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總結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應該做好數學教學計劃,這樣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讓我們來一起交流一下吧!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希望對你有用。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篇一

  一、教學內容:

  青島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包括以下內容:

  海底世界——數數;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媽媽的小幫手——分類與比較;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實踐活動;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有趣的遊戲——圖形與位置;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我換牙了——統計;雪山樂園——總複習等內容。

  二、目的要求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在具體的情景中能熟練的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認識>、<、或=的含義,能認識個位和十位,識別十位和個位數字的意義。

  ***2***結合具體情景,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

  ***3***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

  ***4***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5***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

  ***6***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並從中知道簡單的結果,初步瞭解一些簡單的資料處理的方法。

  ***8***加深對20以內的數有關知識的理解。

  ***9***加深對分類與比較及統計方面知識的理解。

  2、情感與態度: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養成觀察並提出問題的習慣。

  ***2***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進位加法,用數學實踐活動。

  1、根據《標準》調整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數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四、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儘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資訊。幫助學生建立學好

  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篇二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全班學生入學不久,這些孩子都聰明活潑,調皮可愛,每個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處於形成的初步時期,有很強的可塑性。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瞭解,心中集體主義觀念還未形成,對學習更說不上什麼“勤奮、鑽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還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但一年級孩子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在本學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我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建設良好的班集體作為主要目標。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

  ***一*** 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基於兒童數數的經驗,結合具體的情景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會認、會讀、會寫0——10的數,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初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第二單元《比較》。通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等符號的意義的理解,並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經歷比高矮、比輕重、比長短等實踐操作或數學思考活動,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並在描述或傾聽各自思考過程的交流中,體會學會有條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3、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10以內的加減算式,並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感受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能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通過整理加、減法算式,並探索其間規律性的活動,培養與發展數感。

  4、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經歷表示11——20的數的具體操作及其概括過程,初步體會用十進位制記數的位值原理,會數、讀、寫20日內數,掌握它們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結合解決問題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體會演算法的多樣性,學會20以內的進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第八單元《認識鐘錶》。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學會認讀鐘面上表示整時、半時的時刻,瞭解記時的書寫方法,並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經歷簡單而熟悉的操作活動,體驗時間的長短,培養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二*** 空間與圖形

  1、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結合生動有趣的情境或活動,體會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回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第六單元《認識物體》。通過對實物和模型的觀察、操作、分類等活動,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能直觀辨認它們的形狀是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能直觀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等立體圖形。

  ***三*** 統計與概率

  1、第四單元《分類》。結合日常生活中必須進行的分類活動,感受分類的必要性,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並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2、第九單元《統計》。根據簡單的 ÷現實的 問題進行統計活動÷經歷資料的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 全過程,感受統計的 必要性;結合例項,認識統計表和形象統計圖,會填補相應當圖示;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 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 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的正文和習題中提供了許多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實踐活動或小調查。例如:

  1、 找一找,說一說。“我找3個比我高的人”“我找2個和我同歲的人”“我找……”

  2、 說一說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 說一說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4、 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間,向同伴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

  5、 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圖書是怎麼分類的,並與同伴說一說。

  6、 調查太陽剛升起,大約是幾時?太陽剛落下,大約是幾時?調查你們班每個小組男生、女生人數,並試著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7、 調查你們班10名同學的上學情況。***1***乘車上學,還是步行上學?***2***結伴走還是單獨走?等等

  學生經歷上述觀察、調查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點

  ***一***20以內數的認識

  20以內的數的認識分三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單元,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第二單元,認識10以內的數的大小。這兩個單元對後繼的數的認識有遷移作用;這部分教材編寫的突出特點是結合生動具體的情境,通過觀察、記數、操作等教學活動,來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從中體驗數的意義,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發展對數的理解力。

  ***二***加減法的處理

  1、不以10以內數的合成與分解作為學習加減法的邏輯起點,直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把學習加減計算與解決問題的過程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經歷從問題情境抽象出加減算式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中理解加減運算的意義和應用價值。

  2、10以內的數的組成和分解雖然不再被作為10以內的加減法的邏輯起點,但它仍是熟練的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的有效手段。事實上,10以內數的合成分解與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只存在描述數量關係的形式上的差異,並無本質的區別。因此,教材不但沒有削弱對數可分可合的認識,而且還創設了豐富多彩的問題或遊戲活動,不斷強化數的分解與組成的意識。

