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學習總結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9日

  初中歷史課要追求歷史教學價值,要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希望對你有用!

  篇1

  20xx年4月20日 到22日 ,本人有幸去棗莊市薛城區溪仲中學聆聽了部分省歷史優質課參賽老師的精彩講授 ,受益匪淺,切收穫和感悟頗多。

  本次山東省優質課共有七課參賽課節,包括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的下冊的內容,但由於我一時脫不開身去的太晚,只聽了三個教案的課,共聽課11課時,三個教案分別是:八年級下的《改革開放》,九年級下的《二戰後的美國》和《二戰後的歐盟和日本》共11位老師講授,我感覺每節課都各有特色,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真的是不虛此行。

  首先是參賽教師紮實、過硬的教學基本功和隨機應變的各種能力是可敬畏又值得學習的。如青島的一位女教師所講的《二戰後的歐盟和日本》集影視欣賞、歷史還原、情景模擬於一堂,再加上聲情並茂的語言表達,等等多角度多觸角的歷史素養感知,頻繁呈現。聽完這節課真的會讓你驚呼,課上的實在太精彩了!把各種能反映這節課的資料都準備的非常完備,如反映歐洲風情的圖片聯播並配以歐盟的盟歌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歡樂頌》;再有歐盟的盟旗;歐盟的貨幣歐元,並找到了真實的歐元呈現在學生面前;還有歐盟如何用英文表達,縮寫是什麼;歐洲國家走向聯合的成果展示等等。這節課真的是典範。

  再就是無論是教師的學案,還是多媒體課件,還是歷史資料、影視資料的選取,都立足於教師對課本教材資源的挖掘和應用。沒有了多媒體教學開創之初的華麗,有的只是樸素的powerpoint畫面和間接明瞭、直接簡短的學生學習活動指令,或者是富有情感化的啟發引導語句。教師作為課堂的指導者、組織者的地位更明顯了,學生作為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充分顯現。特別是挖掘和利用多種知識認知渠道,搭建把學生已有知識轉化和昇華為課本知識的平臺。

  例如講授《改革開放》的老師,能夠把小崗村的改革前的情況和改革後的情況用歷史資料的形式再現。並且講國有企業改革時,以海爾公司為例,出示改革前的海爾的狀況,讓學生參與其中,替海爾出謀劃策,不僅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且能真的感覺改革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而不僅僅是小崗人和海爾人的責任。記得有位哲學家曾這樣說過:“教育要培養一代人的精神,必先使歷史進駐個人,使個人在歷史中汲取養分。”歷史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借鑑歷史,明理啟智。所聽老師的課基本改變了以往過分關注學科的重認知、輕情感,重教書、輕育人的教育觀念,而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僅關注學生學習狀況,更關注學生的情緒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特別是德育目標的完成和實現非常明顯。

  還有就是每個老師都能注意到課堂與現實的結合,以及課堂和地方史的結合,如講改革開放的老師幾乎都提到了,上海世博會就是我國改革開放走向世界的結果,也是我國大國和強國地位確立的表現。再有就是與所在學校歷史的結合。如有個老師講《二戰後美國經濟》匯入新課的時候,用了一組美國汽車公司的車標如福特、通用、悍馬,讓學生辨認,結果學生都很順利的辨認出來了,接著老師總結不愧是造車鼻祖的後代,因為溪仲中學名稱的來歷就是造車鼻祖溪仲,這樣巧妙的結合,能讓學生感知自己學校的歷史,更重要的是能迅速把學生的注意力抓住。

  通過聽課總結出以後講課時要注意的問題

  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所學知識資訊,並重視資訊的交流,讓學生根據資訊提出問題,提高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

  學生親身體驗比學生被動的學要記憶深刻。

  教學環節的設計要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歷史情景模擬是很好的隨時都簡便可行的途徑

  學法研究得重視

  要想講好課,心態最重要!心態決定行動

  總之,我在聽課中學到了不少東西,也不是一兩句話能概括的,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取長補短,加強業務學習和進修,多與同事切磋教研,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同時更希望學校多提供給教師這樣學習的機會,因為,人人都需要學習,需要歷練,否則大家都會落伍的。

