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報告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近幾年,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大學生面臨的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壓力明顯增大,由此產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高校校園穩定。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1、調查物件:採取隨機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選擇**縣近郊的5所中學,其中高中一所,職高一所,初中三所,隨機選取每個學校每個年段的班級各一個,合計15個班級共699人,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初一學生108人,初二學生121人,初三學生169人,高一學生119人,高二學生113人,高三學生69人;男生328人,女生371人。實際發放問卷800份,收回699份,回收率為87.4%;剔除35份效度量表得分高於7分的問卷35份,實得有效問卷664份,有效率為回收總卷數95.0%。

  2、調查工具:採用華東師範大學周步成等修訂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該測驗適用於綜合檢測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mHT共有100個題項,包括8個內容量表和一個效度量表即測謊量表,該測驗覆蓋面廣,篩選率高,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8個內容量表分別是: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衝動傾向。每個題項後有“是”和“否”兩個答案,要求被試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進行選擇。8個內容量表得分累積起來,就是總得分。分量表從整體上表示焦慮程度強不強、焦慮範圍廣不廣;而總得分則表示個人焦慮的一般傾向。該測驗以整個量表在65分以上,各內容量表上超過8分作為指標來考察其心理健康狀況。如果一個學生的總分超過了65分,說明該生的總焦慮水平較高,範圍較廣,有情緒困擾和行為問題。8個內容量表中,任何一項標準分達到8分以上時,表明該生在此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到需有針對性地輔導程度。

  3、調查方法:本調查以班級為單位、由班主任配合給予統一指導語,利用學生自習時間集體施測。所有資料資料均通過SPSS12.0統計軟體進行處理。

  二、調查的初步結果

  1、**縣中學生心理健康基本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目前**縣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一般,具有正常的焦慮水平。從表一可以看出,被調查的664名中學生其總焦慮傾向標準平均分為38.40,處於中等焦慮水平總焦慮傾向標準分即8種焦慮傾向標準分之和在35分以下,屬於低焦慮水平;總焦慮傾向標準分在65分以上,屬於高焦慮水平;35分到65分之間的,屬於中等焦慮水平,另外,在各個內容量表的得分上,學習焦慮得分最高m=8.02,處在異常焦慮水平焦慮傾向標準分在8分以下,屬於焦慮正常,超過8分,屬於異常焦慮。從表1也可得知,單項高分8分以上所佔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循序為:學習焦慮57.8%,384人、身體症狀22.3%,148人、過敏傾向19.4%,130、自責傾向17.5%,116人、對人焦慮9.5%,61人、恐怖傾向6.5%,43人、衝動傾向4.4%,29人、孤獨傾向2.3%,15人。

  表1664名學生在各個內容量表和總量表上的得分

  學習對人孤獨自責過敏身體恐怖衝動總焦慮

  焦慮焦慮傾向傾向傾向症狀傾向傾向傾向

  平均分8.024.662.765.395.625.343.343.2338.40

  標準差2.852.112.062.172.152.812.542.2312.36

  檢出率57.8%9.2%2.3%17.5%19.4%22.3%6.5%4.4%1.66%

  在被調查的664名學生中,41.41%的學生275人分數在35分以下,說明這部分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是好的;分數在35分-65分之間的學生有378人,佔所有被測學生的56.93%,這部分學生處於中等焦慮水平,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對其進行心理健康的一般指導和教育;分數在65分以上的學生11人,佔被測學生數的1.66%,處於高焦慮水平,屬於心理不健康的人群,對於這些總焦慮傾向較強、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需要制訂特別的個別輔導計劃,要重點輔導。

  2、不同性別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

  統計結果顯示,**縣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極其顯著的性別差異。從表2可以看出,除了孤獨傾向和衝動傾向外,其餘六個分量表以及總量表的得分上都是女生高於男生,而且都達到了極其顯著的差異,這個說明女生的總體焦慮程度要高於男生。