  3、加減法學習內容的編排有分有合,加減法的提前混編。加減法提前混編的優點有:一是從一個問題情境即能提出加法問題,也能提出減法問題,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二是有助於學生體會加法與減法存在某種關係,從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數量關係。三是從心理學角度看,加減編後學習內容更富有變化和挑戰,不至於因為內容單一而枯燥乏味。

  4、體現演算法的多樣化,,給學生提供自主選擇演算法與交流各自演算法的時間和空間。

  ***三***空間與圖形的安排

  1、確定物體的位置與順序是建立空間觀念的一項基本內容,確定位置與順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會用前、後、上、下、左、右等詞語進行描述。

  2、認識物體的形狀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間觀念的基本內容。第六單元所認識的是四種最常見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和球。

  ***五*** 分類與統計的編排

  分類的經驗不僅是進行統計活動的必要基礎,教學概念的學習本質上也是一種分類的行為,所以認識物體始於對物體分類。

  四、本冊教材的教學建議

  ***一***數學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數學教學必須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和數學接受能力。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的教學應有實際背景,利用學生的經驗,使用學生可以接受的語言,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通過探索和考察數學概念得出含義,使學生有機會討論他們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為了避免小組學習流於形式,就必須用心培養學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資訊輸出,也有資訊輸入,所以加談、傾聽、閱讀、書寫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對數學而言,交流還應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緊扣數學活動的目的設計安排活動

  數學教學活動是數學的教學,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而活動本身有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和過程。

  ***四***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環節

  五、教材的評價建議

  ***一***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

  要結合學習數學的過程評價學生對數學概念知識的理解。學生只有理解了數學概念和它們的意義或解釋,他們才能理解數學、有意義的“做數學”。

  ***二***重視對學生初步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對解決問題的評價,首先應注意評價學生對問題的描述,即怎樣把情境圖呈現的問題,用口頭語言完整地描述出來。

  ***三***重視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

  對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主要通過課堂觀察來收集有關的資訊,象他們參與班級討論中,試圖解決問題中,獨立或小組學習中,無時不在顯示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情感與態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興趣,是否樂於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誰敢於質疑。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篇三

  一、學生現狀分析

  一年級二班共有學生 37 人,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的數學素質較好,掌握了繼續學習數學的基礎知識,具備了基本能力,學習數學興趣濃厚。但是部分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理解、審題能力還需要加強。這學期我將繼續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興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二、 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與結構:

  1 、南極小客人 --100 以內數的認識。

  2 、下雨了 -- 學看鐘表。

  3 、農夫與牧童 -- 方位與圖形。

  實踐活動 -- 奇妙的回形針

  4 、綠色行動 --100 以內數的加減法***一***。

  5 、小小存錢罐 -- 人民幣的認識。

  6 、大海邊 --100 以內數的加減法***二***。

  實踐活動 -- 小小資訊員

  7 、阿福的新衣 -- 釐米、米的認識。

  8 、我們的鞋碼 -- 統計

  9 、兒童樂園 -- 總複習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

  1 、在實際情境中能正確地認、讀、寫 100 以內的數。並能認識計數單位 " 百 " ,知道 100 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會比較 100 以內數的大小。能理解各個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2 、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 100 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初步學會估算。

  3 、在現實情境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4 、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能識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5 、經歷探索 100 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在估計物體個數和進行估算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識。在具體的情境中,發現並提出能用 100 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受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6 、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7 、在實踐活動中,體會釐米、米的含義,知道 1 米 =100 釐米;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8 、在統計活動中,學會初步簡單資料整理的方法,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能完成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能根據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四、主要的教學措施和教改思路

  1 、改進教學方法。通過學習,改變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兒童化語言,尋找適合低年級兒童的方法,使學生喜歡上我的課。發展學生能力,努力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主動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2 、重視培養習慣。好的習慣使學生學習數學事半功倍。在平時的教學中想方設法培養學生認真書寫,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認真思考等良好習慣,形成自覺行為。

  3 、提高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效率,合理利用時間,在課堂上獲取方法,解決問題,實現解決問題能力和基礎知識同步發展。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4 、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數學實踐活動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使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形式上要活潑有趣,課內外結合,鞏固所學知識,逐步提高數學能力。


一年級數學下冊複習計劃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相關知識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單元教學計劃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花城版小學一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指導思想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
小學一年級上冊英語教學計劃範文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美術教學計劃
北師大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