  篇2

  一、創意新,亮點頻現,凸顯了歷史課堂的故事性、趣味性。

  在教授造紙術一目時,泰山實驗中學的張淼老師將自己學生的模擬造紙實驗拍成錄影呈獻給學生,既讓造紙的過程真實再現,又解決了無法現場演示的問題,同時,學生們同齡人看同齡人,更添親切,成為本堂課的最大亮點。青島的張豔平老師教授的課題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課題理論性強,不太好處理。她採用了充滿故事性和趣味性的“病患求醫”為線索,鋪開了一條尋醫問藥之路: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資本主義社會猶如一個病魔纏身的病患,張老師以尋醫——會診——治療建議——藥方——初見療效幾個環節妙手化解難題,視角獨特,構思巧妙。濟南的程濤老師設計的“心靈碰撞”環節,真正的與現場的學生產生了心靈的碰撞,他出示了臺灣的三位中學生對林肯的評價詞請學生們仿寫,結果學生們精彩的發言贏得了現場聽課老師們的熱烈掌聲,同齡人與同齡人雖處不同時空,卻因一個偉人而共同感懷。

  二、構思巧妙的過渡語言或華麗或樸實,承上啟下而又不落痕跡。

  成武縣的王貴芳老師教授《昌盛的秦漢文化》一課中以總結“啟迪”發人深省又承上啟下,學完造紙術老師給出啟迪:繼承和創新是一種智慧;學完《九章算術》給出啟迪:總結與積累是一種智慧;學完醫學成就,老師順勢讓學生自己寫出啟迪: 是一種智慧,由於前面的鋪墊到位,學生們的回答異彩紛呈。更妙的是老師緊接下來的話:“大家說了這麼多的智慧,可見大家很有智慧,讓我們用智慧完成下面的表格。”從講到練的過渡天衣無縫,不落痕跡。濱州的王樹澎老師處理知識點過渡的方式讓人拍案叫絕,講授完七大的歷史意義後用“萬事俱備只待勝利”一句話過渡到抗戰的勝利,用“抗戰勝利了,你高興嗎?高興之餘想想我們為什麼能取得抗戰的勝利呢?”自然引出下一個問題。青島的崔春豔老師則是用“乘七大風光明之風,在反法西斯戰場上愈戰愈勇”一語完成從七大到抗戰勝利的過渡。濟南的程濤老師以“戰爭機器一開啟,現實就給了林肯當頭一棒”一語引出北方的初戰失利。

  三、歷史與現實有機交融,地方史與歷史教學相得益彰。

  泰山實驗中學的張淼老師以煙臺二中的石刻長廊引出造紙術發明前的書寫材料,聯絡實際的切入點機智巧妙。另外他還以東方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煙臺,激發學生們身為煙臺人的自豪感,可見老師平時也是個有心人。日照的李淑娟老師在教授《九章算術》時舉例煙臺的驕傲——徐嶽***漢末魏初的徐嶽撰《九章算術》注***,家鄉人,眼前事,很是讓學生驕傲和激動。更有多位老師以煙臺的美景作為課前的匯入,體現了歷史與現實的交融。濟寧肖桂勳老師將現實生活中的網上論壇引入課堂,開辦三國論壇,討論形式新穎獨特。

  四、豐富新穎的史料為論從史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歷史離不開史料,沒有史料作基石的大廈,永遠是浮沙高樓。”臨沂的王景能老師在組織學生探討“為什麼漠北戰役是最典型的戰役?”這一問題時呈現給學生兩個材料,材料一說明漠北戰役之前,匈奴強勢漢朝弱勢;材料二說明漠北戰役後匈奴弱漢朝強,由此得出“漠北戰役是轉折點”的結論,水到渠成。濟南濟微中學的董藝老師以“漢人眼中的匈奴”為題出示豐富的材料***課本資料;《漢書》;白登之圍等***,學生得出“匈奴因強而戰;漢朝因弱而和”的結論;又以“匈奴眼中的漢朝”為題出示材料***經濟的富裕;兵馬多且精良***設疑:漢武帝時期和漢朝初年相比,在經濟和軍事實力上有哪些變化?學生依據對材料的分析得出“國力強盛,主動出擊”的結論。濟南稼軒中學的程濤老師在講述“戰爭初期北方敗”一節時,沒有過多的講解,馬納薩斯會戰和黑奴在戰爭中作用的資料一經呈現,失利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向水落石出。

