點起床、禱告、唸書、十點就寢。每天只吃兩餐,早餐以牛奶為主,晚餐則以麵包為主。晚餐最後,他一定要吃一片乾麵包,以示不忘窮苦大眾。每週三他都會到克洛蒂爾德的墳墓,晚上則在家中召開實證主義學社的例行會議。照顧他晚年生活起居的是女僕蘇菲.布里奧和她的先生馬登.托馬斯。他後來認蘇菲為乾女兒,並把她和自己的母親以及克洛蒂爾德並列為影響他一生的“三天使”。

  1857年5月21日,孔德因參加友人的葬禮,受了風寒,臥床不起。接著胃臟疼痛,多次吐血,進入了失眠與浮腫狀態。他患了癌症。1857年9月5日下午六點三十分,孔德趴在克洛蒂爾德生前坐過的椅子上逝世。

  哲學家孔德的思想

  實證主義是孔德確立的關於實證科學的哲學體系,被認為與 神學、 形而上學互不包容。他在實證主義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三階段法則”。孔德認為,在某種意義上,實證主義即是實證科學,而實證階段是人類 智慧發展的最高階段。他對實證科學按簡單到複雜的標準進行了分類,找出了各實證科學之間存在的“漸進的相關性”。孔德指出,實證精神集中體現了實證主義的內涵,觀察和合理的預測是實證精神的主要特性。孔德的實證主義雖然有其不足和缺陷,甚至其學說之間互相矛盾之處,但其對 社會道德、 秩序、 進步、 和平的追求,及對推動現代科學精神的發展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相互融合起到了很大作用,至今對我們的社會與實踐仍有著重要的借鑑意義。

  三階段法則

  孔德認為:人類精神的發展經歷的三個階段是認識和理解外部世界的現象的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而且是說明這樣一些現象的方式和途徑。

  第一個階段是“神學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一切事件都被歸於上帝和神靈的活動。

  第二個階段是“形而上學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上帝或神聖的力量的意志被抽象概念所取代。

  第三個或“實證的”階段,是當科學的解釋取代了形而上學的時候所達到的。

  孔德通過對文化或文明的發展、思想之發展,尤其是科學的發展的廣泛的歷史描述,探討了這三個階段的接續和演替。他“確信,關於科學之歷史的知識是極端重要的”,而且,他甚至更進一步地指出,“如果我們不瞭解一門科學的歷史,那麼我們就根本不會完全通曉這門科學”。因此,孔德是第一個倡導要嚴肅認真地和系統地研究科學史的人。喬治·薩頓一值讚揚孔德是科學史這一學科的奠基人。

  科學的分類

  孔德的第二個歷史概念構成他對科學作的新的和具有相當創造性的分類的一部分。他提出了一個分類表,在這個分類表中,他根據“一般性不斷減少,而相互依賴性和複雜性不斷增加”的一種歷史的和分析的層次,對科學作了分類。因此,這個分類系統不僅是通過一種邏輯的分析確定的,而且也被歷史所證明。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是所有科學中最具有一般性的科學,而且在歷史上也是最早成為“實證的”科學的科學。在孔德的分類序列中,在數學之後的是天文學。在天文學中,物體被認為是自由運動的,或者說,物體的運動不受周圍的流體、碰撞、摩擦以及在關於可見物體的地球物理學物理過程中出現的所有其他複雜性對運動的阻抗。緊接著天文學之後的是物理學、化學和生理學在孔德所處的時代,正處於成為“實證的”科學的過程之中,而最後一門科學是“社會學”。在孔德的分類中,心理學未佔得一席之地,因為孔德認為,它或許應當視作人類生物學“生理學”的一部分。這樣一個分類表與孔德在巴黎綜合工科學校作為一名數學家所受的訓練以及他對精密自然科學所進行的研究是協調一致的。由於他在數學和物理學方面的背景,孔德把物理學地球物理學看作是所有科學的模式和榜樣,因為在物理學中,觀察和實驗與數學相結合,從而產生出一個真正“實證的”知識體系。因此,在他的早期著作中,孔德把未來關於社會的科學視為一門“社會物理學”——凱特爾後來在一種完全與此不同的意義上使用了這一術語。

  孔德的三階段規律,就像一切創造性的思想一樣.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他的前輩,尤其是孔多塞、卡巴尼斯和聖西門孔德曾做過他的祕書的概念或思想的改造。比較一下聖西門和孔德兩人的觀點,也許可以看出這一改造的程度,而且這因此也是衡量孔德的真正獨創性的方法。聖西門認為在最後一個發展階段,哲學變成了拒斥一切不可證實的東西意義上的“科學的”哲學。但是,在孔德看來,把最後一門科學——社會學——確立為一種“實證的”學說還不是最終階段;幾門科學彼此間的區別尚未克服,以致產生出一個完整的總體的實證主義體系,甚至這樣一種“關於世界和人的觀念”:它終將是值得稱之為“哲學”的一種綜合。在這個最後階段,一切知識都將是“實證的”和渾然一體的,都將結合在關於人和社會的科學,即新的社會學科學之中。因此,人們不僅將認識和理解人和社會的問題和需要,而且也會清楚地知道改造和改善人及其社會的現狀所應採取的步驟。這個思路必然使實證主義發展成為一種宗教,甚至發展到有教堂、有一大批教士或牧師,有一個“實證主義的”聖人目錄胞括摩西,荷馬,亞里土多德,阿基米德,朱利葉斯·凱撒,聖保羅,查理曼,但丁,谷登堡,莎士比亞,勒內·笛卡爾Rene Descartes,腓特烈大帝,比沙,的地步。

 

哲學家康德守時的故事
法律的經驗研究讀後感
相關知識
哲學家孔德是誰
哲學家康德是誰
哲學家尼采是誰
哲學家洛克是誰
哲學家謝林是誰
哲學家盧梭是誰
哲學家休謨是誰
哲學家斐洛是誰
哲學家羅素是誰
哲學家斐洛是哪個國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