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級科學上冊說課稿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說課可以綜合地反映一個教師的業務素養和水平。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風

  一、說教材

  《風》是九年義務教育冀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空氣中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初步感知空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探究構建風是由空氣的流動形成的這一科學概念,然後模擬製作風車模型實驗理解人類利用風力的原理,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和初步歸納概括能力。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直接感受風的力量、動手創作風車模型,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培養他們能根據材料,獨立進行探究活動獲取新知的能力。

  在這一課內容中還有關於風力歌的介紹,培養學生觀察風力及時記錄的內容。考慮到一節課容量較大,放在第二課時完成。本節課的說課主要說第一課時的內容,感受風的力量,做風車模型,理解人類對風的作用。

  二、說學生

  三年級學生雖然才接觸科學學科,進行實驗探究剛剛起步,但對於風這一現象並不陌生,只是沒有從科學的角度認識理解風的形成。這節課是本單元的第二課,學生在學習了《認識空氣》之後,已經知道空氣會流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懂得風形成的原理,認識人類對風的作用。三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在模擬製作實驗環節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

  三、說教學目標

  遵循新課標,科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核心,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依據這一理念,確立了本節課三維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目標

  能按示意圖組裝出可正常運轉的風車模型,通過實驗說明流動的空氣有力量。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分工與合作的重要性,激發探究知識的慾望。

  3、科學知識目標

  能舉例說明風是由於空氣的流動形成的。

  4、stse目標

  能舉出例項說明風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風有力量,瞭解風力的作用

  教學難點:製作風車模型,理解風力利用原理。

  五、說教法,學法

  聯絡小學生對實驗動手特別感興趣的實際情況,本課我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為“實驗法”在實驗過程中,學生能親自動手,從而得到直觀,生動的感性認識。同時在採用“實驗法”的基礎上,還運用“觀察法”“討論法”“談話法”聯絡生活等教學方法。

  1、教法

  為了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特點,本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問題。然後,對問題進行猜想,探究,實驗的形勢分析,最後,歸納總結獲得結論並通過動手實踐應用聯絡生活。

  2、學法

  科學來源於生活,科學就在我們身邊。而小學科學課就應該是一個充滿個性色彩的全新教育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我著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並通過猜想,實驗,結論,應用一系列學習活動,實現由“學會”到“會學”。

  六、說教具準備

  本節課中需要提前準備的實驗材料有﹕紙,扇子,吹風機,氣球,風車模型製作材料***白卡紙、圓木棍、紙盒、線繩、電風扇每兩組一個***

  七、說教學過程

  ***一***、謎語匯入,引出課題

  1、師:雲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猜一自然現象***教師評價鼓勵。

  師:風就像一位神奇的姑娘,時常伴隨在我們身邊,誰能能說出她的摸樣?讀詩:《誰見過風》。我們對風有哪些瞭解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風”

  【設計意圖】:通過猜謎,讀詩,既激發學生思考,又讓學生體會到無處不在的風充滿了奧祕,問題的提出,使學生迫不及待的想對風進行探究 ,在學生興趣正濃時,我們的教學就開始了。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風是空氣的流動”

  師:我們怎樣才能“製造”出風、感受到風呢?看誰想出的辦法多。

  1、學生四人一組討論交流。代表發言,相同的答案不必重複,只闡述不同的做法,對每組的回答教師都要給予評價及時鼓勵表揚,激發學生們的自信心。

  2、分組實驗,用盡可能多的方法感受風。

  3、彙報交流:你是怎樣感受風的?***學生的方法很多,給予鼓勵,引導學生歸納兩種方式:一是面板直接感受到的空氣流動。二是被風吹動的頭髮,紙片等物體是被流動的空氣帶動的。從而得出結論:“空氣流動形成風。並進一步感知風是有力量的***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初步進行科學探究,獲取知識,根據材料,讓他們自行設計實驗來驗證推測,鼓勵他們,讓學生體驗創造風的快樂,激發他們探究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用自己的所見和親身感受來體會到空氣的流動形成風,解決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聯絡生活,體會人對風的利用

