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一下中期複習資料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在高一的地理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掌握哪些資料呢?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人口

  一、人口增長

  1、影響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生產力水平、醫療衛生條件和教育程度影響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進而影響到人口的增長模式。此外,政策、社會福利、自然災害等也會影響到人口的增長。

  2、人口增長模式***人口再生產模式***:高低高***水平較低的發展中國家***、三低***發達國家***、“高低高”向“三低”過渡***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

  3、世界人口增長: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歐洲最低;亞洲淨增人口數量最多。

  4、人口問題——人口增長過快:人口壓力大——控制人口***中國實行計劃生育***

  人口增長過慢:人口老齡化——鼓勵生育、接受移民***中國靠發展生產力***

  二、人口遷移

  1、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經濟***落後地區向發達地區***、政治***政治迫害、戰爭、國家有組織的人口遷移***、社會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視***、生態環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親靠友、逃避歧視***。

  2、人口遷移的意義***效應***

  ***1***利:①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融合 ②加強文化交流 ③減輕遷出地的人口壓力 ④為遷入地提供廉價勞動力。

  ***2***弊:①造成遷出地人才外流 ②給遷入地社會管理增加了難度

  三、人口分佈與人口容量

  1、人口環境承載力:一定時期,某一地域能夠維持撫養的最大人口數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於人口承載力。

  2、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環境承載力***的因素:資源狀況、生產力水平、開放程度和消費水平。

  :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聚落的形成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可從形態上反映出來:平原地區,地形比較完整、開闊、平坦,聚落呈圓形或不規則的多邊形,規模較大;山區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較開闊的低地分佈。例如:我國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佈。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數位於平原上。平原地區的區位優勢: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且有利於交通聯絡和節省建築投資。也有的平原不適宜城市的發展。例如:熱帶地區,低地悶熱,城市多分佈在高原上,最著名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佈在亞馬孫平原,而是巴西高原。

  2、地形對交通線路分佈的影響:公路選線避開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區的交通線網密度較大***造價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區的密度較小***造價高、工程量大***。

  3、全球氣候變暖對農業生產有利方面:高緯度地區升溫幅度最大,作物生長期延長,產量增加;對農業生產不有利方面:中緯度半溼潤半乾旱區,若降水量不變,增溫將加速陸地蒸發,使土壤中水分減少,導致作物產量下降。對工業生產也有一定的影響,溫度升高將減少高緯度地區供暖的能源消耗,明顯增加低緯度地區製冷的能源消耗。

  4、自然資源的定義:人類直接從自然界獲得,並用於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和能量。它包括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自然資源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舉例:能源利用對生產力的發展有巨大推動作用。△柴草為主要能源——社會生產力水平很低,△18世紀,煤炭為主要能源——社會生產力大幅提高,△20世紀50年代以後,石油為主要能源——極大地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5、常見的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颱風、暴雨、寒潮、沙塵暴、暴風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瞭解它們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1、岩石分三大類:①岩漿岩***岩漿上升冷卻凝固而成***②沉積岩***岩石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岩作用下形成***③變質岩***變質作用***。從岩漿到形成各種岩石,三大類岩石可以相互轉化,又到新岩漿的產生,這一運動變化過程,構成了地殼物質迴圈。

  2、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地質作用***:

  ***1***內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內部熱能,它表現為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質構造的型別有褶皺***背斜和向斜***和斷層***地壘和地塹***。

  ***2***外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趨向平坦。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岩作用。流水侵蝕地貌***V型谷***、堆積地貌***沖積扇、沖積平原和三角洲***;風蝕地貌***風蝕窪地、蘑菇***、風積地貌***沙丘***。

  3、六大板塊名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一般說來,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兩個板塊之間的交界處,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佈在板塊的交界處。生長邊界——板塊張裂處,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邊界——板塊碰撞處,常形成山脈、海溝。

  4、大氣受熱過程:太陽輻射***短波***、大氣削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對可見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雲層和顆粒較大的塵埃。雲層的反射作用最顯著。③散射作用: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大氣吸收地面輻射併產生大氣逆輻射***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把部分熱量歸還給地面,雲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

  5、全球近地面有7 個氣壓帶***高低壓相間分佈***,6 個風帶。

  ***1***低緯度環流:

  ①赤道低壓帶:因為熱力作用形成,氣流輻合上升,易成雲致雨,形成多雨帶。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東南亞的馬來群島***

  ②副熱帶高壓帶:因為動力作用而形成,氣流在30度緯度上空聚積而下沉,形成少雨帶***東亞季風區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區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亞的沙漠、北美美國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祕魯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亞大沙漠***

  ③信風帶: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壓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信風。

  ***2***中緯度環流:

  ④副極地低壓帶:由來自低緯的暖氣流與來自高緯的冷氣流相遇運動上升而形成。形成溫帶多雨帶。

  ⑤中緯西風帶:由副高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風,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風,習慣上叫西風,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區,在大陸西岸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歐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溫哥華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側、澳大利亞南端及塔斯馬尼亞島、紐西蘭等***

  ***3***高緯環流:

  ⑥極地高壓帶:因為熱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氣下沉,形成少雨帶。不過極地因為氣溫低,蒸發更少,所以極地屬於降水量大於蒸發量的地區,為溼潤地區。

  ⑦極地東風帶:由極地高壓帶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東北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風。

  ***4***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移動的原因: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動。△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單一氣壓帶或風帶作用形成的氣候型別: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氣壓帶***、熱帶沙漠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溫帶海洋性氣候***中緯西風帶***。

  ***6***氣壓帶、風帶移動形成的氣候型別:熱帶草原氣候***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低緯信風帶控制***、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中緯西風帶控制***。

  6、常見的天氣系統:鋒面系統***冷鋒、暖鋒、準靜止鋒***、氣旋***低壓***和反氣旋***高壓***、鋒面氣旋。氣旋是低壓,低壓系統在實際大氣中常會出現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壓槽,在低壓槽上形成了鋒面系統。鋒面與氣旋是一個整體***高壓系統是沒有的***。

  7、水迴圈

  ***1***型別:海陸間大迴圈***大迴圈***、陸地迴圈***水量很少***、海洋迴圈***水量最大***

  ***2***各環節的名稱: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植物蒸騰

  ***3***意義:它使陸地水不斷得到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態;聯絡四大圈層。

高一地理反思
地理高一下學期重要知識點
相關知識
地理高一下中期複習資料
地理高一下學期重要知識點
高一地理高一下學期重要知識點
高一政治下學期複習資料
地理初一上學期複習要點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學期複習資料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學期複習資料以及練習題
蘇教版初一下語文複習資料
人教版語文高一必修二複習資料
人教版高一英語總複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