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風俗習慣調查報告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風俗習慣是民族問題中的一個敏感因素。風俗習慣的具體內容雖然微不足道,但其關係卻十分重大。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1

  調查調研

  清明節風俗習慣的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風俗習慣清明

  專案號:1

  成員:邱××、李×、劉××、姜××、張××、單××

  主題:故鄉過清明節的風俗習慣

  發現題目:

  1.人們為何要過清明節?

  2.人們是怎樣過清明節的?

  3.過清明節時一般家庭花費多少錢?

  制定方案:

  小組分工:

  查資料、記錄、攝影、錄音等。

  訪談物件: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叔叔阿姨等。

  訪談計劃:

  利用星期天訪談。

  資料整理:

  1.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它源起於漢代,前身是失傳已久的“冷食節”。而清明節的風俗在上千年的歷史演化中,也經歷了從禁火到祭掃、從踏青到狂歡的變化。

  2.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奠節日,***2016年度文明調查報告***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講,它是在每一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自唐宋成為民俗節日以後,清明踏青的活動非常豐富,常見的活動有盪鞦韆、拔河、撲蝶、採百草、放鷂子、插柳、植樹等風俗。

  3. 有很多人往祭拜先烈和為國家作出突出貢獻的先輩。

  4. 有少數家庭為祭祖花費比較大,有浪費現象,也有信迷信的現象。

  活動感受:

  1. 清明休假制度,為人們祭祖掃墓、親近自然帶來了便利,從更深遠的意義看,將是對這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保護,對恢復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建立民族認同感、文化認同感,增進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無疑都有直接的好處。

  2. 清明節讓我體會到家庭的暖和,感遭到濃濃的人情味。

  3. 祭奠先烈和先輩,讓我們知道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容易,要倍加珍惜,好好學習,建立長大報效祖國的理想。

  4. 清明節節我們要留意環保和勤儉。

  缺憾與不足:

  由於知識能力的限制,部份同學的訪談水平有待進步;對清明節的風俗習慣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有待進一步體會發掘。

  篇2

  青海省樂都縣地處祁連山支脈達阪山東南麓和崑崙山系餘脈日月山以東,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過渡一帶,自古以來便是由內地進入藏區的咽喉要道;青海重要水系“湟水”橫穿境內,使該縣成為青海省重要的農業區;轄區內居住有漢、蒙、藏、土、回等名組。這些均使樂都縣成為一個文化底蘊豐厚,地方特色濃郁,對青海各族文化風俗兼收幷蓄、相容幷包同時又具有自身獨特魅力的大美之地。縣政府所在地碾伯鎮文物古蹟頗多。特被是東關街的西來寺,創建於1606年。寺院規模巨集大,佔地2100多平方米,山門、金剛殿、關聖殿、正中大殿、觀音殿等,都無不巨集偉壯觀。

  樂都以田園景色而久已著名。清代文人寫下了大量描寫郊野風景的佳作。所謂“東溪春色”是碾伯鎮八景之一,府志稱“春時小橋流水,花發鳥鳴,亦可遊賞。”由於樂都比西寧海拔低,溫度高,山鄉風光幽美。大概正因為山鄉氣候好風景秀,所以《穆天子傳》上叫做“溫谷樂都”的吧。

  樂都溫潤的氣候也適宜於水果生長。每當秋季,碾伯鎮上水果豐富,價格便宜,質量上乘。其中“樂都的沙果子”是早已遠近聞名的,外地人甚至以“沙果子”代指樂都人。樂都沙果子是梨的一種,色豔多汁,香酥脆甜,是青海的名特產之一。還有一種“軟兒梨”也很有名,其吃法很特別。一般是放置到嚴冬,待凍成冰梨,吃時放在涼水中融解,食之酸甜可口。如果自然解凍,果皮呈黑色,拿起一吸,便可盡食其肉,香甜如蜜,所以叫做“糖包”。

  彩陶文化是青海原始文化的代表之一,而以樂都柳灣出土的彩陶數量居多。

  柳灣在樂都縣東高廟鎮。鎮東兩公里處有一個村莊,就是柳灣村。十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村子,村北那東西走向的旱臺,也從來沒有外地人光顧過。1974年春,考古工作者在這裡發現了一個埋藏在地下幾千年前的世界。於是,青海省文物考古隊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青海隊的工作者,在這裡紮下根來發掘。他們勤奮工作了6年,1980年宣告發掘結束。他們在這裡清理了1700餘座原始墓,出土了35,000多件文物,而彩陶多達15000件。一個彩陶世界清理出來了,考古工作者將它命名為柳灣原始社會氏族公共墓地,後來又創辦了柳灣彩陶研究中心。厚厚的兩大本《青海柳灣》在全國發行。“柳灣”從此出名,為國內外文化、學術界所關注,遊人也從此摩肩接踵,前來觀賞。

  柳灣墓地是新石器時期的。從考古文化分期講,出土的文物有馬家窯文化的半山型別和馬廠型別,也有齊家文化的型別,其中以馬廠型別的數量多。

  彩陶是原始先民們的生活用具。先民們不僅講究實用,而且講究美觀。在陶器上繪有大量精美而神祕的花紋圖案,底色與花紋顏色搭配得當,相得益彰。彩陶上還有大量類似十、○、、工、×之類的符號,有人認為是最早的文字,也有人認為是數學程式碼,還有人說是氏族的徽號。