  教師介紹: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利用風的力量來做事情。指導學生到謎底的同學教師給與表揚2師瞭解風車的應用。

  1、出示風車提水圖。指導學生觀察,瞭解風車的基本結構和利用風力提水的原理。

  2、在生產生活中人們利用風車能做很多事情,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3、瞭解風力的其他作用。***風力的利用:出示帆船、帆板的圖片***

  【設計意圖】:本環節中,在讓學生動腦筋想、動眼睛看的過程中,認識風力的利用原理。使學生把自然現象與自己的生活相聯絡,發現自然界的奇妙,增添樂趣。***

  ***四***、實驗操作,製作風車

  師:風不僅可以是大自然變得美麗,還愛幫助人們,為人們服務。風車就是藉助風的力量推動下轉動的,從而可以提起重的東西。現在就拿起你的材料,發揮你的聰明才智根據書中的提示一起製作吧,注意要小組分工合作。

  1、學生觀察製作圖,動手製作風車模型。

  2、分組展示製作成果,同時提出問題:“怎樣能讓風車轉得快呢?物體是怎樣被提起來的?學生敘述想法,初步除錯。

  3、利用電風扇比一比哪組風車模型提起的物體重,給做的最好的組獎勵。

  【設計意圖】:正所謂只有放手才能放心。本環節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讀圖、自由奔放的發揮。引導學生結合書中給出的示範圖,在小組內充分發揮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尋找問題答案。

  ***五***、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感受了風,知道了風是由於空氣的流動形成的,自己也動手製造了風車模型,並瞭解了風對我們生活中的用途,老師為你們的表現喝彩,感到驕傲。風還有很多有趣的知識,希望同學們課後查閱資料繼續探討研究。

  【設計意圖】:設定懸念,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願望,促使學生積極進行課外資料蒐集,延伸科學學習的時空,從課內走向課外,走向更廣闊的科學學習大課堂。

  八、說板書設計:

  13、風

  空氣的流動→風→風有力量→風力作用***發電、帆船***

  :水與生命

  ***一***教材分析

  《水與生命》是人民出河北版社小學科學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八課的內容,是本冊教材中 “水”教學單元的第一課,本課在引導學生交流對水已有認識的基礎上,安排了“觀察水”、“水與生命”、“榨果汁”等三項活動。目的是將學生各自已有的認識作較為科學的梳理,引導學生知道水是什麼樣的,水與生命的關係,激發學生研究更多的有關水問題的興趣。我選擇的是這個內容的第二課時“水與生命”。

  地球上的人類和一切生物,都與水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絡,它不僅孕育了生命,還為人類提供了物質資源和文明發展的基礎。在本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看待水與生命的更深層次的關係,使學生體會到生命離不開水,為今後進一步認識水與生物的密切關係、關注自己的生活環境等內容打下基礎。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根據本課的知識結構和科學研究過程的一般規律,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⑴、知道水是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

  ⑵、瞭解常見食物中的含水量。

  ⑶、大膽想象沒有水的世界會是什麼樣的。

  ⑷、 初步培養學生根據科學程式進行探究的能力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能和同學交流自己對於水與生命關係的不同看法。

  ⑵、能意識到水與生命的密切關係。

  ⑶、通過設疑、探究、研討、應用等活動,激發學生探索水與生命的興趣,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積極探究、求實創新的科學品質。

  根據教材分析,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能意識到水與生命的密切關係,並能養成節約用水的生活習慣。

  二、教法、學法設計

  科學探究是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重要方法和學習過程,這種過程很大程度上有別於科學家的科學研究。因此教學中必然要形成師生互動的教與學的活動過程。本課主要採用“討論、談話、交流彙報”等教學方法,並依照學生的學習規律,設計教——扶——放的教學過程,以保證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切實實施。

