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美洲教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上課、編制地理教案、輔導學生、業務學習是中學地理教師日常職業生活的重要內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範文

  §1.3美洲***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運用地圖,說明美洲大陸的地理位置。***包括經緯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陸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及其交通地位。

  2. 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這裡居民組成和語言與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的差異。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教育目標:通過例項說明美洲內部的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事學生了解部分美洲國家的主要特點。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地圖,說明美洲大陸的地理位置。***包括經緯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陸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及其交通地位。

  通過讀圖,分別瞭解兩個大洲自然環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徵

  教學難點:

  運用地圖,說明美洲大陸的地理位置。***包括經緯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陸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及其交通地位。

  使學生逐步學會熟練的掌握對比分析瞭解地理事物的異同。

  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

  教師講述:公元1507年,義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根據他對美洲大陸的考察見聞,寫了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向世界宣佈美洲這個“新大陸”的存在,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塔,便以亞美利哥的名字為這個“新大陸”命名,並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稱詞尾形式稱為“亞美利加州”,簡稱美洲。從這節課開始我們一起來了解美洲。

  板書:第三節 美洲

  二、教授新課

  ㈠ 新大陸

  ***簡單介紹,以趣味為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1.簡單介紹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故事穿過白令海峽的三線,中美地峽,巴拿馬運河,西印度群島 強調白令海峽以及巴拿馬運河的地理分界線作用和交通作用

  2. 讀圖1-31總結美洲的地理位置

  ***對照前面所學方法,通過讀圖分析完成要求,逐步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北美洲:

  ⑴最北在北極圈以北,最南在赤道以北,最東在30°w以東,最東在180°經線以東。 ⑵北臨北冰洋,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南面與南美洲相連,以巴拿馬運河為分界線,西北隔白令海峽與亞洲望相望。

  ⑶主要位於西半球、北半球。

  南美洲:

  ⑴最北在赤道以北,最南在60°S以北,最東在30°w以東,最西在80°w以西。 ⑵臨墨西哥灣、加勒比海,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麥哲倫海峽***。

  ⑶主要位於西半球、南半球。

  ***查漏補缺,及時根據反饋資訊指導學生。最後教師進行綜述。***

  3. 介紹拉丁美洲的來源、含義、語言、國家等。

  有學生了解這些知識,鼓勵學生講解,鍛鍊部分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平日中對地理事物、地理問題的蒐集、思考。逐步養成獨立自主思考地理問題的習慣。

  三、總結本節課內容***對於知識的回憶要積極主動。***

  四、作業:

  目標檢測相關內容。

  教學後記:

  經過前面課程的學習,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析區域地理的方法,對於怎樣分析地理位置、地形的方法較熟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獨立、主動學習,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總體掌握情況較好。

  §1.3美洲***2***

  課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第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讀圖,分別瞭解兩個大洲自然環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徵

  能力目標:通過讀地形圖、統計圖表對比北美洲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的地形的異同之處。 教育目標:使學生逐步學會熟練的掌握對比分析瞭解地理事物的異同。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書地形圖進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地形的特點。

  教學方法:

  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回顧:總結作業情況。

  二、 匯入新課 在黑板上繪製出代表南北美洲的兩個三角形,利用板圖加深學生印象。***學生回憶,並回答問題。***

  三、 教授新課:

  ㈡對比分析南美洲、北美洲的地形特徵

  運用地形圖1-35、1-36讀圖分析

  小組討論互助合作。對照板圖回答各地形區的名稱。

  在板圖中分別標出代表南北美洲主要地形區的代號:

  海岸山脈、落基山脈、安第斯山脈 阿巴拉契亞山脈。

  大平原。

  拉布拉多高原奧裡諾科平原蓋亞那高原、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亞高原。 指導學生讀圖對比分析。

  北美洲:

   平均海拔較高居世界第三***700米***

   地勢起伏較大

   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山地

  南美洲:

   世界第四***600米***

   地勢起伏一般

  西部是年輕高大的山脈,東部高原平原相間分佈

  找出南北美洲主要的地形區,尤其是在世界上居第一位的地理事物

   格陵蘭島是世界上出南極洲外冰川最廣的地區

   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 科第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長的山系

