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複習資料
文言文是高中語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下面小編為您整理了關於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的相關複習資料 ,供大家學習和整理。
燭之武退秦師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晉文公、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並且在與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盟。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汜南。
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於危險之中,如果能派燭之武去見秦伯,一定能說服他們撤軍。”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做不成什麼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揚孫戍之,乃還。
夜晚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去見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煩勞您了。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是困難的,您何必要滅掉鄭國而增加鄰邦晉國的土地呢?鄰邦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假如放棄滅鄭的打算,而讓鄭國作為您秦國東道上的主人,秦國使者往來,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麼害處。況且,您曾經對晉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應把焦、瑕二邑割讓給您。然而,他早上渡河歸晉,晚上就築城拒秦,這是您知道的。有什麼能讓晉國滿足呢?現在它已把鄭國當作東部的疆界,又想擴張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損秦國,晉國從哪裡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國受損而晉國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秦伯高興了,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並派杞子、逢孫、楊孫幫鄭國守衛,就率軍回國。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子犯請求晉文公下令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的支援,我就不會有今天。藉助了別人的力量而又去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以混亂代替聯合一致,這是不勇武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撤離了鄭國。
精讀
文章梳理
本文所記述的是公元前630年秦晉聯合攻打鄭國前發生的一場外交鬥爭。此前兩年***即魯僖公二十八年***,晉國在城濮之戰中曾經大敗楚國,成為中原霸主。鄭國在戰爭中曾經出兵幫助楚國,因而結怨於晉,這是晉秦聯合圍鄭的直接原因。
鄭國被秦晉兩個大國包圍,危在旦夕,鄭大夫燭之武奉鄭君之命,去說服秦穆公撤圍。他利用秦晉之間的矛盾,採取分化瓦解的辦法,說服秦伯撤走圍鄭的軍隊,並且派兵幫助鄭國防守。最後晉軍也不得不撤退,從而解除了鄭國的危機。本文表現了燭之武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個人恩怨,臨危受命,隻身說退秦軍,維護了國家安全的愛國精神,讚揚他善於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敵人的外交才能。
語言點總結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秦軍汜***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縋***chuì***而出
B.越國以鄙***bǐ***遠 君之薄***bó***也 共***gōng***其乏困
C.朝濟***jì***而夕設版焉 秦伯說***yuè*** 失其所與***yǔ***
D.若不闕***jué***秦,將焉取之 使杞子、逢***páng***孫、楊孫戍之
2.下列句子,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夜縋而出 縋: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送 B.焉用亡鄭以陪鄰 陪:增加
C.共其乏困 共:供給 D.夫晉,何厭之有 厭:厭煩
3.選出有兩個通假字的一項*** ***
A.①無能為也已 ②且貳於楚也 ③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B.①共其乏困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③何厭之有
C.①秦伯說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D.①敢以煩執事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 ③失其所與,不知
4.下列加點詞語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B.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C.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下列句子中“以為”的用法與“若舍鄭以為東道主”的“以為”相同的一組是*** ***
①吳廣以為然 ②然得而腊之以為餌 ③滿坐賓客無不伸頸,……以為妙絕
④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 ⑤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②⑤
6.下列加點詞語沒有活用的一項*** ***
A.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B.越國以鄙遠 C.既東封鄭 D.鄭既知亡矣
7.選出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與例句加點詞的活用情況完全相同的一項*** ***例:晉軍函陵
A.秦伯說,與鄭人盟 B.因人之力而敝之 C.朝濟而夕設版焉 D.既東封鄭
