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醜跳樑的成語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跳樑小醜是一個成語,比喻猖狂搗亂而成不了大氣候的壞人。那麼這是出自一個怎樣的故事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醜跳樑成語故事

  【出處】元·脫脫等《宋史·張景憲傳》。

  宋代張景憲為人正直,做官清廉,當他做淮南轉運副使時,山陽有個官員叫鄭,他依仗朝廷達官裡有幾個親戚就魚肉鄉里,殘酷壓迫百姓。

  張景憲上任後不久,經過周密的查實,終於將鄭流放到嶺外。這事影響極大,一些貪官汙吏只得收斂起來。

  後來,張景憲因有政績,被提升做了戶部副使。元豐初年,張景憲做了河陽地區的最高官吏。西南地區一些少數民族入侵,張景憲向皇上進言說:“那些騷擾邊關的人,都是些跳樑小醜。但他們的老巢地處偏僻,地勢險惡,易守難攻。假如皇上下命令調動大軍前去攻打,路途遙遠不說,萬一供應部隊的糧草給養跟不上,就會影響軍心,士氣敗落,部隊將陷於重重圍困之中,那樣反而對我們不利。”

  小康大同成語故事

  【出處】《禮記·禮運》:

  有一次,孔子參加當地的祭典禮,典禮結束後,他信步來到一座高臺上,舉目望去,只見遠處霧茫茫的一片。這樣,他想到諸侯各國征戰不止,周王室日漸衰弱,禁不住發出長長的感嘆來。

  他的學生言偃在一旁問道:“先生為什麼長吁短嘆?是不是為魯國的前途憂慮呢?”

  孔子語重心長地說:“我沒有趕上堯、舜、禹的時代。那時,天地間的一切財物是大家擁有,所選拔的官吏也是賢明有道德的人;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講求信義和友誼,人們不像現在這樣,只關心自己家裡的人,而對別人家的老人和孤兒寡母也一樣的關懷。那樣的社會真好啊!”

  言偃說:“先生說過:那時的東西丟在路上都沒有人要,人們唯恐自己的力量貢獻不出來,一切財富歸公家所有,需要時,人們去取來就是。”

  孔子接著說:“是的,這就是所謂的‘大同社會’是謂‘大同’。”

  言偃又問道:“先生曾說過‘小康社會’,那又指的是什麼?”

  孔子回答道:“禹、湯、文王、武王、成王、周公,都是以禮義治理天下。他們以此來分清是非,考察人誠實不誠實,樹立仁愛的榜樣,給人民揭示了生活的準則。如果有人公然違反禮義,群眾會把他看成是禍害,使他陷於孤立。這樣的社會,就叫做‘小康’是謂‘小康’。”

  言偃說:“看來禮義是最重要的。但小康社會還會出現嗎?”孔子說:“恐怕不容易了。”

  “小康”與“大同”是儒家所追求的兩種理想社會。“小康”指天下統一,用封建道德來鞏固君臣、父子、夫婦等封建秩序;現指豐衣足食,國家較為強大的一種社會。“大同”是儒家將原始共產社會理想化的一種無法實現的社會。

  亡國怨祝成語故事

  【出處】《論衡·解除》:晉中行寅將亡,召其太祝,欲加罪焉。曰:“子為我祀,犧牲不肥澤也,且齋戒不敬也,使吾亡國,何也?”祝簡對曰:“昔日吾先君中行密子,有車十乘,不憂其薄也,憂德義之不足也;今主君有革車百乘,不憂義之薄也,惟患車之不足也。夫船車飭則賦斂厚,賦斂厚,則民謗詛。君苟以祀為有益於國乎?詛亦將為亡矣!一人祝之,一國詛之,一祝不勝萬詛,國亡不亦宜乎?祝其何罪?”中行子乃慚。

  晉國的中行寅,在家族大難當頭的時候,召來掌管祭祀的太祝,想問罪處治。

  他質問道:“你為我祭祀,想必是供神的三牲祭品不肥美,齋戒的心境不虔誠,以致激怒了鬼神,使我們家族處於滅亡的境地。你為什麼要這樣?”

  太祝簡回答說:“當年我們的先君中行密子,僅有車十乘,但他並不嫌少,每天思慮的是修養德行,崇尚正義,唯恐有所過失。而現在您已擁有兵車百乘,卻不考慮修養德行,只嫌兵車不足。要知道濫造戰船兵車,窮兵黷武,勢必加重對百姓的征斂;賦稅徭役過重,必然招致百姓的怨恨和責罵。您難道真以為祈禱上天會造福家族嗎?民怨沸騰,人心背離就會滅亡!而且您想我一人為您祝福,而舉國上下卻在詛咒您,一口稱頌難平萬眾怨恨,您的家族將亡不是很自然的事嗎?我又有什麼罪呢?”

  中行寅聽了羞愧萬分。

  後人用“亡國怨祝”的這個典故告訴我們一個真理:國家興亡在於人心向背。
 


關於飛短流長的成語故事
關於千金一笑的成語故事
相關知識
關於小醜跳樑的成語故事
關於飛黃騰達的成語故事
關於一言九鼎的成語故事
關於三釁三沐的成語故事
關於飛短流長的成語故事
關於千金一笑的成語故事
關於干將莫邪的成語故事
關於萬馬齊喑的成語故事
關於馬首是瞻的成語故事
關於入木三分的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