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奶奶最喜歡的鈴兒教學反思
《奶奶最喜歡的鈴兒》這篇課文是一篇描寫奶奶與孫女之間的感人的故事,三年級語文老師在教學後都進行了哪些反思呢?小編在此整理了的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1
在三年級下冊和第一單元“親情”中,編排了《奶奶最喜歡的鈴兒》這篇文章。
預習課文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看到這個題目,你能猜出這篇課文主要是寫什麼內容嗎?很多學生都說是寫奶奶最喜歡的一種鈴。我接著問道:“如果讓你來寫這個題目的作文,你會怎樣去寫呢?”“課文寫的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樣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尋找答案。”
學生通過認真地預習就明白了,文章主要是寫奶奶和鼕鼕之間的濃濃親情。整篇文章看似寫奶奶最喜歡的鈴兒,實際上卻是通過鈴來寫奶奶愛鼕鼕,鼕鼕愛奶奶。接下來,我就順理成章地提出要求:“你從哪裡看出來奶奶疼愛鼕鼕,鼕鼕關心奶奶?從文中找出來。”大多數學生都能找出相關的詞語和句子。通過品讀詞語和句子,學生也明白了,原來課文中不出現一個“愛”字,卻也能表達出親人之間濃濃的愛意!
通過學習,學生也發現了文章的一個重要的寫作方法:這篇課文以對話為主,和我們平時寫作的方法不一樣。通過學習,學生也能體會出:在這一老一小有說有笑,有問有逗的對話中,奶奶和孫女的親密關係表露無疑,濃濃的親情浸透其中。文中沒有提及“愛”,卻處處流淌著“愛”。而且整篇文章在這一老一小的對話中,顯得非常有趣味,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下去。
學習了這篇文章,學生不但明白了“親情是需要用心經營”的,而且也知道了親情是愛的互動,並表示願意向鼕鼕那樣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親人的愛。
2
本期,學校非常強調“3+1”的教學模式,也就是說老師不光要講,還要給學生充分練的時間。結合本期教研員對本冊教學的要求,語文學科不僅課堂上要讓學生充分地說,而且還應落實到筆頭上,完成由說到寫的轉變。
為此,從開學以來,我一直都在進行這方面的嘗試。
以《奶奶最喜歡的鈴兒》一課為例,在講授新課時,我結合日積月累的第三題讓學生進行仿寫。練習仿寫這個句子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學習在一個句子中寫出人物的動作與語言,而前面的動作描寫與後面的語言描寫都為了表達同一情感,從而使句子更生動。
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更好的掌握這個句式,我在讓學生充分朗讀例句的前提下,我先出示敘述動作或敘述語言的句子,讓學生補寫另一半,以此來扶學生一把;然後再提供了一些語言環境拓寬學生的思路;接著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這個句式;最後在學生充分練習說的基礎上,我再讓學生動筆寫下來。由於有了這種階梯式的練習,大部分學生很快掌握了這個句式。
但在這個由說到寫的過程中也存在了一些問題。一是雖然老師考慮到了由淺入深的練習,但是拿到一個句式時首先應讓學生學會去觀察這個句式的特點,發現其中的規律,而不是盲目地讓學生去朗讀句子;二是時間掌控上還不到位。由於前面說得較多,導致後來留給學生練習寫的時間太少,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應多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3
“親情需要推動與構建,像用一磚一瓦蓋一座房子。親情需要用心經營。”——鮑爾吉.原野
《奶奶最喜歡的鈴兒》這篇課文是一篇描寫奶奶與孫女之間的感人的故事。文章語言樸實,字裡行間都流淌著濃濃的愛意,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範文。文章在奶奶和鼕鼕這一老一小有說有笑、有問有逗的對話中,將濃濃的親情浸透其中。文中沒有提及“愛”,確處處流淌著“愛”。
當孩子們提筆寫和家人之間的小故事時,孩子們記錄的那一件件平時生活中“微不足道”甚至有些“習以為常”的小事竟感動了我。“親情需要用心經營”這是作家鮑爾吉.原野說的,確實!就是在這一件件看似平淡無奇的小事的累積下,讓那濃濃的親情不斷的流淌。雖然有些同學在描述的時候語言還不夠精煉、遣詞造句還不夠精美簡練,但孩子們是真正的融入了文字,在和文字文字對話後,產生了對人生的獨特認識和感受,是一種真情的流露。內在的情感無需包裝,孩子們將心中的“親情”直接展露出來——誠摯而美麗,讓愛在課堂流淌。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禮物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