8.下列成語中“濟”的意思與“朝濟而夕設版焉”的“濟”相同的一項是
A.緩不濟急 B.同舟共濟 C.假公濟私 D.無濟無事
9.下列帶“之”的各句均選自本課文,若按用法把“之”分類,哪一項正確*** ***
①公從之 ②臣之壯也 ③是寡人之過也 ④許之 ⑤鄰之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 來 ⑦君之所知也 ⑧夫晉,何厭之有 ⑨將焉取之 ⑩唯君圖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 B.①④⑨⑩/②⑥⑦/③⑤/⑧
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 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
10.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以其無禮於晉 吾祖死於是 B.以其無禮於晉 扶蘇以數諫故
C.許之 高可二黍許 D.吾其還也 吾視其轍亂
11.選出加點詞意義與用法不相同的一項*** ***
A.以其無禮於晉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 B.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行李之往來
C.越國以鄙遠 焉用亡鄭以陪鄰 D.朝濟而夕設版焉 焉用亡鄭以陪鄰
12.下列各項句式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
A.佚之狐言於鄭伯曰 B.何厭之有 C.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D.以其無禮於晉
13.下列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省略成分,正確的一項是*** ***
A.夜縋而出,***佚之狐***見泰伯 B.***鄭伯***許君焦、瑕
C.***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D.***晉君***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
14.下列有關文章內容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燭之武“夜縋而出”,可見當時鄭國的局勢已十分危急。
B. 燭之武說服秦王退兵的理由有兩條:一是“鄰之厚,君之薄”;二是鄭國滅亡會“闕秦以利晉”。
C. 從燭之武對形勢的分析中可知,晉國的實力與秦國當時的實力不相上下。
D. 晉文王為了報答秦穆王,曾經答應割兩座城池給秦國。
15.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傳”是我國對典籍的傳統註釋形成之一
B.《左傳》主要記載了從西周到戰國末期的史實,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有價值的文獻
C.《左傳》相傳為春秋末期魯國史官,左丘明為註解魯國編年史《春秋》所作
D.《燭之武退秦師》是《左傳》中的名篇。記敘了鄭國大夫,燭之武臨危受命,以雄辯的口才說服秦國放棄攻鄭,並且與鄭國訂立盟約的史實。
16. 下列句中對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若使燭之武見秦君 見:接見 B、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辭:推辭
C、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猶:還是 D、今急而求子 急:著急
17. 下面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臣之壯也 是寡人之過也 B、子亦有不利焉 焉用亡鄭以陪鄰
C、國危矣 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D、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故忠臣盡忠於公
18. 選出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組*** ***例:是寡人之過也
A、臣之壯也 B、虢,虞之表也 C、且貳於楚也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19. 下列幾項中,不是燭之武說服秦王退兵理由的一項是*** ***
A. 鄭是小國,對秦無多大用處 B. 亡鄭對秦有害而無益
C. 放過鄭國對秦有益而無害 D. 晉忘恩負義、貪得無厭,必將犯秦
20. 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 燭之武從秦國的立場上勸說秦伯退兵。
B. 燭之武在勸說秦伯的過程中指出亡鄭只能對晉國有利。
C. 從燭之武對形勢的分析中可知,晉國的實力比秦國強。
D. 晉侯為了報答秦伯,曾經答應過給秦國兩座城池,但並沒有履行諾言。
21.解釋文中加點字詞的意思
①敢以煩執事本 ②越國以鄙遠 ③亡鄭以陪鄰 ④許君焦、瑕 ⑤若不闕秦 ⑥唯君圖之
22.選出與例句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例:以亂易整
A.敢以煩執事 B.越國以鄙遠 C.焉用亡鄭以陪鄰 D.闕秦以利晉 E.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23.選出對下列兩組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分析判斷正確的一項*** ***
①焉用亡鄭以陪鄰 ②將焉取之 ③既東封鄭 ④又欲肆其西封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4.選出對下列兩組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分析判斷正確的一項*** ***
①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②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③又欲肆其西封 ④吾其還也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5. 翻譯下列句子:
***1***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3***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4***鄰之厚,君之薄也。
荊軻刺秦王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願足下更慮之!”
秦國的將軍王翦攻破趙國,俘虜趙王,全部佔領了趙國的國土,進軍向北侵佔土地,到達燕國南部的邊界。