  表2不同性別學生在各個內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異比較

  男生n=309女生n=355T值P值

  mSDmSD

  學習焦慮7.422.998.552.61-5.1670.000

  對人焦慮4.292.194.971.99-4.1890.000

  孤獨傾向2.782.142.741.990.2810.779

  自責傾向4.992.115.732.17-4.4320.000

  過敏傾向5.342.195.872.09-3.1750.002

  身體症狀4.953.045.682.55-3.3800.001

  恐怖傾向2.802.463.812.53-5.2260.000

  衝動傾向3.082.323.372.14-1.6680.096

  總量表35.6813.0740.7611.19-5.3870.000

  說明:在這裡n表示被調查的個體數目;m表示平均數;SD表示標準差;T值是兩個數字相比的一個比值;P值表示顯著性,如果P值小於0.05,那麼說明相比的兩個數字存在差異,下同。

  3、不同年齡段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

  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後發現,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自責傾向、恐怖傾向以及全量表的得分上均存在顯著差異,經過比較得知,初中生在這四個分量表和全量表上的得分均高於高中生。由此可見,高中生的整體心理健康狀況要好於初中生。具體比較可見表3

  表3不同年齡段學生在各個內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異比較

  初中生n=378高中生n=284T值P值

  mSDmSD

  學習焦慮8.432.777.492.874.2650.000

  對人焦慮4.972.144.251.204.3850.000

  孤獨傾向2.832.112.661.991.0680.286

  自責傾向5.682.115.002.204.0580.000

  過敏傾向5.702.075.522.561.0160.310

  身體症狀5.522.885.112.701.8500.065

  恐怖傾向3.512.563.122.511.9680.049

  衝動傾向3.352.293.082.141.5270.127

  總量表39.9812.1436.3012.353.8280.000

  同時,對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的學生進行方差分析後發現,各個年級的學生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自責傾向、身體症狀以及全量表上存在差異。經事後檢驗發現,在學習焦慮方面,初三學生要顯著高於高一、高二、高三以及初一的學生;在對人焦慮方面高一、高二的學生要顯著高於初三的學生;在自責傾向方面,初一學生要顯著高於高一、高三的學生;在身體症狀方面,初三學生要高於各個年級的學生,但是不存在顯著差異;在總量表上,初三的學生要高於高一、高二的學生,初一學生要高於高一學生。由此我們也不難發現初三時期是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的多發期。

  4、不同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

  表4不同學校學生在各個內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異比較

  梅中n=119二中n=138雲職n=136三中n=121雲中n=150

  mSDmSDmSDmSDmSD 3/8 首頁尾頁

  學習焦慮8.382.568.412.837.712.878.502.917.292.86

  對人焦慮4.562.035.002.064.332.055.322.304.171.96

  孤獨傾向3.061.932.432.082.631.903.072.272.692.08

  自責傾向5.802.205.452.065.462.255.832.064.572.07

  過敏傾向5.772.035.622.035.602.205.712.175.452.32

  身體症狀5.532.525.473.165.132.605.562.905.092.79

  恐怖傾向4.112.643.102.463.152.543.382.513.092.50

  衝動傾向3.532.173.092.203.002.273.452.473.152.02

  總量表40.7411.6638.5711.5637.1812.6140.8313.1535.5112.10

  對資料的統計後發現,不同學校的學生各個量表以及總量表的得分可見表4。

  對五個不同學校的學生在各個量表以及總量表的得分進行方差分析可知,五個學校在學習焦慮F=4.98,P<0.01=、對人焦慮F=6.98,P<0.001=、自責傾向F=7.94,P<0.001=、恐怖傾向F=3.65,P<0.01=以及總量表F=4.72,P<0.01=上存在差異。經過事後比較發現:在學習焦慮上,雲中的學生要好於梅中、二中、三中的學生,而其他幾個學校之間則不存在差異;在對人焦慮方面,雲中的學生要好於二中、三中的學生,而職高的學生也要好於三中的學生;在自責傾向方面,雲中的學生要好於梅中、二中、三中和職高的學生,而其他幾個學校之間則不存在差異;在恐怖傾向方面,雲中的學生要好於梅中的學生;而在總量表上,也是雲中的學生要好於梅中和三中的學生,而其他學校之間則不存在差異。