  亞馬遜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北美洲的不少湖泊是冰川作用的產物。

  四、 練習:

  教材27頁第1、2、3題。

  五、 小結:

  強調南北美洲地理位置、地形特徵的對比。

  六、 作業:

  列表對比南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徵。

  教學後記:

  本節課的知識直觀性比較強,學生可以通過地圖輕鬆的找到答案,學生的成就感比較高,應適時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1.3美洲***3***

  課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第3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對書25頁26頁的氣候圖進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氣候的特點。

  通過對圖6-41、圖6-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解美洲的主要國家、語言,政治區劃等

  通過例項說明美洲內部的經濟發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使學生了解部分美洲國家的主要經濟部門。

  能力目標:通過讀地形圖、統計圖表對比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的水文特徵。

  教育目標:使學生逐步學會熟練的掌握對比分析瞭解地理事物的異同。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對書28頁29頁的氣候圖進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氣候的特點。

  通過對圖1-41、圖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教學難點:

  通過對書28頁29頁的氣候圖進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氣候的特點。

  通過對圖1-41、圖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教學方法:

  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學生回憶,並回答問題。*** 通過展示“世界氣候型別圖”提出問題,美洲的氣候與我們亞洲有沒有相似之處?

  二、講述新課:

  對照前面所學方法,通過讀圖分析完成要求。

  ㈢氣候特徵 ***指導學生讀圖、讀書***

  根據書25頁圖6-41和圖6-42分析美洲的1月7月平均氣溫。

  ***分別從等溫線的讀數、等溫線的分佈、等溫線的走向來分析。***

  根據書26頁圖6-43分析美洲的降水量。

  ***分別從等降水量線的讀數、等降水量線的分佈、等降水量線的走向來分析。***

  根據書26頁圖6-44分析美洲的氣候型別。通過讀圖分析複習影響氣候的各個主要因素。

  鼓勵學生總結。

  北美洲

  1.北美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型別較齊全

  2.以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面積最廣

  3.山脈多為南北走向,對氣候影響大

  南美洲

  1.南美洲主要位於熱帶,溫帶面積不大,寒帶缺失

  2.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

  3.南美洲降水充沛,是世界上最溼潤的大洲。

  ㈣河流 ***學生讀圖對比分析。***

  通過對地形圖的分析和書上統計圖表的判讀,列表比較南北美洲最大的兩條河流的特點。小組討論互助合作分析地形圖和統計圖表。

  ㈤人口與經濟

  閱讀美洲政區圖,分別找出美洲的主要國家及其首都。 通過指圖辨認美洲的主要國家及其首都

  美國——華盛頓、加拿大——渥太華

  墨西哥——墨西哥城

  巴西——巴西利亞、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1.人種***通過閱讀課文了解這一部分知識。***

  通過書上31頁閱讀材料分析 強調北美洲以白色人種和黑色人種為主,黃色人種為原始居民

  南美洲以混血人種為主,被譽為“世界人中大熔爐”

  說明美國加拿大都是移民國家

  2. 經濟

  ① 美國是當代實力最為雄厚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高度發達,加拿大也是發達國家,其餘國家都屬於發展中國家

  ② 墨西哥以形成以石油工業為之支柱的工業體系。

  ③ 墨西哥是與米的原產地,玉米是該國的主要糧食作物

  ④ 巴西是南美洲工農業最發達的國家

  ⑤阿根廷為重要的小麥出口國,牛肉、羊毛等畜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佔有突出地位。 ⑥南美洲以農礦產品為主要的出口產品,能源礦產以石油最為重要,金屬礦產以鐵、銅、鋁土為多。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經濟作物佔絕對優勢,大量出產咖啡、香蕉、蔗糖、棉花、可可等。多數國家的糧食生產不能滿足本國的需要。

  三、小結:總結本節課內容。

  四、作業:目標檢測相關內容。

  教學後記: 氣候的學習一直都是一個難點,對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要求較高,課堂上要多展示圖片、數字,讓學生練習自己分析。對於學生的答案要多鼓勵。

  七年級地理練習題答案

  陸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海洋麵積佔__71%__,而陸地面積僅佔__29%__。地球表面積有 5.1億 平方千米。

  2、宇航員從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_藍_色的,因此地球被稱為“__水球__”。