燕國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請求荊軻說:“秦軍馬上就要渡過易水,那麼雖然我想長久地侍奉您,又怎麼能夠做得到呢?”荊軻說:“不用太子說,我也要來同您講了。現在假如空手而去,沒有什麼憑信之物,那就無法接近秦王。現在的樊將軍,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賞格來購取他的頭顱。果真能夠得到樊將軍的首級及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獻給秦王,秦王一定高興地召見我,我就有辦法來報答太子了。”太子說:“樊將軍因為走投無路,處境困窘而來歸附我,我不忍心由於自己個人的私仇而傷害長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慮對策吧!”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荊軻知道太子不忍心,於是私下裡會見樊於期,說:“秦國對待將軍,可以說是刻毒透頂了。父親、母親和同族的人都被殺死或沒收入官為奴。現在聽說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賞格來購買將軍的首級,您將怎麼辦?”樊將軍仰面朝天,長長地嘆息,流著眼淚說:“我每當想起這一點,常常恨入骨髓,但是想不出什麼計策啊!”荊軻說:“現在有一個建議,可以用來解除燕國的憂患,報將軍的深仇大恨,怎麼樣?”樊於期於是上前問道:“怎麼辦?”荊軻說:“希望得到樊將軍的首級來獻給秦國,秦王一定高興而又友好地接見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用右手刺他的胸膛。這樣,將軍的仇報了,燕國被欺侮的恥辱也除掉了。將軍是否有這個心意呢?”樊於期脫下一隻衣袖露出一隻胳膊,左手握住右腕,走近一步說:“這是我日日夜夜為之咬牙切齒、捶胸痛恨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於是自己抹了脖子。
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乃為裝遣荊軻。
太子聽說了這件事,趕著馬車跑去,伏在樊於期的屍體上大哭,非常悲傷。事已至此,沒有辦法挽回了,於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首級,用盒子封好它。
於是太子預先尋求世上鋒利的匕首,得到趙國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買到,叫工匠用毒藥水淬過它。於是整理行裝,派遣荊軻上路。
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乃令秦武陽為副。
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燕國有個勇士秦武陽,十二歲的時候就殺過人,人們不敢同他正眼相看,於是叫秦武陽做助手。
荊軻等待著一個人,想同他一起去。那個人住得很遠,沒有來,因而停下等候他。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僕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
過了一陣還沒動身,太子嫌荊軻走晚了,懷疑他有改變初衷和後悔的念頭,就又請求他說:“太陽已經完全落下去了,您難道沒有動身的意思嗎?請允許我先遣發秦武陽!”荊軻發怒,呵斥太子說:“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來覆命的,那是沒有用的小子!現在光拿著一把匕首進入不可意料的強暴的秦國,我之所以停留下來,是因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現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請允許我告別吧!”於是出發了。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太子和他的賓客中知道這件事的人,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給他送行。
到易水上,祭過路神,就要上路。高漸離敲著築,荊軻和著節拍唱歌,發出變徵的聲音,眾賓客都流著眼淚小聲地哭。荊軻又上前作歌唱道:“風聲蕭蕭悲鳴啊易水徹骨寒冷,壯士這一離去啊就永遠不再回還!”又發出悲壯激昂的羽聲。眾賓客都睜大了眼睛,頭髮都向上豎起頂住了帽子。於是荊軻就上車離去,始終不曾回頭看一眼。
到達秦國後,拿著價值千金的禮物,優厚地贈送給秦王的寵臣中庶子蒙嘉。
嘉為先言於秦王曰:“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願舉國為內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頭,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於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進言,說:”燕王確實非常懼怕大王的威勢,不敢出兵來抗拒,願意全國上下都做秦國的臣民,排在諸侯的行列裡***意為:燕國願意同別的諸侯一起尊秦王為天子***像秦國的郡縣那樣貢納賦稅,俾能守住祖先的宗廟。他們誠惶誠恐,不敢自己來陳述,恭謹地砍下樊於期的頭顱和獻上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禮送出來,派使者來稟告大王。一切聽憑大王吩咐。”
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願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於前。”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秦王聽了蒙嘉的話,非常高興。於是穿了上朝的禮服,安排下隆重的九賓大禮儀式,在咸陽宮接見燕國的使者。
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武陽捧著地圖匣子,按次序進宮,到達殿前的臺階下,秦武陽臉色都變了,十分害怕,秦國的群臣對此感到奇怪。荊軻回過頭來對秦武陽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謝罪說:“北方蠻夷地區的粗鄙人,沒有拜見過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諒他些,讓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對荊軻說:“起來,取來武陽所拿的地圖!”