  五、嚴謹精妙的板塊設計各自獨立又渾然一體,統領全域性,引領章節。

  濟南濟微中學的董藝老師以四個板塊引領課堂:揭祕一:匈奴族源於何方?揭祕二:一封塞外來信:揭祕三:一封中原戰書:揭祕四:一片匈奴瓦當。起轉承合,流暢完美。濱州的王樹澎老師用三個樂章闡釋《血肉築長城》:第一樂章:同仇敵愾築長城;第二樂章:中共七大現光明;第三樂章:抗戰勝利重振興,簡潔而又緊湊。濟寧的周達老師為《美國南北戰爭》設計了三個板塊:山雨欲來,衝突加劇;風雷激盪,決戰疆場;轉危為安,聯邦新生,從聯邦維護統一的角度處理內容。同樣的課題,濟南的程濤老師設計了四個板塊:家族西遷,南下謀生;就職前後,危機重重;解放黑奴,轉敗為勝;船長殉難,精神永恆,從林肯的奮鬥歷程看美國這段歷史,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視角不同,卻殊途同歸。

  六、多樣化的教學評價從細微處入手調動積極性,搭建起夯實基礎的平臺。

  在考察評價的環節,參賽老師們多采用口頭提問、課件展示的方式進行,在教師們的循循善誘下,以有梯度的問題步步深入,層層剝筍般的突破了重難點。泰山實驗中學的張淼老師設計的學案,讓學生手腦並用,把基礎知識的掌握落到實處,展示出了高效課堂的特點。肖桂勳老師讓學生動手做一做:設計三國鼎立示意圖,使歷史知識形象化,具體化;“詩中英雄”的環節設計既總結了人物成就、特點,又起到了練習考察學生掌握情況的作用。

  玉 有 微 瑕

  一、重難點把握出現偏差,脫離大綱。在講述《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一課時,一位教師用了極大的篇幅講述“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國策,並引申出“家和萬事興”,結束語是“為民族團結做貢獻”,直接偏離了本課的主題,這是授課硬傷。

  二、個別老師評價語言單調、詞不達意。有的教師整堂課只有“好”、“很好”、“你太聰明瞭”這種模糊度極高的的評價語言,難道從課本上找出時間、人物之類的答案就是聰明嗎?這也太侮辱學生的智商了吧?當然,老師的本意並非如此,他只是缺乏豐富的語言,不能貼切地評價學生。還有的教師不論學生說什麼都予以熱情地讚美,就算是說錯了也不吝表揚,我覺得這樣就有些過度了,學生答錯了,可以肯定他的勇氣和思維方式,但就其錯誤可以因勢利導,也可以拋磚引玉,順勢而為。

  三、硬性拔高,情感態度價值觀過度政治化。歷史教育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借鑑歷史,明理啟智。聯絡現實是必要的,但也不能生拉硬拽,張仲景貌似跟“愛崗敬業”沒啥關聯,美國南北戰爭的“學史明智”,明出美國因釣魚島問題“多行不義必自斃”的智來,這“智”“明”的也忒牽強附會。

  另外,提問面狹窄;教師不斷重複學生的回答;課件上的答案出現錯誤等問題也是我們在今後的授課過程中所要注意的。

  他 山 之 石

  一、要有動態課堂觀念,課堂上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課件、教學姿態、教學語言。課堂雖然是可以預設的,但是在生成的過程中卻是不可控的,就算是再嚴密的預設,我們也很難保證意料之外的事情不出現,不發生。就如此次課本的版本問題,有的教師的課件上展示的是第十六課,因為他所用的版本就是如此,但是,當他看到學生手中的課本顯示是第十七課時,立刻就開始糾結,最終導致開課的緊張失措。其實,馬上修正過來就可以了。還有一位教師因為沒有聽清楚學生的方言而一個勁兒地重複,大有不弄明白不罷休之勢,實在是沒有太大的必要,反而漸顯尷尬。

  二、小組合作要適時適度。無論碰到什麼問題都用一句“小組合作討論”來解決,非常不合時宜,難道學生們沒有獨立的思維能力嗎?還有就是分組辯論環節的設定,教師不管學生意願,硬性的把學生分成“贊成這個觀點的一方”或者是“反對這個觀點的一方”,把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學生,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

  三、要進行基礎知識的落實。這是專家組所特別提到的,授課的目的在於學習,在於增長知識,學生掌握與否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熱熱鬧鬧一節課下來,學生只記住有趣了,對重難點模模糊糊,似是而非,這絕不是一堂成功的課。

  專 家 建 議

  在點評會議上專家提出了幾點建議,與大家共勉:

  做一個有學力感的老師!

