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歷史原始的農耕生活教案
歷史教案是教學活動的藍圖,是體現新課程理念的關鍵。為此,下面小編整理了人教版以供大家閱讀。
人教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在中華文明起源中我國原始農耕經濟的主要情況
***2***中華文明處於起源階段時原始農耕經濟的發展水平
***3***認識中國原始農耕發展對中國遠古時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用具是教學課本、多媒體教學課件結合歷史圖冊,教學方法是啟發式的談話法,設計探究問題,以問題引導為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課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對創造出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先民在生產與勞動的過程中體現出的智慧與淳樸,對中華民族祖先的高度認同感和光榮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區分兩種地區的住房結構和農作物的區別
難點:私有制的出現所導致的貧富差距
[課時]1課時
[教具]課本教材、地圖冊、我國原始人類相關多媒體圖文資料、考古發現圖
板書設計:
第2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
地點:浙江縣河姆渡***長江流域***
時間:距今約7000年
生產生活情況:①使用磨製石器;
②種植水稻
③飼養家畜;
④住幹欄式房子
地點:陝西西安半坡***黃河流域***
時間:距今約5、6000年
生產生活情況:①廣泛使用磨製石器;
②種植粟;
③飼養家畜;
④製作彩陶,陶器上刻有符號;
⑤住半地穴式房子
地點:山東泰安大汶口
時間:距今約四、五千年
生產生活情況:①過原始農耕生活;
②貧富分化,私有制產生
[授課過程]
匯入新課:
回顧第1課:元謀人、北京入主要靠撿拾、採集為生,住在洞穴裡或樹上,生存問題一直是原始社會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但是,到距今六七千年的時候,這種狀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新授課:
從課本與歷史圖冊上找出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大汶口文化遺址等遺址的位置,得出氏族村落遍及中華大地的結論。通過長江和黃河流域的這兩個典型代表來說明我們祖先原始的農耕生活的狀況。
***1***如果你是一個生活在原始社會的人,你會考什麼維持生存?如果僅靠在野外野果為生,那麼到了沒有果實的季節或者惡劣天氣影響所導致沒有果實怎麼辦?然後引出獲得固定的食物來源怎麼辦的問題,從而得出開始農耕生活是原始人類改善生存狀態的關鍵。
***2***關於河姆渡人的生活,讓學生閱讀教材,然後用多媒體講述基本知識點,並提問:
①河姆渡人住在幹欄式房屋裡生活
師:為什麼會在幹欄式房屋中生活呢?***由於南方水分較大,不適宜於在地下生活***
②河姆渡人使用的工具與器具:石斧、石鑿、骨耜、陶缽
師:河姆渡人種植的會是什麼農作物呢?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關於半坡人的生活,讓學生閱讀教材,然後用多媒體講述基本知識點,結合河姆渡的房屋型別的成因,提出以下問題:
學生觀察、比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幹欄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復原圖,那麼這兩種房屋建築能不能相互混用?匯出這兩種建築產生的地理因素所起到的影響。
關於半坡人的社會狀況,通過地圖上顯示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的地理位置,教師說明這兩個氏族村落因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的不同,雖基本上同屬一個時期,但從考古發現來看,他們的社會生活有很多不同之處。
***4***教師出示人面魚紋陶盆、土魚紋陶盆,說明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半坡人的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
***4***在瞭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農耕生產的內容後,結合課文的最後一段小字,然後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討論大汶口晚期的墓葬裡,為什麼有了隨葬品?應怎樣看這一現象?
【課堂小結】
通過對黃河流域的半坡人和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兩個典型代表的學習,瞭解了原始的農耕生活狀況。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原始農耕生活有許多共同的特徵是種植農作物、使用磨製石器和骨器、建房定居、飼養家畜家禽等。但由於氣候環境的不同,河姆渡遺址與半坡遺址也具有很多不同之處,但是他們都創造了華夏文明。
的人
1.初一上冊歷史第7課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練習題及答案
2.七年級上冊歷史大變革的時代教案
3.七年級上歷史教學設計
4.七年級歷史教學案例
5.七年級上冊歷史大一統的漢朝教案
6.七年級上冊歷史百家爭鳴教案
7.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嶽麓版本
九年級上冊物理運動的快慢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