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荊軻拿了地圖捧送給秦王,開啟地圖,地圖全部開啟,匕首就露了出來。於是荊軻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著匕首刺秦王。還沒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驚駭,自己伸直身子站起來,掙斷了袖子。秦王拔劍,劍太長,就握住劍鞘。當時秦王心裡又怕又急,劍插得很緊,所以不能立即拔出來。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荊軻追逐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秦國的君臣都驚呆了,事情突然發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態。並且按照秦國的法律,臣子們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帶一點兵器;那些宮廷侍衛握著武器,都排列在宮殿的臺階下面,沒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當危急的時候,來不及召喚階下的侍衛,所以荊軻追逐秦王,大家倉猝間驚惶失措,沒有武器用來擊殺荊軻,僅僅用空手一起同荊軻搏鬥。
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擊軻,被八創。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
這時,秦王的隨從醫官夏無且***ju***用他手裡捧著的藥袋投擊荊軻。秦王還正在繞著柱子跑,倉猝間驚惶失措,不知道怎麼辦。侍臣們就說:“大王把劍背到背上!大王把劍背到背上!”秦王於是拔出劍用來攻擊荊軻,砍斷了荊軻的左大腿。荊軻殘廢了,就舉起他的匕首投擊秦王,沒有擊中,擊中了柱子。秦王又砍擊荊軻,荊軻被砍傷了八處。
荊軻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著柱子笑著,像撮箕一樣地張開兩腿坐在地上,罵道:“事情之所以沒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約契來回報燕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斬殺荊軻。事後,秦王還頭昏眼花了好長一段時間。
精讀
文章梳理
《荊軻刺秦王》波瀾起伏、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圍繞著一個“刺”字展開,人物的性格也隨著故事情節的推移,從人物對話、神態、動作的描寫和場面描寫兩方面得到栩栩如生的表現。
***一***開端***秦將王翦破趙——願足下更慮之***:行刺緣起。
文章一開始,就連用“破”“虜”“收”“進”“略”“至”六個動詞,寫出秦軍所向披靡,燕國危如累卵的形勢,使故事一開始就籠罩著緊張的氣氛,為後面故事的展開定下了悲劇的基調。太子“恐懼”,心急如焚,“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一語,婉轉含蓄,微帶責難,使他與荊軻之間的矛盾也初露端倪。荊軻在此危難之際,毅然回答,“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體現他“言必信,行必果”的俠義精神。然而“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他提出要取信秦王,則非獻“樊將軍首”和“燕督亢地圖”不可。主人公一亮相,就表現出他勇而多謀、城府很深的性格特點。但由於太子丹“不忍”,與荊軻意見分歧,事情起了波折。
***二***發展***荊軻知太子不忍——終已不顧***:行刺準備。
這一部分包括準備信物、利刃、配備助手、怒斥太子、易水送別五個場面,其中“準備利刃”“配備助手”是行刺的必備條件,然屬次要情節,只一筆帶過。其他三個情節均突出了人物性格的不同側面,特別是“準備信物”的關鍵是激樊於期獻頭。荊軻體諒太子“不忍”,果斷地決定“私見樊於期”。一席對話,先動之以情,激起樊對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後曉之以理,說明此舉一可報仇二可解燕國之患;最後告之以謀,讓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動計劃。荊軻推心置腹,以誠感人,三言兩語使樊於期“仰天太息流涕”,繼而“偏袒扼腕而進”,甘心自刎獻頭。這一段對話和動作描寫,展示了兩個異中有同的人物的精神風貌:兩人都是燕趙慷慨之士,一個俠肝義膽,果敢勇決,擅長辭令,老於心計,俠士風度躍然紙上;一個義勇剛烈,熱肚直腸,武將形象栩栩如生。
“怒叱太子”表現了荊軻性格的另一個側面。古來俠士,一諾千金,而太子疑其“有改悔”,開口“先遣秦舞陽”,這種不信任之舉無異於是對荊軻人格的侮辱。“士可殺而不可侮”,荊軻一反平日之謙和,“怒斥太子”,正是他剛烈性格的表現。太子“遲之”,“疑之”,“復請之”,一方面表明他在大兵壓境之時的驚恐、焦急,同時也說明他浮躁多疑,謀事不周,恰好形成對荊軻的鮮明反襯。
“易水送別”拉開了慷慨悲歌的一幕,是“行刺準備”中的高潮。“皆白衣冠送之”,一筆道出一場生離死別,加以蕭蕭易水,變徵歌聲,垂淚涕泣,形成一種悽驚悲愴的氛圍,使人預感到事有不測。然而作者筆鋒輕轉,“變徵之聲”復為“慷慨羽聲”,“士皆嗔目,發盡上指冠”,悲涼變為悲壯,低沉變為高昂,生離死別變為同仇敵愾。這慷慨悲歌的場面,千百年來激勵了多少仁人志士去赴湯蹈火、義無反顧!描寫這一場面,作者像一位高明的電影攝影師,運用點面結合和“蒙太奇”的手法,將全景鏡頭***“皆白衣冠送之”***、特定鏡頭***“既祖,取道”***、全景鏡頭***“士皆垂淚涕泣”***、特定鏡頭***“就車而去,終已不顧”***交錯次第展開,將一瞬間同時發生的各種現象交織起來寫,真是匠心獨運。
***三***高潮***既至秦——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廷刺秦王。
這一部分描繪荊軻與秦王正面交鋒,可謂波瀾迭起,荊軻的性格也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一部分的情節可概括為:厚遺蒙嘉——顧笑武陽——圖窮匕見——倚柱笑罵四個場面。
“厚遺蒙嘉”,得以引見,可見行事周密。獻圖時,年十二就殺人的秦武陽競“色變振恐”,眼看事情就要敗露。在這猝然生變的節骨眼兒上,荊軻面不改色心不跳,幾句話,既遮掩了秦武陽失常的表情,又頌揚了秦王的威風,語意圓轉,滴水不漏,使秦君臣上下疑竇冰釋。再加上一”笑”一“顧”一“前”,沉著機智、鎮定自若,表明他的確具有超人的膽略和非凡的氣質,可謂神勇之人。而與秦武陽的“色變振恐”對照,孰勇孰怯,判然分明,與上文太子丹的疑荊軻信武陽的情節相照應。“圖窮而匕首見”,矛盾衝突達到白刃相見的地步。毫無精神準備的秦王“驚——起——絕——拔——操——急”,慌得連劍也“不可立拔”。與此同時,荊軻“取——奉——發——把——持——”,雙方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搏鬥。霎時間,莊嚴的秦廷上,荊軻“逐”,秦王“走”,群臣“愕”,上上下下“盡失其度”,最後竟出現“乃以手共搏之”的戲劇性場面。眼看著秦王要成為劍下之鬼,由於侍醫夏無且以藥囊投軻,荊軻反被秦王“斷其左股”,轉瞬之間由優勢轉為劣勢,最後反“被八創”,完全失去戰鬥力。這一部分多用急促短語,突出地渲染了千鈞一髮的緊張形勢。在這驚心動魄的搏鬥中,作者以群臣的驚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驚呼,襯托了荊軻的英雄虎膽。“倚柱笑罵”,繪形傳神,突出了荊軻的視死如歸。“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陶潛語***,今日讀之,誰不為之感慨欷歔?
