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狀況調查報告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8日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一、時間:

  二、地點:

  三、方式:訪談

  四、內容: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五、過程:訪談座談、調查

  六、調查的問題、體會、結論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充套件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帶著這些問題走訪了東港區西湖鎮豎韓小學校長2人,教師6人,學生61人。在調查中瞭解到:從學校內部來說,構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需要建立在校長的領導下,以思想品德課和班主任、少先隊幹部為主體、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幹,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管理體制。從校長到教師各負其責,共同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在走訪校長時,他講了:小學校長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職責:

  1、在上級領導部門的指導,領導、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2、建立合理有效的學校心理健康工作體制,加強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管理;

  3、提高學校教師的心理教育水平,營造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4、提供必要的經費、場地與設施,配備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心理健康教育創造必要的條件;

  5、督導心理輔導室擬定心理輔導與心理健康教育計劃;

  6、主動與家長和社會人士溝通,爭取社會力量對學校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的支援。

  就如何在小學各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隨堂聽了陳忠祥老師的一節數學課,事後陳老師談了自己的做法:

  二、發放調查問卷61份,設計的問題是:1、學習疲勞2、學習困難3、厭學4、拒學5、多動傾向。回收調查問卷60份,感覺學習疲勞的有25人,佔總人數的41.6%,學習有困難的有10人,佔16.7%,厭學的佔10%,拒學的佔2%,多動傾向的佔1%,年齡在8-10歲,男孩多於女孩。

  三存在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

  1、學習疲勞產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看,學業負擔重是導致一些學生疲勞的重要原因。其中學校作業每天在2小時者佔50%,家庭作業每天在2小時者佔12.69%,結果使得許多學生天天圍著課堂和書本作業轉,很少有時間參加體育鍛煉和其他活動。臨近期中和期末考試,學生的課外作業量為平時的2倍。學校還頻頻要求家長代惠子抄寫已考過的試卷,要學生重做,理由是加深印象,減少錯誤,使得家長和孩子叫苦不迭。

  2、造成兒童學習困難的原因較多,有兒童本身的原因,也有來自家庭學校方面的因素。

  ①小學生自身原因:大腦左右半球整合功能偏差。人類大腦左右兩半球各自掌管著不同的認知領域。大腦損傷,它影響兒童的感知、思維及情緒等方面,從而產生學習困難。疾病、虛弱身體障礙。有些兒童體質弱,還有的長期患病,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學習能力。

  ②家庭原因:父母的教養方式不當。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寄予孩子過高的期望、管教嚴厲,常用粗暴的方法對付孩子,致使孩子對學業失敗感到無助,產生了厭學情緒,考試成績總不理想,懼怕家長的懲罰,造成心理障礙。缺乏指導。有些家長本身文化水平較低,孩子在課堂上學不好的課程在家得不到父母的指導。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培養上缺乏必要的指導,導致學生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③學校原因。教學方法不當,教師缺乏耐心。缺乏學習方法的指導;對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缺乏耐心,往往還挖苦諷刺,使學生自尊心嚴重受挫,失去學習興趣。

  3、厭學原因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學校、家庭和社會。在學校方面,老師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如“填鴨式”教學,強迫學習,濫用懲罰,學生學習負擔重、作業多、壓力大、考試頻繁、學習過難、缺乏活動、遊戲,同學關係緊張等都有可能是造成厭學情緒的因素。家庭教養方式不當,也往往使孩子在學習上感到挫折感,考試不好,學習不好,就遭父母的責罵與毒打,使孩子對學習產生畏懼心理和厭煩情緒。社會上不良風氣如“一切向錢看”,“讀書無用論”等也是造成兒童厭學的社會誘因。

  4、拒學原因:個別兒童自我控制能力差,形成極端退縮的性格特點,產生拒學現象。個別兒童不適應學校生活,害怕學習,害怕老師,害怕考試,害怕同學,不去學校是潛意識裡的一種逃避方式。孩子出生後一直與父母生活在一起,一旦分離就產生分離恐懼而影響上學。學校中功課太多、太難,使孩子感到焦慮,千方百計想逃避它,在沒有合理理由的情況下就可能轉化為疾病症狀,以此為藉口,獲得暫時的解脫。

  5、多動傾向的原因:兒童聽講容易受外界干擾分散注意力,頻繁地從一項活動轉向另一項活動,做事有頭無尾。個別兒童不分場合,特別好動。在課堂上經常扭動,做小動作。好動、衝動造成一系列違反紀律、打架鬥毆等行為,為逃避懲罰,經常表現出說謊、逃學或離家出走等行為問題。