  5、不同民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

  本次調查共收集到53位畲族學生的問卷佔了所有被調查學生的8%,並對畲族學生和漢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比較,具體可見表5。

  表3不同民族學生在各個內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異比較

  漢族n=611畲族n=53T值P值

  篇二

  一、摘要

  目的:

  通過對大別山區的 留守兒童 的心理健康調查和分析,以瞭解其心理健康狀況。

  方法:

  採用《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MHRSP對黃岡市羅田縣勝利鎮野菊坳小學四到六年級的88名在校學生進行測量。

  結果:

  1.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之間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顯著差異。

  2.在情緒障礙因子上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存在顯著差異,其它方面差異不顯著。

  結論:

  大別山區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於非留守兒童,而情緒障礙應該成為家長、學校以及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測驗;大別山區

  二、引言

  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我國現代化程序的不斷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開始向城市轉移。由於諸多條件的限制,很多農民工在自己進城的同時卻無力解決孩子進城就讀所要面對的種種現實問題,比如較差的住房條件、高昂的借讀費用、工作不穩定無法照顧孩子等等。於是,他們只能選擇將孩子留在農村,由長輩或其他人代為照看,最終形成了父母雙方或一方與孩子兩地分隔的局面。在這種現狀下,新的群體 留守兒童 應運而生。

  農村 留守兒童 是指農村地區因父母雙方或單方長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單方或長輩、他人來撫養、教育和管理的兒童。他們無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撫養、教育和關愛,由此產生了留守兒童的一系列問題,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較為突出。儘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在過去幾年就已經存在,但一直未引起家長、學校、社會的重視。《中國教育報》20xx年8月15日報道,有關課題組在甘肅、河北、江蘇等省開展的調查結果表明,留守兒童在農村兒童中所佔比例相當高, 留守兒童佔農村學齡兒童數的47.7% 。 段成榮、周福林, 20xx我們實踐團隊認為,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會在學習表現、行為習慣、情緒、道德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為此,我們在留守兒童這一大的實踐題目下,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初步調查。

  三、研究的物件、工具和方法

  研究物件:以黃岡市羅田縣勝利鎮野菊坳小學4-6年級學生作為研究物件,其中男生54人,女生46人,年齡在9-13歲之間。共發放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88分,回收率88%。

  研究工具:我們採用《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MHRSP。這是我國心理學工作者和小學老師共同編制的一份心理健康問卷,總共80道題,從8個維度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價。本測驗為團體測驗也可以單獨個別施測。

  研究方法:測驗以班級為單位,採取團體測驗的方式,有專業人員進行指導。

  四、研究結果

  《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MHRSP測試結果,見表1:

  表 1.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測試結果

  因子 留守兒童 非留守兒童

  總分 31.86 16.63 28.78 10.11

  學習障礙 6.66 3.26 6.53 2.83

  情緒障礙 4.30 2.70 4.38 2.16

  性格障礙 4.16 2.97 3.69 1.92

  適應障礙 4.20 3.10 3.84 2.22

  品德缺陷 1.75 2.30 1.53 1.90

  不良習慣 2.48 2.54 2.00 1.90

  行為障礙 5.16 3.17 4.75 2.49

  特種障礙 3.14 3.42 2.06 1.92

  計算檢出率:以總體的總分平均分以及各個因子的平均分加上一個標準差為界,高於此標準的人數所佔比率。統計結果見表2:

  表 2.小學生MHRSP因子分偏離情況

  因子 留守兒童56人 非留守兒童32人 統計結果z

  學習障礙

  情緒障礙

  性格障礙

  適應障礙

  品德缺陷

  不良行為

  行為障礙

  特種障礙

  14 0.250

  7 0.125

  15 0.268

  9 0.161

  11 0.194

  9 0.161

  13 0.232

  10 0.179

  2 0.036

  2 0.063

  5 0.156

  2 0.063

  2 0.063

  4 0.125

  3 0.094

  4 0.125

  5 0.156

  2 0.063

  2.187

  0.408

  2.432

  1.336

  0.831

  0.880

  1.223

  0.276

  0.583

  從表2 可以看出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總分檢出率存在明顯差異z=2.187,p《0.05,同時情緒因子分數檢出率也存在顯著差異z=2.432,p《0.01。其它方面差異不明顯。