  為順利完成本課制訂的教學目標,教學中著重教給學生“提出問題——猜想——實驗證明——討論交流——得出結論——應用”的科學探究的學習方法,同時還以觀察、提問、記錄、討論、小組實驗等活動為載體,開展自主性探究式學習,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協作學習能力。

  三、教學程式設計

  本課從知識目標上來說是較淺顯的,較容易達到,但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聯絡生活實際和探究技能訓練是本課的重點。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在教學過程設計方面,以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為載體,設計如下教學流程:

  1、 以創設情景開始,激發興趣,呈現新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針對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的特點,本課一開始,我就藉助多媒體播放一幅優美的山水景,並配上動聽的詩歌朗誦“因為有你,小草變得嫩綠;因為有你,魚兒遊得歡暢……因為有你,地球才這樣美麗。”立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體驗美的感受。然後讓學生猜猜詩中讚美的是誰?接著提問為什麼水使小草變綠,使魚兒歡暢,使地球美麗。當學生暢談感想後,教師歸納:“水是生命之源”。讓學生自然的進入愉快主動的學習情境,強化了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了求知慾望和探索興趣。

  2、 以活動展開,交流反饋,體驗彙報。

  科學課從不以鈴聲作為課的始終,課前調查和課後探究是科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在上節課“觀察水” 這一內容後,我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收集圖片和詢問家長等形式做一些有關水與生命的調查,要求每人說1-2個動物、植物和人離不開水的事例。討論生命離不開水,目的是分享彼此的知識和經驗,豐富學生對生命的認識,而課前的準備工作在這裡就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的目的是啟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把學生頭腦中支離破碎的知識納入到比較完整的體系中。在此,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有關水與生命的精美圖片,使學生獲得視覺體驗。學生積極熱烈的討論著,同時畫面中美麗的風景更是讓他們對這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世界無比熱愛。最後師生小結:水對生命來說真是太重要了。生物體內的一切生命活動,如呼吸、消化、蒸騰、光合作用等都需要水。

  3、以實驗鋪路,主體參與,探求真知。

  為了更直觀的展示動、植物生長離不開水,我引導學生大膽設計實驗證明,並提前準備了“植物喝水”的活動。讓學生觀察並做好記錄。這個活動需要學生在一段時間內進行觀察,這一環節的設計,向學生提供開放的、主動探究的空間,給他們的活動留有充分的餘地,提供條件或創設情境。圍繞“生命離不開水”這一目標,讓學生在多樣化的活動中演練他們的科學技能,也體現了學生學習的可選擇性,豐富了教學的素材,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恆心和毅力。

  4、以整合延伸,拓展活動,激情導行。

  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討論交流、彙報並動手實驗等多種科學探究方式,對水與生命的關係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如果沒有水,世界將會是什麼樣的?”學生們各抒己見。討論結束後,啟發學生根據已有的資訊,畫一幅以“沒有水的世界”為題的想象畫,或寫一篇同樣題材的短文。

  課後,要求孩子們用續寫詩句來讚美水,“如果沒有水……”感受水對自然的恩惠,在經歷科學教育的同時,也將在孩子們心裡構築起對水的美好情感。

  學生樂於接受;學生用詩歌自由的交流思想,表達情感,雖然有些詩句不太符合約定的語言格式,那又何妨?只要他們參與了、思考了、表達了,目的就達到了。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新課標精神作指導,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寓教於樂。實現了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培養。

  板書:

  水 動物 人類 植物

冀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實驗題
冀教版三年級科學上冊食品的加工教案
相關知識
冀教版三年級科學上冊說課稿
冀教版三年級科學上冊節約用水一課教學設計
冀教版三年級科學上冊食品的加工教案
冀教版三年級科學上冊期末試卷及答案
冀教版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冀教版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冀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實驗題
冀教版五年級科學上冊期末試卷
冀教版四年級科學上冊教學反思
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上冊複習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