***四***結局***末段***:荊軻被斬。一幕驚雷乍起、劍拔弩張的活劇,以秦王“目眩良久”告終。
語言點總結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yuè,高興。 2.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荊軻奉樊於期頭函 奉,通“捧”,捧著。 6.圖窮而匕首見 見,通“現”,出現。
7.秦王還柱而走 還,通“環”,繞。 8.卒起不意卒惶急無以擊軻卒,通“猝”,倉促,突然。
二、古今異義
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古義:走投無路,陷於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
2.仰天太息流涕 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 古義:可以用它來……。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5.持千金之幣物 古義:禮物 今義:錢幣。
6.秦王方還柱走 古義:跑 今義:步行。
7.諸郎中執兵 古義:宮廷侍衛 今義:指中醫。
8.左右既前,斬荊軻 古義:周圍侍從。今義:表方向或大約。
三、詞類活用
名詞作狀語:1.進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3.函封之4.發盡上指冠
名詞作動詞:1.樊於期乃前曰 又前而為歌曰 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 左右既前,斬荊軻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設九賓
使動用法:1.使使以聞大王 2.使畢使於前 3.自引而起,絕袖
意動用法:1.太子遲之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斷句: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1.秦王購之 *** 以 *** 金千斤 2.欲與 *** 之 *** 俱 3.見燕使者***於***咸陽宮 4. 而***群臣***卒惶急無以擊軻
被動句: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介賓短語後置:1.常痛於骨髓 2.給貢職如郡縣 3.燕王拜送於庭
定語後置: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六、重點實虛詞
1.發:①軻既取圖奉之,發圖***開啟***②頃之未發,太子遲之***出發***③發盡上指冠***頭髮***
2.故:①故遣將守關者***特意***②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緣故***③鯫生說我……故聽之***所以***
④君安與項伯有故***故交,老交情***⑤故人具雞黍***老,舊***
3.誠:①誠能得樊將軍首***如果,真的***②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的確,確實***
4.度:①度我至軍中,君乃入***估計***②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常態,氣度***
5.顧:①顧計不知所出耳***只是,不過***②荊軻顧笑武陽***回頭***③大行不顧細謹***顧忌,考慮***
6.為:①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被②為之奈何***對付,處理***③乃為裝遣荊軻 準備④乃令秦武陽為副***作為***⑤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因為***⑥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發出***
7.而:①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 並且,表遞進②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因而,表因果***③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卻,錶轉折***④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 ***就,或不譯,表承接***⑤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相當於“地”或不譯,表修飾***
七、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 “有以”,意為:有用來……的辦法 ***
2.然則將軍之仇報 ***既然這樣,那麼***
3.荊軻有所待*** 有……的***
4.僕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複音虛詞“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譯為:……的原因。***
5.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 “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
6.以故荊軻逐秦王 ***因此***
鴻門宴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沛公駐軍霸上,還沒有跟項羽見面。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沛公打算做關中王,任命子嬰為國相,已全部佔有了秦國的珍寶。”項羽大怒道:“明天犒勞士兵,給我去打垮沛公的部隊!”在這時,項羽的軍隊有四十萬人,駐紮在新豐鴻門;沛公的軍隊有十萬人,駐紮在霸上。范增勸說項羽道:“沛公在山東時,貪圖財貨,喜歡漂亮的女人。如今人了關,不拿什麼財物,也不迷戀女色,看來他的野心不小。我***曾***派人觀察他的‘雲氣’,都呈現出龍虎的形狀,五彩斑斕,這可是天子的雲氣啊。趕緊攻打他吧,不要錯過機會。”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