  四、解決以上原因的措施:

  1、學習課程若安排不當,難度較大的學科相繼排列,易使學生陷入高度疲勞狀態。課程安排要科學,有難度的學科與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適當調和。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力爭做到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絡,趣味性強,易被學生接受;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當採取多種教學手段,靈活運用,常教常新,多加指導,在教學環境上,為小學生安排一個舒適溫馨的教室。課間休息雖然短暫,但對於學生恢復腦力十分重要,教師切忌拖堂。課外作業量要嚴格控制,儘量做到當堂講授,當堂練習,不留家庭作業,給學生留下適當的遊戲空間。保證兒童每天睡眠時間應為9到12小時。

  2、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和家長應給予方法指導和情感支援。學習困難的學生大部分是學習不得法,雖然很努力,但學習效率不高。在學習方法上,教師和父母應給予具體的指導和訓練,使孩子掌握學習方法,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情感上認可孩子,鼓勵他克服困難,不斷取得成功,注意及時表揚,使其樹立自信心,增加喜悅,增加生活的力量。另外,教師和家長要清楚他到底在哪個或哪些方面存在困難,並根據困難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和訓練。教師對學生的輔導時一定要有耐心,具有誠意。讓孩子相信他是沒有問題的,只是學習方法不當,讓他樹立正確的自我觀念,增強信心。

  3、解決厭學的措施與方法:首先,教師要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讓他們做他們喜歡做的事,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使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做事,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要儘量減輕孩子的學習、作業和考試負擔,多開展一些“第二課堂”活動,讓孩子在做中學習,體驗積極的情感。

  其次,教師要對學生充滿愛心和責任感,積極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藝術性,大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瞭解他們的心理需求,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進行對話。

  4、小學生拒學的措施:首先,要改變對孩子的態度。對教師來講,就是以真誠和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他能感受到學校生活的溫暖,在學校裡有安全感和舒適感。就是還要準備一些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學校更有吸引力,讓他們喜歡學校,願意學。根據孩子的心理接受能力,提出適當的要求,多鼓勵,多幫助,多表揚。

  其次,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學習方面,要求要適當,難度要適宜,讓孩子體驗到學習活動本身的快樂,產生對學習的直接興趣。在活動和遊戲上,讓孩子們發揮各自的專長,鼓勵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做自己的主人。

  5、訓練兒童採用較好的認知活動改善注意力、克服分心;其次通過一定程式的訓練,減少兒童的過多活動和不良行為,逐步消除不良現象。根據兒童的個性特點可以開展一些娛樂活動,如唱歌、聽音樂,讓兒童在活動中陶冶性情,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並在活動中給予指導、矯正其行為偏異。開展兒童心理衛生保健及諮詢,及時發現,及早治療,必要時轉入專門的心理治療機構進行治療。

  缺乏學習興趣,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厭煩的心理,把作業看成是老師制約學生的一種手段,同時完作業也是一種應付的心態。久之,就會伴隨出現馬虎,學習成績下降。要想防止學生這種心態的出現,就應避免單調乏味的教學,結合教學內容,運用遊戲、教學本身的趣味、美感、教學方式的靈活運用等不同形式,來調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篇2

  摘要: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的健康,不久前有人預言,心理疾病將是21世紀之患。中學生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心理健康將直接影響著國家的昌盛、民族的振興,讓孩子們掌握文化知識的同時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們的神聖職責。

  關鍵詞:中學生

  一、 調查概況

  我於2012年9月份,對一所重點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第四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願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 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

  1.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的艱難性。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 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四、中學教師應該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對中學生進行如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一***教師自身要擁有健康的心理並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思想、言行、舉止都會給學生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要求教師不但要擁有較高業務知識,還應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教師還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在教育教學中時刻以“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員”的身份深入學生的心靈進行教育。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無私地對學生傾灑愛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淨化學生的心靈。學生只有在教師真心、真情、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會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之中。

  ***二*** 關注學生心理,營造一個良好課堂心理環境

  作為教師,不但要重視學生的學業發展,還必須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雖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學知識,但還不能很好地瞭解學生心理,大多數教師認為中學生心理問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迎刃而解。其實,中學生有他們自己的特殊心理,他們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師遇到“問題學生”時,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問題移交給家長,而不是蹲下身子與學生進行直接交流,這樣往往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失去自信,變得沉默、孤僻,從而直接導致學生心理出現問題。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不但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還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思想得到認同,心靈得到溝通,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規範,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在愉悅的氛圍中學得懂、學得好。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只有學生主動走近老師,和老師成為朋友,才能擁有健康的心理。