  五、結論

  本研究中留守兒童所佔比率為62.6%,比段成榮的調查結果多。原因可能是本調查與別的調查取樣不一樣,所調查學生來源於父母外出打工頻率較高的大別山區。大別山區經濟條件落後,物資缺乏,土壤貧瘠,農民生活水平低,僅靠幾棵板栗樹和幾畝薄田過著捉襟見肘的生活,許多青壯年勞動力不得不外出打工謀求生計。而省會武漢市自然就吸引大量的外出務工者。同時,外出務工確實給當地經濟帶來了提高,於是外出者越來越多,並形成代際傳承之勢,留守兒童的數目也在不斷擴大。由於留守兒童的數目和比率均較大,可能會對調查結果構成一定影響。

  本研究中,留守兒童的情緒障礙檢出率明顯的高於非留守兒童。孤獨感、委屈難過和敏感自卑是留守兒童的 代表性 情緒體驗,憂慮情緒主要表現在初中留守兒童中。 劉霞、趙景欣等, 20xx留守兒童不定期的與父母分離,家庭環境的不穩定讓他們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帶來較強的孤獨感受。與父母分離,其他監護人如祖父母與留守兒童長期缺乏交流互動,導致留守兒童長期處於一種壓抑的狀態,沒有有效的情感表達和發洩的方法途徑,更易作用力轉向內部,委屈難過,而這種孩子是很敏感和脆弱的,一旦有足夠刺激出現,就可能引發激烈的情緒表達,甚至問題行為的出現。

  至於學習障礙的檢出率,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之間差異不大。這推翻了調查前的假設。其原因可能是,學齡兒童的學習主要與學校教育相關。訪談中發現,學校對不同背景學生的教育並不存在差異,甚至老師會更多關心那些留守兒童,彌補他們家庭教育的不足。調查中也有發現留守兒童成績好於非留守兒童成績現象的存在。

  本研究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對兒童心理健康存在較大影響,尤其是在情緒方面。而該年齡段的學生又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怎樣創造一個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和發展的環境,值得廣大父母及教育工作者的思考,而怎樣處理好經濟發展和教育相協調的問題也值得我們更多的研究。

  篇三

  我們圍繞大學生心理健康這一話題為主題,利用網路、實地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對我們身邊的同學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面對著嶄新的生活,無論是在生活上、學習上還是情感上,很多人都曾有過一段迷茫的時期。而近年來,關於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悲劇報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們希望通過對同齡人的調查,總結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提出寶貴的意見,向身邊的同學宣傳關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幫助身邊的同學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健康快樂地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涯,併為將來步入社會做好準備。 一、調查目的與意義

  步入大學校園,所有一切都是新的,學習任務、人際交往及競爭壓力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大學生獨立地面對和處理,因此也必然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心理上、思想上的困惑,如:緊張,焦慮,恐懼,孤獨,抑鬱等,嚴重的不適應會造成心理障礙。這些心理現象的產生,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同學們的學習生活。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來自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作為一個當代大學生,具體的壓力有哪些呢?經濟學系實踐部對我係06級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調查,並針對一些具體問題對部分同學進行了調查問卷,並對其中發現的問題,加以思考和研究。

  二 調查方法或工具

  主要是問卷調查,通過實地調查方面進行實施。

  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問題分析

  1您認為您目前所在的大學與高中的整體氛圍相差很大嗎?

  A.特別大 B.很大 C.差不多 D.無差別

  分析:12%的同學認為相差的氛圍特別大,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48%的同學認為相差很大,主要實在學習氛圍和生活習慣上,大學的學習相對輕鬆而且老師也不會總是督促學習,大學都是住宿生活而很多人都是到了大學才離開家開始住在學校,這一方面很多人表示一開始真的很不習慣。40%的同學認為差不多,雖然大學與高中相比是一個嶄新的環境,但他們表示自己很快就適應了這樣的生活。0%的同學認為無差別。

  2您對目前的大學生活適應狀況如何?

