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干將莫邪的成語故事
干將莫指好劍,也比喻賢才美器,那你們知道這個成語是怎樣來的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干將莫邪成語故事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
春秋時期,趙國出了個著名的鑄劍師叫干將,再加上越地盛產質優的金鐵來鑄劍,所以當時以趙國劍最好。
干將與歐冶子共同拜師學鑄劍。二人曾合作鑄過三口鐵劍,稱為“龍淵”、“泰阿”、“工布”。後來干將在吳國與一個叫莫邪的女子結成夫婦,以為人鑄造農具等為生,有時也鑄劍。
吳國出產的金鐵,質地不及越國,裝置也受到限制,所以干將在這裡鑄的劍,比不上先前與歐冶子合作鑄造的,但比當地工匠所鑄的劍,也強多了。
公元前514年,闔閭即吳王即位後,要干將為自己鑄兩把品質特別優良的劍,為此特地闢出一個鑄劍場,調來許多工匠,還徵集了300名童男童女,專門為鑄劍的爐子裝炭鼓風。
干將接連鑄了好幾把劍,都被闔閭退回來,說是質地比不上他擁有的歐冶子所鑄的劍。干將對來人申辯說:“要鑄質地好的劍,一定要有質地好的金鐵。合適的火候和高超的技術,三者缺一不可,我的技術與師兄歐冶子不相上下,但這裡的金鐵和火候比不上越國的。”
闔閭這才同意再給三個月的鑄劍時間。
但是兩個月過去了,爐子中的金鐵還是沒有熔化。一天,莫邪問干將:“金鐵至今沒有熔化,是否質地有問題?”
“是啊,先師當年最後一次鑄劍時,也碰到這個問題,後來,先師偕同先師母跳入爐火之中,才熔化金鐵,鑄出了好劍!”
“這樣不是要燒死了嗎?”
“鑄不出好劍,越國的大王也要處死他們的。”
莫邪說:“既然先師母能做到,那我也能做到!”
干將想了想,說:“也許可以不必把身子全投入爐火之中,我以為如果把頭髮和指甲投入,也可能使金鐵熔化。”
莫邪毫不猶豫地剪下頭髮和指甲,吩咐300名童男童女加緊鼓風裝炭,然後把頭髮指甲投入,生鐵果然熔化了!用此鑄了兩口較佳的名劍,一口稱“干將”是雄劍,上面佈滿了龜甲紋;另一口稱“莫邪”為雌劍,上面飾滿水紋,干將莫邪也因此名傳千古。
馬馱三千石成語故事
【出處】《幕府燕閒錄》:故事邊郡,納粟三千斛授本州助教。岐山王生納粟授官,以厚價市駿馬猶不如意,每以為恨。嘗騎過市,醫生李生滑稽能謔,遮道謂曰:“君馬新市,其價幾何?”曰:“一百五十千。”李生盛稱“壯健”,以為價賤。王怪問之。李生曰:“馱得三千石谷,豈非壯健耶?”
為了建設國境邊郡,政府規定交納粟米三千斛者可以授予本州助教的官職。
岐山的王生,交納了三千斛粟米,被授予助教的官職。為炫耀自己的地位他用優厚的價錢買了一匹駿馬尚不稱心如意,並每每以是懊喪。有一次他騎著駿馬過街,有個醫生李生能言善辯、口齒伶俐而且善開玩笑,他便攔住王生的路說:“您新買了這匹馬,它的價錢是多少?”
回答說:“一百五十千。”
李生大加稱讚“駿馬肥壯強健”,並說價錢實在太便宜了。
王生很奇怪地問他什麼原故。
李生說:“這牲口能馱得三千石谷,難道不是非常肥壯強健嗎?”
後人用這則寓言說明醫生以馬能“馱得三千石谷”,巧妙地諷刺了納粟三千斛授本州助教的王生,抨擊了當時的賣官制度。
下馬作威成語故事
【出處】《漢書·序傳》:定襄聞伯素貴,年少自請治劇,畏其下車作威,吏民悚息。
西漢有個叫班伯的少年,家世顯貴,常出入宮中,很受皇帝的信任。
當時,定襄石、李兩家大姓對抗朝廷,捕殺地方官吏,弄得定襄一帶人心惶惶。班伯正準備出使北方的匈奴,聽到此事,主動向皇上請求去定襄做太守。
定襄的豪紳大姓聽說來了一位年少氣盛的新太守,料定他走馬上任初期,要雷厲風行,大抓大殺,顯示一下威風“定襄聞伯素貴,年少自請治劇,畏其下車作威,吏民悚息”。因此,他們把犯了罪的人藏起來,然後靜靜地觀看。
班伯首先請來了當地的豪紳大姓,對他們客氣地說:“在座的都是父兄師父,今後有什麼事,還需要大家鼎力支援。班伯一人治理不好定襄,也不打算在定襄呆得太久。定襄是在座諸位的,要治理好也是諸位的事。我這次來,只同大家交上朋友。”說完,班伯對年長的行了兒、孫禮。從這以後,班伯果然不問定襄的事,日日廣交朋友。久而久之,他結交了不少的人,逐漸瞭解到那些犯法的人匿藏在何處。於是,班伯召集民吏,分頭捕獲,不到十天,郡中震動。定襄很快恢復了秩序。
後人將此典概括為“下馬威”,指新官上任,裝腔作勢地顯示威風。
關於萬馬齊喑的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