  ***三*** 滿足學生合理需要,樹立正確人生觀念

  合理滿足學生正當需要,是中學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條件。中學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物質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愛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中學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滿足,就會影響其正常的成長,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教育的功能,儘可能地為中學生創造條件,提供機遇,滿足其需要,在中學生滿足需要的同時有針對性地採用不同的方法積極引導,使之基本能對事物的善惡、美醜、是非進行判斷、甄別。中學生由於缺乏判斷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滿足需要的衝動驅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當誘因的影響,採取不恰當的方法和途徑求得滿足,從而導致錯誤行為,這就要求我們從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員和班主任都能根據有關方面的知識,善於識別,及時發現,及時有效地給予調節、治療和引導,讓學生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長。

  ***四***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兩位專業教師的事,它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較大影響。我認為為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還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1、 教師要尊重學生。

  “該生是否尊重師長”是班主任評定一個學生品行的首要條件,而作為班主任是否問過自己“我尊重學生了嗎?”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隱私„„

  1、 教師不可有私心。

  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對待學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績好的學生都受老師的青睞,但是我們教師不能因為某某學生成績好而偏心偏愛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決定。

  2、 教師要講誠信。

  “誠信”這詞不只是適用於商品社會,也是教師要做到的。有些教師在向家長彙報學生情況時,會無意地把情況誇大或縮小;應承了學生某些事情,過後又不認帳;有時在學生面前和同事無所顧忌地亂扯„„這些微小的事兒都會讓學生覺得,教師都可撒謊,我們怎麼不可以呢?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尤為重要。這意味著,老師不僅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還應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篇3

  一、調查物件與調查方法:

  1、調查物件:窯淮初中學生

  2、調查方法:採用不記名調查問卷法、個別談話和召開部分學生座談會的方法進行比較全面的調查研究

  二、調查結果

  1、學習帶來的心理壓力大,對挫折承受力差。在學校,學習競爭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試,學生心情十分緊張,總擔心考試會失敗,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師、父母的責備,同學的冷眼,產生高焦慮,而一旦真的考試失敗,就立即恢心喪氣,情緒十分低落,在諮詢中不少學生傾說“想到壓力來自四面八方,既難以接受又不能擺脫”,“我自認為我學習是努力的,但中期考試又是班上的尾巴,這樣下去還有什麼意思”,表現為焦慮、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對老師和同學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經衰弱等症狀。

  2、人際關係不協調。由於學生自我中心意識強,人際交往能力弱,不善於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係,顯得人際關係不協調。學生在諮詢中向教師傾述:“我真不知道怎樣與人建立好朋友關係”。一些學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學校”,“家是吃飯和睡覺的地方,學校是學習的地方”,最愛做的事就是“關在屋子裡聽音樂”,自閉的心態使這些學生完全忽略了人際關係,以至於終於有一天發現自己“不能和別人多談”,“我總加入不進同學們的談話中”,“我感到孤獨、寂寞”,到最後“沒有人願和我一起做操”。這些學生常產生焦慮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學生因嫉妒心理而與同學搞僵關係。

  3、自信心不足。由於家長、老師***主要是班主任***對學生質過高,表現出對學生***特別是優生***的缺點看多優點看少,拿家長和有些老師的話說,“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極評價多於積極評價,使的期望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常因一次考試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敗,考大學肯定沒有希望了”於是灰心喪氣,“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敗“老覺得自己

  4、早戀問題的困擾。中學生自身的生理髮育日趨成熟,對異性的渴望不斷加強,導致“早戀問題”,由於走進了戀愛的誤區,心理衝突加劇,產生種種心理病態反映。

  三、學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1、教育者對學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教育者在施教的全過程中,僅以為“授業”,“解惑”方能讓學生有知有識,於是一概地以一種固定模式去傳業,去釋惑,惟此而已,對那些“不違章守法”實際上是欲脫離自己設計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學生則視為“差生”,“調皮”,“不規矩”。的確,由於中學生閱歷淺,思想混亂,有些行為讓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為師者單以次為憑,不尊重學生,挖苦諷刺或懲罰。這樣,就使學生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學生社會情況出現障礙,學生中膽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們,無論教育著用心如何,學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對待,膽小的雖不言語或直接反抗,但消極的反抗是明顯不過的了。

  學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傾訴,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視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則會使學生覺得非常寂寞,逐漸產生孤僻心理。

