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第二課時反思
教育反思在實踐中存在有效性問題,具體指教育反思有沒有達到改進教育實踐的目的,以及教育反思的效率問題。為此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參閱。
篇一
針對氣勢磅礴、力量雄奇的散文《安塞腰鼓》教學,如果嘗試運用上述教學法,首先必須適當地讓學生對作品內容有初步的整體把握,但是又必須突出重點,所以筆者選取了把三次反覆出現的句子“好一個安塞腰鼓!”作為突破口,請學生自己說出這是作者在反覆抒發對安塞腰鼓的讚歎之情。藉此以點帶面,替學生先梳理清楚作品的行文思路:此文實際用每一次出現的“好一個安塞腰鼓!”一句分別對前文作一個小結;而且在每一部分內容裡面作者均是先描寫安塞腰鼓表演的壯觀場面,然後述說作為觀眾之一的作者身臨其境時隨之產生的豐富聯想,最後則是議論、讚美安塞腰鼓——從而幫助學生深刻理解作品層層遞進的情感宣洩的特點,而且可以讓他們在自讀自疑過程中集中火力各個擊破。
自讀、自疑、教學相長的思路進行“非預設性” 教學鼓勵學生藉助自己的閱讀經驗和生活積累,所以學習氣氛相對比較活躍,學生的積極性也比單純地由教師講解分析要高漲。比如同學在閱讀後提問:本文第10自然段表達的是什麼意思?我適時先作引導:要理解這個句子,先必須依次明白前面的兩個段落的意思,而且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什麼“使人想起”?學生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道:是壯闊、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我接著動情地說:對啊,當作者看見這腰鼓表演情不自禁地聯想到古人所寫的詩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這是唐朝詩人的傑作,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這個詩句表現的戰爭場面,你有什麼感想呢?學生在老師激情地引導下,踏實地對悲壯的古戰場似乎有了初步感受。而《安塞腰鼓》接下來的語段則引用了“信天游”陝北民歌《王貴與李香香》的句子: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我又啟發學生:你們抓住該句關鍵詞“千里”、“萬里”想象一下安塞腰鼓表演的場面是怎樣的?學生們又找到了答案:很遼闊。我趕緊趁熱打鐵:是啊,作者藉助這個詩句是想要寫出腰鼓表演場面的空前壯闊!而聯絡課文短橫線下的註釋,柴同學提出的問題裡的“晦暗”是指人們對生活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對人生的領悟境界,那麼該句“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會表達哪個方面的感想呢?學生們回答道:那是針對人生話題的。我進一步開導他們:古語說人生,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其中“四十不惑”就是指每個人到了一定的年紀隨著閱歷的增加,對生活、對宇宙的感悟基本達到了大徹大悟的境界!我最終拉回學習話題:然而在本文中,帶給作者這種思想領悟的卻是安塞腰鼓,那麼安塞腰鼓實在是非常神奇的啊,我們要好好領略一下作者展示的安塞腰鼓。
再如又有同學提出:怎樣理解本文最後一句“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
我啟發他們道:這是有前提的,我們先一起來看前面的語段所寫“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至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了”。我說這裡運用了“此時無聲更勝有聲”的藝術手法,我們來看句中的倆字“它”和“她”分別指代什麼?學生們略一思考就回答道:前一個“它”指安塞腰鼓,後一個“她”指出奇寂靜的世界。我進一步啟發道:你們的回答很正確,我們可以嘗試想象一下曾經喧鬧的腰鼓一旦安靜了,確實會留給觀眾格外寂靜的感覺,但是倘若我們認為“雞啼”是實寫呢?在黃土高原上是有居住在窯洞裡的人們,抗戰時期的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延安就坐落在陝西,那麼傳來一聲意外的“雞啼”也屬正常;但是倘若這是虛寫呢,作用何在?毛昱博同學解釋說:人們當時沉浸在激情的迴響中,“雞啼”反襯這份寂靜。我繼續發問:還有其他理解嗎?111同學馬上站起來說道:
人們沉浸在激情的迴響中,被一聲“雞啼”喚醒。我問全班同學:大家覺得他們倆的回答怎麼樣?大家一致認為:可以的。我評價道:兩個同學的理解都非常合理,111的理解毛昱博的似乎更翻進一層。
上述幾個例子只是在《安塞腰鼓》的教學過程中閃現的幾朵浪花,其實在兩課時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也讓老師感到震撼的“靈感火花”比比皆是,隨處可以採擷,這不能不說是得益於採用了自讀、自疑、教學相長的思路進行“非預設性” 教學的方式。因為在嘗試這種教學方式的過程中,老師與學生之間人格完全平等,老師時刻注意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也意識到老師僅僅是個引導者和組織者而已;而教學活動又是在師生、生生之間從語言到知識結構到思想、心靈世界的對話中展開,所以這種學習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且在完全開放的學習活動中,學生的心靈世界完全敞開,思維的火花閃現得更加燦爛;同時授課的教師也可以從中獲得收益。雖然有些教學意外裡超出教學設計,但真知灼見也往往在其中閃光。
篇二
《安塞腰鼓》是劉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語言激情澎湃,鏗鏘有力,思想內涵豐厚,特別是其中一些寫意的語句,含義深刻,發人深思。這篇課文呈現出這樣幾方面的特徵:第一,濃墨大筆,抒寫飽滿的生命激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情采》中言:“五情發而為辭章。”劉成章的《安塞腰鼓》就是“為情而造文”的標本。《安塞腰鼓》通篇貫注一個“情”字,作家通過一系列對“安塞腰鼓”讚美的語詞,來直抒胸臆。第二,以詩載情,使整個散文呈現出雄奇的詩意美。《文心雕龍·情采》中又言:“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為了確保情感的暢通無阻,劉成章《安塞腰鼓》通篇用詩的方式加以強化。第三,想像奇偉,意境雄渾。“安塞腰鼓”這個特定的意象,在劉成章的腦際孕育、旋轉,彷彿地底突騰執行的火山岩漿,最後有最徹底、最盡興的噴發,燦爛的意象在瞬息之間紛翻飛舞。