楚軍的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一向跟留侯張良要好。張良這時跟隨沛公,項伯於是連夜騎馬到沛公軍營,私下會見張良,把項羽將發動進攻的事全都告訴了他,想叫張良跟他一同離去,說:“不要跟著他們一塊送死。”張良說:“我替韓王送沛公***到這裡***,沛公如今有急難,我逃離了他,是不守信義的,我不能不跟他說說。”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遊,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於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於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張良於是進***中軍帳***,又把全部情況告訴了沛公。沛公大吃一驚,說:“這怎麼辦呢?”張良說:“誰給大王獻閉關這條計策的?”沛公說:“有個淺陋的小人勸我說,‘守住函谷關,不讓諸侯的軍隊進來,就可以佔領秦的全境稱王了’,所以聽了他的。”張良說:“估計大王的部隊能跟項王抗衡嗎?”沛公沉默了一會,說:“本來就比不上他啊,將怎麼辦呢?”張良說:“讓我去告訴項伯,說您是不敢違背項王***意旨***的。”沛公說:“你怎麼跟項伯有交情的?”張良說:“秦朝的時候,他跟我交往,他殺了人,我救活了他;如今有急難,幸虧他來告訴我。”沛公說:“你跟他誰大誰小?”張良說:“他比我大。”劉邦說:“你替我請他進來,我要把他當兄長一樣對待。”張良出去邀請項伯,項伯就進來見沛公。沛公舉起酒杯祝項伯健康,***又***跟他約定結為兒女親家,說:“我入關後,財物絲毫不敢據為已有,給官吏和百姓造冊登記,封存官庫,等待項將軍來***處理***。之所以派部隊把守函谷關,是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事故。我日夜盼望項將軍到來,怎麼敢反叛呢!希望您***向項將軍***詳細說明我是不會忘恩的。”項伯答應下來,對沛公說:“明天不可不早些來向項王道歉。”沛公說:“好。”於是項伯又連夜離去,回到自己軍營後,將沛公的話全都轉告項王,趁機說道:“沛公不先攻破關中,你怎麼能人關呢?如今人家有了大功,卻去進攻他,這是不合道義的。不如趁他來拜會好好款待他。”項王答應了。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第二天,沛公帶著一百多人馬來拜會項王。到了鴻門,道歉說:“我和將軍合力攻秦,將軍在黃河北作戰,我在黃河南作戰,卻沒有料到自己能先入關破秦,能在這裡再次見到您。現在由於小人的讒言,使您我之間產生了隔閡……”項王說:“這是您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否則,我怎麼會這樣呢?”項王當天就留沛公一道喝酒。項羽、項伯面向東坐;亞父面向南坐——亞父就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張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給項王使眼色,又接連三次舉起所佩帶的玉塊示意項王***殺死沛公***,項王***卻***默默地沒有反應。范增站起來,到外面召來項莊,對他說:“君王為人心慈手軟,你進去,上前給他們祝酒,祝過酒,請求舞劍,藉機將沛公擊倒在座位上,殺掉他。不這麼做,你們這些人將來都會成為他的俘虜!”項莊於是進去祝酒,祝過酒,說:“君王跟沛公一塊喝酒,軍中沒有什麼娛樂的,讓我來舞劍吧。”項王說:“好。”項莊拔出劍舞起來,項伯也拔劍舞起來,時時用自己的身子掩護沛公,項莊不能得手。
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於是張良趕往軍營門口見樊噲。樊噲說:“今天的事情怎麼樣?”張良說:“危急得很!此刻項莊拔劍起舞,總想在沛公身上打主意。”樊噲說:“這太緊迫了!我得進去,跟沛公同生共死。”就帶著劍拿著盾牌進了軍營大門。交叉舉戟的衛兵想攔住不讓他進去,樊噲側著盾牌一撞,衛兵們跌倒在地。樊噲終於進了中軍帳,揭開帷幕,面向西站定,瞪眼看著項王,頭髮豎起來,眼眶都裂開了。項王手握劍柄,直起身子,問道:“來人是幹什麼的?”張良說:“是沛公的警衛官樊噲。”項王說:“壯士!賜給他一杯酒。”於是***有人***給了他一大杯酒。樊噲下拜稱謝後,起身,站著一飲而盡。項王說:“賜給他豬腿。”於是***有人***送給他一隻生豬腿。樊噲***先***把盾牌扣在地上,***再***放在它上面,拔出劍來切著吃。項王說:“壯士!能再喝酒嗎?”樊噲說:“我連死都不畏避,一杯酒哪裡用得著推辭,秦王有虎狼一般的心腸,殺人唯恐不能殺光,對人用刑唯恐不能用盡酷刑,普天下的人都起來反抗他。楚懷王曾跟各路將軍約定:‘首先攻破秦國進入咸陽的就封他做關中王。’如今沛公最先攻破秦國進入咸陽,一絲一毫都不敢去碰一碰,***又***把皇宮封閉起來,***然後***將部隊帶回霸上,等待大王到來。所以派遣將官把守關門,為的是防備其他盜賊進出和意外事故。***沛公***這麼辛苦,功勞這麼大,***您***沒有給他封侯獎賞,反而聽信小人的讒言,要殺掉有功的人,這不過是繼續走秦國滅亡的老路子罷了,鄙意以為大王不應該這麼做!”項王一時無話可答,說:“坐下。”樊噲挨著張良坐了下來。坐了一會,沛公起身上廁所,趁機把樊噲也叫了出去。
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於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沛公出去以後,項王派都尉陳平去召回沛公。沛公說:“現在是出來了,可還沒有告辭,這怎麼辦?”樊噲說:“幹大事不必拘泥小節,行大禮不必計較小的謙讓。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們是魚、肉,為什麼要告辭呢?”於是***劉邦***決定趕快逃離,只叫張良留下辭謝。張良問:“大王來時帶了什麼***禮品***?”沛公說:“我帶了一雙白璧,打算獻給項王;一對玉杯,打算給亞父。正碰上他們生氣,不敢獻。你替我獻給他們吧。”張良說:“一定遵命。”這時候,項羽部隊駐紮在鴻門下,沛公部隊駐紮在霸上,***兩軍***相距四十里。沛公就丟下車馬、隨員,獨自騎馬,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四個人拿著劍和盾牌快步***跟隨***,從酈山下,經過芷陽抄小路逃跑。沛公臨走對張良說:“從這條路到我們軍營,不過二十里路。估計我已回到軍營,你再進去***辭謝***。”
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沛公已經離去,從小路回到軍營。張良進去謝罪,說:“沛公經不起多喝酒,不能親自告辭。特地派我捧著一雙白璧,敬獻給大王足下;一對玉杯,敬獻給範大將軍足下。”項王問:“沛公在哪裡?”張良說:“聽說您有責備他的意思,已抽身獨自離去,***這會兒***已經回到軍營了。”項王就收了白璧,放在座位上。亞父接過玉杯,放在地上,拔出劍來把它擊碎,說:“唉!這小子不值得跟他謀劃大事!將來奪走項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們這些人馬上都會成為他的俘虜!”
