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但可以養成學生自己探索學習的習慣,還可以增強學生對學習的態度。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培養高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培養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1良好師生關係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進行正常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的保證,對師生雙方良好品質的形成也起著重要作用。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和學生對世界意義進行合作性建構的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過程。不和諧的師生關係,缺乏情感的維繫,學生對教師總帶有一種畏懼、戒備、冷漠等不正常心理。久而久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想也不敢回答問題或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那麼課堂效果自然也就無法得到提高。因此,要真正確實有效的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創新精神,就必須重新建立一種新型師生關係,以營造一種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平時注重與學生溝通,研究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瞭解其認知規律和興趣點,與學生交朋友、談心,進行書信交流溝通,使課堂氣氛和諧民主,給學生創造創新的環境,使其具備創新的品質,並根據學生的特點制訂方案措施,遷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愛學,使學生能在自主開展研究性學習中大膽發言,大膽實踐,大膽創新。
2重視“問題情境”在課堂中的作用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
毫無生機的課堂教學不光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厭惡老師,更會阻礙學生的自主發展。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不斷激發學生對新知學習的熱情,拉近學生與新知的距離,讓學生親近數學,使學生經常處於“憤悱”的狀態中,給學生提供學習目標和空間,自主學習才能真正成為可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或利用多媒體等,為學生創造適合教學情境。以創設應用性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數學命題***公理、定理、性質、公式***;以創設趣味性問題情境,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以創設開放性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以創設直觀性圖形情境,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數學概念; 以創設新異懸念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以創設疑惑陷阱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討論; 以創設已有知識的問題序列,引導學生自己獲取新知識的生長點。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主動去感受新知的產生
通過直觀操作,既使學生理解概念、性質,又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通過學生直觀操作實驗來研究數學規律,既掌握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又培養了良好的研究問題意識。
4注重生活應用,讓學生樂於在生活中實踐教學
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絡起來,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的應用價值。 在教學活動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認清數學知識的實用性,能夠用數學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在課堂教學中聯絡實際,幫助學生能夠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強學生的生活實踐,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實際生活出發,在數學和生活之間架起橋樑,教師提取生活中一些題材,讓學生聯絡實際,學會解決問題
老師應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創設自主學習的空間
要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教師首先要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這就要求教師教學明主,尊重不同學生的情感、思維、興趣、愛好,允許學生對問題有不同看法,儘管這些看法可能是錯誤的,甚至是荒誕不稽、幼稚可笑的,我們都要熱情地鼓勵他們。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身心自由,才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才能自主地學習。我在教〈〈不懂就要問〉〉這課時,預習前,我就要求同學們認真預習,然後提出所有想問的問題。結果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比以往多得多,甚至有一位同學問我:“老師,孫中山小時候那麼會提問題,他後來成為科學家了嗎?”這個問題與課文內容毫無關係,但我沒有拒絕回答,而是給他們講了孫中山以後的事蹟,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整節課的學習熱情都非常高。
二、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善於抓住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知識點,或稍作改編、或拓展延伸,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如第六冊語文教材〈〈積累運用六〉〉,裡面有一篇短文〈〈盲人與畫〉〉,旁邊還配了一幅沒有彩色的畫,學完短文以後,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把畫彩上顏色,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刻高漲,很快就把畫塗得五顏六色。然後,我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塗的畫,有個同學說:“我的圖上有一顆火紅火紅的太陽。”有的則說:“我的圖上是一條清可見底的小河,河邊是一塊碧綠的草地。”有的則說:“我的圖上有一幢童話般的屋子,屋裡住著一隻小白兔呢!”同學們的想象真是豐富!類似的例子教材中還很多,教師只要善於挖掘,就一定能找到學生感興趣的素材。
三、立足自主學習的起點
要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就要摸準學生學習的起點。我以為,這個“起點”就應該是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所給的材料太簡單,低於“最近發展區”,學生早就會了,沒有學習的興趣。所給的材料太複雜,高於“最近發展區”,學生同樣沒有學習的興趣,也就無法自主地學習。所以,要立足“最近發展區”。但是,每個班級都
有優生和學習困難生,每個同學的“最近發展區”又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地瞭解自己的學生,然後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如在教《落花生》一課時,可以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1***、落花生有什麼特點?***2***、父親說做人要做怎樣的人?***3***、你對父親的話怎能樣理解,談談你的感想。前面兩個問題屬於一般性的問題,較適合中下生,後一個問題難度較大,需要聯絡自身的經歷才能作答,適合於優生。在作業設計的時候,也要設計有層次、有坡度的練習題,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四、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將使他們受益終身。
我是這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的:
***1***、在預習時,要求學生邊讀邊畫出不懂讀的字詞,然後想辦法弄懂他們。如查字典、問同學、問老師;
***2***、把不懂的問題寫在本子上,或獨立思考,或請教同學。這樣,學生不斷提出問題,久而久之,就能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
***3***、鼓勵合作學習,把班上的同學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拿到小組裡去討論解決。這樣,既能充分讓他們自主學習,又能增強他們的協作精神。每個同學在小組裡都是平等的個體,可以自如地發表意見。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在於教師長期不懈地努力。
五、養成自主學習的精神
自主精神作為一種學習品質,是很難能可貴的。而我們在很多時候忽視了這一點。有的教師怕完不成教學任務,課堂上不允許存在不同意見,不允許學生有異常的想法。長期以往,學生沒有了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就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言,敢於說出自己的見解,敢於反駁別人的意見,敢於互相爭論。我在教《景陽岡》一課時,學校剛好為每個同學發了一張“保護珍稀動物——華南虎”的宣傳明信片。學完這一課,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多數同學都認為武松是個英雄,值得敬佩。這時,有個同學說:“我才不佩服武松呢,老師不是說,老虎是珍稀動物,叫大家保護老虎嗎?武松卻把它打死了。你們說,還要佩服他嗎?”這一異常見解立刻在全班引起譁然,我引導大家繼續討論,並適時地結合學校的活動,教育學生要保護動物,保護生態,保護環境。
六、教給自主學習的方法
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適當傳授一些學習的方法,將能取得更令人滿意的效果,學生掌握了方法,也就能利用方法更快樂,更有效地去獲取知識。方法的教學可以單獨地進行,如教學生學生字時,指出掌握生字的音、形、義就行了。
也可以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去教,具體如下:
***1***、教師通過“幫”,教會學生處理資訊。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分析問題、處理資訊的能力還相當有限,教師就應該指導與幫助他們,讓他們學會分項整理,再綜合挑選自己最喜歡、與自己的課題內容最貼切最有用的材料;
***2***、教師通過“放”的方法,教會學生自主選題,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做實驗、找資料、比較、綜合等方法後,教師對一些較淺顯的問題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自主選題、自主研究;
***3***、教師通過“導”的方法,教會學生主動掌握研究問題的方法。
如何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