  教育者往往不能正確理解和認識學生的這種需要,在實際教育中往往出現順從教育者為“優”,反之則認為“差”的現象,這實際上是把教育和權力以及力量結緣。

  2、家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點。

  家庭是學生社會化的最初的重要場所,是家長把品質行為傳給下一代的地方。家長的品質行為是影響學生在學生乃至社會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學生們知道的許多知識不是在學校裡學到的,而是從爸爸媽媽那裡學來的,現在許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圍,有的家長工作之餘忙於喝酒,賭博,或忙於發財致富,放鬆了對孩子的教育,導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墮落;有的家長品行不端,行為放縱,對孩子起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更有許多家庭對獨生子女採取嬌寵態度,使孩子嬌生慣養,受不得半點艱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現偏激行為。即使對小孩嚴格要求的家長也有不少總想把自己的期待強加給子女,而對於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質方面的培養置之不理。其結果是,中學生階段不少學生對家長採取的能騙就騙,能瞞就瞞,結果是受害的是學生,心靈情感必然不健康。

  3、社會環境汙染。

  由於現在社會公德意識的低落,人們對許多有違道德的行為已經習以為常,並因此導致教育的誤導,使少年兒童對行為正確性的認識模糊,引起說謊,欺騙,偷竊,破壞,對抗等品行障礙的發生;其次社會上的某些文化娛樂設施成為誘使青少年蛻變的場所,易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四、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議。

  重視和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當務之急的重要任務。根據心理學發展的規律和要求,依據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加強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全面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適應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質教育模式。

  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個重要屬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調動學校各個方面的力量,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應是學校首選策略。首先學校領導和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給予高度重視,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納入學校教育工作系統。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視,該策略才有實施的基礎;然後將心理教育分佈在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構建一個專門渠道與非專門渠道有機結合的教育網路。專門渠道就是要開展心理教育專業課,實施心理輔導、開展心理諮詢、和實施心理治療;非專門性的就是在學科教學中、在德育活動中、在課外活動中、在勞技課中、在學校的各項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還要構建一個學校、家庭、社群教育相結合的教育網路,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另外,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學生健康的人格,優良的心理品質與班主任工作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從現有教學體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輔導至關重要,但現實中,班主任大多數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心理諮詢技術,還不能勝任對學生心理健康指導。加強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培訓,使班主任人人能勝任這項工作,這是學校的當務之急。

  2、加強家庭教育,家長注意引導孩子身心全面發展。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每一個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樣有著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觀念,教養方式,家庭的教育環境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為家長應從下面幾個方面注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為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

  ***1***轉變只重智育,忽視德育,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觀念。

  ***2***以身作則,率先示範。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別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會健康。

  ***3***重視對學生精神生活的引導,加強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

  特別是培養和發展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從中培養孩子觀察,記憶,分析,創造,審美的能力。

  ***4***尊重孩子,不走兩個極端。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為家長,應該從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當作私有“財產”,愛之則寵,恨之則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嚴重影響,溺愛型和打罵型的教養方式可直接導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發生。

  ***5***家長要經常和學校聯絡,取得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長要克服單純依賴學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積極參加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活動。如家長會,家長學校,座談會等。對學校老師反映的意見,要正確對待,既不要袒護孩子,也不能拳棒相加。對孩子進行的教育內容要與學校一致,對孩子進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進行理想教育,不能給孩子灌輸不健康的內容,如金錢至上,甚至對社會陰暗面當著孩子的面橫加評論。

  ***6***對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家長要及時分析,及時引導,及時解決,以免積少成多,日久天長,釀成大禍。

  3、營造一個寬鬆,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培養學生一個完整的自我,一個人格健全的“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僅不能離開學校,家庭的教育和輔導,而且也離不開社會環境的薰陶。環境育人,不良的社會環境回直接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會各界和社群應關心青少年的成長,支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並促進其發展,形成一個有益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氛圍。據調查某校30%的初中生認為社會不良現象對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湖北某縣有一箇中學生因看到過多的社會陰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殺身亡。所以,我們的社會必須加強措施,減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對青少年的腐蝕和滲透,減少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發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書刊物,出售香菸及不合法藥品,開放“三室一廳”等等。只有為青少年的成長建立一個全社會的“保護網”,過濾社會有害物質,還青少年一個潔淨的藍天,同時加大社會對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傳和教育,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和造就二十一世紀人格健全的創新人才,促進社會的進步。

  

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調查報告
心理健康教育調查報告
相關知識
心理健康教育狀況調查報告
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調查報告
心理健康教育問卷調查報告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狀況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分析報告
心理健康教育自我分析報告範例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長報告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報告
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自評報告
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自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