  3、南、北半球相比陸地面積大的是 北半球 。得出世界陸地主要集中在_北_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__海洋__。海洋大多分佈在 南 半球,而南極周圍卻是 陸地 。

  4、地球上的陸地被海洋分割成六個大塊和無數小塊,其中面積廣大的陸地叫 大陸 ,面積較小的陸地叫 島嶼 。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 大洲 。全世界共有 七個大 洲,它們是__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歐洲、大洋洲、南極洲 。

  5、主要分佈在東半球的大洲有 亞 洲、 歐 洲、 非 洲、__大洋__洲、__南極洲__洲的大部分。主要分佈在西半球的大洲有__北美洲___洲、___南美___洲。赤道穿過的大陸有__非洲__大陸、__南美洲___大陸。太平洋沿岸的大洲有__大洋__洲、__亞__洲、__北美___洲、__南美 __洲、__南極__洲,北冰洋沿岸有__亞___洲__北美___洲 __歐洲__洲。

  6、按面積大小寫出七大洲的名稱___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

  7、我國所在的大洲是__亞洲___、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是一個整體稱 亞歐大陸 。它是地球上 最大 的一塊陸地,佔陸地總面積的 34% 以上。

  8、面積最大的洲是 亞洲 ;面積最小的洲是 大洋洲 ;面積最大的島嶼是 格陵蘭島 。

  9、亞洲與歐洲的分界限為__烏拉爾__山脈__烏拉爾__河__大高加索__山脈___土耳其__海峽。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界限是__巴拿馬運河_運河,由此可以得出不同的大洲之間一般以_山脈__、__河流__為分界限。亞洲和北美洲以 白令海峽 為界;南美洲和南極洲以 德雷克海峽 為界;

  10、緯度最高的大洲是 南極洲 。跨經度最多的大洲是 南極洲 。跨經度最多的大洋是 北冰洋 。

  11、在七大洲中,南北迴歸線均穿過的大洲是 非洲 。被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三大洋所包圍的大洲是 北美洲 。

  12、巴拿馬運河溝通的大洋是 太平洋和大西洋 。

  13、拉丁美洲是指 美國 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國家。

  14、四大洋:從大到小排列: 太平洋 、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5、大陸漂移假說:原始地球有一整塊大陸,成為“泛大陸”。板塊構造學說***目前最流行最科學的學說***認為:地球由 六 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板塊內部地殼比較 穩定 ,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 活躍 ***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

  火山與地震帶分佈在 板塊 與板塊交接處。世界兩大系列火山地震帶: 環 太平洋 火山地震帶和 地中海 - 喜瑪拉雅 山火山地震帶。

  16、臺灣、日本、等地的地震是 太平洋 板塊與 亞歐 板塊相碰撞而形成的。

  印度尼西亞的地震是 太平洋 板塊與 印度洋 板塊相碰撞而形成的。

  17、智利首都以南發生的大地震是 美洲 板塊與 南極洲 板塊相碰撞而形成的。

  18、阿爾卑斯是 非洲 板塊與 亞歐 板塊相碰撞而形成的;

  北美洲的落基山系是 美洲 板塊與 太平洋 板塊相碰撞而形成的;

  南美洲的安第斯山是 美洲 板塊與 南極洲 板塊相碰撞而形成的。

  喜馬拉雅山是 太平洋 板塊與 亞歐 板塊相碰撞而形成的;

  東亞島弧---海溝***千島群島、日本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和馬裡亞納海溝***是由

  亞歐 板塊與 太平洋 板塊相碰撞而形成的。

  19、東非大裂谷是 非洲 板塊與 印度洋 板塊張裂而形成的;

  古地中海最終消失是是 非洲 板塊與 亞歐 板塊相碰撞的結果;

  紅海將來成為新的大洋是是 非洲 板塊與 印度洋 板塊張裂而形成的;

  20、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說是依據大西洋兩岸 大陸輪廓 和古生物 海牛 、 鴕鳥

  化石的相似性。

七年級地理下冊的教案
七年級地理下冊美國教案
相關知識
七年級地理美洲教案
七年級地理美國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美洲教案
七年級地理法國教案
七年級地理南亞教案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粵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中圖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星球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