  做一個勤于思考的老師!

  做一個改革創新的老師!

  做一個有不斷追求的老師!

  千江有水千江月,同樣的課堂投映在不同的聽課者眼中必然產生不同的感悟,姑妄說之,姑且聽之,希望在如此精彩課堂的引領下,我們的課堂教學能夠“面向大海春暖花開”。

  篇3

  根據學校安排,我有了一次外出學習的機會。隨同教研室領導一同到了洛陽市,參加2011年度河南省初中歷史優質課大賽的聽課學習活動。通過聽課,我近距離地領略到來自不同市縣13位優秀教師各自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也讓我從中發覺到了在課堂教學方面自身的淺薄與不足。雖然這13節課的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東西,受益匪淺,下面就談談我的一點感受。

  首先,通過聽課學習,我打開了眼界,見識了不同版本的課程安排,領會了不同地區的教學風格,通過對不同版本的課程教學安排,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新課標對課程的要求,有利於我在實際教學中更好更準確的把握教材。例如:鶴壁市實驗中學王華老師講的《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人教版***一課,與我們現在使用的川教版《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融》,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有很大區別,我回來之後又進一步研究了課標,通過對比與研究,有利於我更準確地把握教材,領會教學中心與實質。

  第二、教師們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做到了新課引入趣味化、揭示概念深入化、點撥規律條理化、教學方法靈活化、教學技巧藝術化。真正體現出我們教師的角色是“導演“引路人”。 課題的引入與各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是課程設計的重點。有的老師在這一點上做的很到位,從匯入到各知識點的講解,一環扣一環可以說銜接得非常自然,學生都能很好的理解和跟進,思維沒有斷點。並且他們在每一環節和環節之間的過渡中都在反覆應用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使學生很自然的完成了接觸,理解,使用的一系列過程。例如新鄉一中付月聰老師講的《紅軍長征》,信陽羅山一中楊豔老師講的《中外文明的和平交流》等。

  第三、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是新課標的重要特點,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聽課時我特別注意了各地老師不同的調動學生的方式,我發現以下幾個問題非常重要:1、只要學生積極回答了問題,應對其進行鼓勵。很好、答的非常好、你真棒,這些表揚鼓勵的話語在課堂上隨處可見,並且三位老師對回答對問題的學生,都有或多或少的獎勵,這也極大的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2、 積極性調動起來以後,怎樣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老師在每個教學環節中對學生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確,難易適中。只有學生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時,才有可能幹好這件事;而問題太難學生會無從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這都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3、提問形式新穎多樣,如講故事、猜謎、情景再現、小品、搶答等。

  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講好課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在這幾天的聽課中我發現優秀的教師都有幾個共同特點:

  1、老師們的語言準確規範,點撥精闢到位;

  2、善於利用多媒體、演唱、圖表、表演等各種手段輔助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接觸到的知識更立體,更直觀,更生動;例如安陽外國語學校黃新志老師講的《三國鼎立》的匯入,老師先自己表演一段評書《三國演義》別具一格,在場的老師、學生都被吸引住了,這樣學生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提高上來了。

  3、教態親切,教師語言優美,始終面帶笑容,表情豐富,非常有感染力。

  4、課堂的組織、調控能力很強,靈活應變在課堂上能輕鬆,活潑,瀟灑的組織課堂,富有藝術性。

  5、有紮實的專業知識作後盾,素材豐富,課堂充實。

  第五、引導學生學會科學的歷史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會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歷史聯絡現實,提升學生的歷史認知能力。這次大賽,幾乎每個老師都引用了史料,而且所引材料都很切合教材內容,材料的展示目的性和針對性很強,及時指導學生怎樣提煉材料中的資訊,豐富了教學內容,鍛鍊了學生的能力。

  多媒體的使用增強了學生聽課的興趣,節省了教師的時間,形象的展示了本課知識的內在聯絡,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整體記憶提供幫助。

