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望月教學反思
《望月》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七單元的一篇優美的文章.這一單元的主題為"人與自然",表達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望月》這篇課文描寫了“月下江景”的美麗景色,文章是一篇構思獨特,感情真摯的美文。文章本身的語言美,文中談到的對月亮的有關聯想更是有著無限的朦朧美。執教這篇課文時,首先注意營造適宜的氛圍,讓學生感受月夜的美景。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體會景美的同時品味語言文字的美,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教學中我還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每個學生心中都有一個世界,他們心中的形象是不同的、無限的,“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通過品讀語言文字,學生頭腦中出現了一幅幅畫面:月亮升起,吐灑清輝,一切都沐浴在淡雅清純的月色裡,此時一切都充滿著詩情畫意。而在月光下,江面沙鍋內流水不停,微波漾起,跳動著千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此時江兩岸蘆蕩、樹林、山峰的黑色剪影若隱若現……在這樣的文字感染下,學生情不自禁地展開想象的翅膀,感受文章的美。可見,利用文字所提供的內容,設計一定的情境,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篇二
本文敘寫了“我”和小外甥江上賞月的情景。文中有對月夜江色的描寫,有舅甥賽詩的經過,有外甥對月亮的獨特想象。“我”和小外甥喜愛月亮之情躍然紙上,小外甥的聰明好學形象鮮明。教學本文,我主要在瞭解事件梗概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月夜江景之美、回憶描寫月亮的古詩、體會小外甥的獨特比喻,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濃墨重彩,僅用了4句話,就把月下江景描述得美輪美奐。同學們都被這美好的月色所吸引。於是我因勢利導,運用探究法,設計問題,進一步引導探究月與“我”的關係:“那麼,是什麼樣的月亮把我叫醒了呢?”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安詳”、“吐灑”、“晶瑩閃爍”、“鍍” “隱隱約約”、“黑色剪影”等詞來體會月光的清幽淡遠和朦朧、寧靜等特點。孩子們在賞析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月光之美,享受月光之美,這樣他們才懂得了是美麗的月把我叫醒了。月亮不僅叫醒了我的身體,還叫醒了我的心。我沐浴著這美麗的月色,陶醉在月的遐想中。此刻的情感該是多麼的愉悅。學生們才真正明白了我與月的關係的密切,也更深刻感受了月亮的美好,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分角色誦讀課文。通過誦讀課文中關於月亮的詩句,使學生感受月亮的形象、意韻。讓學生充分理解,柔美的月光不僅把我叫醒了,也把小外甥叫醒了。從而理解使我們沉醉了的原因。
同時,我還要引導孩子們抓住小外甥與“我”的對話,引導他們體會小外甥的聰明好學和天真活潑。正是這種聰明好學,才能讓小外甥積累那麼多有關的詩句,也正是這些有關月的優美的詩句,才能讓他沉醉。激發學生們強烈的學習願望,培養他們善於積累、勤奮好學的品格。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篇三
《望月》是著名作家趙麗巨集的散文。文章中描寫的“月下江景”是非常美麗的,介紹的他的小外甥是十分可愛的。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是深遠的,語言是雋永的。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激發他們熱愛文學的興趣,萌生探求文學殿堂的慾望是一大難點。在具體的教學中,我採取了三條措施:
1、合理地安排教學過程。一是遵循作者的思路。引導學生弄清事情的情節——“我”在江輪的甲板上望月,與小外甥交談對背頌月古詩、討論月亮像什麼、“我”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二是遵循學生閱讀的規律。引導他們先理解內容,再理解內在的意思。如第二段,先找出文中“我”與小外甥“交談”什麼,再思考:可看出小外甥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三是遵循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由易到難,先理解一般內容,再提出更較高的學習要求。
2、努力地創設課文情境。 “我”在甲板上賞月時的情境,是恬靜的,他的心情是愉悅的。小外甥與“我”“我一句你一句”地對背頌月古詩的情境,是緊張而生動的。小外甥是自信的,“我”是沉著而自豪的。小外甥敘述“月亮像什麼”時的情境,是生動有趣的。“我”的心情由自豪變為“佩服”了。“我”一人幻想的情境,是清幽的,心情是深遠的。正確地把握了課文中的一個個情境,並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分角色朗讀、想象和語言描繪等手段,生動地再現了這幾個情境,有效地幫助學生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耐心地引導品讀體會。在教學中耐心地引導學生品讀小外甥與“我”對的詩句時,感悟小外甥的“機靈”。在誦讀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段時,感悟他的膽識——把天空當作人,把月亮當作他的眼睛。在品讀我“展開幻想的翅膀……”時,啟發學生想象、討論。
蘇教版通分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