  彩陶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件“陰陽合體壺”。陶壺頸腹部塑有一個全裸的人像,下邊又以誇張的手法突出了性器官。可是性器官是兩性的,既有男陽又有女陰,很難說人像是男還是女。搞原始文化的學者對此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其實,這件彩陶的價值恐怕在於反映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環節,即由女性崇拜走向男性崇拜的過渡階段——男女性同時崇拜。

  在柳灣墓地附近還出土了一件彩陶靴。質地為夾砂紅陶,表面為紫紅色,並繪有條紋、回紋、三角紋等黑彩,線條流暢,紋路清晰,造型與現代長統靴相似。這種陶靴在中國還是首次出土,距今已有3000多年。它形象地說明了早在青銅器時代,青海高原上的先民們已經會製作和穿用長統靴子了。

  柳灣彩陶中精品眾多,每一件都會使人發現一個新的問題,讓人看到原始文化的一個方面。如果要想感受一下原始文化,莫過於親自到柳灣彩陶世界裡漫遊一番。

  青海有句諺語:“去了瞿曇寺,北京再別去。”意思是看一看瞿曇寺的建築,就可以想象出北京紫禁城的樣式。這自然有些誇張,但瞿曇寺的殿堂建築的確有點像故宮,據說當初就是仿照故宮修建的,所以又有“小故宮”之稱。尤其可喜的是,青海的古老建築群在歷代劫火中屢遭焚燬,能完整地保留下來的極少,而瞿曇寺是儲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築群。

  瞿曇寺在樂都縣城南17公里的瞿曇鄉。鄉以寺名,足見寺院之影響。

  寺的周圍群山圍繞,近處林木蔥蘢,鬱郁蒼蒼,流水潺潺,鳥語花香;遠處樂都南山終年積雪,寒光逼日,“皎潔凌空似玉山”,“影射長天迷素鶴,光浮淺水失群鷳”便是真實的寫照。在雪嶺翠山的映照下,瞿曇寺更加幽靜壯麗,古香古色。從山門而入,迎面就是高大的金剛殿,穿過金剛殿,即是瞿曇寺殿和寶光殿;左右兩邊殿堂眾多。依次而進,後邊是最巨集偉的隆國殿。從高處看,主要的大殿與山門對齊,建在一條線上。

  隆國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之一,建於1427年 ***明宣德二年***。大殿面積為912平方米,高築坡臺之上,飛簷翹角,畫粱雕棟,高大雄偉,富麗堂皇。殿內還有一座高達3米的泉神堂,堂中有一眼泉水,人稱瞿曇池,據說是神泉,飲之聰明倍加。大殿兩邊廊房相連,渾然一體,人們稱之為“七十二間走水廳”。在兩廊牆壁上佛畫如長卷,粗粗看一遍也得半個小時。

  二、樂都縣春節風俗介紹

  湟水千年流,唯富南涼都***樂都縣在十六國時為南涼國都城***,富饒的物產蘊育了發達的鄉土文化。同時,來自互助的青稞酒文化、源於牧區的藏文化、紮根於本地世居漢族群眾並吸收了甘肅、陝西風格的青海東部文化及祖國民間藝術中的一支奇葩——河湟花兒,共同蘊育出了樂都縣獨具特色的春節風俗。

  進入臘月,各家各戶便開始忙於為過年做準備,到處都瀰漫著節日將至的喜慶氣氛。

  在縣城地區,人們早早便忙著大掃除,採辦年貨,準備過節食品了。年貨主要是各類食品、菸酒、蔬菜和肉類及走親戚時的禮品。過去的禮品主要為茯茶、酒等,農家則或捎些自家炸的油餅,或帶點自家田地裡產的東西。現在市面上各種禮盒為拜年禮物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過節食品主要是炸油餅、炸麻花、饊子等麵食及炸丸子、滷肉等肉類。饊子是青海特有的一種油炸麵食,形如一盤線,粗細如同筷子。滷肉種類很多,豬肉、豬蹄、牛肉、雞等均可滷製作為過年食品。

  而在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養著一頭“年豬”,用一年的時間精心飼養,為過春節做準備。進入臘月,家裡的男人們便會選定一個好日子,起柴架鍋殺豬,程式極為乾淨利落;而主婦們則將豬肉仔細清洗,然後將一部分肉以滷、炒等方式製成各種美味,邀請左鄰右舍來自家做客。這也同時增進了鄰里之間的感情,成為一個固定的習俗。

  品嚐著鮮美的肉食,佐以青海特有的青稞酒,真是——

最新大學生調查報告範文
最新關於企業調研報告範文
相關知識
最新風俗習慣調查報告範文
最新關於霧霾調查報告範文
最新電腦市場調查報告範文
最新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
最新水果市場調查報告範文
最新企業管理調查報告範文
最新人才需求調查報告範文
最新人才市場調查報告範文
最新建材市場調查報告範文
最新建材市場調查報告範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