  第七、練習的設計充分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新穎,探究性和研究性很強。

  聽課後我認真地進行了反思,我們教師的角色是“導演”、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路人”,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和當前的教育教學先進經驗,以指導自己的教學,使自己的教學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2、鑽研新課標,轉變教學觀念,認真備課,研究教學方法,課前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案。

  3、努力開發多方面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開拓學生視野,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4、 上課時大膽放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每堂課細細的聽下來後,感覺每位授課教師都煞費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細緻的準備,所以每堂課都有很閃光的亮點供我們參考、學習、借鑑,我會把其中的精華加以吸取,和全組老師一起探討,嘗試運用到以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逐步的提高和完善我們的課堂教學。

  通過這次學習,我也看到了歷史教學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

  1、優質課表演的成分還比較突出,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不夠突出,有很多地方是在展示教師個人的風采。

  2、 教師對課堂每個教學環節的掌控非常嚴格,學生活動的時間還比較少。例如資料的展示,有三、四位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出示了幾則材料,要求學生思考回答、或者討論回答,***時間5分鐘***,但我在讀材料時就用了3分鐘,更何況學生還要思考、討論等等,學生根本不可能完成。

  3、師生互動還僅僅限於師問生答,包括學生的討論,都是教師提問,學生不能自主提出問題,教師也沒有給學生自主提出問題的機會。

  4、對課件的依賴性比較強,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體現在課件裡,個別教師根本沒有板書,自始至終都是在操縱課件。

  5、課堂教學結構、時間分配需再優化。教學中有的老師引入或複習鋪墊時間偏長,探究、鞏固時間減少,課堂前鬆後緊,拖堂等不良現象。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是否應該考慮嚴格確定當堂課的導學重點,靈活處理機動內容,嚴格杜絕“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的教學方式。

  6、創設情境優化不足。少數課堂創境時間過長,顯得教學不緊湊;個別課堂創設的教學情境意義不大,未能充分利用,與知識內容關係不密切,教師主觀設定,具有隨意性。多媒體有它創設情景的優勢,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應該考慮情境的合理性、實效性。杜絕為有情境而創設情境。我們追求的是家常菜,但要有滋有味;追求的是常青樹,但不曇花一現。

  7、對學生的評價和激勵方式有待優化。教學中出現對學生有價值的觀點未攝取和激勵,評價空洞無實效等現象。如濮陽九中王海英老師講的《美國南北戰爭》一課,在她講到林肯時,說林肯很寬容包括對他的敵人,這時就有位同學提出來問題:既然林肯那麼寬容、厚道,他的敵人為什麼還要刺殺他呢?講課老師就沒有及時的給予引導和激勵。有的老師對學生的評價缺乏區分度,只要回答均給100分,這樣的評價沒有激勵作用。當學生面對悲慘的圖片說出“我感到憤怒”時,我們應該討論:憤怒是愛嗎?課上動態生成的資源我們不能放過.

  8、教學語言和問題設計有待優化。有的課堂上問題設計過多過碎,略顯有問答式教學的成分,問題質量有待提高,要有一定趣味性,有一定思維含量,不能太直白太簡單,學生無須思考,翻開課本可以直接找出答案的問題不是好問題。好的問題應該“一石激起千層浪”,也可以是“吹皺一池春水”。我們要精心設問。

  通過這次學習,雖然看到了一些問題和不足,但更多的還是感悟和反思。從事歷史教學工作,一晃就是二十多年,這次走出去一看,一些特別年輕的教師,他們在這次活動中所展示的新思維、新做法,是我所沒有做到、沒有想到的。同時我又在想我們的歷史課堂教學究竟應該怎樣做?為了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我們是不是也把學生的自主提問引進課堂?

  井底之蛙,永遠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片天,只有走出去,才能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才能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這次走出去,我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穫就是,視野開闊了,眼界寬廣了,思維拓展了。

  

初一歷史課改教學工作總結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範文
相關知識
初中歷史學習總結
初中歷史學習經驗總結
初中語文學習總結格式範文
初中歷史學習經驗分享
初中語文學習總結
有效備課初中歷史學習心得
初中歷史教師總結
初中班長學習總結
初中歷史學習方法發言稿
初中美術學習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