  A.很好 B.還可以 C.較差 D.差

  分析:調查顯示15% 的同學認為對大學生活狀況適應狀況很好,而25%的同學對大學生活適應狀況感覺較差,絕大部分的同學樂觀的認為適應狀況還可以。這說明大部分同學60%生活態度非常樂觀他們懂得調節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然而小部分同學則值得注意,他們對生活中的事情處理的不是很樂觀,由於他們思想太重,壓力太大,所以他們需要更多的幫助和鼓勵。

  3您認為壓力在您的學習生活中對你的影響怎樣?

  A. 正面影響,學習的動力 B.沒影響 C. 有點影響,影響情緒 D.負面影響,無心學習

  分析:有58%的同學認為壓力是一種正面影響是他們學習的動力,這表明這些同學面對壓力是有著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他們化壓力為動力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32%的同學認為有點影響,但並不嚴重,這樣說明他們也能夠逐漸地找到處理壓力的方法而不是受挫沮喪,10%的同學認為壓力是負面影響,會導致他們無心學習,這說明他們的心理素質還不是很好。

  4當您出現學習效率底下的情況時,您會覺得心煩氣躁嗎?

  A.經常會 B.偶爾會 C.很少會 D.不會

  分析:調查表明有63%的同學認為偶爾會,20%的同學認為很少會,7%的同學認為不會,這表明絕大多數同學能夠樂觀地處理自己的學習問題,有著良好的心理素質,而10%的同學表示他們經常會覺得心煩氣躁,他們需要加強鍛鍊。

  5您認為宿舍是否有利於您的學習?

  A.非常有利 B.比較有利 C.一般 D.比較不利 E.非常不利

  分析:從調查中發現沒有同學認為宿舍非常有利於他們的學習,25%的同學認為比較有利,32%的同學認為一般,而38%的同學認為比較不利,5%的同學認為非常不利。這說明大多數同學還是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的,但宿舍的學習氛圍不是很好,所以大多數同學表示他們還是傾向於去圖書館或者自習室學習。

  6您是否對學校或者教學質量產生過不滿心理?

  A.經常有 .B.偶爾有 C. 很少有 D. 沒有 E.未考慮過

  分析:調查發現15%的同學經常有不滿心理,說明他們時常在思考自己,反省自己,但又從未去試圖改變現狀,改變自己,有50%的同學偶爾會產生不滿心理,說明大多數同學是樂觀的,只是學習任務和不幸偶爾讓他們心煩,只有20%的同學很少會出現不滿心理,13%的同學從未不滿,5%同學從未考慮過這一問題,這說明他們的心理素質非常好。

  7您與同學相處的狀況是否讓你感到壓力?

  A.經常會 B.偶爾會 C.根本不會

  分析:從調查中發現有12%的同學經常會有壓力,說明他們非常重視同學之間的友誼,但出於某些客觀原因使他們對自己的友誼表示不滿,有60%的同學偶爾會存在壓力,這說明他們的交際能力和心理素質是很好的,而28%的同學則認為根本不存在,說明他們在交際上都是很樂觀,總體來說同學們的交際交友都沒有什麼大的障礙。

  8遇到壓力你會最先向誰求助?

  A.家人 B.知心朋友 C.專業人士

  分析:據調查有42%的同學遇到困難會找家長,說明他們的依賴心理還是很強的,缺乏獨立思考生活的能力,有58%的同學認為找知心朋友更好,這類同學適應性比較強,自我生活能力比較強,他們不想讓父母擔心最先想到的是知心朋友。

  9您贊成大學生談戀愛嗎?

  A.贊成 B.不贊成 C.有時好就可以談了 D.完全沒有必要

  分析:有33%的同學贊成談戀愛,他們覺得不管以後能不能走在一起,都會給自己留下美好的回憶,62%的同學認為有時好就可以談了,這說明這部分同學會根據自身的條件狀況來決定談與不談,而5%的同學認為大學生的任務仍然是學習,應該把學習放在首位,而且大學生的經濟來源都是父母,談戀愛需要花費,也會浪費學習的時間,影響學習。

  10您失戀後會傷心嗎?