但對於六年級的孩子們來說,要透徹理解文字的全部內涵,還有相當大的難度。根據學生實際,我確立本課主要解決兩個問題,即:1、品味課文語言的氣勢、節奏與激情。2、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洩的生命力量,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學過程的設計,我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思想。 1、創設情景朗讀。在朗讀教學中巧妙地創設一些情景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2、尊重個性朗讀。《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對一篇課文學生認識的角度和欣賞的特點不同,可能對文章各個部分的認識也不同,朗讀的處理方式也各異。教師不可以把自己的朗讀方式強加給學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要珍視學生的朗讀個性,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表達。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不要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對作者情感的體驗,當成是衡量學生朗讀是否有感情的唯一標準。在某種程度上,大大限制了孩子們思維的發展和個性的形成,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千萬不能強求一致。3、著眼情感朗讀. 朗讀的要求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前兩項易指導,而“有感情”的朗讀指導,則難度較大。怎樣讀算“有感情”地讀,我以為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融合讀者的情感,批情入境,是“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如果僅僅是力圖表現作者之情,而少自我之情;或者是自我之情澎湃,而無視作者之情,皆不能謂之為“有感情”的讀。有效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並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也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葉老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並加強朗讀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這節空講課上,我以“讀”為線索,一切教學環節都為“讀”服務,“讀”就是為理解“搏擊命運”的中心而服務。整節課我從三個角度入手:靜態電教手段——動態電教手段——教師自身的激情,講文字所要表達的情感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達到師生共鳴的效果。
篇三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頌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通過描寫安塞腰鼓這樣一種舞蹈藝術來寫人,表現黃土高原人民粗獷、豪放的性格,表現高原人民活躍、旺盛的生命力,表現高原人民與貧困的生活頑強搏擊,夢想、追求美好未來的精神。
教學這篇課文,我有這樣幾方面的思考:
1.抓住“好一個安塞腰鼓!”這一條貫穿全文的主線,以它為引子層層展開四個方面的教學,每一層都以“安塞腰鼓好在什麼地方”這個問題引領學生切入文字,並最終都回歸到這個點上,以 “好一個安塞腰鼓!”引導學生提煉、歸納每一層的要義,體會安塞腰鼓的藝術魅力。突出、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抓住重點段、重點句引領學生細細品味。文章從四個方面寫安塞腰鼓的特點,其中一、三兩個方面是重點,所以我是濃墨重彩,引領學生品詞析句、朗讀感悟。第6自然段重點抓了“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這一排比、比喻句,引領學生從詞語到片語到句子層層豐富地品味語言的精妙,體會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放、火烈。其次是“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這一句,引領學生提挈三對反義詞***冰冷——燥熱;恬靜——飛濺;睏倦——亢奮***來體會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放、火烈。3.以讀為主。這篇文章的語言非常獨特,文章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覆的修辭方法,語言氣勢充沛,節奏鮮明,感情強烈。所以我整堂課都是緊貼文字,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個人讀、齊讀,有疊加讀、開火車讀,有男女生分讀和男女生接讀,等等,最精彩的是讀第6自然段的排比句時讓學生疊加讀,很有氣勢。通過讀,讓學生感知語言的精彩,感悟語言的含義和語言背後的深意,感受語言的魅力。
綜觀整堂課,自己激情地演繹著《安塞腰鼓》的教學,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學中,安塞腰鼓已進入了我的心中,在心中隆隆作響。學生激情地朗讀著、深刻地解讀著文字,想必安塞腰鼓也已經敲響在他們心上。略有幾個細小的地方沒有我期待的那樣出彩,但整堂課燃燒著安塞腰鼓和《安塞腰鼓》的激情!
安全事故個人反思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