沛公回到軍營,立即將曹無傷處死。
精讀
文章梳理
“鴻門宴”這個歷史事件發生於公元前206年***即陳涉起義後的第四年***,地點在現在陝西省臨潼市新豐鎮附近的“項王營”,當時叫“鴻門”。這是劉邦、項羽在推翻秦王朝後,為了爭奪農民起義軍勝利果實而展開的第一場驚心動魄的鬥爭。當時劉弱項強,在雙方力量極為懸殊的情況下,劉邦冒險到項營,騙取項羽的信任,經過種種鬥智鬥勇的艱難曲折的鬥爭,終於脫險逃歸營地。文章描述了劉邦從被動中爭取主動,變劣勢為優勢,化險為夷的過程。故事情節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語言精當,文字傳神。
本文按情節的發展過程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交代鴻門宴的由來。
文章先交代劉、項兩軍駐地,力量對比,事件的起因及雙方的幕後活動。主要寫了五件事:一是曹無傷的告密,這是矛盾的“導火線”。二是范增分析劉邦的前後情況,說他有“欲王關中”的野心,再加上當時頗能蠱惑人心的“望氣”說法,說劉邦有“天子氣”,勸項羽急擊勿失,這是“火上澆油”,使矛盾進一步激化。三是項伯夜訪張良,緊張的形勢開始有了轉機。四是張良與劉邦商量對策,拉攏項伯。劉邦先“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再用一番謊言為自己的行為辯護。項伯被拉過去了,為下文替劉邦說情及項莊舞劍時“以身翼蔽沛公”張本。五是項伯勸說項羽勿擊劉邦。
第二部分***3~4段***,寫鴻門宴上的鬥爭。
這一部分是課文重點,情節高潮所在。名為宴會,實為一場變幻莫測的心智較量。宴會上的情節可概括為“三起三落”。
三起:開始很和平,劉邦卑詞“謝罪”,項羽說出告密人,可見怒氣全消,有和解意,且設宴招待劉邦。但范增蓄意殺死劉邦,於是氣氛陡然緊張,“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塊以示之者三”,暗示項羽下決心除掉劉邦,這是一起;范增見項羽“默然不應”,怕失去時機,乃叫項莊以舞劍為由,趁機刺殺劉邦,宴席間充滿殺機,形勢極為嚴峻,這是二起;樊噲持劍盾闖帳,怒視項羽,並予以斥責,情節發展到高潮,緊張氣氛達到了極點,這是三起。
三落:一落是項羽對樊噲闖帳,不僅不怒,反而稱為“壯士”;二落是項羽讓樊噲喝酒,賜生彘肩,被樊斥責一頓後還賜坐;三落是劉邦以“如廁”為名,脫身回本營,項羽並沒有追究。
這一部分共寫了四件事:劉邦謝罪,范增舉塊,項莊舞劍,樊噲闖帳。這些事既反映了劉項雙方的矛盾,又反映了劉邦集團能上下一心,共同應對危機。矛盾錯綜交織,有張有弛,波瀾起伏,驚心動魄,扣人心絃。
第三部分***5~7段***,述宴後餘事。
這一部分寫三件事:劉邦脫身逃走,張良入謝,劉邦誅殺內奸。這是事件的尾聲。
語言點總結
1.注音
玉玦***玦,jué,半環形玉佩。“玦”與“決”同音,范增用玦示意項羽要下決心殺劉邦***
旦日饗士卒***饗,xiǎng,用酒食款待,這裡是犒***kào***勞的意思***
鯫***鯫,zōu,卑微,淺陋*** 生說***讀“shuì“勸告,勸誡***我曰
奉卮酒為壽***卮zhī,酒器,大酒杯***數目***數,shuò,多次***
戮***戮,lù聯合,一同*** 力瞋***瞋,chēn發怒時睜大眼睛***目
目眥***眥,zì眼角***盡裂 按劍而跽***跽,jì,挺直上身,兩腿跪著***
彘 ***彘,zhì,豬*** 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不勝杯杓***勝shēng,桮bēi,杓sháo,杓,同“勺”,酒器***
沛公欲王關中***王wàng,稱王***
毋內諸侯***內na,通納,接納***
樊噲***樊噲,fán kuài***
2.通假字
成五采***“採”同“彩”,是彩色的意思***||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內”通“納”,接納***||要項伯***“要”通“邀”,邀請***||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隔閡、嫌怨***||不者***“不”通“否”***||因擊沛公於坐***“坐”通“座”座位***||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參”通“驂”***||沛公奉卮酒為壽***“奉”通“捧”***||拔劍切而啗之***“啗”通“啖”***
3.一詞多義
如:①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動詞,好像***②沛公起如廁***往,到……去***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意:①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圖、意願***②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料想***
舉:①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舉起***②殺人如不能舉***全、盡***
謝:①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道歉,動詞*** ②噲拜謝***感謝*** ③乃令張良留謝***兼道歉和告辭義***
軍:①沛公軍霸上***駐軍,動詞***②從此道至吾軍***軍營,名詞***③為擊破沛公軍***軍隊,名詞***
言:①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說,動詞***②具以沛公言報項王***話,名詞***
幸:①婦女無所幸***封建君主對妻妾的寵愛叫“幸”*** ②故幸來告良***幸虧,副詞***
去:①亡去不義***離開,動詞***:②相去四十里***距離,動詞***
當:①當是時***正當……時候,介詞***②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對等,比得上***
故:①君安與項伯有故***交情,形容詞作名詞***②故遣將守關者***特意,副詞***③故聽之***所以,連詞***
坐:①項王、項伯東向坐***坐下,動詞***②因擊沛公於坐***座位,名詞***
從:①張良是時從沛公***跟隨,動詞***②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帶領,使……跟著,動詞***
勝: ①刑人如恐不勝***盡,形容詞***②沛公不勝杯杓***禁得起,動詞***
擊:①為擊破沛公車***動詞,攻打***②因擊沛公於坐***動詞,刺殺***
內:①距關,毋內諸侯***“內”通“納”,接納***
辭:①卮酒安足辭***動詞,推辭***②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動詞,告別,辭別***②大禮不辭小讓***動詞,顧及***
4.古今異義
沛公居山東時***山東 古義:崤山以東 今義:指山東省***
約為婚姻***婚姻古義:結為兒女親家 今義:由結婚而形成的夫妻關係***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常古義:意外的變故 今義:副詞,很、非常***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河南,河北 古義:黃河以南,黃河以北。今義:河南省,河北省***