  A.不會 B.會 C.看情況 D.無所謂或一點都不傷心

  分析:對大學生失戀問題,13%的同學不會,5%的同學認為無所謂或一點不傷心,談戀愛只是在找異性朋友,失戀也許是對方的不足,或者是自己的缺點,而42%的同學認為會傷心,畢竟雙方都是真心的最後如果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在一起還是很難過的,40%的同學認為要看情況 三、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學生的心理情緒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認為大學與高中的整體氛圍差距很大;

  2、所就讀的學校與自己心中理想的學校有很大差距;

  3、校紀校規對生活和學習起到了約束作用;

  4、學習生活中的壓力會影響情緒的波動;

  5、上大學後,最大的挫折是學習成績不理想;

  6、大多數學生熱衷“勤工儉學”;

  7、宿舍中基本沒有大問題;

  8、當宿舍出現問題時會用委婉的態度來處理;

  9、少數同學在與人交往方面會存有戒心;

  10、在日常生活中,舍友指出其自身錯誤時,願意立即改正,並道歉;

  11、戀愛的動機是打發無聊的時光;

  12、在課堂不活躍,與身邊的同學不熟,卻與舍友有很多話題;

  13、很少同學在意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14、業餘時間主要做與學習無關的事,如上網或打遊戲;

  15、出現心理問題,主要向信任的朋友傾訴。

  四、調查分析

  大學生出現的問題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高中階段的學習基本靠老師的講解,而升入大學以後往往老師講得很少。自覺、自立、自主、創新是大學學習的方法。

  2、人際交往是一種藝術,下面的幾種做法可助你成功:樹立偉大形象,保持親密有間,寬鬆友善待人,流露真誠笑,主動大度處世,努力善解人意。

  3、大學是一個充滿青春氣息、朝氣盈然的地方。從學生自身的發展角度看,大學階段正好是一個人的身心發展最為關鍵的時期,也是思想、價值觀、人生觀發展成型的時期。正確的引導對一個人的成長具奠定性作用。

  4、良好的心理策略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自由的大學氛圍中,能否有所收穫,並非取決於校園的美醜,或師資的良莠,而是在於個人主觀意識能否與環境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做到自我管理、監督,最終成學成才。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係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係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髮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鬱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髮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由於心理髮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衝突矛盾時有發生,這些衝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

  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衝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髮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1、客觀方面 :與中學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係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大學學的是專業知識,中學有老師天天輔導,日日相隨;大學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新大學生往往不適應這種變化了的學習生活,不知道如何適應和支配時間。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多數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後,班集體成為主要生活環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於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說,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3人際關係較中學時代要複雜。大部分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從小學到中學,都有一些從小在一塊兒的夥伴;班主任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啟齒。因此,每逢節假日就會想家、想同學,會產生孤獨感。

  2、主觀方面

  新生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生著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以及主觀願望上的自主自立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生著矛盾。這兩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適應新環境能力不強的新大學生很容易產生如下心理問題:

  一是盲目自滿與自我陶醉。因為考取了大學,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友誇獎,父母慶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我陶醉中漸漸鬆懈了鬥志,終日悠哉遊哉,認為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裡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

  二是失望與失寵感。有的學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過於理想化、神祕化,入學後感到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因而產生失望感,有的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保護物件,進入大學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就會產生失寵感。

  三是鬆氣情緒與歇腳心理。有的同學認為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後奮鬥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鬆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為環境變化而瞻前顧後畏縮不前,社會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不光顧。整日除了學習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有礙個性發展。 五 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措施 :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於後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諮詢作用。

  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諮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衝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近年來,心理諮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瞭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採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症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諮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區別不同的問題型別與程度,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於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3、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於學生了解心理髮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髮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徵。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鬆理解的環境,有助於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衝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慧、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1、生活的適應。原來在中學讀書,離家不遠課上完了放學就可回家,生活都由父母包辦,可以說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現在不同了,不能每天回家,要住學生公寓,起床、吃飯、睡覺、個人衛生,一切都要自己來管。

