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語文第二單元重點課文複習材料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八年級的第二單元主要是學習什麼的?八年級的同學要怎樣做好第二單元的複習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以及要點,希望對您有用。

  篇一

  教學時間:5課時

  1、《阿長和山海經》

  2、《背影》

  3、《臺階》

  4、《老王》

  5、《信客》

  興趣情境導引

  相關知識連結:感受真情

  具體步驟 1.理清脈落;2.品析佳句;3.分析形象

  範例1作者對阿長懷有怎樣的感情?

  分析: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人的革命家、文學家、思想家。

  阿長,即長媽媽。魯迅兒時的保姆。“長媽媽只是許多舊式女人中的一個,做了一輩子的老媽子,平時也不回家去,直到臨死。”魯迅對他懷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幾篇文章回憶到與長媽媽有關的往事,其中《阿長與<山海經>》是專門回憶和紀念她的。 《阿長與<山海經>》是一篇情思雋永、蘊涵深刻的佳作。在這篇文章裡,魯迅通過對幼時保姆長媽媽以及她為我尋找《山海經》一書的有關情景的追憶細膩而饒有風趣地表現了“我”對長媽媽的認識過程,讚頌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表達了作者深切的懷念之情。閱讀這篇文章,要注意作者是以兒時的心態回憶阿長的,又是以寫作時的眼光去觀照自己的兒時和阿長的;對後一層意味要透過文字表面去把握.還要注意,作者既然是懷念自己的保姆,為什麼在前半篇用抑筆,大寫阿長的缺點,訴說自己如何討厭阿長呢?這要分析,第一,這些確是缺點,但在這些缺點中,可以看出阿長那種難能可貴的純樸和真率。由於有純樸和真率做核心,她的切切察察、大字形睡相、麻煩的規矩和講“長毛”時所表現的愚妄,都是值得同情,可以原諒的。第二,這些缺點,粗俗也好,愚昧也好,都是由阿長所具有的知識文化水平以及她的身份與地位決定的,與其說是阿長的過錯,倒不如說是阿長的不幸。 解答:

  魯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是對長媽媽深切的同情和真摯的懷念。

  這一類問題首先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許多文學作品在表現人物是用到抑筆,也即欲揚先抑。從敘事的詳略上也可以判斷,作者詳寫阿長為我買《山海經》,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再則就是一些議論抒情句,能直接體現作者的情感,如末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裡永安他的魂靈!”,情真意切,令人感動不已。

  範例2 《背影》中父親對“我”是什麼的感情?“我”對父親的感情變化又是怎樣的? 分析:

  《背影》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篇末說到父親的來信:“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得淚如泉湧。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裡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章只是寫實。”

  讀完這篇文章,似乎有一種壓抑的感覺,這種父子間相愛相憐的感情中似乎滲透著一抹淡淡的哀愁,這到底如何理解呢?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從兩個方面考慮。首先,要先了解一下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這篇文章寫於1925年10月,當時作者正在清華大學任教。社會的世態炎涼,使作者多年來在寂寞困愁中生活,這種情緒必然流露於筆端。其次,文章記敘的八年前的往事,正是作者家境敗落,“走投無路”的時候。祖母的死,父親的失業,變賣典質還虧空,又添新債辦喪事,接二連三的災難劈頭蓋腦地襲來,小小的家庭能經受得了嗎?在這家庭光景慘淡的時刻,為了“謀事”餬口和讀書尋求出路,父子不得不依依惜別,不知何時再能見面。這是舊社會貧寒的知識分子顛沛流離生活的縮影。瞭解了以上兩點情況,文章凝重而深沉的感情基調就好把握了。在這樣的特定環境中,回憶那段令人心碎的過去,淡淡的哀愁似乎不難理解了。對於現代的學生來說,由於時代的變遷,《背影》中的父子之情可能不易引起共鳴。不過父子情深,應該是千古不變的。文中的父親在重重悲痛困苦之前,對兒子說:“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大有泰山壓頂不彎腰的氣概,何等堅強!而另一面,父親送別時不辭艱辛,尤其是買橘子的情景,又是何等慈祥,為了兒子,勉為其難,這正是中國慈父形象的定格。作者為文與為人是一致的,十分坦誠。從文章看,20歲的作者先是對父愛不理解,覺得父親說話不大漂亮、“迂”,後來父親在“買橘子”中表現出的深厚父愛,才深深地觸動了作者的心靈。南京分別以後的八年中,作者已經是清華大學講師,已為人父,心智已經成熟,良心激活了,感情激動了,心靈淨化了,對父愛的感受已經迥然不同,作者向讀者訴說了自己的後悔,激發了共鳴,引起讀者都聯想起父愛。這一些,都要深入體會。