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細說古義:小人離間之言。 今義:仔細說來***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今人古義:現在別人,指劉邦。 今義:現在的人***
沛公已去***去,古:離開;今:從自己一方到另一方***
所以遣將守關者***古:之所以...是因為... 今:表示因果關係的連詞***
沛公奉卮酒為壽***壽,古:敬酒;今:歲數大***
5.文言虛詞
為:①客何為者***wéi,做,幹,動詞***②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wéi,做,幹,動詞***③竊為大王不取也***wéi,認為,動詞***④為擊破沛公軍***wèi,替、給,介詞***⑤我為魚肉***wéi,是,動詞***⑥吾屬今為之虜矣***wèi,被,介詞***⑦何辭為***wéi,句末語氣詞,表反問,可譯為“呢”***⑧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第一個“為”,wèi,給,介詞;第二個“為”,wéi,動詞,成為***⑨軍中無以為樂***wéi,動詞,作為***⑩且為之奈何***wèi,對,動詞******11***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wéi,是,動詞******12***君為我呼入***wèi,替,介詞******13***誰為大王為此計者***wèi,給,介詞;wéi,做,動詞***
因:①因言曰:……***趁機*** ②不如因善遇之***趁機,趁著*** ③因擊沛公於坐***趁機*** ④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於是、就***
以:①具告以事***介詞,把***②籍何以至此***介詞,憑***③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詞,拿***④還軍霸上,以待項王***表目的連詞,來***
且: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副詞,尚且*** ②若屬皆且為所虜***副詞,將要*** ③且為之奈何***副詞,況且***
於:①長於臣***介詞,比*** ②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介詞,對,向*** ③樊噲覆其盾於地***介詞,在***
然 ①然不自意***然而,連詞*** ②不然***這樣,代詞*** ③項王默然不應***……的樣子,形容詞的詞尾*** ——《鴻門宴》
之:①珍寶盡有之——代珠寶 ②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到 ③為之奈何——代詞,指這件事 ④吾得兄事之——代詞,指他 ⑤與之同命——代詞,指沛公 ⑥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結構助詞,的 ⑦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代詞,指關中
6.詞類活用
A.名詞用作動詞
沛公軍霸上***駐軍***||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於項羽曰***告訴***||不可不語***告訴***||籍吏民***造戶籍冊或登記***||吾得兄事之***侍奉***||范增數目項王***示意***||刑人如恐不勝***懲罰***||道芷陽間行***取道***||沛公欲王關中***稱王***||發上指***向上***若入前為壽 ***走上前***
B.名詞用狀語
於是項伯復夜去***連夜*** ||吾得兄事之***像對待兄長那樣***||日夜望將軍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鳥張開翅膀那樣***||頭髮上指***向上***||四人持劍盾步走***徒步***||道芷陽間行***抄小路***
C.動詞使動用法
項伯殺人,臣活之***使……活*** ||從百餘騎***使……跟從***||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止:使……停步,內:使……進來***||拔劍撞而破之***使……破***||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使……回去***||樊噲側其盾以撞***使……側過來***||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使……為王***
D.形容詞用作動詞
素善留侯張良***與……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觸,沾染***
E.形容詞用作名詞
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急事***||君安與項伯有故***舊交情***
F.動詞用作名詞
此亡秦之續耳***後續者***
7.句式
***1***判斷句
①用“……也”表示判斷:此天子氣也。||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②用“……者,……也”表示判斷: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亞父者,范增也。||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③用“為”表示判斷 :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④無標記表示判斷:此亡秦之續耳。
***2***倒裝句
①賓語前置:今日之事何如?||大王來何操?||沛公安在?||客何為者?籍何以至此?
②介詞結構後置***狀語後置***:沛公軍霸上||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貪於財貨||具告以事 ||長於臣||因擊沛公於坐||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得復見將軍於此||
***3***被動句
①用“為所”“為……所”表示被動:若屬皆且為所虜。||吾屬今為之虜矣。
②無標記:珍寶盡有之。
***4***省略句
為***省介詞賓語“之”*** ||擊破沛公軍則與***省介詞賓語“之”***||一生彘肩旦日***省主語“你”***||不可不蚤自來謝***省介詞賓語“於”***||項王欲呼張良與***省介詞賓語“之”***俱去,曰:“毋從***省介詞賓語“之”***俱死也。” ||加彘肩***省略狀語“於盾”*** ||上將軍戰***省介詞賓語“於”***河北,臣戰***省介詞賓語“於”***河南||置之***省介詞賓語“於”***坐上
***5***固定結構
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無所……,……無所……”,“即……沒有被……,……沒有被……”其中“無所”還可以換作“有所”。***
孰與君少長***“……孰與……”,表選擇問的句式,可譯作“……比較……哪一個……”***
何辭為***“何……為”,表反問的句式,可譯作“為什麼……呢”,“為”是語氣詞。***
軍中無以為樂***“……無以……”,……沒有……的***
高一語文必修二古文複習遊褒禪山記