  2、學習的適應。大多數的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適應大學的學習,有一小部分的學生認為不知道該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中學讀書學習比較被動。大學可不是這樣,要主動學習,得自己把握,老師講課只是一種引導,一種啟示,要根據這種引導,這種啟示去閱讀參考書、去思考,這樣就要自己學會安排學習計劃,學會讀書,學會思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與參加各種社團活動的時間。

  3、人際交往的適應。大部分的學生認為能夠適應與他人交往,也有一些學生不能夠適應。人際交往無非是與兩種人交往,一種是熟悉的人,一種是不熟悉的人,與熟悉的人交往,因為彼此瞭解,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剛進大學,同學是新的,老師是新的,大家都不熟悉。這樣,就有一個瞭解、融合、相互適應的過程。每個人適應環境所需的時間各不相同。

  六 解決方法

  一開展相關心理講座,設立心理諮詢室

  校方應充分發揮作用,積極引導同學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心理問題的出現很可能是由於同學們對自我和社會的認知不夠,心理教育一方面可以向學生灌輸正確的觀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糾正大家過去的錯誤觀念,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走出心理陰影,沐浴陽光。

  二積極參加活動,保持良好心態

  多數同學認為自己並不快樂,其實快樂隱藏在生活中的許多角落裡。保持良好的心態,首先需要相信:快樂是自己尋找的。自我暗示也是一種有效方法。時刻相信自己是快樂的,就能在無意中將陰霾無限縮小直至消失。積極的參加社會活動,能夠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將自己的不快樂與快樂都學會與身邊的人分享,困難時尋求朋友的幫助,失落時尋求朋友的安慰,在這樣的氛圍中自己也體會到了助人為樂的快樂,進而形成樂觀的生活態度。

  三降低壓力,促進良性競爭

  現代的大學生雖然還沒有步入社會,但是沉重的壓力卻已經在他們身邊蔓延開來,就業壓力,各種各樣的競爭壓力,來自父母老師的壓力等等,這麼多的壓力往往壓得許多人透不過氣來。因此,一方面學生應學會自我調整,學會怎樣把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轉化為源源不斷的動力,另一方面,學校與家庭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與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壓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過多的壓力壓垮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七 結語 大學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滿載夢想與希望的園地,大學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在這裡我們不斷積累,在這裡我們不斷成長,在這裡我們不斷感悟,所以我們應當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正視一切困難,堅定自己的決心與信心,只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才能讓我們更好地感受大學生活的美好,感受大學生活的多姿多彩,為自己的未來插上飛翔的翅膀。

  在這次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的社會實踐中,我們受益頗多,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是這十天裡的經歷卻是一分寶貴的財富。

  十天裡鍛鍊的是我們的能力。在實地問卷調查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小困難,例如遇到有些同學的不配合,成員之間的意見分歧等等,但是我們都認真耐心地去解決這些小困難。我們總是帶著誠懇的微笑去與每一位接受我們調查的同學進

  行交流,我們總是心平氣和地進行小組討論,我們總是積極地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去。這十天我深刻地意識到與人交流溝通的重要性,溝通是人與人和睦相處的重要平臺,溝通也是人與人之間互相瞭解的重要工具,溝通更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磨合的潤滑劑。與朋友的溝通,與陌生人的溝通,與老師的溝通,面對不同的物件,需要的是不同的溝通方式,但無論怎麼樣,真誠的心平靜的態度都是或不可缺的金鑰匙。這十天我也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力量,團隊合作不僅僅體現在學校體現在班級裡,它還是我們步入社會的一個重要考驗。作為小組的小組長,我擔負著使組員默契配合的重要責任,團隊裡既要體現團隊合作的精神,也要發揮每一位組員的能力。

  

三年級下冊心理教育工作總結
適合三年級心理健康的教案教育課
相關知識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報告範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報告範文***3***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報告範文***3***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報告範文***2***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報告範文***2***
關於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研報告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報告
小學生心理健康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