  解答:

  《背影》是傳統課文,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父子親情——父親對兒子的疼愛和兒子對父愛的感念,這是人間至情。

  我們應該認真熟讀、體味,感受到洋溢在字裡行間的至情。讀讀想想,看文中的哪一點,打動了我們的心。其次可以從背影入手,理清全文脈絡,以便把握全文的思想、情感、內容。還要注意體會作者的心理變化。

  篇二

  範例3 《臺階》是一篇小說,我們應該怎樣理解“父親”的形象?

  分析:

  《臺階》與本單元其他四篇不同,是小說,但也屬於敘事類作品,主要用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

  小說也是一種文學體裁。它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人物、故事情節和環境構成了小說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說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造出來的,所以更能集中、更深刻、更有普遍的代表性。人物的性格又是通過故事情節展示出來的,小說中的人物不能孤立存在,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環境裡,離開了環境,人物就沒有活動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階級根源和社會根源。

  所以,我們閱讀小說要注意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這樣才能比較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欣賞作品。

  對這篇小說,可以提出三個問題: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階的新屋?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引導學生通過探究這三個問題來把握全文。全文中有個文眼:“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抓住這個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個故事的關鍵,就容易理解父親的思想性格。父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這樣的農民在我國農村何止千萬。我們不妨聯絡現實,看看自己的父親,看看同學的父親,看看周圍的父親,加深對小說主人公的感受和理解。

  解答: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父親又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著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九級臺階造好後,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探究人物形象,應該在通讀的過程中,根據故事情節,一一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點,然後整體思考,加以整理,看什麼才是性格的核心。還要考慮環境,要把人物放在具體的環境中考察他的性格特點。

  範例4 怎樣理解《老王》中作者的善良和“老王”的善良?

  分析:

  楊絳,作家、文學翻譯家。他的文學語言簡潔平淡,但樸素中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乾淨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

  《老王》是一篇有一定知名度的散文。它的內容單純,線索簡明,比較容易把握。作者夫婦與老王身份、地位水平懸殊,但是都有著共同的優良品質——善良。從具體事例上看,作者的善良有許多表現:照顧老王的生意從經濟上給予幫助,還關切地詢問生活狀況,女兒受她的影響,主動送藥治病等等。要注意的是:作者為什麼能夠那麼關心老王?楊絳夫婦是大專家、高階知識分子,對一個目不識丁的最底層的勞動者竟然這樣關心,主要是由於在作者夫婦心目中,人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關愛,有人道主義思想。人類彼此間相愛,是在長期集體勞動中形成的一種特殊感情。老王的善良也有許多表現:“願意給我們帶送”冰塊,車費減半;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即使拿了也覺得過意不去,受人好處,不忘報答,

  去世前還拿了香油和雞蛋上門道謝。

  解答:

  作者的善良是基於平等觀念和人道主義精神。各人天賦條件、成長條件、生理條件不同,所以造成生存狀況的懸殊,但是人是生而平等的,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這樣才能平等對話,互相尊重。作者的善良帶有很強的理性色彩。老王在那個動盪年代,照樣尊重作者夫婦倆,是因為認準他們是好人,知恩必報,他雖然出身低微,大是精神上沒有受到任何汙染,堅持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極其純樸的善良。

  “善良”是這篇文章表達的主旨,身份、知識層次的不同,對善良的理解和表達就不一樣,要扣住這一點到文中記敘的幾個片斷中去總結。

初二政治上冊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
初二政治期末教學總結
相關知識
人教版八年級上語文第二單元重點課文複習材料
人教版八年級上語文古詩
人教版八年級上語文期末卷
人教版八年級上語文期中試題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級上語文期中試卷題
人教版六年級英語小升初單元複習提綱
人教版八年級上英語期末試題
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上冊期中試題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上冊期末測試題
人教版八年級上英語期末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